情感缺失的人很难去爱别人,情感缺失症的人的表现

2024-06-16崇庆运势网热度: 624

如果一个从小缺爱的人,是不是很大程度会丧失爱一个人的能力?

一个从小缺爱的人,性格会变得异常孤僻,不愿意融入集体之中。这样的人也很难懂得爱他人,所以很有可能会丧失爱他人的能力。

缺爱的人想要自愈自己,首先需要从自身做起,明白自身缺爱的原因,找清楚原因之后才能对症下药;其次懂得爱自己,只有先爱自己,才会得到别人的爱。缺爱不是无缘无故的,和自身的性格、为人处世、说话方式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找到原因,就可以找到应对方法。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即使表面并没有很大异常,甚至可能十分优秀和受欢迎。但只有他们自己或亲近的人才知道,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会体现出各种问题:自我怀疑和责备、拒绝体验情感……


因为缺爱所以会格外珍惜别人对她的好,有时候别人请她喝一杯奶茶,吃一顿饭,她就会觉得对方能够理解自己。从而想要抓住对方,面对对方给予的好,一定会及时还回去。因为她觉得,别人对自己好,也一定希望得到同样的回报。

在最好的年龄,我们都想要遇到一份最好的感情,过上最令人羡慕的余生。想要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首先就得遇到一个相爱的人。


在形形色色的人海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能够遇到那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然而有时候,自己爱上了一个人,对方却并不爱自己;或者别人爱着自己的时候,自己却又不愿意将就。

要让孩子产生“我是完美的,而且你爱我”的念头,而不是让他有“我必须变得更好,才能被爱”这种感觉。对于长期遭受情感忽视的孩子而言,由于早期缺少来自父母的镜映,他们很难理解自己的情感,更不信任自己的内在感受。


成年后的他们,往往会出现自卑、孤独、无助、暴躁、懦弱等不良性格。也会出于内在的恐惧和不安,容易将他人的互动和回应敌意化,高筑心墙,导致亲密关系的紧张与问题。

拥有爱情的人,自己的生活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单调的生活会变得有趣而充实,一个没有上进心的人,也会因为爱情而受到鼓舞,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一个从小缺爱的人会丧失爱别人的能力,因为没感受到爱,不知道真正爱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和行为,也不会争取关心别人是的,因为从小缺爱的话,会导致一个人非常的没有安全感,可能会导致丧失爱别人的能力。谁也不缺爱。是自己不理解爱。

为什么缺爱的人很难获得爱,你知道吗?

这是因为缺爱的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没有什么择偶标准,经常会遇到渣男,所以很难获得爱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对于缺爱的人来说,他们不能有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还缺乏相应的责任心,这就会导致他以后跟另一半的相处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缺爱的人,只要遇到对他稍微好一点的人,他就想要把对方紧紧的抓住,害怕失去对方就特别依赖对方,不给对方空间,导致对方特别的没有空间,特别的累,所以还是会离他而去的。

为什么说缺爱的人很难获得爱一个人。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过来自父母足够的关爱,那么长大之后,他会不相信爱这个东西。一个人不相信爱,他就会变得冷漠和自私,而一个自私的人是不会自爱的。

第一,自私里面带着大量的焦虑,只考虑自己的得失,而且会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如果你小时候得到过来自父母足够的疼爱和重视,那长大后就会更加的爱自己珍惜自己,因为你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反过来,如果你在你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过足够的重视跟爱,你就不会爱自己。碰到对自己不够好的人和事就会觉得“这很正常啊,我本来就应该被这样对待”。

第二,当你去爱的时候,你就会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被珍惜的及时有人来爱你,你也不信,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就等于有一些劳苦惯了的人,让他们享福,他们会觉得在遭罪。

第三,一个人一辈子没有享受过他会不习惯,他不认为也不允许自己应该去享受,所以缺爱的人,因为没有得到过爱,所以不信爱。当别人表示出爱你,喜欢你,对你很感兴趣的时候,你会怀疑你会不知所措,反而对那些不重视你的人很上心。

所以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爱,首先得认识爱,不会被廉价的关心所打动,也不会陷入迷恋,更不会被感情操控,相信自己跟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那样本身就值得被爱,不需要让自己有用才会被爱,不需要优秀才会被喜欢。缺爱的人内心好像有一个填不满的洞。往往他的内心是匮乏的,但是视线却总是盯着别人看。为了在对方身上获得爱,去填补这个空洞,他们控制不住地去索取,去付出。这也就是为什么,内心缺爱的人,往往很难拥有一段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其实,缺爱的人,缺失的不是外界的爱,而是自我的爱。

情感缺失是一种什么感觉?

情感缺失的感觉就是情感比一般人淡漠很多吧。

从高中以后,几乎从来未生过气了,有时候会有不开心,但是想想觉得,没什么,又波澜不惊起来。谈恋爱也是,明明不喜欢,但是还是假装羞涩,谈下去,看见他和别的女孩子有暧昧举动,心里一点都不难过和生气,反倒是啊~果然如此的感觉。

询问过很多人心动是什么感觉,发现自己谈了十来个,从没有这种感觉,即使是接吻等亲密接触或者一些别人认为少女心爆棚的事情。

可能跟童年经历有关吧,父母感情不好,父亲一方重男轻女,小时候看着我妈躺着地上想要,爸爸在旁边坐在看电视,记得很清,当时我内心甚至是毫无波动,但是不得不假装着急的扯起来妈妈.爸妈工作忙,在最需要人关注的时候。

我一直一个人,不和别的孩子疯闹,一个人待在家,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做东西吃然后睡觉,一直被人说斯文。习惯了一个人,很烦两个人,还要费劲的找话题,照顾别人感受,看到熟悉的人会假装不认识快步走过。

但是我又极度合群,跟情商有关吧,跟人间失格的少爷很像,而且更高明的是,直到现在都没人看出我是假装的,会故意做一些事情来逗人发笑,说话之前会将别人说什么预算好,然后顺利应当的逗笑别人,人缘非常好,但其实一个都不想理。

