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十三课预言,诸葛亮预言书

2023-10-03崇庆运势网热度: 9178

诸葛亮所做的3次预言,最后的预言应验在什么时候?

如果要在历史上找出一位神机妙算的人,您会想到谁?

想必不少人会想到刘伯温,但更多的人会想到诸葛亮,毕竟诸葛亮在后世中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当然他的这种名气,还要得益于罗贯中老先生地刻意“炒作”。

也正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是被拔高到了一个令人望尘莫及的高度,正所谓是: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当然,更令人服气的还不是《三国演义》,而是《马前课》。

据说这是诸葛亮行军打仗途中,利用闲暇时间写出的一部预言书,诸葛亮写这本著作的目的,是为了占卜,也就是出兵时在马前起卦,以此来预测出兵是否顺利和能否打胜仗,但这部著作写成后,就变了味道成了推测国运的书。

《马前课》一共有14课,每一课预测了一个朝代,至于其中的预言有多准,我们就拿第一课来举个例子:

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乍一看,令人一头雾水,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便会大吃一惊。

前两句是诸葛亮对自己的预测,他知道自己无力回天,最终会劳累而亡,第三句预测了蜀汉的宦官黄皓,他借助刘禅的宠爱,胡作非为,扰乱朝政,第四句更不得了了,这是说诸葛亮直接预测了曹魏会得到天下,“八千女鬼”合起来正好是个“魏”字。

怎么样,神奇不神奇?

正是因为太神奇了,所以如果说《马前课》是出自诸葛亮之手,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我更相信它是后人借诸葛亮的名字所写的。

抛开《马前课》不提,诸葛亮还有做了3次预言,一次比一次准,最后一则预言应验在372年后的隋朝,这就让人不可思议了,我们一起来看。

预言之一:好友的未来

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阳都一个官吏之家,在当地诸葛氏可是正儿八经的名门望族,只不过他的童年并不幸运,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年幼的诸葛亮只好投奔叔父诸葛玄,后来诸葛玄也去世了,诸葛亮便隐居在隆中,过起了耕地种田的小日子。

可是他虽然身在田野,但心却在天下。

所以他总是以管仲乐毅自比,只是当时不少人都笑话他,觉得他就是一个种田的,估计还没村头的王二种地种得好,还和管仲乐毅相比,哈哈哈……

不过诸葛亮还是有朋友的,其中崔州平(名钧)、徐元直(名庶),这两人便是他的好友,他相信诸葛亮的才干,更认为他确实有两把刷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之所以相信诸葛亮的才干,是因为他们也不是一般人。

有那么一次,这三人一同喝酒畅谈人生和理想,诸葛亮就对他们说,我能预测你们以后所能做的官职。

崔州平和徐庶觉得诸葛亮是喝酒喝上头了,于是就问他,以后他们能做多大的官,诸葛亮便说,掐指一算,你们大概能郡守的地步,再往上就难咯。

这些人自然也没有当真,毕竟当时正值乱世,自己都看不清以后,他人又怎么会清楚呢?

可是后来确实验证了诸葛亮的预言,曹丕当上皇帝之后任命徐庶为上党郡守,任命崔州平为琅琊太守。

预言之二:儿子的未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诸葛亮在人生的前46年里,就时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因为他一直没有儿子,为此还将兄长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给收养了。

后来在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可以扬眉吐气了,因为他有了自己的亲子,名叫诸葛瞻,诸葛亮老来得子,自然对诸葛瞻也比较宠爱。

此时的刘备已经去世多年,蜀汉的军政也都是诸葛亮说得算,这也导致诸葛瞻自小便养尊处优,根本没有受过什么苦。

看着这个儿子,诸葛亮越来越担忧,于是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便对诸葛瞻的未来做出了预言: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也就是说,诸葛亮认为自己的这个儿子虽然十分聪明可爱,但却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为了告诫诸葛瞻要稳重,也为了让他能成大器,破了自己的预言,诸葛亮在临终前还专门给诸葛瞻写下了《诫子书》。

只可惜,诸葛瞻还是让诸葛亮失望了。

诸葛亮去世之后,诸葛瞻便世袭了诸葛亮的爵位,并且在他十七岁的时候,便娶了蜀汉的公主为妻,并被授为骑都尉,时人皆认为诸葛瞻有其父之能,只不过这种称赞却是言过其实。

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临终前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

