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相克是什么学派的思想,五行相生相克是哪个学派

2024-07-11崇庆运势网热度: 702

五行相生相克法则

如何快速学会五行的相生相克-相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含义: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五行相克含义:是因为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五行生克制化宜忌: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一、五行概述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土(代表融合)。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道家五行学说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理论。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滋润)。雨水,山水,河水皆向下流,湿润入土,以生万物。火曰炎上(燃烧)。火向上升,产生炎热,大则为火山,爆发生土地,小则为百姓日用所需。木曰曲直(弯曲,舒张)。树木不是曲就是直,象征真理与非真理,人们观象于木以分事态之曲直。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古称金为铜,以铜铸器日求改良,精益求精(革)。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土地生各种农产品以养人。润下(水)作咸。(咸入肾)。炎上(火)作苦。(苦入心)。曲直(木)作酸。(酸入肝)。从革(金)作辛。(辛入肺)。稼穑(土)作甘。(甘入脾)。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
二、五行渊源
五行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后面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
道家人士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五行”一词,最早出处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学说的形成可能有多条思路背景: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童子问易》已有考证;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载,东、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其三,是来源于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古代有木、火、土、金、水、谷六府主管事务,周幽王之后撤销谷府,逐渐形成“五材”。《国语·鲁语》《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记载,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五行”意味着万事万物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
德性论五行学说由道家与思孟学派共同发展的。道家《五行》曾伴随古本老子出土两次,其中有明显的道家成分与子思学派气息。马王堆帛书《五行》和郭店简《五行》的出土即是证明。
三、五行应用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阴阳互为表里,比如说,甲木受克,可能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也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来讲,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断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什么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个人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算命。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现在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上述这些现象受时间的转变而影响,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不同,因而便把阴阳(时间转变)配合到五行来。
早在三千年前,我国的天文学家已经测定了太岁(木星)的运行,和每年冬至、夏至的确定时间,从而分出四季和记时的天干地支。
每年农历十一月的冬至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开始北移,日渐长,夜渐短,称为一阳生。
每年农历六月的夏至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开始南移,日渐短,夜渐长,称为一阴生。
把一年时间分作两份,冬至开始至夏至之前为阳,夏至开始至冬至之前为阴。这是阴阳划分之始,一年如此,一日之间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午前为阳,子前为阴。
时间上阴阳相对,推而广之,物质亦是阴阳相对,而物质是五行生克所成,故阴阳与五行乃成为一体。
阴阳五行既是自然的构成元素,而道家以研究自然为目的,于是把五行阴阳支配在一切物质上。
四、五行内涵
1.五行生克
先秦道家与阴阳家也承认五行是构造自然的元素,于是把五行的活动变为相生及相克,并加时间的循环,便成为阴阳五行家,周末时邹衍倡之于先,汉初诸儒具体于后,他们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初始含义:金——金属;木——植物;水——液体;火——热能;土——土地。对应关系为,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藏矿生金;金生水:金销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扎根土里;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
形象表达为:金克木 ,木斗不过斧(金);木克土 ,树木的根固定泥土;土克水 ,水来土淹,土堤防水;水克火 ,救火现象;火克金 ,铸铜成器;金生水 ,铜镜凝结空中水气变成露珠;水生木 ,草木赖水份以生长;木生火 ,烧木柴生火;火生土 ,地震喷火,生成新土地;土生金 , 一切金属自土中出。
2.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
3.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
木:东方,甲乙,青色,青龙;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4.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火---离: 离为火;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水---坎: 坎为水;
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
5.五行记日
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记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根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6.五行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央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7.五行季节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8.五行时间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
9.五行节气
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
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第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两字一月)
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五、五行中医
“人”是自然界中的精英结合而生,故人实际自然的具体,例如:人有毛发,自然有草木;人有双目,自然有日月;呼吸为风,挥泪成雨;骨为山,血脉为河流等,谓之天人合一,汉初诸儒盛宗之。
道教采其说,合阴阳儒术以为炼丹炼气的根据,当时中医皆先习儒术,旁及阴阳五行,而研究阴阳五行之学以道教为最精,故中医学说亦以阴阳五行为主,著书立说皆道教言,于是学中医者皆知:五脏属阳,肝属木,肾属水,肺属金,心属火,脾属土。六腑属阴,肝以胆为腑,肾以膀胱为腑,肺以大肠为腑,心以小肠为腑,脾以胃为腑,腑脏相连,有病互相影响。六腑中有三焦一腑,将人身分为上、中、下三段,不属五脏。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依五行相克之说:肝(木)克脾(土);肾(水)克心(火);肺(金)克肝(木);心(火)克肺(金);肾(水)克心(火)。
中医即以上述理论去治病,例如胃痛由于肝强,以木克土(脾胃属土),故治胃痛多用平肝之药,而不多用止痛之药。
道教炼气、炼丹,讲求心肾相交,谓之水火既济,亦谓之坎离相交。自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八卦,加入阴阳五行之说,于是阴阳、五行、八卦成一综合体,为道教主体之学,八卦中间的太极,内分阴阳,外围八卦,按八方排列:坎(水)北方;离(火)南方;震(雷)东方;兑(泽)西方;巽(风)东南;乾(天)西北;坤(地)西南;艮(山)东北。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堪舆家以八卦八方配合二十八宿,廿四节气,六十四卦(八卦重叠)等组成罗盘以定吉凶。星相家以五行八卦为根据以定命相。占卜家以五行八卦为根据以判未来。各家皆以道教学说为依据而成书。
道教供奉多神,广受大众崇拜,通书所载,中医所说,尽是阴阳五行八卦之理,深入民间,百姓日用而不知。“心火”盛则失眠,“肾水”不足则神弱,老中青年,皆能宣之于口,而不知皆出于道教之中,道教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深愿世人注意及此。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丁俊贵

