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养生智慧是指什么,易经养生之道

2023-10-02崇庆运势网热度: 16850

古人的养生智慧:观天之道,可以养生也

其实古人是非常聪明的,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金平自己的大脑,就能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探寻万事万物的规律,并从中寻找到 养生 的方法。

最近开始研究古人的 养生 智慧,偶然间读了《阴符经》,豁然开朗,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感受。


好多人都认为 养生 是高深的知识,想要 养生 都不知道如何下手。我想告诉你的是 养生 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大家看看长寿的人,其实人家也并不懂什么高深的道理,就是那样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没有吃过什么人参、鹿茸,但是人家活了八九十岁,一点毛病没有,反倒是懂得很多,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的人,身体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养生 复杂吗?其实一点都不。

大道至简,所以古人才能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中寻找到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


其实很简单,正如《阴符经》中所说:“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有人不懂这句话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观察一下宇宙 见 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就可以了。

有人会表示质疑,他可以寻找到大量 养生 的书籍、资料,厚的和砖头一样。

我想说的是这些著作你真正看了吗?估计大多数人都是一时兴起买回家后,往书架上一放,就再也没机会碰了,每当提起,会很自豪的说:“我买过一本 养生 的书,在家里放着呢,有空我要好好读读。”但是实际上,每天都抽不出哪几分钟的空闲时间。

其实真正看一下这些 养生 的书,你会惊奇的发现,不管多么厚的书总结一句话,都是“按照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吃饭、睡觉、运动”仅此而已。


很多人天天学 养生 ,但是总是不得要领,其实古人把 养生 总结的很精炼,我觉得记住一句话就能很好地理解 养生 要怎么做。《阴符经》中说“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也就是说宇宙与人体是一致的,我们的身体其实就是一个微观的宇宙,所以外界宇宙的运行规律在人体上也使完全适用的,道家用了四个字来概括就是:“道法自然”。

所以 养生 其实要做的事情就是顺其自然,什么是顺其自然?其实很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自然,也是对 养生 的高度概括总结,但是现在人呢?

无论男女老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捧着一个手机,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既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工作,关键天天坐着,身体 健康 状况也无法得到保证。


所以对于 养生 而言, 光读书不行动知道的再多也白搭,但 养生 也不想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到了什么时候就干什么事,顺其自然别违背自然界的 养生 规律就行。 历史 上的古人研究了上千年,其实都印证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现代人不要怀疑古人的智慧,有的时候返璞归真才能探寻到真正的答案。

大家都重视 养生 ,人人 健康 !

揭秘太极原理暗藏的养生智慧

太极如一木生

《易经》中的太极就是指宇宙最原始的基因,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我们先来看看《说文解字》中的这样一句话:“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大家知道,原始的数是一,这样看来,太极即为初为一,可化成万物,又可至于无穷。

为了加深对太极的理解,再看看《朱子语类》所说:“太极如一木生。上分而为枝干,又分而生花生叶,生生不穷。到得成果子,里面又有生生不穷之理,生将出去,又是无限个太极,更无停息。”

此话告诉我们,太极就像自然界树木的生长,它的根是一太极,结成果子,又是无限个太极。

太极与养生

如上所述,太极是宇宙的开端,宇宙万物皆由它演化而来,对应到人体的健康养生,同样也离不开太极。

太极元气

大家都知道,世间万事万物都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根源皆与“受精卵”有关,只有当外界条件具备,才能自我发展和壮大。而这一点恰恰是促成新生事物诞生的原始动力,《易经》称这股力量为“太极之元气”,即“元气”。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受精的鸡蛋、鸭蛋、龟蛋、蛇蛋、昆虫卵、人类及所有动物的卵子,或是受精的玉米种、棉花种、水稻种、树木种及各类菌种,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都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而这里的“精”,就是我们常说的“太极之元气”。

这股“太极之元气”不但是新生事物诞生的直接原因,还是决定新生事物存在与否的基础和发展的原动力。

既然肩负着原动力的作用,那么,这股元气肯定是具备一定能量的,而其能量大小和强弱,又直接关系到新生事物发展规模的大小和发展速度的快慢。不过,就算是再强劲的原动力也有耗尽的一天,当太极之元气消耗殆尽时,也正是新生事物走向衰败和死亡的时刻。

太极之元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本身无形无象,在不同的事物中会表现为不同的载体。不过,无论最终表现如何,它终究是流动的。比如说,人体内的血液(元气)在动静脉之间是永不停息的,人类中的精(元气)在体内也是汩汩流动的。如果血液一旦停滞、拥堵或是倒逆,或是稍一旦不再传递,别说不利于身心健康,就连活生生的人体本身都不存在了。