预言之三:南中的未来

公元225年,蜀汉大臣朱褒、雍闿、高定起兵叛变,南中当地的豪强孟获亦看准机会参与到叛乱的队伍中,此时的诸葛亮很是忧伤,北有曹魏,东有孙吴,南有三郡叛乱。

要破局就得有办法,诸葛亮找到的办法就是北抗曹魏,东和孙权,趁机平定三郡叛乱。

同年五月,诸葛亮克服重重困难,在味县(今云南曲靖)击败了孟获,之后又乘胜追击平定了朱褒等三人,在班师回去之前,诸葛亮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劳,在南中立下了一块功德碑,上面仅仅只有九个字:

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

当时的人看到这九个字就很疑惑,但是又不解其意,便想当然地认为,这是诸葛亮在自夸,意思说是,万年之后才会有人能超过他的功绩。

但是没想到,诸葛亮说得根本不是这回事,这九个字是预测了南中的未来,在372年后这预言便应验了。

公元597年,这一年的皇帝是隋文帝。

当时南宁州(今云南曲靖,诸葛亮立功德碑之地)的羌族首领反隋,隋文帝派了一个叫史万岁的人去平叛,史万岁是一位名将,他一路所向披靡进入南宁州。



途中看到了诸葛亮所立的碑文,便将石碑倒置,继续向西挺进,转战千余里,击破西南羌族30余部,羌族首领十分畏惧,便再次归降,而史万岁的名字也被留在了历史中。

这也就是说,诸葛亮预言中的万岁,并不是指的万年以后,而是指的史万岁这个人。

这件事尽管很不可思议,却是正儿八经记载在《隋书·史万岁传》中,有云:

贼前后屯据要害,万岁皆击破之。行数百里,见诸葛亮纪功碑,铭其背曰: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万岁令左右倒其碑而进。

由此可见,诸葛亮所做的3次预言,一次比一次准,最后的预言应验在372年后,确实够神奇的,让人不服都不行。

参考文献:《三国志》、《隋书》等。

(图王侵删)

刘备执意起兵伐吴时,诸葛亮说了哪13个字,预料到了他的失败?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因为自己的结拜兄弟被杀盛怒之下,举全国之力起兵伐吴,刘备手下最器重的谋士,百般劝阻无果,无奈地说出了“法孝直若在,必能劝阻皇上东征。”这十三个大字。

刘备的前半生都在流浪,先是投靠自己的师兄公孙瓒,然后又跑到了中原,相继投奔孔融、袁绍、陶谦、刘表、还有温侯吕布,可以说,这个时间段他是属于一种潜龙在渊的状态,赤壁之战过后,凭借着诸葛亮出色的谋划和刘备果断的领导能力,先是巧妙地借下荆州之地,然后进西川收益州,成就蜀汉大业。

刘备的荆州当时说的是从东吴借过来的,当时说自己没有地盘,要一处容身之所,东吴政权出于帮助盟军的考虑就借给他了,但是荆州本是刘表基业,刘备和刘表两人又有亲戚关系,所以刘备觉得这地盘本身就是自己家的,于是派自己的好兄弟关羽守门户,东吴的文武大臣一看,心里就不乐意了,于是时任东吴大都督吕蒙白衣渡江,趁着关羽和曹操打得不可开交,偷袭拿下荆州。

荆州丢了,自己的好兄弟也死了,刘备当然要把场子找回来,于是举全国之兵,进攻东吴政权,诸葛亮苦口婆心劝,但是刘备之心非常坚定,诸葛亮无奈之下长叹一句,“法孝直若在,必能劝阻皇上东征。”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法正还在,那么肯定能够劝阻刘备东征,这同样也表现了诸葛亮对刘备东征的信心不足,因为蜀汉顶级谋士能够随军的不多,大多数还要留在汉中防备曹魏,在这种情况下东征凶多吉少。

诸葛亮生前的哪些预言最后实现了?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诸葛亮一生充满了传奇,其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诸葛亮神鬼莫测的预言。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述,几乎成了玄幻故事,自然不足为信。但在史料文献上,却的确记载了诸葛亮神奇的预言,让人叹为观止。其中,诸葛亮最后一则预言,1400年后在缅甸,却是中国的一段耻辱往事!


