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每年是怎样交替的,天干地支一年的起点

2023-10-20崇庆运势网热度: 21338

干支历的历法规则

干支历是一种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 。年月日时是历法的基本要素。 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一年之始,年长为一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 ,它比农历更稳定而准确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和物候变化。
干支历示例:(公历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农历八月初十日)
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辛未时。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古称十日,十二支古称十二辰。干支这个名称,在东汉以前是没有的。关于干支的起源,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史书《世本》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隋朝《五行大义》也记载有“(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大桡”,史籍记载是黄帝的史官,《吕氏春秋·尊师》:“ 黄帝师大挠 。”近代学者对干支的起源做过一些研究和论证,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十天干以甲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干,双数序列为阴干。十二地支又以子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支,双数序列为阴支。十干和十二支按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律依次相配,组成记录干支历的60个基本单位:
干支表
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最完整的干支表要算《甲骨文合集》第37986片甲骨(见图)。这版甲骨是商代末期纣王帝辛及其父亲帝乙在位期间的刻辞,此为一牛胛骨。 在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占卜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卜辞”。 节气反映了地球在绕太阳运行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属于阳历范畴。从地球上看,太阳在天球上沿着轨道(黄道)作周年视运动,我国古代人们发现了太阳年位置的变化与农业气候有着密切关系,于是,在历法中,利用天文现象,反映气候的变化,便于农事的安排,编制了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黄道(360°)分成二十四等分点,以春分点0点为起点,太阳每运行15°称一节气,位于等分点的瞬间就是交节气时刻,每个节气都设有专用名,它们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等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 到西汉时,《淮南子》所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已经与后世完全相同,历二千多年而没有改变: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为方便记忆,有《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先有岁星纪年法,后有太岁纪年法,它们可以说是干支纪年法的前身。由于木星绕天一周,实际不是恰好为12年,而是11.86年。所以杷它当做12年一周天,顺次计箅,结果和实际的天象不合,每隔83年就会有一次误差。西汉末刘饮提倡超辰法,就是以144年间岁星运行的次数为145次。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按超辰法应该超辰而不超辰,从这年以后,纪年法完全和岁星的运行没有什么关系,只按六十干支的次序来纪年。
干支历的纪年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为年分界线,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循环更替,以至无穷。纪年的该组干支可称为年柱。
民国以前,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干支历岁首,叫春节(立春节);由于是春天的开始,我国自到民间都把立春作为节日来过,是一个重大节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可以看出立春在很早之前是相当受重视的。 春秋时代开始以十二支纪月,叫做月建。十二辰(即十二支)的意义在《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和《释名》都载其语源的说明,可以说是大同小异,都表示万物从发生,经过繁茂、成熟、衰减,乃至胚胎新萌芽的状态。《说文解字》的解说虽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大体上文字的构造和其意义是一脉相承的。其名称可以说是考虑阴阳的消长和五行的推栘而组成的。 以上古籍记载把十二辰都描述为物候的周年变化 ,这充分说明干支纪月的阳历性质。
干支历以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一年中的12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单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节”,双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气”或“中”,就是说二十四节气由12“节”加12“气”组成)。又以交立春节气当日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份即寅月(有的书籍又同时标注为1月或正月,用以辅助理解,其余类推)的起始,于是每一个“节”加一个“气”就为一个月,每个“节”可代表上半月(约15天),每个“气”可代表下半月,这样每个月就包含了两个节气。不需设置闰月。
二十四节气、干支历月、公历和太阳位置对照见右图。
干支历月、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序号123456789101112干支历月份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节)
(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干支纪月除十二支固定外,十干是依次排列的。 于是,从甲子到癸亥,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循环更替,每5年一个周期。纪月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月柱。人们根据干支年、月柱的出现规律作出了能快速获知干支纪月的推导口诀:(知道了年干,就可算出当年的月干)
五虎遁年起月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求,甲寅之上好追求。
一般所谓月建是指十二支而言,如建子、建丑、建寅等等。有人认为月建是指(农历)月的大小而言,所以有大建和小建的谬称。 从而又把“正月建寅”等,错误地解读为农历正月等同于“寅”或干支历的寅月。事实上,月建是等分的。按一年365.25日算,共历30.4375日,而1个朔望月只有29.530589日。这一辰就差了几乎1天。这十二辰合起来差了将近11天。 那相差出来的天数又怎么办?这就是阴阳历需要设置闰月的原因了。
《史记·历书》又有“夏正”、"殷正”、"周正"之分,这就是战国、秦、汉时代盛行的三正论。(建正意为阴阳历以哪个月建作为其一年中的第一月份的起始位置。)但有人认为三正交替不是历史事实。 干支历的纪日用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不断循环记录。纪日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日柱。
干支纪日在每一天的划分标准为晚上的零时,即子正。子正在《淮南子》中叫晨明,《集解》中叫夜半。 此外,晚上23至24点又称为晚子时,24点至1点称为早子时。(另有部分八字命理派别以子初划分日干支,即晚上23点起为新的一天。)
由于干支纪日以每一天来计算,对历法没有太多要求,且它的作用能很好的配合记事,所以它能直接附加在阴阳历上。
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历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它以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所以历算家都以甲子为不变的尺度,考古家也借甲子以定古代月日的真正间隔,否则经过多次的改历,古代岁月将无法整理。干支纪日法不独为历家推算的工具。 《史记·历书》已以十二支纪时。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辰,每辰分为八刻,一昼夜为九十六刻。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小时,因而一辰等于二小时。每辰两小时,遂有初正之分,每时等于四刻,每刻等于十五分钟。
子时: 23点至1点;丑时: 1点至3点;寅时: 3点至5点;卯时: 5点至7点;辰时: 7点至9点;巳时: 9点至11点;午时: 11点至13点;未时: 13点至15点;申时: 15点至17点;酉时: 17点至19点;戌时: 19点至21点;亥时: 21点至23点。
在古代由于历书中都不标记干支纪时,于是人们根据干支日、时柱的出现规律作出了能快速获知干支纪时的推导口诀:(十二个时支为已知不变,就推排时干)
五鼠遁日起时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是。
戊癸何方觅,壬子是真途。