从太极图说养生启示

对于太极图,恐怕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呈圆弧走向的圈儿。人体是一个结构极为精密又复杂的统一体,这个包裹在外层的圈儿就像人体的皮肤紧紧包住身体的脏腑、筋骨、血液。当人体血液循环畅通自如,皮肤也会像皮襄那样胀起来。恰恰是这圆弧走向的运动方使人体自身的生命运动处于一种最佳状态。

太极双鱼还有一个特点,当黑到达极致之时就转成白,白发展到极致又转为黑。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存在这样的道理。也就是说,人体若要益寿延年,必须调和好体内的阴阳二气,唯有如此,才能使人体这个小宇宙与我们生存的外在环境这个大宇宙融洽相处。

太极眼是运动的起点。无论是抬腿迈步,还是席地而坐,都是先由身体某一部位的动作带动全身的所有动作,这就好比钟表上的齿轮一样,一环扣着一环。而所有动作的关键就是把握太极眼的转变之机,只要将意念贯注其处,自然也就实现了阴阳调和的目的。

细看太极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太极曲线,这个双向的呈螺旋状延展的线条,关系到运动量的加强与功力的增长。该如何理解呢?当双向的螺旋延展时,不但能增加运动量,还会牵连到外层皮肤肌肉,扭动到深层的筋骨,再进一步关联到身体各个脏腑器官,使全身处于运动状态中,从而达到活动全身筋骨、激活周身脏腑器官的作用。

企业家为什么要学习《易经》

问候朋友。
1、《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华夏五千多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源头。《易经》是变化之经,它用天干、地支、八卦以及六十四卦等描述宇宙天体能量和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企业家为什么要学习《易经》?
2、回归中国式战略思维
《易经》主张天人合一,其思维特色主要是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及全息思维,其中象数思维是《易经》的独创。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来探索事物的本质、预见未来,从整体观察某一个局部,继而通过整体联想创造出新的思路,这与西方逻辑性思维模式大相径庭。但也正是这一点,使得中国人先天就更具有战略性思维特征,不求细节,不依靠数据,就能抓住关键。
日本的管理大师大前研一认为是非理性的、富于直觉的战略思维缔造了日本企业的成功。上至国家、区域,下到具体的企业,都是如此。我们中国人虽然是天生的战略家,但并不是说我们都拥有了良好的战略思维。恰恰相反,现在我们整个缺的就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思考。其一我们的社会缺乏这个氛围与环境:一个成长中的市场本身机会就很多,所以我们很多的企业家都是机会主义者,机会性与浮躁侵蚀了我们骨子里的战略性思维,因此中国商界需要的是真正的战略意识的觉醒;其二西方管理方法盛行,其数据性、逻辑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损耗了战略的原创性独特性。这也是近年来传统文化引起关注的主要原因,内外部环境使然。《易经》形象思维的整体优势,正好可以对逻辑思维起到互补的作用。学习《易经》,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具有中国思维特色的发展战略,全局之大观将有助于引领成功的未来。
3、深入认识自我:揭示个体奥秘
《易经》通过“天、人、地”三方面认识宇宙的本质,揭示宇宙的规律。当我们要探索人体生命的本质,自然离不开《易经》。通过《易经》八卦,我们可以准确且全面认识生命本质,只有了解了生命本质之所在,才能更好地去养护它。每一个人的出生,除了来自父母的物质遗传,还都有着自己的时空遗传与定位。相同时空定位对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天、人、地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易经》八卦的卦象中一一向世人展现。了解自我,挖掘自我,扬长避短,《易经》与我们一个人的一生是息息相关的,它是每一个人生存、工作、生活的导航仪,指导我们与宇宙万物和谐相处的行为标准规范。告诉我们的生存和生活的方式方法,创造人类特有智慧和生存生活的价值。
4、积极管理自我:正心修身
《易经》所蕴含的养生智慧,重在捕捉生命的本质,从根本上追寻合适个体的养生方法。养生不是共性的,是个性而不是范例,因材、因人、因地等差异性很大。八卦五行和五脏六腑、五官、四肢的关系,是中医对人体生命功能结构的根本认识。养生的根本是养心,人的情志和五行一一对应。管理上至国家、中至企业、下至家庭,但最基本的还要从“自我管理”做起。自我管理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 ” 。
5、识人用人,各就其位
《易经》认为相由心生,相是外显的属阳,心属内属阴,阴生于阳。学习《易经》可以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人了解人,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十分重要。知人善任是许多家、企业家成功的关键所在。天地万物各得其位,各行其事,就必然井然有序。这时就不需要特殊强调管理,需要的是自性的发挥。《易经》六十四卦本身都深含哲学道理,以八卦符号为代表阐述宇宙万物、人生的变异规律,了解规律变化的真相,教导我们顺其道,就可成其事。
6、布局环境,天地人和
民间说的风水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人的细致观察和实际生活的经验和规律的总结。特别是对有关城市、区域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及规划设计,前人在《易经》中留下宝贵的经验。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在微观层面上,居家与办公是人们栖息与工作的两大场所,《易经》将根据个性的差异来选择适宜的家居与办公室布局设计,寻求最佳组合,因地制宜,采取适宜于自然益于自我的生活方式。
7、科学、正确的判断和取舍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难解之事;在工作中,面临一些重大决策或投资,在对既有情况都已明确了解的情况下,还会举棋不定。学习《易经》,我们可以科学、正确的抉择、选择。《易经》揭示和描述了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万事万物这种相似的规律是《易经》的最重要依据。《易经》本质上是一部科学思维技术实用宝典,是一部工具书。在模糊性、偶然性的背后,都有它的必然性,这就是规律所在。
一分善念,一份机缘;
一次信任,一份解脱,一生师友;
一分恭敬,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若您在健康、婚姻、事业、财运、投资成败、项目前景等方面有困惑请联系千明会!愿为众生指点迷津,点亮心灯!