2020年4月29日

在历史里问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是什么?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是古代汉族人民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学说是汉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汉族人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在中国,“五行”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归藏易》、《连山易》中均有其记载。
五行之性
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 骨骼修长, 手足细腻, 口尖发美, 面色青白。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 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 质朴无伪。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 头发稀少, 性格偏狭, 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 项长喉结, 肌肉干燥, 为人鄙下吝啬。
火主礼, 其性急, 其情恭, 其味苦, 其色赤。火盛之人头小脚长, 上尖下阔,浓眉小耳, 精神闪烁, 为人谦和恭敬, 纯朴急躁。火衰之人则黄瘦尖楞, 语言妄诞, 诡诈妒毒, 做事有始无终。
土主信, 其性重, 其情厚, 其味甘, 其色黄。土盛之人圆腰廓鼻, 眉清目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 度量宽厚, 言必行, 行必果。土气太过则头脑僵化,愚拙不明, 内向好静。不及之人面色忧滞, 面扁鼻低, 为人狠毒乖戾, 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义, 其性刚, 其情烈, 其味辣, 其色白。金盛之人骨肉相称, 面方白净,眉高眼深, 体健神清。为人刚毅果断, 疏财仗义, 深知廉耻。太过则有勇无谋,贪欲不仁。不及则身材瘦小, 为人刻薄内毒, 喜淫好杀, 吝啬贪婪。
水主智, 其性聪, 其情善, 其味咸, 其色黑。水旺之人面黑有采, 语言清和,为人深思熟虑, 足智多谋, 学识过人。太过则好说是非, 飘荡贪淫。不及则人物短小, 性情无常, 胆小无略, 行事反复。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於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著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传统认为《尚书·洪范》、《尚书·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为战国前著作中「五行」出现的很少,就认定战国前出现「五行」的作品必是後人伪作。这种论证是不妥当的。聂文涛指出,《左传》所说「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应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论的发端。「材」在春秋时期没有「行」的含义。《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论已经具有很大影响。《左传》同一时期的《孙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证明《孙子》是战国後期的伪作是很困难的。疑古派曾推定《尚书》为汉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简证明《尚书》确非汉代人伪作的。可以肯定,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於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那麼,什麼是五行,历史上又是如何诠释「五行」的呢?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著「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著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地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瞭解,「五行」意味著物质运动;意味著万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虽有点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无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会比盲目胡为要来的顺畅。
五行可以由八卦推出来: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顾的说是,有人还穿凿附会说是五种物质,对应大自然的金属,树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实五行乃是五气,比喻为五种物质,乃形象描述。当然化气为物,说是五种物质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换柱,五气乃是根本。
万物从一开始,一的内涵就够我们研究的了,可能还好多人研究半天也不懂,外国人就更不懂了,一分为二,画为「—」和「--」,即阴阳两仪,阴阳又是根本,外国人,懂阴阳吗,还是我们中国人说了,才懂,还一知半解,中国古人可阴阳研究透了的,还发展为阴阳学说,这不是中国人智慧的表现吗?光是阴阳就足以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如阴阳对应季节就是夏、冬。阴阳两仪分为四象,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对应1、3、2、4,阳为单,阴为双,为什麼,不会看不懂吧。太阳,少阳对应1、3,太阴,少阴对应2、4。太阳为1,少阳为3,太阴为2,少阴为4,同时也是1234数的顺序的由来,古人发明了1234四个数了。太阳对应太阳,太阴对应月亮。太阳为至阳纯刚之气,月亮为至阴纯柔之气。少阳为木,太阳为火,少阴为金,太阴为水,对应四季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阳气至明,故太阳为夏火,木春为少阳。这里应该看得懂,把事物分为阴阳四象,现在看来很简单,但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识,把阴阳四象与数相联系,就更加不简单了,就是今人也不一定做得到,难道古人的思维是跳跃式的。
阳极而阴,阴极而阳,这个也应该看得懂,现实中有很多例子证明。古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是观察自然就得出这麼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度概括的理则吗?中国的古人很不简单,因此在学习古代文化时要多有敬畏之心,不要骂古人,其实现在的很多问题,在古人那里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是我们无知浅薄丑陋而已。1为阳气之始,2为阴气之始才对,故刚才的太阳为1,太阴为2,是错误的要修正,故太阳转为阴之始为2,相应的火也为2,太阴转为阳之始为1,相应的水也为1,古人想到这里太了不起了,故水1,火2,木3,金4。
