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人数已连续下降,不想结婚的人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2024-07-10崇庆运势网热度: 847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单身群体日益扩大。婚姻是繁衍的前提,而后代则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1

近日,“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登上热搜。

根据国家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首次呈现为个位数,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也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此外,统计年鉴还显示,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2020年创17年来新低。在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降至3.09%。

出生率低、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男女比例失衡与低生育率有直接的关系吗?婚姻制度是否发生了新变化?11月25日,时代财经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人口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

陈卫指出,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流动人口加速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都会显著促进结婚率、出生率的下降。“全世界范围初婚年龄都在推迟,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对于结婚率、出生率下降的影响,陈卫表示,这会进一步加重少子老龄化。在陈卫看来,与结婚率下降相伴随的是未婚同居人数不断增长,与出生率下降相伴随的是人工流产率的居高不下。

陈卫进一步解释道,在西方婚姻与生育之间是弱关系,而在中国则是强关系。西方国家同居,即非婚生育成为整体生育的重要、甚至主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是源于对非婚同居和婚外生育给予承认和保护,并尝试像法律婚姻一样将其制度化。他建议中国也可考虑将稳定的同居关系或事实婚姻给予法律保护,以利于生儿育女。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2

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单身群体日益扩大。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这也创下自2003年(811.4万对)以来近17年的新低。相比2013年的最高峰,2020年结婚人数下降了39.5%,接近四成。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2013年也是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而到2020年,初婚人数为1228.6万人,7年下降48.5%,接近一半。比结婚对数降幅多了9个百分点。

为何初婚人数降幅这么大?适婚年龄人口下降是一个因素,但并非全部。1986~1990年这5年出生人口都超过了2300万,尤其是1987年更是创下自1972年后人口出生的最高峰——2508万人,1988年有2445万人。此外,1985年也接近2200万人。这部分群体进入25、26岁的结婚阶段时,对应的主要是2010年到2015年的初婚群体。

从2009年到2015年,我国初婚人数均超过2100万人,其中,2010年到2014年这5年都超过2200万人,2013年创下了2385.96万人的最高峰,对应的恰恰是1987年这一人口出生高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虽然年出生人口不断走低,但一直到1997年,我国年出生人口都超过2000万。1994年出生人口比1987年下降16.4%,但降幅远小于从2013到2020初婚人数的降幅。这说明,当前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群体,未婚比例很高。

因此,初婚人数下降近半,除了适婚人群总量减少外,还有其他更突出的原因。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90后”一代独生子女多,即使出生在农村的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即使到了法定的男22、女20的结婚年龄,不少人还是学生身份。没有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大部分人也外出打工谋生,这种状态也影响了婚育。

比如,很多人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此外,大城市化、经济压力以及婚恋观念变化,也使得结婚年龄不断推迟,晚婚甚至不婚的人越来越多。

董玉整分析,城镇化快速提升,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观念和行为。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住房、交通、消费等压力大,对人们的恋爱结婚都会有实际影响。

尤其从个体来看,“90后”生活条件更优越,接受教育时间更长,生活方式更多样。他们对自己未来构想的自主性,相对于父母辈会显得更加强烈。婚育年龄延迟拉长,个体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甚至还有人认为结婚生子在客观上、现实上会影响事业发展和生活品位,推迟结婚生育便成了一个现实的决策。总之,适婚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处于未婚状态,其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董玉整说。

出生率、结婚人数为何连年下跌3

最近,国家在《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公布了关于我国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其主要信息来自于国内民政系统以及国家医疗保障系统。

我国国内婚姻登记率连续走低这件事,从身边越来越多适龄青年未婚就可以看出。在中国沿袭千百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在世俗面前,正在走向边缘。

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次自2013年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结婚率下跌。而且这个数字也创下了自2003年811.4万对以后的17年历史新低。

为什么大家对于结婚这件事,不感兴趣了?

