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红线下房企增至8家,三道红线房企是什么意思

2024-03-31崇庆运势网热度: 21090

“三道红线”新规试点 房企多管齐下降

标普信评跟踪的87家样本房企中,同时触碰三条红线的房企占了21%,完全没有碰线的企业仅占16%。 “三道红线”政策高压之下,赴港上市成为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不过,从进程来看,中小房企今年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2022年二季度房地产企业平均的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0.66,与“三道红线”新规出台前相比基本不变。

而“降负债”成为接下来多家房企必须应对的棘手问题,方法除了加强销售回款,还要控制拿地规模。

据大公国际的研报显示,根据2020年半年度数据来看,有12家房企触及三条红线,包括中梁控股、珠海华发、首都开发、荣盛、金科地产和蓝光发展(600466)等。

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召开重点房企座谈会,研究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 其中,对房地产融资的管理,主要是以“三条红线”为标准,具体为: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短债比小于1倍。

自去年8月,“三道红线”监管新规公布以来,一直是行业热议的话题。“2021年1月1日开始执行,力争3年内全行业达标”的计划,让房企在2020年的年报业绩分析中,大都将笔墨着眼于降负债、调结构、增加流。

透视三道红线体检表:17家房企保持“原档” 降负债不代表低负债

TOP30~50房企融资规模减少一半主要是因为降的需要,由于这类企业在踩线之后停止扩张,降负债抓回款就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简单来说,如果碧桂园能够同时满足这三条红线,那么公司的财务状况会比较健康。首先,负债率不超过70%可以说明碧桂园的债务风险比较低,公司的经营状况比较稳健。

虽然大部分房企的负债率都呈现下降态势,但真正实现降档并最终符合三道红线的标准,并非易事,有17家房企三道红线的档位没有实现跨越。

短债比小于 1 倍。这个会议的主要内容概括还有: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完善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形成“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所谓的“三道红线”,就是央行和住建部将限制开发商融资的政策,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全行业推行。

若对参会的12家房企进行划分,则有4家房企位于全部踩线的“红档”,分别是恒大、融创、绿地、中梁;全部不踩线的“绿档”房企,为保利、中海、华润、华侨城4家央企;万科、碧桂园均因资产负债率偏高而位于“黄档”。

除少数经营较为稳健的房企“三道红线”均为未触及以外,大部分房企触及一道或两道红线,部分高房企触及三道红线,被划分为红档,需要被迫进行较大幅度债务结构和规模调整。

事实上,在日前举办的“2020年华夏房地产投融资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以财经视角解读“三道红线”下房企的融资逻辑和破局之道。

“三道红线”下的中小房企生存启示录

在此之前,以“三条红线”为标准的房企融资管理政策在市场流传。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个渠道证实了这条消息,但关于该项政策的具体执行尺度和操作细节,尚待进一步细化落地。

01 游戏规则生变 “三道红线”监管新规出台后,房地产行业整体预期回稳,以往加大量囤地、赚取 房价 快速上涨的经营逻辑被彻底打破,房地产行业金融属性弱化而制造业属性强化。

如果只踩中“一道红线”,那就被归为黄色档,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将扩宽至10%。对于一道都没踩中的房企,则被归为绿色档,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可放宽至15%。

地产江湖大变局:三道红线之下,谁兴谁衰?

又到房企年报季,融创中国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2020营收2309亿元,同比大增32%,归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大增39%。到2020年底,融创在手1326亿元,短期债务较同年中期大幅下降39%。按照“三道红线”,融创半年内从红档变黄档。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叶问比黄飞鸿与霍元甲差了一辈,黄飞鸿与霍元甲做为南北两大高手,他们也没有真正比过,但专业人士做了晚清十大高手排名,黄飞鸿排第三,霍元甲排第四。叶问比霍元甲小20多,霍元甲比黄飞鸿小20多,叶问算小辈,所以,这样算来黄最厉害。

楼市收紧再传信号!房企高终结:从房住不炒到“三条红线”

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15%。这是监管部门第一次明确了房企举债的标准。以往收紧房企融资,都是模糊化的,也是有漏洞可钻的;但是有了这三道明确的红线标准,漏洞几乎被彻底堵上。

“三条红线”新规自2021年1月1日起在整个行业全面推行,这对房企来说等于掐住了咽喉,资金链受到严重挑战,特别是那些过去靠高、高负债、高周转过日子的房企,更是挣扎在崩溃边缘。

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与推动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只要坚持“房住不炒”,牢牢抓住房地产金融这个关键进行调控,房地产行业一定能够行稳致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