顺生逆克,这个定理不知是谁提出来的,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证明,那麼推理是怎麼回事呢?古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诀就是举一反三,对人类与自然观察仔细,现今有几人瞭解自己,瞭解自然,生活在大都市里,迷失在大都市里,认为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认为生来如此吧。在中医里,气顺则百病除,气逆则百病生,当然顺生逆克,其实犯了循环论证。春夏秋冬,自然之顺序也,1234,数之顺序也,顺则符合自然规律,故顺生,违反自然规律则亡,故逆克,说出来道理很简单,故古人云:大道至简。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气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气之流动也,自然之规律也,不可违反也,违反则自取灭亡。这里也应该看得懂。顺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阳气渐旺上升,由秋而冬,阴气渐旺下降。阳主升,阴主降,也应该看得懂,大自然也很多例子证明。升降是符合阴阳学说的,升为阳,降为阴,故阳上阴下,引申一点,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说连男阳女阴都不晓得,那麼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对,哎,又犯了形式主义了,阴阳是二气,不是形式,气之流动,变化莫测,唯有轨迹可寻,阴阳有这麼简单就对了,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过是阴阳二气流动的两种形式而已,形式多著呢,研究这方面学问的人就是阴阳家,古代的性保健专家,哎,一两千年前就出现了性保健专家,而且知识那麼丰富,无所不包,中国人的性生活质量却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究竟是古人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古人。
由夏而秋,因为有个阳极而阴,阴极而阳,阴阳转换,故不可火生金,而有个中间转换的枢纽,名之为土,土在中间,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见,阳极而阴,阴极而阳,也不是说变就变,而有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好理解,因为火为太阳,变成的是阴之始,但接下来的金是少阴,不是阴之始,由阴之始到少阴,肯定有个过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阳变阴,阳主生,而阴主亡,阳主进,阴主退,顺主阳,逆主阴,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只有水生木,无中间土的转送。火变金,全赖土之功,阳变阴,本为逆,因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顺生了,阴变阳,本来就是顺,故水生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克一样的道理。你自己看看这些是不是骗人的,如果是骗人的,那麼千千万万的古人都是骗人的,他们都骗人干什麼?而且在这些虚假的知识基础上还建立起那麼高深的学问来,阴阳五行说,只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地基,而在地基上面已经建立起摩天大楼了,难道这座摩天大楼是空中楼阁,古人真的就这麼无聊。一谈到阴阳五行学说你就摇头,那这座摩天大楼你是一点都不知道的。这些在中医里都是很基础的部分,中医辨五行,就是辩五气,辩五气,远远比这里讲的复杂高深,毕竟那是一门学问,这里只是告诉你五行就是五气,推理五行就是辨识五气的流动轨迹。
再来与数相联系,土自然对应5,由此数发展为五个,12345。五行再分阴阳,注意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可再分阴阳,阴也可再分阴阳,故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共十个,用数表示是1234567890,这只是其顺序数,即自然数,还没有与气相联系。这里五行再分阴阳,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外国人有吗?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只能用中国人的思维才能学会,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容易学会,还是缺乏中国土壤滋润的外国人容易学会,用西方的话说就是中国注重形象思维、抽像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西方是抽像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以抽像思维为主,你学了西方文化,再来学习中国文化,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气的内涵的,故为了区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十气,故十干就是十气,中国用了那麼多年的干支纪年,你不要说现在你才晓得十干就是十气,由此五气发展为十气,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戊阳土,己阴土,为什麼戊阳土,己阴土?注意用中国人的思维,土在中间呀。12345为阳,67890为阴,12345为生数,67890为成数,有生数,才有成数,这句话应该看得懂吧,意思是说67890是由12345变来的。12345对应水火木金土,67890也对应水火木金土,12345为阳,67890为阴,故甲阳木3,乙阴木8,丙阳火2,丁阴火7,庚阳金4,辛阴金9,壬阳水1,癸阴水6,戊阳土5,己阴土0,现在应该清楚为什麼会有十个数了吧,十进制是如何来的吧,你每天都在用1234567890,却不知道他是由阴阳五行变化来的,不是可笑吗?为什麼1234567890是由阴阳五行变化来的,可以反证,中医里辨识十气的流动,可以用1234567890加减得来,这不是证明1234567890,我们常用的十个数代表十气吗?气数,气数,气化为外为数,数的加减就是气的变化,万物乃气化凝成(这句话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气变魔术一样化为万物,而是说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万物都要受阴阳五行的影响),也就是说万物都是可以计算的,中国人的口气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如果告诉你计算的方法,你认为可不可以呢?
再举例说明数可以计算,1+1=2,很好理解,一画再加一画,就是两个一阳变为太阳,一阳为1,太阳为2,故1+1=2,同样,1+2=3,2为太阳,阳极而阴,变为阴之始,变为动,动为阳,在上,故一阳加太阳,相当於一阳加太阴,刚好为震卦3。注意,学习中国的文化要用中国的思维。
十干为十气,刚好围成一个圆圈,(春夏秋冬就是一个圆圈了,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产生的),但这里的圆圈并不只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时是个圆,而是认为气之流动的形式就是平滑线,因为要周而复始,故为圆,因为气产生於天体运行,没有地球自转和公转,就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春夏秋冬,就没有阴阳五行,故干又称为天干。说了干的来历了,接下来说地支的由来。