关于诸葛亮的神奇预言,有四次广为人知。

一,建安初年,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游学荆州,与诸葛亮相谈甚欢,一次诸葛亮声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后来果不其然,这三人官职基本如此。

二,隆中对的三分天下,可以看作计谋,也可看作预言。最终三国鼎立,实现了诸葛亮的这一预言。高明的战略家,可能也是神奇的预言家吧。

三,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234年,诸葛亮或许预感命不久矣,写信给身在东吴的诸葛谨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果不其然,诸葛瞻轻敌而死。

四,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留下一块记功碑,背面刻有“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时人皆不明白。300多年后,隋将史万岁率军平南,路过此地时才真相大白,《隋书》对此有记载。


以上诸葛亮的四次预言,可谓石破天惊,尤其的第四个,简直神鬼莫测,竟然预测到了300多年之后的史万岁,可见诸葛亮之妖异。而《隋书》一本正经的记载,却又让人不得不信。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诸葛亮最后还有一个预言,比预言史万岁还要厉害,在1400年后在缅甸。让人遗憾的是,这一的预言,却是中国一段耻辱的伤心事。

诸葛亮南征,究竟打到什么地方,如今已经难以考证,但根据清代黄协埙(1851~1924)撰笔记《锄经书舍零墨》的记载,缅甸木邦国有一块武侯碑,上有诸葛亮留下的预言,刻写了六个大字,即“异日皇帝过此”。


这六个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有中国皇帝经过此地。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个皇帝去过缅甸呢?毫无疑问,就是1400年后的南明永历皇帝。

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南明皇帝朱由榔逃到缅甸,刚好路过此地,由此应验了碑文谶语。而神州陆沉,兆亿百姓惨死,南明永历逃亡异乡,岂非中国一段耻辱的往事?

不过,诸葛亮的这一预言,毕竟只是清朝人记载,也不见诸其他史料,属于孤证,难免给人事后造假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锄经书舍零墨》书中记载,“今其碑已为雷火所碎”,死无对证了。


古人评价神鬼莫测之人,往往赞以“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姜子牙、刘伯温等都获此赞誉。然而,如果《锄经书舍零墨》记载正确,那么诸葛亮就更了不得了,下知至少1400多年,堪称古今第一预言大师,或曰古今第一“神算子”。

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

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

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相信只要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很有智慧,也称得上是一位预言家,在其生前曾留下过一些语言,以下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

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1

1、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无力回天鞠躬尽瘁”这是诸葛亮后来的结局,“阴居阳拂”代表诸葛亮死后宦官黄皓当道,只有姜维能够勉强维持残局。“八千女鬼”加起来就是一个魏,代表蜀国会被魏国灭亡。

2、火上有火,光烛中土;称名不正,江东有虎

“火上有火”就是炎字,代表司马炎会称帝。“光烛中土”烛代表燃烧的时间不会太长,果然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继位爆发了八王之乱,紧接着中原被少数民族占领。而武帝司马炎实质上是假禅让之名,行篡夺曹魏之实而称帝,故言“称名不正”。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宣布继位称帝,史称东晋。建康地处江东,故曰“江东有虎”。

3、扰扰中原,山河无主;二三其位,羊终马始

“扰扰中原山河无主”代表中国会进入混乱时代,也就是后来的五胡十国,而且这些朝代的寿命都很短,所以是“二三其位”。“羊终马始”代表天下由司马家族开创,最后由杨坚终结。

4、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动则得解,日月丽天

“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十八男儿就是李字,代表李渊会从太原起义。“动则得解”代表李渊如果不起义将被消灭,当时李密、杜伏威等人对李渊虎视眈眈,如果他不起兵迟早会被消灭。“日月丽天”就是曌,代表天下会被武曌(武则天)夺去。

5、五十年中,其数有八;小人道长,生灵荼毒

“五十年中其数有八”代表大唐晚年的五代大乱,其中有八个姓氏当上了皇帝。而五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昏君,有些皇帝还依靠契丹,还称契丹皇帝为父,自己为儿,故曰“小人道长”。而五代大乱导致民不聊生,所以也就是生灵荼毒。

6、惟天生水,顺天应人;刚中柔外,土乃生金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让天下得到了统一,百姓休养生息,怀柔以安天下,也正应了“惟天生水,顺天应人”。“刚中柔外”,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宋朝对百姓赋税日益加重,民不聊生,而面对外族侵略无能为力。“土乃生金”也代表金军把宋徽宗、宋钦宗逮捕,所有皇族被劫往金朝,也就是著名的靖康之难。

