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天干地支用法,天干地支学说

2024-07-13崇庆运势网热度: 3024

天干指什么 天干的介绍

1、天干,是指天干地支中的十个天干。原始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简化后的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天干五行分为阴与阳,具体是: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3、在中国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天干地支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历法,用来纪年月日时。在《易经》与中医体系中天干对应诸多相关信息,如地理方位,五脏六腑等万物类像。

万年历里面的天干,地支指的是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天干,是指天干地支中的十个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地支,是指天干地支中的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原始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简化后的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五行分为阴与阳,具体是: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原始十二地支曰: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顿、赤奋若。简化后的十二地支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纪时、纪月。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23~1时,丑时为1~3时,等等,称为十二时辰。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等等。地支与十天干顺序相配,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日、纪年。

在中国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天干地支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历法,用来纪年月日时。在《易经》与中医体系中天干对应诸多相关信息,如地理方位,五脏六腑等万物类像。

扩展资料:

据传,十二属相和十二地支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积累的经验。有句俗语说:“西南的猴子,西方的鸡;东北的老虎,西北的猪。”略有地支知识的人都知道在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方位中,申为猴、位居西南;酉为鸡,位在西方;寅为虎,位在东北;亥为猪,居于西北,由此可知,地支的来历是有一定自然科学规律依据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干

天干地支是什么,都有什么具体内容??

天干36,地支72,有九曜星官,十二黄道,又有4大星宿,以七斗为出,关于历史的吧据说是古代记时方法的一种统称天干地支在汉族民间主要用于纪日、卜卦和配合记事,后来更用于风水、术数等领域,而干支用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什么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的产生是在五行产生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什么是五行呢?五行就是古人总结万物的属性,将这些属性按照规律划分成了“木”“火“土”“金”“水”五种,主要是用来区分事物之用,很多古书之上把关于五行干支的内容往往赋予神话色,往往让人感觉扑所迷离。
五行实际上就是用来描述事物属性的,那么干支是什么呢?我们常说的天干地支,是在五行产生后,为了进一步对事物进行区分,我们相信大家都听过阴阳八卦,常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古人的另一种哲学观点,而五行也是古人的一种哲学观点,一种叫做阴阳学说,另一种叫做五行学说,所以谈到阴阳和五行实际上是并行的两种学说,两种思维,只是都经历好长时间的发展完善之后,有后人进行了融合才出现我们现在的阴阳五行。
之前我们刚说到什么是天干什么是地支,天干和地支是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又被糅合进了阴阳的概念。干支是在五行的基础上对事物进一步划分,达到更加精准描述事物属性的目的。与此同时又结合了阴阳的概念,于是“木”就分成了“阴木”和“阳木”、火就分成了“阴火” 和“ 阳火”、土就分成了“阴土” 和“ 阳土”、金就分成了 “阴金”“ 阳金”和、水就分成了“阴水” 和“阳水”,天干有阴阳的区别,而地支是在天干产生被广泛应用之后才出现的,实则也是结合阴阳的概念对事物又进行了一次划分。
从最初的五行到之后的十个天干,对事物描述的能力提升了一倍,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地支,地支与天干同级别都是在五行的基础上衍生出来,天干为阳,地支为阴,五行基础上划分十天干的时候是用阴阳的方式进行的划分,十天干后又产生十二地支,同样也是以阴阳的方式进行的划分,而原十天干整体并不阴阳属性,地支产生后十天干整体被赋予阳的属性,十二地支被赋予阴的属性。
阴阳五行并没有什么玄幻的色,它是先人认识世界,纪录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先人最基本的哲学观点。在中医学中常说的天人合一,也是侧面反应了,先人的联系性思维,通过归类总结的方式将世间万物以共有属性的方式联系了起来。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十二地支五行口诀表

导读:对于我国八卦算命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八字必看五行,此外,五行还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从专业角度来说,地支共有十二位,单阳偶阴两分开,那么,大家对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十二地支五行口诀表。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五行天干地支:

木:甲乙 寅卯辰

火:丙丁 巳午未

土:戊己 辰戌丑未

金:庚辛 申酉戌

水:壬癸 亥子丑

天干地支是什么

1、天干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天干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天干五行: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天干代表的季节及方位:春季甲乙东方木,夏季丙丁南方火;秋季庚辛西方金,冬季壬癸北方水;戊己中央四季土。

2、地支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阴阳: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二地支五行: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丑未辰戌土。

天干地支的作用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天干地支五行属性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观,既然世界万物都有阴阳五行,那么天干地支的阴阳属性也不能例外:

十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称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阴阳: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什么天干什么地支

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是古人用于记忆时间:年月日时、方位、天象观测。年月日时为时间;方位为空间;所以干支是代表时空体系的符号。干支是什么意思?所谓“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是怎么回事?古代纪年历法使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六十个纪年单位,组成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介绍

  • 十天干:天干是什么意思?天干又称为“干”。天干共有十个,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天干阴阳学说:简单的说,单数属阳性,双数属阴性。

  • 阳:甲丙戊庚壬

    阴:乙丁己辛癸

  • 天干五行学说:

  • 甲乙: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己: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庚辛: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 天干方位:

  • 甲乙:东方

    丙丁:南方

    戊己:中央

    庚辛:西方

    壬癸:北方

  • 天干相冲:冲为强烈相克之意,甲庚冲,乙辛冲,壬丙冲,癸丁冲。

  • 天干相合: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什么叫天支地干?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古代用来纪年用的,天干地支循环为60年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