地支由来相对简单的多,因为阴阳产生了八卦四象,六十四卦,还可以接著往下推,2的n次方个卦,相当於用2进制来计算世间的万事万物,阴阳分为两类,四象分为四类,八卦分为八类,64卦分为64类,以致划分无穷。古人分到64卦,已足够用矣,因为计算机的出现,朝64卦下面细分不是难事,但要有古人那样的智慧。作为中国人应该清楚什麼是乾卦和坤卦吧,应该清楚先天八卦图吧,乾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乾到坤六种变化,坤到乾六种变化,即十二消息卦,这12种变化刚好为一周,即一日,或一年,故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日为自转,年为公转。这12种变化古人用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种变化也是气的12种变化,故12地支就是12气。天干十气,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变化,故只有年、日有干支纪法,月时没有,月时的干支由年月干支推出。年有12变化,故年有12月,日有12变化,日有12时,现在发展为24时。地支为12气,天干为10气,天干为主导,故12地支可转换为10天干,10天干就是阴阳五行,故12地支也是阴阳五行,可以用数来计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圆缺可不是刚好12次,月亮的圆缺用初一、初二来记录,那年12气的变化用什麼来表记呢,就是24节气,每一个节就是气的转换点,每过了一个节才是一个新月的开始,这里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对应的12月。故计算地支气的变化时,要用节来区别。12地支也可分阴阳,就变成24节气,每一个节气里气前为阳,气後为阴。可以接著变化下去,24变36,变48,变60,变72,以至变化无穷。12地支气和10天干气是不同的,10天干气是阴阳两仪变化而来的,与地球的转动没有关系,符合万事万物,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人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间,无处不在。而12地支气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故称为地支,和地球有关,和大地的位置有关,和大地的方位有关,12地支有方位,10天干没有方位,知道年有12变化,日有12变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转,但不知道公转,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古人有太阳的视运动图,但这是两千多年前的知识,古人能有这样的成就,不感到了不起吗?多少人知道干支纪年,又有几人知道干支代表气,干支可以计算,把握我们看不见,却离不开的气的运动。学气功必然懂干支,学中医,必然懂干支。而这是最起码的,相当於小学只认识了1234567890。
浑沌初起之状为一,为圆球状,分为阴阳,故天干之气弥漫天地,无处不在,到处都有阴阳,像个实心圆球,故天圆。12消息卦也可以围成一个圆圈,但是有圆心,从圆心出发,画出12线,圆均分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圆为大地的平面图,故地方。结合起来,就是天圆地方,方是方位的意思,你还会不会讥笑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於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著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於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这里的方是平稳的意思。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这种民宅体现了「天圆地方」,这里的方是四平八稳的意思。而四平八稳都是根据地支代表方位而来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转化为干,故干也有方位,木东,火南,金西,水北,干和卦的关系很紧密,故八卦可以纳干支,熟悉易经的都知道八卦纳上干支,就可以演算了。八卦不知产生於多少年前,现在熟悉易经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经来偶尔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经还被称为群经之首,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源毕竟是源,未免有点浅显,就像小学的加减乘除的算术,哪能和大学的微积分相比较,易经是基础部分,群经之首嘛,他制定一套规则,就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演算,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好比加减乘除的法则,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个数。因此,依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与八卦的重叠分组,变化无穷,实际上就是气的流动,万变不离其宗,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理顺气的变化。五行与太极
金为阴(阳、柔、刚),水、木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水为阴(阳、柔、刚),木、火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木为阴(阳、柔、刚),火、土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火为阴(阳、柔、刚),土、金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土为阴(阳、柔、刚),金、水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1)五行属性及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2)五行属性归类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3)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的基本规律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
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生”就是相生,含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助长的意思。“克 ”就是相克,含有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的意思。五行的生克,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联系的、整体相关的。在人体,主要用以反映正常的生理过程中各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相生,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其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隋萧吉《五行大义·论相生》解释:“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长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燥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石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直观解释为:木材燃烧生成火,火烧了木头成为灰土,土中有金属矿物,销金可以为铁水,铜水,水能灌溉树木。五行相生亦有取象比类之义,泛指事物运动变化中的相互促进关系。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生相克是什么?