自人类诞生至今,历史车轮的前进一直伴随的就是两个主线任务“生下来”和“活下去”。

婚姻是繁衍的前提,而后代则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之前我们常说“有国才有家”,但却忽略了家庭这个个体单元才是组成国家机器的零件,家庭如若崩溃,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而抛出所有外因背后,结婚率走低的必然结果就是出生率的降低,而随之高涨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拉响了警报。

在前不久对于90后的收入调研也反馈,不少90后在适婚年龄都是“负债生活”的,自己都难以养活,更何况是2个人,甚至3个人。

而导致90后负债的最大根源就在于“房价”,所以之前有人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和拆婚药”。

在水涨船高的结婚成本面前,即使看似坚不可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也脆弱了。结婚前,双方老人见面,有多少因为礼和房子的事情拆散了鸳鸯。

先说礼,虽说国家现在出台了政策,对于“天价礼”的势头有所遏制,但部分地区的礼还是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再加上酒席等一系列费用,这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但是,对于房价来说,这些付出又是杯水车薪。就目前各个城市的房价来看,百平米的房子就要几十万上百万,而且在农村结婚,女方也要求在城市有房,有的甚至会要求在房产证上署上双方的姓名,这人人都往城市跑,房价自然就是水涨船高。

所以,结一次婚,可能是耗尽了一家人半辈子的积蓄,按照普通工薪家庭的收入,这一门亲事,可能要在孩子15岁的时候就开始攒钱了。

抛去物质方面,就目前中国适龄青年对于婚姻的态度来说,更多的人对于婚姻持中立态度,这婚可结可不结,自己过得也不错,这种想法无疑是加剧了结婚率持续走低的现状。

过去结婚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而现在结婚倒像是把城门打开了,你看了周围人结婚,自己反而不那么想进城了。

但无论如何,人类总在进化,繁衍一直在持续,在国家出台的促婚政策也可以看出,未来结婚的压力会越来越小。如果没有了礼、没有房贷,你愿意结婚吗?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结合现实情况看,恋爱市场一直是人满为患,但是结婚市场却日益萧条,这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棘手社会问题。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想结婚呢?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1

近年来,人口问题一再被提及,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备受关注。想要克服老龄化的影响,自然需要从生育率着手。在低生育率的背后,又牵扯着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等相关问题。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结婚现状确实令人堪忧。10月29日,民政部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89.4万对。相当于较2020年同期减少了0.80万对,同比减少0.1%。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结婚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我们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713.1万对结婚人数相比,就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高达124.5万对,减少17.5%。此外,要知道,2020年我国的结婚人数创下了17年来的新低,可就在此情况下,今年结婚人数依旧出现了下降。

再看看近些年的情况,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2014年降到1306.7万对,2015年降至1224.7万对,2016年减少至1142.8万对,2017年减少至1063.1万对。2018年继续保持在1000万对以上,但到2019年,跌破了1000万大关,降至947.1万对。2020年更是夸张,直接下跌到了813.1万对。

显然,目前我国结婚人数下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还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趋势。结婚人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对出生人口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客观原因。

为什么结婚人数不断减少?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闭环。如今适婚的人群总量在减少,这也与我国出生人口下降有关。如今90后可以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生人口就开始不断走低,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0万人,1992年下降到2112.6万人,1994年跌破2100万大关,到1998年跌破2000万大关。按照这个基数来看,未来几年结婚人数可能还将继续走低。

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改变。如今,平均结婚年龄线越来越高,晚婚甚至不婚者越来越多。根据光明日报今年10月报道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表示不确定。

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也就相当于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我们还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到了43.92%,比男性多出19.29%。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比如读了硕士、博士,结婚普遍较晚。就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之所以女性比较多,也源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女学生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男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女性都以结婚生子作为己任,男性方面也讲究“三十而立”,以及“孝文化”与“家族文化”。如今传统婚恋观也在时代的变迁下改变。新兴思潮的涌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公平性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新颖的视角来审视婚姻,审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婚姻的意义,在这一情况下年轻人自然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了。这也造成了现代青年越来越独立,特别是女性青年都更愿意选择单身。