心思其实很重,眼泪想来就来,只要想要的,经过仔细计划,再极力塑造情绪,没有得不到的。

如果是初中还被人说不合群,那么高中以后已经完全没有了,在情感缺失里人面,我或许算还可以的吧,暂时没人看透我的本性

我的感受就是。听到朋友病了的消息,你的反应只会是,哦。然后我觉得作为朋友应该关心一下。然后就会僵硬的去关心朋友,挺难过的,因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装的难受。


不仅是和朋友,同学,甚至是家人,我都没法用心。我妈不舒服了,我也就说句早休息,聊天什么的我根本说不下去。跟朋友聊天也是,不是很熟的朋友,一次跟一个人相处还行,多了就很累,应付不过来,因为得想该怎么说,用什么表情。大概就是这样吧。

我就是一个重度情感冷漠症。就是对外没有情感,冷漠。而内心极度的压抑,情感很丰富。有些人,放弃感情,这是我曾经走的路。不过好像不行,所谓的那种极端化的理性不过是压抑的情感得不到释放形成的负面情绪的垃圾所建立一个自我保护的一张网。


不过,情绪应该有一个释放的地方,而不是压抑,人,即是感性理性与自然性的集合。生命的本质虽然是欲望,但是一昧的追求物质的,那么生命又有什么意义。虽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益性的呢,但是人有心,这个心是指感情。

虽然我没找到解决的方法但是我的自我态度转变了,虽然还是冷漠,虽然不会心动犹如石头呢,但是至少我意识到了,孤独其实很不错,很多人逃避它,远离它。


其实它很不错,你可以和自己做朋友,虽然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呢,你有很多朋友,你很快乐,但真正的你并不快乐。极度的冷漠,对于自尊也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甚至有点抑郁。


情感缺失。人活着也没有意思,缺少一样东西就不完美了,如果没有情感世界将不再有和平,人和人之间不再有信任,只有仇恨,只有杜记还有自私。如果情感这一块缺失了,整个人都没有精神,而且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恨,这样一点感觉都没有。只有爱过啦,才会有情感,有情感了才会和睦的相处,对她好好的照顾她对她有责任。

缺爱的人该如何去爱别人?

爱很多时候都是不完美的:缺爱的人有一个扎根潜意识的逻辑:我先得表现地足够好,才能得到对方的肯定。 这个逻辑越来越强大,强大到后期会扭曲我们的意愿,迫使我们去表演,讨好,避免冲突。由于这种逻辑或对爱的渴望,以及缺乏被爱的体验,导致把 爱 这件事想得过于神圣、伟大、完美或全知全能。生活里其实不是这样的,缺点、争吵、平庸、乏味、俗不可耐...这些都是正常人 爱的一部分。我从没见过一个爱得正确,爱得完美的人或情侣,但不妨碍他们拥有自己的幸福快乐。刻意维持爱的状态:我觉得缺爱的人,因为缺少,所以把它看作一种资源,往往选择在面对重要的人时才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平时都关着这个匣子。然而事情不该如此,爱别人,爱自己,既是行动,又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本质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然,保持活力,保持一个“爱”的状态,对缺爱的人而言,很难也很辛苦,需要时刻去主动,需要非常刻意地去做,去让自己做。很多时候不得要领,但这是最好的练习方式,而且就算是真诚的,即便笨拙,别人也感受得到那份真诚,还记得上一条说的爱本身就不完美吗,只要真正地爱了,就已经胜过许多麻木的人。总之用所有的能力任何时刻去爱,爱自己也好,爱朋友,家人,也罢。保持这个状态,渐渐地这件事会变得轻松自然很多。但是不要去爱所有人,没必要,神才需要爱世人...爱值得的人就行,该讨厌的还是要讨厌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很难有能力去真正的爱别人。
爱自己包括很多方面,包括让自己有安全感,积极关注自己,欣赏自己,接纳和关怀自己等等。
当一个人不爱自己的时候,他就无法给自己安全感,也无法认同自己,不能做到接纳自己,自己把自己放弃了却幻想着出现一个完美的另一半来给拯救自己。
即使出现拯救者,也是暂时的。没有人可以永远心理扶贫下去。
别人很难承受起这样伟大的重任和天真的幻想,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没有这个义务,也没有这个能力。
在爱里,我们都想要的是一个具备爱人能力的人,会懂你的需要,能付出的人。但前提是你要先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缺爱的人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过有质量的爱,因此他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关爱自己,更不认为自己具备可以爱自己的能力,他们大大的忽略掉自己的能力和力量,以为这些事情只有靠别人才能给自己,这恰恰是一种婴儿心理的固着。
在婴儿的时候,我们可能受限于自己的能力,无法爱自己,无法给自己安全感,需要妈妈全然的关注,及时的回应及敏感的觉察以确保我们是被爱的。
但是时过境迁,你现在已经不是婴儿了,以你现在完全成年人的身份,很多事情你是可以自己给自己的。
就好像马戏团里长大的小象,从小被铁链子禁锢,即使长大了潜意识还是以为自己挣脱不了。
对严重缺爱的人来说也一样,他们的心理还固着在婴儿期,认为没有能力给自己爱。所以爱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审视自己,意识到“铁链子”的存在。
其次,不要再把别人投射成父母,把自己当成孩子。
当我们的心理固着在婴儿期,还毫不理会自己已经成大成人这个事实的时候,我们就容易把其他人投射成我们缺席的理想父母,认为别人会有能力给我们爱,并且应该给我们爱。
这种不合理思维听上去很荒诞,然而,从小抱有这样想法的人,是不会去觉察自己的荒诞之处的,甚至指责别人的时候有理有据,却发现不了自己身上的问题。
所以,在发现这一事实之后,就要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别人给的爱不是无条件的,要自己真正学会对等付出,关系才得以良性发展。
第三,当你尝试去爱自己的时候,你才具备爱别人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的理解自己,了解自己,体贴自己,安慰自己,认可自己,他很难具备理解别人的能力,也很难会看到别人的这些需求。
只有你学会爱自己,把自己修炼成一幅好镜子,别人在跟你互动时,才可能被映照的不扭曲,才可能吸引并有能力构建有质量的好的关系。
爱自己就意味着在处理关系之前,先去照顾一下自己的需求,去觉察一下自己,而不是带着巨大的黑洞去抓取关系来填补自己,越去抓取,越容易陷入关系的漩涡,通常也更易建立消耗型的关系而不是滋养型的关系。
第四,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幸福的全部。
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女人对爱的需求和憧憬总是更多。似乎作为一个女人,你的全部的价值和幸福就在于得到爱,如果没有得到,你就是个失败的女人,没有魅力的女人,无价值的女人一样。
因此,这造就了很多的女人的缺爱恐慌,比如三十未嫁,比如20多还没恋爱,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问题啊,是不是哪里不好啊,陷入到依靠爱去证明自己的荒谬逻辑里,也就是会发生严重的身份焦虑。
男权社会对女人的定义是家庭,是被爱,如果不被爱,似乎女人就没有身份,在很多女人的深处都潜伏着这样的身份危机:女人自己成全不了自己,必须借助男人的爱,她才有自我认同,不然就处在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弃儿的境地一样。
知名评论家刘瑜说:千百年来,仅仅是因为爱情这个坑,就不知道埋葬过多少女人,无数女人的聪明智慧都献给了这个坑,如果把用填这个坑的精力用在发展别的上,不知道能干出多少丰功伟业来。
是的,为了追求那个幻想中的童话,美人鱼从海里跳出来,牺牲自己,获取爱情,连爱情也可以不顾。漫天的琼瑶,韩剧畅销不衰。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以至于太多女人都觉得只有爱才是好的,为了爱甚至可以抛弃掉自己的。
如果女人能从这种文化塑造甚至误导的被爱饥渴,被爱恐慌,被爱焦虑里走出来,她们更能缔结有质量的亲密关系,更能获得更多的爱。
一句话,爱是自己经营来的,它不会凭空掉下来,你更不需要这样一个东西来进行身份认同,相反,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
最后,如果你总是在关系里受苦,或者缔结不了关系,学着去看一下,你想从这个关系里获取什么,索取什么,匮乏越多,索取越多,受苦可能就会越多,缔结的关系就更容易是纠缠的怨恨型关系。
只有先自己学会爱自己,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你才能在一个人抛来好感的时候,和他自如的互动。
这时,是你们俩在一起创造一个未知的剧本,这个剧本的走向如何,会有什么样的情节,彼此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们知道的很少,但你们很愿意一块去探索,同时在这种互动里,你们互相能够给出对方需要的爱,所以这段关系它走了下去。
先处理自己的匮乏,而不是抓住一个人去解决匮乏,这样那个人才不会被吓跑,即便他跑了,也没关系,你知道,真正的生活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走了这个,还有下一个,直到遇到那个最适合你的人。

