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所说的道是什么意思,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2024-07-14崇庆运势网热度: 7792

道的涵义是什么?

道的原始涵义

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这一变化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易经》中有“复自道,何其咎”(《小畜》),“履道坦坦”(《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复》),都为道路之义。
《尚书·洪范》中说:“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这里的道,已经有正确的政令、规范和法度的意思,说明“道”的概念已向抽象化发展。
春秋时,《左传》曾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和“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之说。这里的道带有规律性的意思,表明道的概念已逐步上升为哲学范畴。

老子论道

到了春秋后期,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成为道家的创始人。在老子以前,人们对生成万物的根源只推论到天,至于天还有没有根源,并没有触及到。到了老子,开始推求天的来源,提出了道。他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二十五章)。
对于老子所说的道,历来解说不一。有的认为,道是精神性的本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客观唯心主义。有的则认为,道是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唯物主义。老子认为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道生成万物之后,又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地万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道虽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但它不同于可感觉的具体事物,它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是构成天地万物共同本质的东西。所以,不能靠感觉器官去体认,也难以用普通字词去表示,只能用比喻和描述来说明它的存在。
对于世界的统一性,老子作了天才的推测和描述。老子的道论,对于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易经的道是什么意思?

《易经》所体现的道,明显地表现为仁德,又隐藏在一切日常所用的事物之中,它鼓动万物生长化育但不跟圣人一样有忧国忧民之情。
出自《周易
-
系辞上》
原文: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智)者见之谓之知(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文:阴柔和阳刚合在一起叫做“道”,继承这种道的就是最美好的,成就这种道的就成为一种品性。强调仁德的人看到它就说它体现出仁德,讲究智慧的人看到它就说它体现了智慧,百姓每天运用它却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真正懂得君子之道的人很少了!《易经》所体现的道,明显地表现为仁德,又隐藏在一切日常所用的事物之中,它鼓动万物生长化育但不跟圣人一样有忧国忧民之情,它体现出来的盛大的美德和宏伟的事业可以说至高无上了!广泛地拥有天地间的一切可以称为宏伟的事业,时刻变化更新可以称为盛大的美德。使万物生长并再生就是《易经》所要表现的变化的内涵,把这个内涵画成卦象就是(体现天道的)乾卦,效法天道的就是(体现地道的)坤卦。通过对数字的深入研究来预知未来的方法叫做占卜,与变化的规律相通的叫做事,阴柔与阳刚无法使人预测叫做神。

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

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思是:

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


2、此内容出自《易经·系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释义: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形”而下谓之“器”,“器”在“地”上,而“器”再“上”面是“道”,因此,所谓“形而上”的具体意思是指“道”。

中国人很重视这个“道”,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象”。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道,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其中“常”是恒的意思,《老子》原文中为“恒道”,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常”即永恒。


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来的名不是真正的名。(大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扩展资料:


一、易经的辨证法则: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解析:


1、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4、《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即[时]与[中]: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时]指与时势一致:也就是说和谐、与时俱进。


二、易经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


易经是中国儒家千年总结的哲理和经验,它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包括在内的一部百科全书。易经给人类带来三把金钥匙。


1、第一把金钥匙是“阴阳”,世上任何事情阴阳平衡就达到了和谐,和谐就能发展进步。


2、第二把金钥匙是“五行”,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五行的身影,风水的命理学和位理学都从它而起。


3、第三把金钥匙是“八卦”,由八卦延伸为“文王六十四卦”。他告诉我们宇宙的六十四个密码,大千世界都逃脱不了这个秘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而上

百度百科-易经

易经为什么越读越可怕?

融汇了天人合一精髓的易经,是一部不朽的大智慧!打开这扇智慧的大门,窥视洞悉万物生长规律,着实令人感到可怕!易经越读越可怕是因为领悟其中的真谛,才发现老祖宗的智慧太神奇,能颠覆陈旧的视角,给你指明重新看待新世界的方向!生与死,对与错,成与败,原来世界万物之间蕴藏着如此妙不可言的关系!

易经难懂却越来越被人推崇的原因:一是学术界一直公认易经是群经之首,再就是占卜预测的功能。其神圣的地位和神秘的作用,正是人们争相推崇的动力,现代文化的普及,为大众了解易经也创造了空前的条件。易经越读越可怕是因为领悟其中的真谛,才发现老祖宗的智慧太神奇,能颠覆陈旧的视角,给你指明重新看待新世界的方向!生与死,对与错,成与败,原来世界万物之间蕴藏着如此妙不可言的关系!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儒、道等各家共同的经典。

为什么周易准起来有点可怕?