当然,思想国人再怎么转变,多少都会有家族情怀。但是由于城镇化快速提升,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住房、交通、消费等等都面临巨大压力。更多的人并非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或者结不起婚。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经济压力等因素,劝退了很多人的.结婚意愿。尤其是男性,车、房、礼成为了结婚必备新“三大件”。即使是在小城市,最起码在结婚上都要花费上百万,结婚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显然,如今结婚人数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难题,其中牵扯的问题太多,人们的婚恋观念、生育观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想要促进生育,还是必须得从婚恋方面入手。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2

最近,国家在《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公布了关于我国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其主要信息来自于国内民政系统以及国家医疗保障系统。

我国国内婚姻登记率连续走低这件事,从身边越来越多适龄青年未婚就可以看出。在中国沿袭千百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在世俗面前,正在走向边缘。

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次自2013年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结婚率下跌。而且这个数字也创下了自2003年811.4万对以后的17年历史新低。

为什么大家对于结婚这件事,不感兴趣了?

自人类诞生至今,历史车轮的前进一直伴随的就是两个主线任务“生下来”和“活下去”。

婚姻是繁衍的前提,而后代则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根基。之前我们常说“有国才有家”,但却忽略了家庭这个个体单元才是组成国家机器的零件,家庭如若崩溃,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而抛出所有外因背后,结婚率走低的必然结果就是出生率的降低,而随之高涨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增长已经拉响了警报。

在前不久对于90后的收入调研也反馈,不少90后在适婚年龄都是“负债生活”的,自己都难以养活,更何况是2个人,甚至3个人。

而导致90后负债的最大根源就在于“房价”,所以之前有人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和拆婚药”。

在水涨船高的结婚成本面前,即使看似坚不可摧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也脆弱了。结婚前,双方老人见面,有多少因为礼和房子的事情拆散了鸳鸯。

先说礼,虽说国家现在出台了政策,对于“天价礼”的势头有所遏制,但部分地区的礼还是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再加上酒席等一系列费用,这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但是,对于房价来说,这些付出又是杯水车薪。就目前各个城市的房价来看,百平米的房子就要几十万上百万,而且在农村结婚,女方也要求在城市有房,有的甚至会要求在房产证上署上双方的姓名,这人人都往城市跑,房价自然就是水涨船高。

所以,结一次婚,可能是耗尽了一家人半辈子的积蓄,按照普通工薪家庭的收入,这一门亲事,可能要在孩子15岁的时候就开始攒钱了。

抛去物质方面,就目前中国适龄青年对于婚姻的态度来说,更多的人对于婚姻持中立态度,这婚可结可不结,自己过得也不错,这种想法无疑是加剧了结婚率持续走低的现状。

过去结婚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而现在结婚倒像是把城门打开了,你看了周围人结婚,自己反而不那么想进城了。

但无论如何,人类总在进化,繁衍一直在持续,在国家出台的促婚政策也可以看出,未来结婚的压力会越来越小。如果没有了礼、没有房贷,你愿意结婚吗?

结婚登记人数7连降3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显示,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已连续7年下降,去年结婚登记人数创17年来新低。不过,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2020年,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人数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不过,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从省份来看,离婚率最高的省份是天津,最低的省份是西藏。

国民的结婚数字和生育数字,一直都是两项重要的社会数据,因为这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国运强盛。最近有关部门公开了一组数据,成为继三胎话题之后的新的讨论热点。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已经连续七年一路下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结婚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婚姻家事律师,赵律师帮大家分析一下,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生育妇女的数量在逐步减少。前些年,70后和80后妇女是生育主力,但是现在70后已经全部迈过40岁门槛,80后已经全部迈过30岁门槛,现在的育龄妇女主力军是90后和00后,可是这部分女性的数量,相比70后和80后,已经大幅度减少。简单说,就算想多生,也没有那么多适龄女性来生。

第二个原因,生活压力成本逐步增大。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国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衣食住行各项成本一直在攀升,尤其是安居乐业的住房成本更是居高不下,为了应付高成本生活,很多年轻人的结婚年龄被迫不断推迟,原来普遍的20左右步入婚姻,现在就算30多岁还没结婚,在众人眼中也变成了平常事。