从小缺爱的人,在走上社会之后很难爱上别人吗?

看情况吧,有一些从小很缺爱的人,更加渴望爱,所以也很容易爱上别人。确实会很难爱上别人,但是一旦遇到了真正对的人,就会相爱。也不一定,但是从小缺爱的人会很缠人,很容易把感情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所以他们很容易付出,而且一旦谈恋爱,不太容易分手

情感淡漠症会爱上人吗

第一个特征:从生理上来分析,他们的皮肤温度比较低,心跳的速度也没有一般人的快。这种人对自己周围的事情毫无责任感,也不会对什么事情产生什么兴趣,甚至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即使是和自己的家人交流时,他们也表现得兴致缺缺,完全不依赖家庭的温暖。
第二个特征:情感冷漠症特别严重的人,性格很极端,比较喜欢折磨人,而且当他们折磨人的时候,不仅不会有道德上的羞耻心理,还会表现出一点点的反社会人格的特征。
情感冷漠症历来都有,但是由于网络的出现,这个症状更普遍了。现在很多人就算是两个人在一起,也不会用语言交流,都是用聊天工具来替代,这样是最容易患上情感冷漠症的。
那么请问如何才能避开情感冷漠症的传染呢?
首先,一定要多和外面的人多接触,我们是不可能完全的封闭自己,不与外界进行任何交流的。如果可以的话,就多参加聚会。其次要正确认识网络,网络只是辅助的交流工具,不能真正的代替人的语言,应该走进真实的生活,感受真实的生活。
最后,小编劝大家珍惜现在拥有的,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冷漠的人。生命值的敬畏,天时无尽,而人有穷也,珍惜当下,莫待无花空折枝。一个人有情感淡漠症的话,一般很难爱上一个人,但是时间长了,只要一碰到一个有心的人,也是可以爱上一个人的当然会了,只要是遇到自己特别喜欢令自己心动的人,那么无论自己是否感情淡漠也会爱上对方。

如果一个从小缺爱的人,是不是很大程度会丧失爱一个人的能力?

未必。

你缺少的只是来自外部其他人给予你的爱,这与你付出爱给予一个外部其他人无关。

你所谓的缺爱而导致丧失爱人的能力,其实是因为“缺爱”所导致的危机感,害怕在你付出爱给予另一人之后,另一人却会置之不顾,不会以相同的爱来反馈于你。

所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你内心的惧怕和担忧,其实你还是拥有爱一个人的能力。

你所能做的,就是抱有这么一种心态:从小对我所缺之爱,与我个人而言是不幸的,是悲哀的,是遗憾的,我小时候所遭遇的缺爱困境深深地折磨了我伤害了我,但是都没有问题,过去的伤痛没有将我打到,只会让我更加强大,只会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小时候自己所遭受过的悲剧绝不会让它再次发生,不管这悲剧是要降临在自身或是自身将要给以爱的那另一人。既然小时候我遭受了这个苦难,既然我至今仍对小时候的缺爱耿耿于怀,那我如今势必会以更强烈的热情更强烈的激情来回应现在愿意给予我爱的人,小时候所缺的爱,就从如今遇到的人身上来补偿吧。而我,也必将以他(她)所给予我的爱的同倍甚至数倍来爱他(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爱一个人,首先要有爱的感觉,知道什么是爱而后才能爱人!