养生必须养德,积德才能积寿

——《道德经》的养生智慧之二

□     湖    山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一章中说: “道生之,徳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万物有各自的形态,从而成为具有个性的具体事物。所以万物都尊重道而又重视德。“道”和“德”是相通的,万物生长都依赖于“道”和“德”,万物得到的“道”出于自然,而万物之“德”则需要靠后天的蓄养。“道”赋于了人生命,但人的生命要用德来蓄养,并在生命的成长中不断地得到充实。

一、养生先养德

老子所说的“德”,不是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德,他讲的指“德”是万物得到的禀赋,人的禀赋既包括先天的条件,还包括了后天的道德修养。

老子是以“修道”的方式“养寿”的,“修道”就是修养德行,他把德的修养看成与尊道一样重要,提出了“德为寿之本”的思想,认为人的健康既包括体能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并最早把道德修养纳入了生命健康的范畴。

老子的这种思想非常科学,具有普世的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订了健康人的四大标准:一是躯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道德健康,四是社会适应力好,把道德健康列入了其中。

老子又说 :“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 所谓养德就是要尊重道,重视德,不需要谁去命令,而应该是经常的、自然自觉的去遵循。

孔子非常赞同老子的观点,他说 “ 德润身 ”, “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孔子又说 : “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 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的上享有较高的地位,较好的待遇,较高的名望和较长的寿命。

孔子的这一理念,与《易经》中 “厚德载物” 的思想是相通的。巴西医学专家马丁斯10年对长寿老人进行的研究发现,大凡长寿者,90%左右的老人,都是德高望重者。

《黄帝内经》中说:、至人、圣人、贤人,这四种长寿养生者,都是“淳德全道”之人,唯大德之人才能享受大寿。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四章中说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 意思是:用道来修身,他的德就是真实的。真实的德,就是真实的道德修养,而不是双重人格;就是真实的道德水准,而不是虚伪的作秀。

老子最早提出了“养生先养德”的观点。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 :“ 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 善于养生的人,应当是以德行的修养为主,身体的调养为辅,这是他对老子养生思想的正确理解。

二、养德就是做人要厚道

人应该如何修身养寿呢?老子说 :“ 无为无不为 ”。 德在人身上表现为人性,“无为”就是不要做违反人性的事,就是做人要厚道。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五章中说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 德性深厚的人,好像初生的婴儿那样。蜂蝎毒蛇都不刺咬他,猛兽不抓害他,凶鸟不搏击他。老子认为德行和福报是一种因果关系,有德之人纯朴、无邪,不走极端,不损人利己,所以能战胜丑恶、凶横,不会受到伤害。