第三个原因,传统观念受到了现代观念的严重冲击,年轻人的婚姻观念逐渐淡泊。首先男性的传宗接代意识逐步淡漠,原来社会推崇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已经难以让年轻人信服和接受。其次,随着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逐步提升,广大女性普遍进入社会赚钱养活自己,不再依附于男性。于是,男性觉得结不结婚无所谓,女性觉得结不结婚不重要,导致婚姻从原来的生活必须品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导致青年男女对结婚的愿望逐年降低。

第四个原因,因为广大农村的男多女少问题,导致结婚礼一直是居高不下,水涨船高,有些男性付不起高额礼,只能推迟结婚的计划。

第五个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福利的完善和到位,尤其是大城市养老项目服务工程的逐步推进,“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受到了冲击。对于有些新潮的年轻人想法,既然没有儿子将来也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那貌似结婚也变成了多余。

第六个原因,离婚率的逐年攀升,让还没有步入婚姻的人越来越多的看到了婚姻的真相和纠结,导致了他们的恐婚心理,为了避免自己也落入婚姻的围城,于是他们选择谨小慎微的先观察,不急着结婚。

最后,结合现实情况看,恋爱市场一直是人满为患,但是结婚市场却日益萧条,这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棘手社会问题。结婚年龄一再推迟,不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现状必然会推动国家在生育补贴,教育补贴,住房改善上逐步为大家创造新的福利,创造新的条件,从而为广大年轻人营造出更好的结婚条件。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1

国家近期公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

在2020年,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比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

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7年下降。

而2020年登记结婚的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如果单纯从数据上来看,去年登记结婚的人数确实呈下降趋势。

也许有小伙伴会说,去年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导致了登记结婚的人数减少。

在我看来,确实存在疫情影响的因素,但这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除去疫情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下面几个因素:

一、老一辈的观念 VS 现代年轻人的观念

我相信,十个年轻人中至少有九个听过家中长辈常说的一句话:年轻人,要先成家后立业。

这是中国古人传承下来的一种理念,其中的核心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国古人的人均寿命较短,早婚早育才是硬道理。如果是按照现代人的年龄才结婚,恐怕只有一半或更少的人在孙子出生,甚至看不到孙子出生就与世隔绝了。

更别说什么四代同堂了。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在长辈眼中看来,未成家的男子始终还是个“孩子”。

只有在成家后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让人承担起家庭、生育和感情的责任,进而形成完整的个人价值观,然后才能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再加上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结婚已然不是现代年轻人的一个必选项了。

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占据现代年轻人大部分的时间,现实中的社交越来越少,不说结婚,甚至找对象都成问题。

而且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结婚面临的成本更是巨大,所以大多数的现代年轻人的想法都是“先立业,后成家”,因为不立业根本就娶不到老婆。

二、男女择偶标准的条件不同

社会的发展,也让男性和女性的教育知识水平不断增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却出现了让大部分的女性不愿意结婚,而很多男性找不到另一半的这类怪异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

大致上是因为“上迁”的原因,女性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都会喜欢选择一个比自己高一个层次的男性作为结婚的对象。但男性不是很喜欢找比自己有能力的女性,他们更多想要找一个比自己层次低一点的女性。

其中有一部分的女性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条件或是其他的原因而停留在各个层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剩女”。

有“剩女”自然也就会有“剩男”。

他们主要出现在社会底层,主要是因为没有女性会选择上迁到这一层,而且还常常因为自身不够“优秀”,无法晋升到上一个层次。

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择偶标准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就是反过来罢了。

三、社会经济越发达,人们越不愿意“妥协”

很多研究表明,经济越是发达的城市,人们对婚姻的渴望感就越低。

因为随着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人们的个性需求就越强,再加上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自主独立性之后,人们就会不愿意去为了别人而妥协自己。

但是,婚姻偏偏就是“妥协”的产物。

它意味着个人变成了家庭,其中又涉及到了另外两个家庭或家族的关系,还有生育和教育后代等一系列的问题。

可有的人会问,恋爱作为婚姻的基础,为什么很多人会愿意花时间恋爱,而不愿意结婚呢?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哪怕恋爱是婚姻的基础,但恋爱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为彼此负责,更多的是道德上的约束,没有法律的约束。

而婚姻里面则是涉及了责任和义务,是受法律约束的。

所以,越是个性需求独立的人,反而越是不愿意“妥协”婚姻。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2