假如你同意这个呢,那爱的感觉的源头是什么呢?

第一,父母给到孩子爱,所以孩子有了爱的感觉了!

第二,孩子感受到父母以外的他人的爱和关怀,所以孩子有了爱的感觉!

第二,没有任何成人给到孩子爱,我猜有可能你说的是这种情况哈,那我就有些好奇哈,孩子怎么知道没有人给到孩子爱呢?有对比的,对吗?比如从其他人与别的孩子互动中,发现原来那样感觉很温暖很开心很幸福,是吗?所以,只要我们不抱着父母或者谁该给我的什么什么没给到这个过去的遗憾、难受、痛苦等等不放手呢,我们就会发现爱的感觉也一样有机会获得!除非你“闭着眼睛”什么都不看,那就没有机会获得爱的感觉了!

我想说,一个刚出生、什么也干不了的婴儿,没有成人的照顾连活下来都很难,这个成人不是父母也有其他人,每个婴儿都因为有爱才能活下来,包括活下来说自己缺爱!

也许,我们曾经感受到的爱没有我们期待的那么多?可一个坚持爱就要如我期待的人,谁又愿意被这样的人爱呢?

是的,如果一个从小缺爱的人,会丧失爱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心理咨询得到改善的。

爱,是一种能力。就想是海绵里的水,如果海绵想要给别人水,就要自己先吸满水。

自己有,给出去才容易。

此外,在缺乏爱的条件下,感受到别人的爱的几率也比较低。

这个道理是源自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原理。

名词解释: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该术语由弗兰克(L. K. Frank)于1939年首先明确提出,但是在此之前已经产生了利用投射技术原理编制的投射测验,如1921年的罗夏墨迹测验。此后在心理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心理投射的原理,当心里有爱的时候,会更容易地感受到来自别人的爱的行为、言语、表情等等。所以,通常你会很容易地感受到你喜欢的人对你的好感。同样,你也很容易地感受到你恨的人对你的敌意。

从小缺乏爱,是否就后天没有希望了哪?当然不是。

一个人对爱的理解主要源于父母,所以我们这里针对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简要地介绍一下。

其实,每个人都是在爱的环绕中长大的,只是孩子自己是否感受得到,父母对爱的表达是否可以被孩子接受。

父母的爱有多种形式,这多种形式的爱,又有多种表达方式。

就中国父母而言,可以说,中国父母是最不善于表达爱的。无论是夫妻间的爱,还是父母和子女间的爱,中国父母,通常是羞于直接表达的。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无论父母是否争吵、是否离异、是否对孩子打骂,父母都是有爱的行为表达给孩子。

而父母缺乏爱的表达,则使得孩子在获得、感受父母的爱的时候就会有所欠缺,久而久之,随着经验的叠加和泛化,使得孩子越来越难以获得爱的感受,从而产生缺乏爱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可以通过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得到有效改善的。

而自己,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理解父母的爱、相信父母的爱,这样,也可以使自己储备更多的爱,来迎接、理解他人的爱,给与别人你的爱。

如果一个从小很缺爱的人,大多会发展成为两种人。

第一种,抗拒今后人生上任何人的爱,因为从小有了根深蒂固的想法,觉得爱这种奢侈的东西不是属于他〈她〉的,就会本能的排斥别人接触,别人对他〈她〉有稍微关爱的趋势。

很难有人能够进去她的心中,很难有人会值得她去爱。

第二种,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就会十分渴望爱,只要别人对她有一点点的爱,她就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对那个人也会很用心很用心,但是这样的人很容易会受到欺骗。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是一个人形成人格的关键时期。

当你在这么问的时候,说明你可能当下遇遇到了这样的事,或者你的行为,你自己已经觉察到了。不过,从我专业的角度来说,我给你的回答是未必,为什么会说是未必呢?因为你用了“丧失”这一个词,其实不是你没有爱的能力,而是因为你没有学会怎么爱别人。因为一个人爱别人的方式,最早的时候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而我们当下的亲密关系,可能是在重复小时候和父母的关系。

接下来,我分别举在亲情和爱情当中,我们可能出现的缺爱情况,你对照一下。

你从小缺爱,你内心渴望被爱,被关怀,甚至看到其他家庭的父母对孩子关心的场景,你可能会羡慕,你会想:如果我有这样的家庭该有多好。同时你也间接学会了其他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因为你觉得这样是对的,这就是孩子所需要的。于是,你还会想象自己未来有了孩子,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然后在未来你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你会给孩子很多的爱。但你在给孩子爱的时候,其实也是给自己内心的一种补偿,因为有一个词语叫“内在小孩”,因为你的内在小孩是受过伤的,没有被爱的,所以,你在爱现实当中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等于也是在爱自己内心的小孩。这也是一种自我疗愈,慢慢的你也学会了爱别人的方式。

因为从小缺爱,没有从父母爱自己的过程当中,学到父母的语言行为和教育方式。所以有了自己的孩子时,他放错的时候,可能你对孩子指责惩罚的方式,很像自己父母当年指责自己的方式。从某种心理角度来说,我们在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其实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投射,我们在重复父母当年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在向自己孩子传递,你犯错是不可以的,你犯错是不被爱的,你犯错是要被指责和惩罚的。这个在心理学当中叫“爱的传递。”