7、一元复始,以刚处中;五五相传,尔西我东

“一元复始”代表元朝的国号,“以刚处中”代表元朝对待汉人十分严厉。“五五相传”代表元朝一共10位皇帝。元朝灭亡后,各个汗国也分崩离析,不久各自消亡,故曰“尔西我东”。

8、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叶

“日月丽天其色若赤”日月合起来也就是明,而赤就是朱,代表朱是明朝皇帝的姓氏。“绵绵延延凡十六叶”,这代表明朝一共16位皇帝。

9、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若宾

“水月有主”的谜底就是清,古月代表胡字,代表清朝是由胡人建立的。“十传绝统”清朝一共10位皇帝,宣统帝溥仪是最后一位。“相敬若宾”代表民国时期,溥仪仍然保留皇帝封号,全国对满族没有歧视。

10、豕后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

“豕后牛前”就是辛亥革命,“千人一口”就是和,代表是。“五二倒置”代表不同于以前,百姓是可以弹劾总统的`。“朋来无咎”代表民国时期,中国受到外国人的欺负。

11、四门乍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

“四门乍辟”是共字,“突如其来”寓意改革开放。而中国也就走到这步,后面都是未知数,所以不好解释了。

12、拯患救难,是唯圣人;阳复而治,晦极生明

“拯患救难是唯圣人”,代表会有圣人出来引导中国。“阳复而治晦极生明”这句至今不知道什么意思。

13、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

这是诸葛亮最后的一个预言,也是全世界最理想的状态。代表人类道德普遍回升后,世界上再无国界,人们不再互相算计,而能互敬互爱,中国将引领世界。

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2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病死的。诸葛亮果然因积劳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于是亲自率军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

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

诸葛亮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诸葛亮实力怎么样

1、诸葛亮本身能力不俗,配得上"卧龙"之称

在演义中,罗贯中塑造了一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的形象。在演义中。诸葛亮又是"火烧博望",又是"借东风",又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简直把诸葛亮写成了神。但是在正史中,诸葛亮却远非如此。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均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锁属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的祖上出过司隶校尉,父亲当过太山都丞。叔父当过豫章太守。而后来,自己和弟弟也是跟随着叔父去走马上任。

2、诸葛亮虽然本领不小,但也并非是什么神

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其实远没有演义中吹捧的那样神化,但也有不小的本领。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真假难辨。但可以确定的是,诸葛亮确实向刘备献策《隆中对》。诸葛亮提出了尽可能地避开强大的曹操,占据荆州,再图益州,寻求三分天下的计策。而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的此番谋划的正确性。

而当时的诸葛亮,想必就已经有目的地了解天下的局势了。若非如此,诸葛亮又怎会对曹操、孙权等各路军阀有如此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又怎会做出如此正确的谋划呢?不过可惜的是,蜀汉最终并未按照诸葛亮的计划顺利开疆拓土。反而节节败退,落得个三国中首先衰败灭国的下场。

3、诸葛亮的"足智近妖"也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夸张到神的地步

上文也提到了,诸葛亮在初见刘备时,便提出了联吴抗曹的政策。而这也一直是诸葛亮重要的外交策略。在刘备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可见诸葛亮对于孙刘联盟的信任。而且在第一次与孙权的联合中,刘备所得到的利益也为入蜀奠定了基础。而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被东吴大败,孙权称帝后。

诸葛亮的<<马前课>>求高手解译.

不太清楚,前面10课都告到中华民国了吧。试试看:
第十一课 四门乍辟 突如其来 晨鸡一声 其道大衰
恐怕就是一些外军侵华的时候吧。比如八国联军什么的
第十二课 拯患救难 是唯圣人 阳复而治 晦极生明
指抗战胜利。“圣人”指毛泽东吧?
第十三课 贤不遗野 天下一家 无名无德 光耀中华
就是现在了吧,“光耀”了嘛
第十四课 占得此课 易数乃终 前古后今 其道无穷
这个……是不是该问你的后代了

诸葛亮有 传世的书 吗?

有,请问是书还是文章……
先列举几个:
前后出师表、诫子书、马前课、隆中对、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 两部兵书----《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诸葛氏集》
相关作品:
西晋陈寿撰《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万四千多字。
明王士骐撰《武侯全书》
清张澍撰《诸葛忠武侯文集》
《后出师表》(《后出师表》疑为后人伪作,陶元珍所著魏晋史丛考的第一篇《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全文)加以考证。)
《马前课》(预言书)
《文心雕龙.章表》:“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