近年来,人口问题一再被提及,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备受关注。想要克服老龄化的影响,自然需要从生育率着手。在低生育率的背后,又牵扯着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等相关问题。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结婚现状确实令人堪忧。10月29日,民政部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89.4万对。相当于较2020年同期减少了0.80万对,同比减少0.1%。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结婚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我们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713.1万对结婚人数相比,就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高达124.5万对,减少17.5%。此外,要知道,2020年我国的结婚人数创下了17年来的新低,可就在此情况下,今年结婚人数依旧出现了下降。

再看看近些年的情况,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2014年降到1306.7万对,2015年降至1224.7万对,2016年减少至1142.8万对,2017年减少至1063.1万对。2018年继续保持在1000万对以上,但到2019年,跌破了1000万大关,降至947.1万对。2020年更是夸张,直接下跌到了813.1万对。

显然,目前我国结婚人数下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还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趋势。结婚人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对出生人口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客观原因。

为什么结婚人数不断减少?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闭环。如今适婚的人群总量在减少,这也与我国出生人口下降有关。如今90后可以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生人口就开始不断走低,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0万人,1992年下降到2112.6万人,1994年跌破2100万大关,到1998年跌破2000万大关。按照这个基数来看,未来几年结婚人数可能还将继续走低。

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改变。如今,平均结婚年龄线越来越高,晚婚甚至不婚者越来越多。根据光明日报今年10月报道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表示不确定。

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也就相当于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我们还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到了43.92%,比男性多出19.29%。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比如读了硕士、博士,结婚普遍较晚。就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之所以女性比较多,也源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女学生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男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女性都以结婚生子作为己任,男性方面也讲究“三十而立”,以及“孝文化”与“家族文化”。如今传统婚恋观也在时代的变迁下改变。新兴思潮的涌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公平性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新颖的视角来审视婚姻,审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婚姻的意义,在这一情况下年轻人自然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了。这也造成了现代青年越来越独立,特别是女性青年都更愿意选择单身。

当然,思想国人再怎么转变,多少都会有家族情怀。但是由于城镇化快速提升,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住房、交通、消费等等都面临巨大压力。更多的人并非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或者结不起婚。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经济压力等因素,劝退了很多人的结婚意愿。尤其是男性,车、房、礼成为了结婚必备新“三大件”。即使是在小城市,最起码在结婚上都要花费上百万,结婚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显然,如今结婚人数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难题,其中牵扯的问题太多,人们的婚恋观念、生育观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想要促进生育,还是必须得从婚恋方面入手。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3

近日,两则与人口有关的报道引起热议:

一是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

二是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关于前者,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只列出1978年以来的全国人口出生率,所以,媒体报道说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1978年来的新低。但查询国家就会发现,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低。

关于后者,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如果不出意外,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仍然会继续下降,虽然降幅有所收窄。

在欧美国家,非婚生育的情况很普遍。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2019年欧盟国家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平均是41.3%。但在中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很低,所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必然对人口出生率有负面影响。

需指出的是,在结婚登记数据中,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初婚人数,因为结婚登记人数中还包括部分再婚的中老年人,由于部分中老年人已过了生育期,对出生人口没有什么影响。从2013年后,到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和初婚人数已连续七年下降;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已经连续四年下降。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预料之中。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近年来为何不断下降?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国家数据,我国80后(1980-19 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其次,由于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普遍下降。

另外,由于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现象比较普遍,也是导致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这3000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总的来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原因来自各方面,这应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已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要提升出生率,首先就要提升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意愿。为此,各地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最近有多个省份已通过了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普遍延长了婚假和产假,并设立父母育儿假。

虽然延长婚假和产假有利于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但如果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负担,企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可能更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为此,需要分担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防止企业在招聘中歧视女性。考虑到小孩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就是社会的纳税者,因此,分担家庭的一部分结婚生育成本也是合理的。

另外,高房价也是阻碍年轻人结婚生育的一大“拦路虎”。为此,各地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年轻人的住房成本。比如在一些房价特别高的地方,为三孩政策履行者推出打折房价,或者对购买第1套房的实施无息贷款。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优先予以保障。