水克火克金木克土克水,水生木生火生土生金生水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中医的脏象学说和辨证施治原则都是对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扩展应用和延伸,然而,查阅文献以及教科书对此相生相克原理的渊源和解释始终是雾里看花,似是而非,令人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嫌。隋代萧吉《五行大义•论相生》解释了五行相生关系,而对相克关系未作阐述:“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生,故木生火;火热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金居石依山,聚土成山,津润而生,山必长石,故土生金;销金亦为水,所以山石而从润,故金生水;水润木能出,故水生木。”此种解释有的令人信服,如木生火是显而易见的;有的费解(如土生金,金生水)值得商榷:对于水生木,若用“水能浮木载舟”解释应该比“水润木能出”更为合理。对于火生土的解释是:“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若理解为:木燃烧后的灰烬即草木灰可增加土壤肥力是否也恰当?对于“土生金”,最令人想到的是“沙里淘金”一词。至于五行相克,笔者的理解为:植树能放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木克土);以土筑堤围水或防洪是土克水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火克金可理解为高温能熔金,并锻造出各种形状;金克木的解释是:刀剑斩木,或砂石之地多为不毛之地;教材和教学中将金生水解释为“销金亦为水”,即金属溶化为液体,似乎牵强,但查找国内文献未见更合理解释。最初天地初开先有的五行是水,有水了就会生木,有木了就产生了火,土在四周,金就藏在土里面。