属相交替时间怎么算的,属相轮换点是立春还是春节?

提起属相交替时间怎么算的,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属相什么时间交替?是春节还是立春?另外,还有人想问属相什么时间交替?是春节还是立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属相的更替到底是以立春为准还是以春节为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属相轮换点是立春还是春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属相交替时间怎么算的

属相按是立春算的。属相的轮换点是立春!但是为了方便计算一般都会认为是春节!

属相的依据就是干支纪年法。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以子丑寅卯对应鼠牛虎兔。如子年就是鼠年,申年就是猴年,巳年就是蛇年,辰年就是龙年等等。这点清楚了答案就明确了。那属相就是依据干支年是以哪天为分界的。这就毫无争议了。干支年的分界是立春!在农历中,一年的开始很多人都以为是春节。其实是误解。这是受了公历1月1日新年开始的误导。农历新年应该是立春开始。

相对于民俗专家的说法,一些天文研究者则认为,新的生肖年应该从立春开始算起。据介绍,生肖以立春为标准的方法起始于商周时代,当前使用的黄历和传统的命理学、占卜学等民俗学,也均以“立春”节气作为生肖计算的依据,例如命理学要看一个人的生辰八字,那就必须严格地从立春日算起。

研究者们指出,在我国古代是使用天干地支来记录年、月、日的。十二生肖的说法,包括十二时辰的概念,是天干地支纪年才有的,是一套和农历不一样的系统。干支纪年法是以太阳为参照,天干地支的交替以每年的立春为开始,比如马年是甲午年,而羊年是乙未年,而且按照干支纪年法,每一年的长度都在.25天左右。

属相的更替到底是以立春为准还是以春节为准?