《黄帝内经》的解释为 :“ 其德全不危也 ”。 你的道德高尚,人生就不会有危险,非正常死亡的概率就低,你就可以活的更长。

老子在《道德经》四十章中说 :“ 强梁者不得其死” , 强横凶暴的人不得好死。河上公注释:强梁为不信玄妙,背判道德,不从经教,尚势任力也。不得其死者,为天命所绝,兵刃所伐,王法所杀,不得以寿命死也。强横凶暴的人不尊道,不修德,专干违背道德的事,不听从圣人的教诲,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这种人不得好死,上天都要惩罚他,不是被人所杀,就是被王法制裁,不能活到正常的寿命。老子认为人如果缺德,就会死于非命,不得善终。

河上公也认为 :“天地长生久寿,以喻教人也,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 人如果要想长寿,就要效法天地,以天地为榜样,不要作恶,不要遭人怨恨,像天地一样厚道,才可以长寿。

三、积德就是积寿

《道德经》中的“德”又通“得”,意思是有“德”才有“得”。“德”从何来?天上不会掉下来,要靠你不断地去积累,这就叫做“积德”。积德就是积善,积善就是要不断地行善,通过行善来积累德行。

《易经》上说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修积善行的人家,必定有很多吉庆福报;累积恶行的人家,必然留下很多的祸殃。这里讲的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不是封建迷信,反映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凡事有因必有果。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九章中说 :“ 早服谓之重积德 ”, 懂得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之后,就应该尽早地、不断地积累德行。因为 “寿源于德” ,积累了德,才能得到寿。

所以现在许多企业家、艺术家有了钱之后,就来做慈善事业。捐款救灾、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用各种行善的途径来回报社会,来为自己积累德行。的邵逸夫先生,捐款上百亿建学校、建医院,活到了107岁的高寿;李嘉诚先生,捐款建立汕头大学,设立长江教育基金,今年90岁了还在工作。积德就是积寿,积大德就是积大寿;缺德就会折寿,缺大德就会折大寿。

积德是不是都要像邵逸夫、李嘉诚那样呢?不是的,人的能力有大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积德的方式,“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都是积德。你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个座,这也是积德;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捡到钱交还失主,这也是积德。

老子在《道德经》三十三章中说 :“ 死而不亡者寿 ”。 死了还活在人们心中,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这是一种“有德者永生”的观念,老子认为一个人有德比长寿更为重要。



现代诗人 臧克家 有句名言,与老子的思想完全相通,他说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没有道德的人,就是活着的死人。道德高尚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易经教你如何在对应时间养生

易经教你如何在对应时间养生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早中晚的养生方法各不同
早晨慢养生:慢起床、慢排尿
都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但早晨却也是最危险的时间。尽管此时筋骨已经舒展、头脑也愈发清醒,但体内的脏器和血管却仍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因此,早晨养生的诀窍就在于慢。
慢起床要做到三个三分钟。在平仰卧的状态下,睁大双眼,适应由睡至醒的交替过程。这时可将手掌搓热后“干洗脸”1分钟。然后,慢慢坐起来,呈半卧位,用手指梳头100下,持续2-3分钟。再将双脚移至床沿,静坐2-3分钟。这个期间缓慢练习深呼吸。
其次要慢排尿。早晨一觉醒来,可能会有急不可待地排尿感,但尿意越是紧迫,越要沉得住气。因为膀胱排空容易引起头晕,甚至出现排尿性晕厥。排尿尽量缓慢,不可用力过快过猛,直立位或蹲起时,要手扶支撑物。
慢饮水也非常关键。经过一晚上的代谢和水分蒸发,早晨必然口干舌燥的。此时,如果大口喝水,容易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正确的方法是,倒一杯温开水,先含一小口滋润口腔,然后慢慢咽下,再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下,喝250-300毫升即可。
上午动养生:多运动、做数独
上午9点到中午1点,是人体一天中最精神、大脑最具活力的时候。在这个黄金时段内,应该最少运动1小时、动脑一刻钟。
老人上午9-11点运动、下午3-5点运动都很好(天气特别热时,应选在上午9点前和下午5点后)。1小时的锻炼,可以用15分钟预热、30分钟运动,最后15分钟伸展。在运动后,可以按摩腰腿,坐下抬腿10分钟,放松心情消水肿。没有整块时间锻炼的人,则可以抓住零散时间进行锻炼。所谓动脑,是指积极的思考。不论退休老人还是上班族,都可以在休息间歇,抽出一刻钟做几题脑筋急转弯或数独,真正调动大脑的潜能。
下午润养生:喝够水、扭扭腰
下午时段,身体需要消耗午饭摄入的大量食物,小肠把食物里的营养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送到了血液里。这时我们须喝一杯水,用来稀释血液,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久坐的人此时要起身扭扭腰,画圈按摩腹部,让喝进去的水滋润肠胃,防止大便秘结。除了让水分进入体内,更要让她滋养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可以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擦脸,唤醒下午的疲惫。
傍晚热养生:喝小酒、泡手脚
傍晚7点到9点之间,是身体逐渐开始倦怠的时候,但此时的养生重点,是让疲惫的身体逐渐舒展开来。
睡前小酌一杯,是养生的好方法。但是需要注意,最好选择度数较低的葡萄酒,饮上两小口即可。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入眠。
此外,冬天的傍晚还非常适合泡澡。在37-39℃的温水中泡20分钟左右,可让身心沉静下来。此外,还可以用热敷脸、泡双手、泡双脚三个步骤来代替。首先准备一盆热水,将热毛巾浸透后拧干,敷在脸上1分钟,毛巾凉后重复上述步骤3次。然后将双手浸入热水中1分钟。再倒一桶热水,浸泡脚和小腿15分钟。依次下来,可达到和泡澡一样的放松功效。
夜间松养生:想乐事、松身体
夜晚的到来意味着一天的结束,好好利用一天中最闲暇的时光,会使家庭生活充满温馨和情趣,也利于消除工作中的紧张情绪。这时,可以和家人聚在一起,聊聊高兴的事情,问问老人的生活、孩子的学业,将烦恼也拿出来和大家说说,千万别憋在心里。总之,过一天就是过一道坎,清掉心里的垃圾,才能有安稳的睡眠。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睡前1小时内少说话。因为说话太多容易使大脑兴奋,思维活跃,从而使人难以入睡。
此外,睡前还可以按摩,百会穴、涌泉穴、足三里穴各按30次,都可以有效地帮助睡眠。尤其是夫妻之间相互按摩,舒缓白天因站、坐而过于疲劳的脚部、小腿、背部,不仅放松身体,也是增进感情和快乐的好方法。