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越来越深受现代人的推崇和重视。其蕴藏的天人合一的智慧和窥探万物的先机,着实令人咋舌可怕。那么你知道易经为什么阅读越可怕吗?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
易经为什么阅读越可怕
《周易》是一部算卦书、封建、糟粕、应该摒弃,可到了今天还有更多的人去学习它,并且是越来越多的人去深入的了解研读《周易》,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学习《周易》的大智慧、提升主观能动性,二是满足预测和好奇,帮你预测未来,毕竟我们都想过得好一点。
《周易》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
“首”是源头表示重要,中国的文化现象几乎都和《周易》有关,用《四库全书总目》的话来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产生的年代比较早,以至于后来产生的文化都千方百计的想和它联系起来,有的是真传、有的是为了抬高自己而和《周易》相结合,这也就导致了现在人学习《周易》比较困难的原因,以至于给《周易打上玄学的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文史哲,“文学、历史、哲学”,而文史哲的核心是哲学,哲学的核心是“儒家,道家”,儒道互补,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架构,但其又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积极入世、一个是消极出世。但奇怪的是“儒家、道家”都要注释《周易》,都要通过注释《周易》来发挥和宣扬各自的学说,从这一点来看也就能说明《周易》的重要性,就连秦始皇在“焚书坑儒”的时候都没有烧毁《周易》。
儒家更多的继承了《周易》当中阳刚的一面,道家继承了阴柔的一面。《周易》本身有阴有阳,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乃至世界的一切现象。儒家继承并放大了阳刚的一面,比如说人生观,经文中本身的意思“君子终日乾乾”,乾乾就是渐渐的意思,就是拼搏。到了《易传》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了孔子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就让我们非常感动,明明知道我们的愿望、理想最终很难实现,但也不改变我们的拼搏、永不言弃,在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左转》中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可以永垂不朽、流向永恒,意识到了生命的短暂、历史的永恒,希望让短暂的生命创造的事业、思想、道德修养流向永恒。古人非常注重历史都自己的评价,把历史对自己的评价看得比生命的存在更重要,这样的人生观在哪都是闪光的
道家更多的继承了《周易》阴柔的一面,古人说老子偷得周易半部,而老子和庄子观点又有所不同,老子主张贵柔守雌、退隐不争,归根到底是为了统治者出谋划策,古人也称“君子南面之术”说统治者要想政权稳固长存,不能凌驾于百姓之上,你得像水一样往低处流,去滋润庄稼、造福百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君主最高的修养是往低处走,滋润百姓、造福百姓,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因为他确实是比较准的,所以看的很多东西都是对的,所以很多人也确实有一点点害怕他。不过我觉得他可能还是了解的东西比较多而已。在《老子》第五十八章里有这样一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你与情敌打一架之后对方退出了竞争,你可能抱得美人归,可对方若是记仇起来就处处为难你,看到你们成双成对地出入时更是眼红。就算你过了一两年你没有遭到情敌的报复,但对方的心结一直还在,倘若他跟别人结婚之后婚姻生活不如意,甚至闹到离婚了,就认为一切都是你造成的,非得再找你算账不可。
可见《周易》的算卦之所以百分之百准,是它只预测到比较普遍的层面,而不是具体的细节,一件事情引起的连锁反应不是一时半会的,而是一直延续下去,直到事情得到完美解决为止。这就引出一个话题,即《周易》的算卦是为了让一件事情得到合理地解决而予以解读。比如去做一件对你不好的事情,它只告诉你是凶,至于为什么不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圣人孔子爱读《周易》而韦编三绝,他却不鼓励人们占卜算卦:「不占而已矣。」其实他的意思不是不让人们去占卜算卦,而是在自己占、自己解卦时也是了解这个卦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来理顺自己的思路,尤其在对一样事物还不完全熟悉的情况下,用算卦和占卜增进自己对事物规律的深入了解,尽量做到合理。封建传统文化对阴阳五行的解释其实一直都是错误的,它跟文化起源伏羲八卦看似差不多,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伏羲八卦阴阳指的是水与火、冷与热,而以周易为首的封建文化是天与地、日与月,很明朗很清晰的对立又统一的两个面(能统一是因有“土”这个特殊物质在中间),竟然被周易弄得晕乎乎的搞不清,还要炒作说周易博大精深。因此,我建议国人千万不要盲目的相信炒作,否则被人耍了、玩了还要崇拜,很不值得。
凡是以周易为基础的算命大师,基本上都算错的多对的少,或者是只说些大多数人身上都有的套路话,真正神准的大师,都是以中国文化起源伏羲八卦为基础理论的,所以你发现没有,凡是很准又稳的算命大师,性格都很直爽刚烈,凡是套路大师都是笑嘻嘻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