同时如果你能觉察到这一点,那么你的内心会对你的父母有很多的不满和责怪,那么这个时候其实你要觉察自己,和过去做一个告别,重新学会爱的方式。

在爱情中不断的示好,其实是希望在爱情当中能够寻找到童年遗失的美好。为了寻找到这种感觉,我们会示好或者不断的去表现自己,如果对方给予正向反馈,我们会感到很开心。但如果对我们爱搭不理,我们内心就会感到很失落,很自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对自己的否定特别多。

其实有这样的心理感受,都是小时候跟父母的关系当中被训练的。比如我们小时候犯错,我们希望妈妈多爱我们一点,而妈妈对我们爱答不理,那我们内心就会产生很多不被爱的感觉,感觉自己是不好的,是不被爱的,这是一种童年的重复。

同时这种情况在婚姻当中也会出现,婚姻当中有一方过多的向对方示好。其实就是缺爱的一种表现,因为需要通过不断的向对方示好,来测试对方是否爱自己。因为从小到大体验到的不被爱的感觉实在太多了,内心有很多的不安全感,所以要不停的重复试探来满足内心安全感的缺失。

这一点跟第三点很像,可能小时候被家暴过,或者目睹过家暴,内心有很多的不安全感,这一点在女性当中体现的比较多,所以通过自己打对方的行为来试探对方是否爱自己。如果对方没有还手,那么内心就可以证明对方是爱自己的。但是这种不安全感时常会在内心里面产生,他可能会去翻另一半的手机,经常胡思乱想。

都说男人找女人是为了找妈,女人找男人是为了找爸。这样的一句话,其实体现出了一个人内心缺爱。主要表现形式是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当中,会嫌弃对方哪里做的不够好,或者希望对方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因为对方如果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的话,自己就会感到“即刻满足”,会很开心。而没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就会激起他童年时不被爱的感觉,内心就会很烦躁,马上就会对对方指责批评。

其实,对对方的要求过多,就是小时候缺失的爱太多,所以希望在婚姻当中得到满足。让另一个人来当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来疗愈和满足自己内心所缺失的爱。

1、童年不被爱,对人的一生确实有影响。

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出生于今哈尔滨市富裕家庭,她9岁丧母亲,父亲续娶,继母冷漠无情,父亲残暴专制,一点小事都能骂到她浑身发抖。

缺爱的童年,使得她性格中缺乏安全感。促使她更加在 情感 、精神上对他人的依赖。

青年时期的萧红个性叛逆、内心向往自由,在 情感 上又无法真正独立。她一生中与四个男人的 情感 纠葛,只是为了想要有一个人来爱她。

第一个男人是她表哥陆振舜,为反抗包办婚姻与萧红离家出走,并与之婚外同居,后因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陷入窘境中,誓言旦旦地表哥很快回归自己的家庭,和萧红断绝了往来。

第二个男人是家里给萧红选择的未婚夫汪恩甲。一开始萧红特别反抗这包办的婚姻,但汪恩甲追到北平,他们在困难的日子中相互取暖,就在一起了。

可好景不长,最后汪恩甲也因现实原因,将萧红抛弃了。尽管当时萧红还怀着孩子,可汪恩甲也没选择留下。

第三个男人,萧军。他们的相遇是萧红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萧红以为找到了爱情的归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何况从小缺爱的她,更是需要萧军的全身心付出,才能填补她内心的胆怯和孤单。对于萧军的依赖和占有欲望越来越深,以致萧军难以忍受。为此争吵变成了常态,他们的感情生活也开始亮起了红灯,2年后丢下了萧红,与另一女子双宿双飞。

最后一个男人是好友端木蕻良,或许萧红对端木并不是真感情,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一面在无端地痛恨端木的种种不是,但又一面在害怕端木会突然抛弃自己离去。沦陷时,最终端木再次抛下了萧红,独自逃亡去了。

作家三毛说过“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童年的悲惨让萧红太没有安全感,太需要呵护。从最开始的陆振舜、汪恩甲,到最浓墨重的萧军,再到端木蕻良,她的人生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只要能抓住一个她可以依赖的人,便会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渴望得到爱。但现实无情,面对她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抛弃。

她满腹才华,面对自己的命运,她有勇气去抗争,但是始终把幸福寄托到他人身上,精神不能独立,灵魂不能自由,自我不能蜕变,才造成了悲情的结局。

无论何时, 爱情都不该是 情感 缺失的唯一解药,一个人必须先学会尊重自己,拥有一颗独立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智慧面对命运的任何波折。

2、没有人爱,更要学会爱自己。

前段时间热播的《都挺好》,剧中的母亲重男亲女,儿子早餐吃的是鸡蛋加牛奶,女儿只能吃泡饭。

儿子上学、 旅游 、出国,母亲卖房赞助,而女儿只能做家务、自己挣钱上学。房子卖了还得和父母挤在一个房间里。

母亲的偏心冷漠,父亲的懦弱无能,兄妹之间不公平的待遇。所有的经历告诉她,没有人会为她铺路,想要什么只能自己去争取。

命运不公,但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更加努力,自己赚钱上学,自己养活自己,拼了命也要出人头地。

也正是她这种拼劲和善于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遇,让遇到了她人生中的贵人—老蒙。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加上高人指点,她成为企业高管,经济独立,不依赖任何人。

曾经,她跟苏家断绝关系,互不来往;

曾经,她和石天冬的感情,隔阂重重;

曾经,她觉得有些伤害这辈子都过不去;

可是最后,一路披荆斩棘的苏明玉,既收获了金钱、地位,又收获了亲情和温暖,拥有了从未想象过的幸福生活。

这一切源自她无论身处何地,但从未放弃,没有家人的爱,但我可以爱自己。

3、缺少爱的经历和滋养,不等于缺少爱的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因为我从小没有被爱过,凭什么我要先去爱别人”。

没有得到过,就一定不能付出吗?

