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命是什么,天师命是什么意思

2023-10-19崇庆运势网热度: 4

天师代表什么?

天师道 张陵于汉代顺帝安元年(142)在鹤鸣山声称受太上老君之命,封为天师之位,得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创立天师道。天师道创立是中国道教创立之始,天师道为张陵教团自称,因其传正一盟威之道,故后来亦名正一道。张陵本人为太学生,于汉安帝延光四年(125)始学道,为黄老道徒。黄老道奉事太上老君,习老子五千文、黄帝九鼎丹法、长生术等,又传《太平经》。张陵于汉顺帝朝带领弟子入蜀,创立天师道。当时四川盛行巫鬼道,由巫觋为魔王统领鬼兵,以装神弄鬼聚敛财物,欺诳百姓。张陵的天师道,是传播《太平经》的黄老道异端教团,又结合了四川民俗进行了改造。他以符水为人疗病,传行气、导引、房中术等长生术布道,用太学里学官“祭酒”的名号设置道官,以太上老君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以三官手书劝道民悔过,修道铺路,轮番供应米绢、器物、纸笔、樵薪、什物等。张陵的天师道在蜀中盛传,受到当地巫鬼道的抵抗,但张陵以道法降服八部鬼帅、六大魔王,迫使巫觋归顺天师道,不敢与天师道争道民。张陵制定禁科戒律,崇祀太上老君和太清玄元之神,禁祀淫邪之鬼,他以清约治民,不但救民疾病,又断绝淫祀淫盗,整饬社会风气,深得民心。天师道在蜀中扎根,迫使巫觋改换门庭,当了天师道的祭酒、道民。连“俗好巫鬼”的少数民族也纷纷信奉天师道。张陵于桓帝永寿三年(157)去世,其子张衡行其道。张衡高风清节,闭门修道,教团无甚发展。张衡于灵帝光和二年(179)年正月去世后,巫鬼道复兴。巴郡巫人张修篡夺了教权,将天师道和当地巫鬼道结合,道民称鬼卒,道官称鬼吏,教令称奸令,简化了布道手续和道资,一律收米五斗,故亦被称为鬼道、米巫、米贼。张修的道团迅速扩大,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秋七月,组成号称“五斗米师”的道民军队,攻夺郡县,呼应了中原太平道的黄巾起义。益州牧刘焉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入蜀,镇压了蜀中的黄巾军,收编了张修的五斗米师,封张修为别部司马。当时汉室大衰,群雄并起,刘焉亦有异志,借口“米贼断道,不得复道”,不向朝廷纳贡。张衡之妻以道术养生,有少容,往来刘焉家布道。刘焉悦其姿色,遂任命其子张鲁为督义司马,令其与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张鲁与张修掩杀苏固后,断绝斜谷,复袭杀张修,利用其祖、父两代的威信,夺回了教权。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立,因张鲁不顺,遂杀其母及弟。张鲁于是自立于汉中,朝廷力不能征,遂拜主为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利用军政权力在巴蜀建立了一个道王国,划分为二十四治为政教合一的教区。他沿袭张修的一些旧章法,又作了增饰,仍称天师道。张鲁教团仍有收五斗米的教规,尊其祖张陵为天师,父张衡为嗣师,自号“师君”。平学道者,初仍按张修鬼道习惯称“鬼卒”,受道已信才按张陵教规称“祭酒”,以治头、大祭酒统帅道民,以三张为师,以《老子想尔注》教化道民,还实行建义舍、宽刑、禁杀、收租米、编户著籍等教规。张鲁的教团保持了张陵的黄老信仰,是张陵天师道和张修鬼道的结合体,但比张修教团提高一个层次,比张陵教团更适合四川民情。张鲁教团自称天师道,社会上俗称为五斗米道,或仍称为鬼道。张鲁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年降曹,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候,诸子皆封列候,率道民北迁,次年亡,葬邺城。张鲁道团北迁后,信徒遍及全国,许多豪门士族纷纷入道,天师道教名始显,五斗米道之号遂不用。南北朝时,北朝寇谦之和南朝陆修静分别对天师道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成熟的教会式宫观道教。天师之名,来源于《太平经》。《隶续》载汉末米巫祭酒张普题字碑已自称“天师道”,但社会上对三张教团多称为“五斗米道”。《晋书·郗鉴传》称郗鉴“奉天师道”,《晋书·何充传》亦称何昙“奉天师道”,说明魏晋时史家对除对孙恩、卢循等民间天师有米道之称外,已承认了天师道的教名。据说张鲁之弟张卫因不肯降曹而战死,张卫之第四子张盛夫妻沿江入吴,定居江西龙虎山修道,传至唐末,渐渐发展成为龙虎山天师道团,宋代受朝廷囗封,称正一道。《张天师世家》载张鲁子孙传龙虎山道团事,唐宋以前世系于正史无征,有待考证。 北天师道 天师道派系之一。南北朝时,北方天师道组织涣散,科仪废弛,民间道教起义不继。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太上老君授以天师之位,赐予《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令其宣布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和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炼。至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寇谦之又称李普文降临嵩岳,授他《录图真经》六十余卷,以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劾召鬼神,传授弟子。寇谦之改革传统道教。其一,以“礼”为标准,按照忠孝原则,反对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并对道民以李弘、刘举称号进行的“叛逆”行为大加指责。其二,按照儒家唯贤的原则署立道官祭酒,废除祭酒道官私署治职的作法的世袭旧制,改革三张祖孙世袭天师之位的传统。其三,取消蜀土宅治之号,不再沿用。其四,废除三张时期的租米钱税制度和男女合气之术,道民只岁交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锭,以供治表救度之用。又用儒家伦理道德标准增订道教戒律和斋仪。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的举措,获得北魏太武帝的支持,“于是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魏书·释老志》)经冠谦之改革后的北方天师道,学术界称之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 南天师道 天师道派系之一。在北魏嵩山道士冠谦之改革北方天师道后,刘宋道士陆修静也对南天师道进行了改革和整顿。针对南方天师道组织涣散,科律废弛的情况,他提出一系列整顿天师道的办法,即整顿过去的二十四治,健全“三会日”制度和“宅箓”制度,以及严格执行道官论功升迁制度等,从而加强和完善道教组织。与此同时,他还充实和完善道教的科仪规戒。他依据灵宝斋法及上清斋法等,制定道教斋仪,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的斋醮规仪,如九等斋十二法的斋醮系统。他把上清斋法视为上品,次为灵宝、三皇斋,将天师道的传统斋法列为下品,并对金箓、黄箓、明真、三元、八节、自然等斋法的具体仪式予以详细说明。使道教斋醮仪式初具完整体系,成为道教斋醮仪范的奠基人。所撰《三洞经书目录》,为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目录学著作,具有开创意义。以后道经之编目与《道藏》之分类,皆以其“三洞”分类法为基本原则。陆修静对道教的整顿和改革,扩大了道教的影响,使道教在南方得到进一步发展,统治者亦日益宠信道教。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道教,学术界称之为南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遂渐合流,元代均称正一道。