按照这个图,顺时针为相生,逆时针为相克,相关相刑相害相合都表示了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到补充,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

提起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另外,还有人想问五行相生相克是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1、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2、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五行相生相克是什么?

五行:在中医理论中是指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用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体。在中医里有的判断叫“一气分,阴变阳和,化生五行。”简单的说万物首先是一气的,一气再为,通阳的运动变化,化生了五行,这也是我国学派的一种学说。

五行学说和气一元论以及学说,一起综合成中华医学的三大基础理论。就五行学说来讲阐述了万物的多样性,弘扬了朴素的辨证思想。

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五行对应五脏和五时,决定着病理特征和发病的时间,简单讲:木金五脏脾五时长夏五行代表着五脏的属性,同时五时揭示了五脏常发病的季节,长夏是指夏季和秋季之间的季节。五行相克作为五行学说中重要的部分,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救治了无数病痛。

简单的讲,五行相克的学说说明了疾病传变的规律,预测了疾病的预后,

五行相克包含2个方面:相乘传变

简单的说就是相克属性的脏腑,一个有病可以传到另一个去。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解读。

肝(旺)———–脾

叫“肝旺乘脾”就是说的肝气旺盛必然乘到脾,因为肝是木,脾是土,木克土,所以中医中有理论或者叫判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看到肝病必然会传到脾土。

旺就是旺盛,虚就是不足。

肝———–脾(虚)

“脾虚肝乘”同理解释。相侮传变学中医为什么要学五行。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脏腑有病,能够克它的脏腑不但不能克它的病,还可以影响到自己。五行相生相克的口诀。

肺————肝(旺)

金克木,肝是木,肺是金,肝旺,肺不但不能阻止和克制,肺还受到牵制。所以“肝旺侮肺”

肺(虚)———–肝五行相生相克论。

“肺虚肝侮”也是同理。

五行相克一个脏腑相乘必然侮,乘和侮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五行相克指导着疾病的判断,五行相克时原则是“抑强扶弱”“分清主次”比如上面讲的相侮原理中的“肝旺侮肺”就必须抑制肝的阳气过多,同时扶持肺的肺气。

“抑木扶土”“培土治水”“佐木”“泄南(火)补北(水)”都是中医应用相克原理之病的治法。

“相克”指的是事物的相互克制、制约或抑制的关系,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之类。五行中每一“

行”都有“克我”、“我克”的关系。

以金为例,火克金,故火为“金”的“克我”,即金(我)被火所克制;金克木,故就“金”而言,木为“我克”,即金(我)可克制木。反映于人体,则五脏配属五行的相克关系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各脏器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五行相生相克道理。

前面虽分别介绍了五行相生、相克,实际上,五行生克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生命活动中常是相生中有相克,相克中有相生,二者相反但又相成,人体通过这些生、克调整,使每一脏的功能不亢不衰而达到平衡、协调统一的健康状态。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五行相克:

天地万物都存在着金、木、土、水、火五种属性,称之为五行。而五行之间又有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循环不断,生生不息。

以上就是与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相关内容,是关于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的分享。看完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行相克详细资料大全

又作“五行相胜”,指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相互克制、相互制胜,是中国古代五行说的内容之一。隋代肖吉的《五行大义·论相克》说:“克者,制罚为义,以其力强能制弱,故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说和“五行相胜”说,本来是古代思想家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朴素唯物论的理论,在战国末期,被阴阳学派创始人邹衍附会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每一个朝代都受一种五行之德的支配,朝代的更替,正是五行相克、五行相胜的结果,因而提出了“五德终始”说和“五德转移”说,陷入了历史唯心论。《春秋繁露》有《五行相胜》篇,解释五行相胜的道理,并附会了一些社会历史方面的内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五行相克
  • 类别 :中医药术语
解读,中医套用,

解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因此,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如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者为土,土为木之“所胜”;由于金克木,故“克我”者为金,金为木之“所不胜”。