我们一定听说过很多,从早年经历艰难的,却心有大爱的人,如韩红等;

我们也听过,从小环境优渥却是那般的自私和残忍的人,如李天一等;

所以说, 过往的经历能够影响人,但不能决定人

明星蔡少芬,她的原生家庭很不幸,自小父母离异,她和大哥跟着母亲,自小缺乏父爱,母亲很少照顾兄妹生活日常,还嗜赌如命,欠下巨额赌债。

她15岁被迫出道挣钱,17岁参加选秀,后拍戏,给富商刘銮雄当小三,拼命赚钱只为给母亲偿还高额8000万以上的赌债。

但是尽管在这样缺爱的环境下成长,如今的蔡少芬也是一副幸福小女人的模样:无论是蔡少芬的微博,还是参加综艺节目,还是生活日常里,几乎全是赞美老公张晋之词,被大家赠送“炫夫狂魔”的称号。

同时,蔡少芬和两个女儿的感情也是极好的,经常陪女儿做手工,工作之余尽可能的多陪伴女儿,母女之间的爱溢于言表。

都说婆媳关系是天下最难处的关系,但蔡少芬和婆婆相处的极好,婆婆说张晋处的几个女朋友中,最喜欢蔡少芬,能干,直率,不摆明星架子。

所以,缺爱的人也是可以爱人的,简单把爱的无力推诿到其他人身上,既低估了自己,也高看了别人。

不管我们曾被这个世界怎样对待过,我们都有发展自己爱的能力的选择权,关键是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爱与被爱都需要智慧,既不过度讨好,也不一味索取,即拥有爱的能力。

【诗兰说】 原生家庭是我们无法选择的,父母也是我们不能挑选的,或许我们始终都没有办法原谅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但沉浸在过去的积怨中并不能改变什么。

因为从小没有得到爱,所以我更要爱自己;

因为理解不被爱的痛苦,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更要好好爱身边的人,

因为过去无法改变,所以我们更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只有放下才有可能解脱,才有机会拥抱新的人生。

对于这种情况,人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在此我仅分享一下个人看法。

在一个人长时期缺少爱的呵护时,是否会让其失去爱一个人的能力的问题上,我更倾向于会影响这个人对爱和被爱的判断与接受程度,而其本身对爱一个人的能力来说,他仍是具备的,只是展现的方式不同。

在长时期缺少爱的成长环境中,会增加其叛逆,厌倦,愤怒,怀疑,破坏等一些负面情绪,因为不被爱待,所以总是感到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但其内心的渴望被爱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只是被时间所压制住了。换言之,如果在某一刻,身边出现了一个会关心他,尊重他并愿意信任和保护他的人,此时他内心中暗藏的爱就会成倍的展现出来。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爱一个人的能力,只是受环境影响,对爱的认知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但当时机和条件允许时,去爱一个人的勇气也会随之改变。

如果是女孩,还有更可怕的是比起丧失爱他人的能力,更可怕的是不懂的自爱。

只要遇到了一个对他稍微好一点的男生, 她可能就心甘情愿,把自己交给他了。

因为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爱,也没得到家庭的温暖,所以当她长大以后,只要觉得别人对她好一点,她就会作践自己。

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仔细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个家庭不重视这个女儿,她长大之后就不会重视自己,不懂自爱。

越是重视女儿,这孩子长大以后,她也越会爱惜自己。

你好,我是小郑。

从小缺爱,这个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东西,因为给你爱的人是你的父母、是你的亲人、甚至你的朋友,他们是否给予你爱,这是我们不能掌控的。虽然我们的成长经历可能会很坎坷,从小的生活条件或许也会并不怎么理想,但是长大之后我们可以掌控更多的是我们的自身,从小缺爱,说起来可能更像是一种先天不足的感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去弥补,如果你觉得从小到大别人给不了你想要的爱,那是否可以从这一刻起,你把这个赋予爱的权利交还给自己。你可以对自己好一点,想买的东西就努力买,想要追求的人就努力的去追求,别人给不给我们爱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但我们可以自爱,虽然说从小到大你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爱,但是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可以爱自己,和爱自己也是爱别人的前提。

更可怕的是我们把这些丧失爱的能力归结于我们的过去,而苦苦的挣扎在以往而拒绝了进步的机会,你没有办法去决定自己的过去,但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去改变自己的未来。从小缺爱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你爱与被爱的能力,也因为如此很多人可能陷入了很困境,觉得我没有能力去爱别人了,我自己也得不到别人的爱,这样你就把自己陷入了一个陷阱里,觉得我没有办法再去爱别人了,其实不是,你还是可以通过给自己爱人去完善自己以前没有被满足的一些地方。

尽量不要缺爱!缺爱就是心理创伤!

为什么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爱别人呢?

小时候缺爱,很容易不接纳自己,或者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或者拼命努力想要优秀到完美,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关注和关爱。如果对自己总是有很多怀疑和排斥,建议去读黛比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且认真做书里的练习。实践远比懂道理重要,难的是实践,但是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调整自己因为缺爱而形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关于这一点,可以看《大脑与情绪生活》。2接受自己的怨恨,怨恨是因为我们想要父母的爱,他们是我们此生最亲的人,想要他们的爱,这没什么不对。警惕自己的愧疚感,有些很好很善良的孩子会因为自己对父母的怨恨和不乖产生强烈的愧疚感,这愧疚感会伤到你自己。找个可靠的人,把自己的愧疚感表达出来;或者一个人写下来,不要憋在心里。3爱的初衷和爱的行为不一样,试着去回想一下,我们缺过的爱,是真的没有包含一点爱意?还是有着爱意但行为上却很伤人?如果能找到爱意,并且接受这份爱意,同时正视那些伤害,内心才能真实地柔软起来。4.小时候缺爱,影响最深远的地方是亲密关系。如果你发现成年后的恋爱经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务必先停下来调整自己。不然恋情中的种种会带来新的伤害。想要投入新恋情的建议看《新规矩:如何让你心仪的人爱上你》,这本书不一定真的能让你找到一个心爱的人,但遵从这本书里的大部分建议,至少可以让你避免一段不好的恋情。

情感缺失是病?