易经31-颐卦

颐卦主要是讲休养生息,人的养生之道。

大象,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看整个卦象还确实和我们吃东西有的一比,上颌不动,下颌动,形象的很。

整个告诫我们君子,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吃喝要有节制。当代社会的人们那完全就是背道而行,夜宵搞起,奶茶喝起,炸鸡烤串不吃就不高兴,不是胡吃海喝,就是乱吃乱喝,完全违背了人自己的身体节律。

所以不是我们的思想开放了,不是老一辈的思想落伍了,而是我们完全打开了自己的欲望,然后还说这是思想的进步。就比如说性开放这件事,要按照中国老一辈对性的谨慎态度,那不至于艾滋病泛滥,不至于许多未成年人就怀孕堕胎。

我们思想要进步,但是不是以这种欲望放肆的扩张为手段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思想背后的真实逻辑我们要把握好,不能一味的标新立异。

卦辞,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开门见山就说这是好卦,吃饭能不好吗,养生能不好吗,但是恐怕易经里面没有这么简单。易经把主题升华了,你不能自己吃得好算好,还要把天下百姓供养好那才叫好。一个团队把各个成员的家务事,身后事都安排好了,那手下才能给你去拼命干啊,要是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保障不来,那指望谁给自己卖命。

这一点华为就做的很好,给到员工足够的薪水,解决物质问题,那员工加班那也加的心甘情愿。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把自己最有灵气的东西丢掉,去看着别人吃,你说这不是作死吗,想着别人来赏口饭吃,这是不合理的。这就好比年轻人找富婆包养嘛,这饭他吃着不放心啊。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这一爻延续了初九的那种思想,只有自力更生,自己才能养活自己,如果颠倒了顺序,反求于初九,这不仅违背常理,还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本来整个卦是要求君子自求口实,也就是自力更生,但是六三不当位,整天想着歪门邪道,想求包养,不求正道,那必然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而且这种想法一点也不能有。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这里很奇怪,我们明显看到,下卦都是凶,而上卦多半是无咎的,基本的理解为,位居高位,多半权力较大,可以用之于民取之于民,就像国家的税收。所以颠颐就是有利的,所以易经一定是讲条件和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也要像老虎一样,虎视眈眈,锲而不舍,专注于为百姓做事。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位居高位,即时违背正道,那都是没什么大问题,不要太作死就好。你说这气人不气人。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上九那就不一样了,是去救济百姓的人,是肩负重任的人,所以责任重大,必须有点逼数,不然也是困难重重。但是总的来讲,走正道,还是不会有大问题。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