中医套用

1、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行学说不仅用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功能特点,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肾制约心即水克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心制约肺即火克金,如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肺制约肝即金克木,如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制约脾即木克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脾制约肾即土克水,如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五行学说,不仅可用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联系,而且也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某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以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两类。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 相乘,是相克太过致病。引起五脏相乘的原因有二:一是某脏过盛,而致其所胜之脏受到过分克伐;二是某脏过弱,不能耐受其所不胜之脏的正常克制,从而出现相对克伐太过。如以肝木和脾土之间的相克关系而言,相乘传变就有“木旺乘土”(即肝气乘脾)和“土虚木乘”(即脾虚肝乘)两种情况。由于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胸胁苦满、脘腹胀痛、泛酸、泄泻等表现时,称为“木旺乘土”。反之,先有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肝气的克伐,而出现头晕乏力、纳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泄泻等表现时,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是反向克制致病。形成五脏相侮亦有两种情况,即太过相侮和不及相侮。太过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过于亢盛,导致其所不胜无力克制而反被克的病理现象。例如:肺金本能克制肝木,由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肺金不仅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之反向克制,而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甚则咳逆上气,咯血等肝木反侮肺金的症状,称为“木火刑金”。 不及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虚损,导致其所胜之脏出现反克的病理现象。如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水肿,称为“土虚水侮”。 总之,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如肝脏有病,病传至心,为母病及子;病传至肾,为子病及母;病传至脾,为乘;病传至肺,为侮。其他四脏,以此类推。 五行学说认为,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如清·徐大椿《难经经释》说:“邪挟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如《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 由于五行生克规律不能完全阐释五脏间复杂的生理关系,因而五脏间病变的相互影响也难完全以五行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说明。《素问·玉机真藏论》已有“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的论述。故对于疾病的五脏传变,不能完全受五行生克乘侮规律的束缚,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去把握疾病的传变。 3、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五行学说根据五色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情的轻重顺逆。由于内脏疾病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皆可从面部色泽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主色”和“客色”的变化,以五行的生克关系为基础,来推测病情的顺逆。“主色”是指五脏的本色,“客色”为应时之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反之,“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说:“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五行学说还将色诊和脉诊结合起来,即色脉合参,结合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色脉相符;如果不得弦脉而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为逆,预后不佳;若得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为顺,预后较好。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所说:“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 4、控制疾病的传变。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如肝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心、肺、脾、肾有病也可以影响肝脏。不同脏腑的病变,其传变规律不同。因此,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不得传于脾。如《难经·七十七难》所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这里的“实其脾气”,是指在治疗肝病的基础上佐以补脾、健脾。 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有盛有衰。“盛则传,虚则受”,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既要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掌握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调整太过与不及,控制其传变,防患于未然,同时又要依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切勿将其作为刻板公式而机械地套用。 5、确定治则治法 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传变,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而且还以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人体五脏相克关系异常而出现的相乘、相侮等病理变化的原因,不外乎“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太过”者属强,表现为机能亢进;“不及”者属弱,表现为机能衰退。因而治疗上须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若一方虽强盛而尚未发生克伐太过时,亦可利用这一治则,预先加强其所胜的力量,以阻止病情的发展。 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肝气横逆,乘脾犯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称为“木旺乘土”,治疗应以疏肝平肝为主。又如木本克土,若土气壅滞,或脾胃湿热或寒湿壅脾,不但不受木之所克,反而侮木,致使肝气不得疏达,称为“土壅木郁”,治疗应以运脾祛邪除湿为主。抑其强者,则其弱者机能自然易于恢复。 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脾胃虚弱,肝气乘虚而入,导致肝脾不和之证,称为“土虚木乘”或“土虚木贼”,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又如土本制水,但由于脾气虚弱,不仅不能制水,反遭肾水之反克而出现水湿泛滥之证,称为“土虚水侮”,治疗应以健脾为主。扶助弱者,加强其力量,可以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或平肝和胃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临床套用时,应依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对抑木和扶土法有所侧重。如用于木旺乘土之证,则以抑木为主,扶土为辅;若用于土虚木乘之证,则应以扶土为主,抑木为辅。 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若属肝火亢盛,左升太过,上炎侮肺,耗伤肺阴的肝火犯肺证,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肃降肺气为治。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若由于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应以泻心火为主;若因肾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则应以滋肾水为主。但必须指出,肾为水火之宅,肾阴虚亦可致相火偏旺,也称为水不制火,这属于一脏本身水火阴阳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中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总之,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可以确立有效的治则和治法,指导临床用药。但在具体运用时又须分清主次,要依据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全面考虑。或以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以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扶弱为主,抑强为辅。如此,方能正确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 6、指导针灸取穴 在针灸疗法中,针灸学家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在治疗脏腑病证时,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如治疗肝虚证时,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取肾经的合穴(水穴)阴谷,或本经合穴(水穴)曲泉进行治疗。若治疗肝实证,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心经荥穴(火穴)少府,或本经荥穴(火穴)行间治疗,以达到补虚泻实,恢复脏腑正常功能之效。 7、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人的情志活动,属五脏功能之一,而情志活动异常,又会损伤相应内脏。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人的情志变化也有相互抑制作用。临床上可以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