结语:生肖都是按照立春来划分的,不是春节或者是除夕。

属相交替时间怎么算的:属相什么时间交替?是春节还是立春?

我威标准委批准发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里面已经提到,生肖变更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为标准。干支纪年和生肖是农历年的标记,适用从正月初一开始,传统老皇历的生肖计算,也是以正月初一春节是生肖交替的起始日。

我国的生肖是依照十二地支的顺序来判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地支对应不同的生肖属相,子代表的就是生肖鼠,而从我国的农历,也就是老黄历计算来看,在年春节1月25日这天,是农历庚子年的第一天,也就是说在春节这一天生肖已经变更为鼠年了,不存在立春才变更生肖的说法。

而所谓的立春说法,指的是我国农历阳历,在月份的计算上是按照望朔,但是在月份地支的变化上却是按照节气,比如年春节是庚子年,但是月份却依然是丁丑月(丑月是农历十二月的地支),而不是寅月(正月的地支),在立春之后才是寅月,但是这和生肖是无关的。出行这种情况是由于阴历的望朔和阳历出现的误差,由于年是有闰月的,闰月的出现正是为了平衡历法的误差。

年过年之前出生属什么属相?

年春节是1月25日,也是农历正月初一,而在元月正月初一之前,依然是己亥年,亥年属猪,因此在年除夕24:00之前出生的宝宝依然是猪宝宝。

我国的生肖是依照十二地支的顺序来判断的,在春节正月初一这天,已经步入了农历的庚子年,子年生肖属鼠,因此从1月25日春节这一天开始出生的宝宝就是属鼠的。

以上就是与属相轮换点是立春还是春节?相关内容,是关于属相什么时间交替?是春节还是立春?的分享。看完属相交替时间怎么算的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天干地支计算器

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

2022 年是农历庚子年,2022 年则是农历辛丑年,那么如何确定某年是什么年份呢,下面简要介绍一种纪年:天干地支纪年法,该纪年是我国古老而又传统的纪年法。

正式介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天干和地支;十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辛、酉、戌、亥;从甲子年开始,顺序交替,周而复始,60年为一个周期,如1894年历史上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即甲午年,以60年为一周期,则1954年、2022年也为甲午年;再比如1901年,清签订了辛丑条约,是为辛丑年,以60年为一周期,则1961年、2022 年(今年)也是辛丑年;下表所展示的即为天干地支纪年法:

你学会了么?那么问题来了,明年该是农历什么年了呢?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计算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干地支几年一个轮回

天干是十个,地支是十二个,干为主干,支为分支,两个相对的命名
应当是一起出现的。在商朝开始出现天干与地支配和用以纪日,使用干支纪年要更晚一些。
天干的次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的次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配合的记年顺序为60年一个轮回,具体的顺序为: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天干地支与年月日对照表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天干地支怎么算出是哪年,天干地支怎么推算年份

天干地支怎么算出是哪年

无历哪一年,可立即换算出正确的农历天干地支纪年。如下:

把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依次用数字代替:4代甲,5代乙,6代丙,7代丁,8代戊,9代己,0代庚,1代辛,2代壬,3代癸。

把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依次用数字代替:4代子,5代丑,6代寅,7代卯,8代辰,9代巳,10代午,11代未, 0代申,1代酉,2代戌,3代亥。

天干不用计算,年份末位数字即是对应的天干。比如2010年,年份末位数字是0,可看得出天干是“庚”;1911年,年份末位数字是1,可看得出天干是“辛”。

再来说一下地支,年份除以12看余数就行了。比如2010÷12 余数是6,可得地支是“寅”;1911÷12 余数是3 可得地支是“亥”。

这样就可以算出来:

依照以上,无论什么公历年份均可很快地换算出准确的农历天干地支纪年。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怎么算出是哪年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怎么推算年份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