何谓情感缺失?在我看来,挑明地说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一种病,尤其是在现代,很多年青人都把自己封锁在了一个小小的网络世界里,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情感的在乎,对于情绪的漠视,甚至可以说是无欲无求,活成一个“小神仙”。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例子,她是隔壁宿舍的,她没有加入学校的各类社团机构,每每班级有活动她也不会去,独来独往,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去吃饭。我们也尝试着去接近她的内心,毕竟我们女生都是喜欢“开解”别人的,对吧?然而她依旧冷漠,不知道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她每天都只是对着手机在看小说,仿佛小说就是她的全部。

很奇怪很迷离的一个女生对吧?可她就是确确实实存在我的身边,不社交不兼职,除了吃喝拉撒去上课就是看小说,你能说她一点问题都没有?你又能说出她存在什么问题么?于我看来,自从选修了心理学,了解了一点点心理方面的内容后,我猜,她正是所谓的情感缺失了。

我承认,沉迷在小说世界里的确可以满足某种幻想,然后得到快感,可这也不能成为依赖的理由。她压根就没在乎过身边的人和事,更别说情感的投入了。她有喜怒哀乐吗?她有七情六欲吗?在我看来,这些个情感已经被她压抑住了,俨然成为了一种心理病,是潜在的危险。

最后,如果发现自己有一丁点的对情感的漠视或者身边的人有类似情况,那么就尽快找一些心理咨询吧,多和身边的人沟通,敞不开心扉也不要紧,起码要迈出第一步,才能慢慢克服情感缺失啊。