天师是什么?天师简介

天师是什么?天师简介

「天师」一词早见于《庄子 ‧徐无鬼》,是黄帝对牧马童子的尊称。东汉末年张道陵开创五斗米道,后称为正一派,宣称太上老君授予他天师之位,并其任命他为人间驱鬼捉妖法术的执行者。张道陵死时,令其后人世代一人袭「天师」之位。并在其后代张衡、张鲁死后,将张道陵称为「天师」或「祖师爷」,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被尊为「三师」。

天师一词是具有不同涵义的,如《太平经‧解师策书诀第五十》提到的「皇天神人师」,乃是指讲授经典的神人。此外,汉代已有宇宙间除了人间和地下之外,还有上天的观念。天帝是上天的君主,具有主宰人间和幽冥的权力。「天帝神师」是天帝对妖鬼进行诛罚所派遣的使者。其简称为「天师」,即是执行考核鬼的人。

宋代以后,历代张天师得到帝王重视,「天师」的象征意义也随之扩充。在南宋道士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中有记载,天师已经超越天帝使者。而元代道士赵道一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则称到天师为「人天之师」。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以为「天师」的意义为「天之师」,因而下旨废「天师」之名号,改称「」。但民间已经习惯将道教正一派领袖称为天师,「天师」俨然成为正一派领袖的专有名词。

「天师」一词大多数都会与「张」家一系并称,但此称号并非张家一系所独有。历史上被尊称为天师者很多,如寇谦之、司马承祯、翟乾祐、申元之、叶法善、吴筠、宋德方……等。这些曾经被称作天师者,多数都并未有传承,在羽化之后,并无弟子承接其天师的名位。这就是与张家差别最大之处,张家一系都有子孙世代相袭天师的称谓,使得现今经常将天师一词与张家一系做直接的联想。在正一派天师的传承上,需要将祖传经箓、印与剑交付其子,作为传承的交接与代表信物。

天师已经是常见的道教神明之一,经常为庙宇的主神或是配祀神明。其在众多奉祀天师的塑像中,经常会看到张天师眉峥须横、双目炯炯有神,左手持剑;右手结印或是持印,也是有双手持笏板的形象。在现今道教正一派仍然将其领袖称为「天师」,而现今天师与一般道士的仪容服容类相同,穿着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较无特殊制式化的外貌打扮。

天官命是什么意思

天官命格
天官守于身命宫、官禄宫,主贵显,喜与吉星加会。岁限逢天官,有官者主升迁之喜,常人亦主发福,主升迁、迁职。
目录
望采纳

什么动物被称为“天师”?

什么动物被称为“天(师)”?
(师) 谐音为 巳。
生肖 :(巳)蛇

天师是什么意思

。“天师”一词,是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龙虎宗各代传人的称谓。

人们对道教中的得道祖师尊称为天师,“天师”这个称呼来源是什么?

天师,最早是黄帝对岐伯的称呼。在东汉时期,传递天神的意愿、教化百姓的传道人,被称为天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