五行相克是从哪来佛哪来的还是基督来的

你好五行是中国发明的,属于道教范围,不是佛教以及基督。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本源论(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五行指:木、火、土、金、水。认为宇宙自然是由五种要素相生相克衍生变化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宇宙与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性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属于物质的,也属于精神的。
五行学说有“元素论五行”和“德性论五行”之分。元素论五行包括水火金木土, 德性论五行包括仁、义、礼、智、信。

五行相生是什么?五行我生他有什么好处

答:
五行相生是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生中的“我生他”犹如母亲生育孩子,母亲要付出代价的,即:自己要付出的。

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五行生克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物质构成的,宇宙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太上化道度世仙经》中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乃造化万物,配合阴阳,为万物之精华者也。”
特性
古时把天划为东西南北中五天。
东方天,木炁所主,色青,属青龙位,司春,由青帝所管。
南方天,火炁所主,色赤,属朱雀位,司夏,由炎帝所管。
西方天,金炁所主,色白,属白虎位,司秋,由金帝所管。
北方天,水炁所主,色黑紫,属玄武位,司冬,由黑帝所管。
中央天,土炁所主,色黄,司四季,由黄帝所管。

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

提起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另外,还有人想问五行相生相克是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1、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2、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五行相生相克是什么?

五行:在中医理论中是指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用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体。在中医里有的判断叫“一气分,阴变阳和,化生五行。”简单的说万物首先是一气的,一气再为,通阳的运动变化,化生了五行,这也是我国学派的一种学说。

五行学说和气一元论以及学说,一起综合成中华医学的三大基础理论。就五行学说来讲阐述了万物的多样性,弘扬了朴素的辨证思想。

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五行对应五脏和五时,决定着病理特征和发病的时间,简单讲:木金五脏脾五时长夏五行代表着五脏的属性,同时五时揭示了五脏常发病的季节,长夏是指夏季和秋季之间的季节。五行相克作为五行学说中重要的部分,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救治了无数病痛。

简单的讲,五行相克的学说说明了疾病传变的规律,预测了疾病的预后,

五行相克包含2个方面:相乘传变

简单的说就是相克属性的脏腑,一个有病可以传到另一个去。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解读。

肝(旺)———–脾

叫“肝旺乘脾”就是说的肝气旺盛必然乘到脾,因为肝是木,脾是土,木克土,所以中医中有理论或者叫判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看到肝病必然会传到脾土。

旺就是旺盛,虚就是不足。

肝———–脾(虚)

“脾虚肝乘”同理解释。相侮传变学中医为什么要学五行。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脏腑有病,能够克它的脏腑不但不能克它的病,还可以影响到自己。五行相生相克的口诀。

肺————肝(旺)

金克木,肝是木,肺是金,肝旺,肺不但不能阻止和克制,肺还受到牵制。所以“肝旺侮肺”

肺(虚)———–肝五行相生相克论。

“肺虚肝侮”也是同理。

五行相克一个脏腑相乘必然侮,乘和侮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五行相克指导着疾病的判断,五行相克时原则是“抑强扶弱”“分清主次”比如上面讲的相侮原理中的“肝旺侮肺”就必须抑制肝的阳气过多,同时扶持肺的肺气。

“抑木扶土”“培土治水”“佐木”“泄南(火)补北(水)”都是中医应用相克原理之病的治法。

“相克”指的是事物的相互克制、制约或抑制的关系,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之类。五行中每一“

行”都有“克我”、“我克”的关系。

以金为例,火克金,故火为“金”的“克我”,即金(我)被火所克制;金克木,故就“金”而言,木为“我克”,即金(我)可克制木。反映于人体,则五脏配属五行的相克关系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各脏器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五行相生相克道理。

前面虽分别介绍了五行相生、相克,实际上,五行生克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生命活动中常是相生中有相克,相克中有相生,二者相反但又相成,人体通过这些生、克调整,使每一脏的功能不亢不衰而达到平衡、协调统一的健康状态。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五行相克:

天地万物都存在着金、木、土、水、火五种属性,称之为五行。而五行之间又有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循环不断,生生不息。

以上就是与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相关内容,是关于五行相生相克是怎么回事?的分享。看完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