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演变格局,时空演变分析

2023-09-18崇庆运势网热度: 5232

1991年到至今世界格局的转换时间

四个阶段。
1945~1946年雅尔塔体系形成。1946~1955年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90年代初美国、苏联争夺世界霸权。1991年至今“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格局演变。
中国地位,第一阶段,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国际地位大为提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第二阶段,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为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联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中国团结亚非拉广大新兴国家,推动世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70年代初中美两国开始关系正常化,以共同对付苏联威胁。
第四阶段,中国是世界向多极化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的发展强大将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是怎么样的?

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二、两极格局 (1945—1991年)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至今)

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重新制定全球战略,想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这是必然的结果。

概念

世界格局: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2、世界格局是建立在各国实力的基础上的;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格局崩溃的根源;

4、世界格局是一种不稳定的、内部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世界格局

区域地下水系统补给时空演变特征

我国北方盆地和平原地下水补给空间格局和补给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补给带向中下游移动;补给源结构及其补给比率发生变化,总补给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在山区拦蓄地表水,山前平原地带的补给能力减弱;随着多数流量减小或河流断流,河道线状补给减弱或消失;由于灌溉农业的发展,中下游农业区地下水补给强度增大,主要补给带向中下游移动;地下水补给源结构及其补给比率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山前侧向径流、出山河渗漏以及降水入渗、河谷潜流等天然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渠系入渗、田间灌溉入渗等人工补给为主的复合补给方式。而且,渠系、田间渗漏补给比率不断增大,河道渗漏补给比率不断变小。随着补给来源的变化,地下水系统总补给量呈现减小的趋势,除降水变化因素外,主要表现在水利化程度提高而影响地下水入渗补给。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河、渠入渗量和田间入渗量的减少,而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降水入渗和河道渗漏量的减少。

从补给方式与补给量演变的时间序列来看,不同地区出现渐变—突变的时间存在差异,主要与区域水资源开发和气候变化相关。

西北诸盆地补给演变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表现为山前入渗逐渐转变为渠系入渗补给,20世纪80年代初和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表现为补给强度的急剧减小。

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补给演变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表现为山前河流入渗逐渐转变为面状灌溉入渗补给,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标志为补给强度的急剧减小。

松嫩平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突变,表现为补给强度的急剧减小。

空间格局演变是什么意思

空间格局演变是对存在于区域发展空间中的经济事物或经济元素的进一步描述,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社会经济客体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客体通过线状基础设施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向和强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区域发展思潮逐渐从不平衡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

差距缩小:

随着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中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经历了从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均衡发展的转变。经济份额上升的省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的经济份额第一次出现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份额开始上升,而东北地区的经济份额则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第二产业是驱动中西部省区经济份额上升的主要因素,这表明一部分制造业开始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增长率差距有所缩小。

研究时空动态演变用什么方法好?