人生是场没有排的正式演出

当你费尽心思

终于弄明白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

整明白咋回事的时候

对不起哈,你的人生已经余额不足

这还不是最惨的

最要命的是还没地方充值

你说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我有一个认识很多年却从未见过活人的网友

她在南方艳阳天的花园里遛狗

我在北方雾霾的街道上吃着土

都活在同一个星球,为啥我就这么命苦

不说了,让我先哭一会

咱还是先说说她

两个孩子的母亲,龙凤胎

妥妥的双黄蛋,这得多大的福报呀

老公疼爱,婆婆堪比亲妈

家务能做就做,不能做我来,亲妈也就这样了

家族是做橡胶生意的,家底殷实生活不愁

做人活到她这份上也算是人生赢家了

就这么一个好好的朋友

偏偏就得了抑郁症

好的时候,活蹦乱跳跟个小仙女似的,全世界到处溜达

可是一旦心情不好,就把自己往死里虐

失眠,失神,还哭湿了枕头

一天到晚脑子里总想着自己咋办

害怕失去这个,害怕失去那个

胡思乱想,整个就一精神病人

在跟我聊天的时候

总说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最没用的人

说着说着就哭开了,好尴尬

我说哭吧哭吧,适当的哭泣是情绪开关的重启

一味的抗拒,负面情绪积累过多,必然会失控

听过强钢易折的道理吧,发泄一下也好

如果哭一次不够,那就哭两次

哭得差不多了

我就问她:是你老公出轨了,还是跟婆婆吵架了

结果都不是

我再问:那是孩子学习不上进

还不是

我又问:家里生意破产了

也不是

那你得的是哪门子的抑郁症呀

还去看心理医生,没毛病吧

可她就说自己很孤独,害怕失去

心情不好时,都能想到

沃勒个去,我说别呀

你这样的都想,那我算是白活了

好好的日子过成这样总得找一下原因吧

我看你是日子过得太舒坦了

给自己找点事干吧

狗闲生跳蚤,人闲一身病

放下吧

让自己忙起来就不想了

再说毕竟隔着千里之外,我又帮不上什么忙

除了安慰,还是安慰

就这样过了两年,不但不见好还严重了

医生也拿她没办法

说来也巧,在一次同学聚会上

我无意间听到了一个同学酒后的倾诉

瞬间就理解了我这位朋友的病根出在哪里

事情是这样的

我这个女同学,父母在她很小就离婚了

法院把她判给了母亲

可她妈为了养她也要上班呀

从幼儿园开始起就把她送到全托的那种幼儿园

这就相当于把一个正常人送进监狱是一个道理

她在幼儿园哭的稀里哗啦

根本没人管,幼儿园的阿姨只会织毛衣看着她哭

你说这算不算虐待儿童

这还不算啥

上小学,初中高中全都是寄宿学校

本身就没了父亲,又缺失母爱

你说这跟孤儿有什么区别

她打小就学会了独立生活

跟个女汉子似的

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了,当了老师

性格特别倔强,在同学里属于非常强势的女生

可能是从小缺少家教,性子特别野

后来结婚找了个比她大十几岁的老男人

据她自己说,老男人有安全感

叫我说她是想寻找缺失的父爱吧

就这么一个人,还特别有主意

对谁都指指点点,全世界就她最能

每次聚会,谁要不听她的就跟谁急

在学校也不好好教书,整天拉关系做生意

把家长玩的团团转,摊上这样的老师也是醉了

后来在一次聚会中喝多了,酒后吐真言

她非常恨她爸妈

恨她们狠心把自己送到寄宿学校

让她感到孤独和害怕

每每想起这件事,她都会情绪失控

所以轮到她自己的孩子时,就不让他妈妈管

自己再苦也亲自带孩子

她不想让自己的痛苦再延续到孩子身上

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潜意识在作怪

是一种心理疾病,叫情感缺失综合症

这让我想起我那位朋友,我赶忙问她

小时候是不是父母把自己送到过寄宿学校

没想到一语道中要害

没错,病根在这里

她也是,打小被父母疼爱有加跟掌上明珠似得

就没离开过父母单独生活过

结果被父亲送到寄宿学校,哭的哇哇滴

孤独和害怕,缺乏安全感并且异常憎恨父母

觉得全世界都不要她了,在她的世界里,天塌了

这的确是病,嗯,要治

你看,这两个不同环境里的人得的是同一个病

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残酷

你看看

很多人都克制自己不愿启齿请人做心里疏导

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做等于承认自己的弱小

就好比我那位同学

强势背后其实脆弱的不堪一击

其实

脆弱不是坚强的对立面

脆弱只是坚强的一部分

你必须先暴露出自己的脆弱

要敢于面对,交出自己的不足

然后,才能够变成后来坚强的样子

有人强撑坚强,终成无谓

有人放下伪装,终成无畏

因而,我们须明白

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能力需要学习

一个是坚强独立的能力

一个是接纳自己脆弱的能力

我说摆在她面前的只有3条路

1,从半空中一下子跌下来,跌到18层地狱,永不复生

2,继续象没有灵魂的灰尘一样飘荡在半空中,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昨天、今天、明天,没有目标,没有快乐,没有情感,没有思想,更不用提在人生的长河中激起波浪了。

3,从半空中漫漫的降落下来,到达地面后,然后放下,象个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一样的精明,一样的复杂,一样的大大咧咧。

其实,我们都是浮在半空中的灰尘

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

望的太远,却没有脚踏实地

想的太多,却没有一个是现实的

什么叫现实,现实就是困境

所有人,都困于现实中

人生就是虐狗

只有让最强者虐你,你才能快乐的虐你想虐的人

你不想回到地上,熔入那激烈的生活斗争中

把自己的脸变来变去,也不想越飞越高

在空气稀薄的天空中慢慢的磨灭自己的意志

慢慢的不能呼吸,漫漫的在沉寂中死去

因为能力不够

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矛盾的集合象滚烫的热油一样煎熬着不成熟的心灵

所以痛苦,痛苦的时候,又不能自拔

所以没用,能做什么呢

仅仅就是跟每个认识的朋友说

过的不好,很烦,很失落,很痛苦

可以做什么呢?除了跟所有人抱怨痛楚

然后再面带微笑的去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出吗

应该做什么呢?天知道

因为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

说的好听一点就是理想和追求了

欲望要满足

就有许多的精力付出,就有许多的放弃

同时有某些不满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我付出的与我得到的能成正比吗

这就是我生活的目标、意义吗

我就这样子了吗?我就这样活着,直到死吗

有时候想多了,就会走极端

想着有一天

我会不会选择一条极端的方式来结束我矛盾的现实

脑子里有了这样的想法

嘴巴上不由自主的就对身边的一些朋友提起了

说我的这些想法是不是很可怕

他们往往不加置否的望着我

微笑着,很迷人的微笑呀

不会的,怎么会呢。

我只是觉得还有好多美好的东西没有看过

我曾经想

我和我爱的人每年去一个我没有去过的地方旅游

世上有那么多感人的美丽需要我独特的眼光去感受

看到了,我会有别人体会不到的微笑

有那么多爱你的人,还有父母

我们怎么能让他们伤心、失望呢

也许我们都是一粒尘

我们漂浮在我们的位置

因此世界才这么组成

少了你行吗?少了我行吗?肯定不行

我们肯定对某些人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运动着,鲜活着自己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

往往精、动人之处需要你的发现

然后你会过的静心、安心……

情绪吗,该发的还是要发,因为我们又不是圣人

更何况圣人需要想的和解决的事情更多

大概牢骚更多

只不过那是圣人和圣人之间的情绪,我们听不到

人生不过是一次旅程

沿途的风景构成了生命本身

所以,别那么慌忙着奔向终点

放下执念,才能欣赏沿途的风景

或许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让自己快乐起来

情感缺失是一种现象,但是情感缺失的表现很有可能就变成了一种病。现象和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情感缺失不得不说是很多都有的。在童年时代如果父母的关爱太少或者是走进婚姻之后伴侣的漠不关心都有可能造成情感的缺失,在这两个时期表现的都较为突出一点。

童年的时代的情感缺失会造成很多的病态表现。比如说冷漠,社交恐惧症,孤僻,没有安全感等等。现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原生家庭带给孩子最大的一点就是情感方面的确实,让孩子感受不要关爱。只不过很多病态的表现都是在成年之后才表现出来。还有一种较为典型的就是家暴。很多在幼年时期没有接受到充足的关爱,婚后很容易就会产生家暴现象。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关爱,不仅仅是从物质上面,还要从精神上面给予充分的关爱。

很多成年人在走进婚姻之后会发现另一半自私,孤僻,倔强,甚至出现多次的外遇现象,其实也是和情感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婚姻是另个人共同面对生活,自然少不了另一半的关爱,可是很多在婚姻中缺乏关爱的一半很多都不能控制自己,最终走向出轨,结果导致婚姻的破裂。而在婚姻中,其实很大一部分家庭不幸福的真正原因也是在于情感的确实,让两个本来相爱的人慢慢冷淡,冷漠,甚至相互臭仇恨。

情感缺失并不是一种病,他只是一种现象。而情感缺失表现出来的结果不得不说是一种病态。所以我不管是对待我们的孩子还是爱人,甚至是身边的朋友,都尽量做到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

天生没有情感的人叫什么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天生感情淡漠」是存在的。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情缺失,被称为「冷血精神病」,它常常与暴力行为与反社会人格相联系。叫冷血动物。天生情感缺失表现为机体感受不到喜怒哀乐,外界事物并不会引起自身主观的不适感受,长期保持表情木讷,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出现天生情感缺失可能是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疾病。
1、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精神活动退缩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少年期,起病缓慢但持续发展,早期表现类似神经衰弱,临床可见疲劳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如果不及时处理,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情感淡漠、孤僻、退缩、少语、生活被动,直至人格完全丧失,因此天生情感缺失可能是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2、情感障碍: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其中情感淡漠是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板,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天生情感缺失符合情感淡漠的表现,因此,天生情感缺失还可能是情感障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