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
魏慧萍
自传统训诂之学直至当今词汇研究,关于汉语词义的探讨薪火相传、代有新作。本文在继承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汉语词义放置在与认知、思维、社会历史发展以及语言系统本体诸多因素相关联的背景之下,运用历时与共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开拓词义研究的思路,加强对汉语词义特性的考察,进而梳理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脉络和规律,为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词汇学的接轨作出努力。
论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引言;第一章:汉语词义研究现状述评;第二章:词义的共性;第三章:对汉语词义特点的思考;第四章:汉语词义发展演变规律新探;余论。
引言交代论文选题的缘起和写作主旨。
第一章是对汉语词义研究历史及现状的述评,着眼于对传统训诂学与词汇学的接轨,分为古代汉语词义研究和现代汉语词义研究两个方面。对各个历史时期词义研究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及观点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阐述。并提出古今贯通的"汉语词义研究整体观"。
第二章是从共性的角度对词义与社会历史发展、词义与思维、词义与语境、词义集合元素及其运动方式等论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词的诞生源于抽象;词义来源于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词义的趋同性和差异性文化内涵;词义与形象、顿悟、逻辑、情感等各种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的关系;意象是词义在思维中的映现形式;语境是一种综合现实;词义集合论等主要观点。
在第二章第一节"词义与社会历史发展"中,从共性、人文区域、民族特性、地域、社会群体及个体等角度对词义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第二章第二节"词义与思维"中,把思维分为语音序列思维和非语音序列思维,分析词义与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及心理因素的密切关系,将哲学中的"意象"引入汉语词义研究范畴。从语言学角度把"意象"界定为:意象是非语音序列与语音序列思维的综合认知成果,是词义所对应的思维映现形式。并进而分析了具体意象类型、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与意象的关联、词义与意象群等问题。在第二章第四节中,把词义集合的元素分为形象义素、情感义素、理性义素、直觉义素、心理义素;主题义素、功能义素、背景义素、风格义素、外来义素等类型进行阐述。
词义来源于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成果,是对逻辑思维中概念的综合反映,并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映现为各种意象,意象通过思维的语言生成机制外化为语言形式的意义内容。词义集合中的各类义素正是意象在语义中的落点。
基于以上对词义共性的认识,第三章从考察汉语词义特性的角度对汉语词义的几个显著特点进行了思考。所论及的与词义发展演变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充满辨证、和谐观念,形象思维发达,长于联想、比附,注重整体,重视直觉、感悟和意会的汉民族心理特质及其对词义发展的影响;词汇的孳乳、更新、造词构词等与词义发展的关系;表意体系的汉字的创制方法及发展与意象、词义的关系;修辞作为突破现有规约词义"围城"的策略式词义发展形式,与词义发展演变的同构与互动;汉语主导文体由文言文向白话文的嬗变对词义发展的影响等。
这些都是从汉语实际出发对词义进行的考察和探讨。体现出共性与汉语特性结合、训诂与词义研究结合的整体思路。
在第三章第三节中,针对汉字的表意性与词义的关系,探讨了早期汉字的"象"与"形"、汉字字形承载的"象"与词义在思维中所映现的意象、汉字的表音兼表意成分与词义的关系等。把汉字的"形"、"象"、词义三者的关系阐述为:"形"承载"象","象"蕴涵造字时代的词义和日后意义孳乳的丰富的可能性。汉字形体的表意功能是对思维中意象的形象化、图解式的呈现,表意成分在书面上形成的构字部件是意象在语言的书面形式中留下的"暗示",可以称之为"意象的表征",同时也是义素在词的书面形式中的显性标记。
在对汉语词义的特点作了如上思考之后,论文第四章旨在梳理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脉络和规律。其中详细论及静态词义与动态词义的关系、在动态发展中互相转化的种种情形;阐发汉语词义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原则和基本途径;从个体词义的发展演变和词汇系统中词义发展演变两种角度,阐述汉语词义发展的主要形式及规律。
个体词义的发展演变分为完成于词的一个义项范畴内的发展演变和完成于一个词的范畴内的发展演变两种情况。前者包括:词义深化;意义范围扩大、缩小、转移等变化:扩大又分为主体扩大化、动作方式扩大化、目的扩大化等各种形式的使用性扩大以及不受辨证逻辑制约的发展式扩大,缩小又分为总名变专名、泛指变特指、双向变单向、感情色类型化缩小等形式,转移又分为词汇意义的转移、色意义的转移和语法意义的转移等具体情形。后者包括义项增加和义项减少的发展变化。其中义项增加是通过相似引申、相关引申、特质引申、逻辑引申、修辞引申、移情引申、特指引申、反向式引申、时空引申、宗教引申、虚化引申等引申方式来实现的;义项减少则主要通过旧义项被新义项取代以及词义的自我淘汰来完成。
词汇系统中的词义发展演变主要包括:灌注式引申、裂变式引申产生新词;单音词素、双音合成词素重组新词;词义转嫁;词义类聚的发展演变情况:等义词、近义词的分化和发展,对称式引申、"词义渗透"、类属词的丰富发展、亲属词的社会化、象征化发展倾向等;词汇成员的词义发展与身份的转化。
以上对于汉语词义发展演变主要形式和规律的探讨始终遵循着静态与动态结合、历时与共时相参照的研究思路。
文末对当前汉语词义发展的新趋向作了简要的阐述。并在余论中提出建构汉语词义共时平面的设想。

时空分异和时空演变一样吗

不一样。
时空分异就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规律。时空演变从古到今, 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探究从未间歇过。哲学和物理学都比较注重研究时间和空间,但两者在这个话题上出现了分歧。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