结婚生育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也与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亟须引起社会各方的足够重视。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

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单身群体日益扩大。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这也创下自2003年(811.4万对)以来近17年的新低。相比2013年的最高峰,2020年结婚人数下降了39.5%,接近四成。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2013年也是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而到2020年,初婚人数为1228.6万人,7年下降48.5%,接近一半。比结婚对数降幅多了9个百分点。

为何初婚人数降幅这么大?适婚年龄人口下降是一个因素,但并非全部。1986~1990年这5年出生人口都超过了2300万,尤其是1987年更是创下自1972年后人口出生的最高峰——2508万人,1988年有2445万人。此外,1985年也接近2200万人。这部分群体进入25、26岁的结婚阶段时,对应的主要是2010年到2015年的初婚群体。

从2009年到2015年,我国初婚人数均超过2100万人,其中,2010年到2014年这5年都超过2200万人,2013年创下了2385.96万人的最高峰,对应的恰恰是1987年这一人口出生高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虽然年出生人口不断走低,但一直到1997年,我国年出生人口都超过2000万。1994年出生人口比1987年下降16.4%,但降幅远小于从2013到2020初婚人数的降幅。这说明,当前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群体,未婚比例很高。

因此,初婚人数下降近半,除了适婚人群总量减少外,还有其他更突出的原因。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90后”一代独生子女多,即使出生在农村的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即使到了法定的男22、女20的结婚年龄,不少人还是学生身份。没有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大部分人也外出打工谋生,这种状态也影响了婚育。

比如,很多人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此外,大城市化、经济压力以及婚恋观念变化,也使得结婚年龄不断推迟,晚婚甚至不婚的人越来越多。

董玉整分析,城镇化快速提升,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观念和行为。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住房、交通、消费等压力大,对人们的恋爱结婚都会有实际影响。

尤其从个体来看,“90后”生活条件更优越,接受教育时间更长,生活方式更多样。他们对自己未来构想的自主性,相对于父母辈会显得更加强烈。婚育年龄延迟拉长,个体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甚至还有人认为结婚生子在客观上、现实上会影响事业发展和生活品位,推迟结婚生育便成了一个现实的决策。总之,适婚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处于未婚状态,其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董玉整说。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

近日,两则与人口有关的报道引起热议:

一是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

二是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关于前者,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只列出1978年以来的全国人口出生率,所以,媒体报道说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1978年来的新低。但查询国家就会发现,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低。

关于后者,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如果不出意外,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仍然会继续下降,虽然降幅有所收窄。

在欧美国家,非婚生育的情况很普遍。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2019年欧盟国家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平均是41.3%。但在中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很低,所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必然对人口出生率有负面影响。

需指出的是,在结婚登记数据中,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初婚人数,因为结婚登记人数中还包括部分再婚的中老年人,由于部分中老年人已过了生育期,对出生人口没有什么影响。从2013年后,到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和初婚人数已连续七年下降;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已经连续四年下降。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预料之中。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近年来为何不断下降?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国家数据,我国80后(1980-19 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其次,由于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普遍下降。

另外,由于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现象比较普遍,也是导致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这3000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总的来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原因来自各方面,这应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已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要提升出生率,首先就要提升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意愿。为此,各地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最近有多个省份已通过了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普遍延长了婚假和产假,并设立父母育儿假。

虽然延长婚假和产假有利于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但如果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负担,企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可能更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为此,需要分担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防止企业在招聘中歧视女性。考虑到小孩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就是社会的纳税者,因此,分担家庭的一部分结婚生育成本也是合理的。

另外,高房价也是阻碍年轻人结婚生育的一大“拦路虎”。为此,各地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年轻人的住房成本。比如在一些房价特别高的地方,为三孩政策履行者推出打折房价,或者对购买第1套房的实施无息贷款。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优先予以保障。

结婚生育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也与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亟须引起社会各方的足够重视。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3

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最近,“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的新闻冲上热搜。国家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从2013年起,已经连续七年下降。近些年来,有关结婚率下降的新闻层出不穷,为何年轻人好像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告别传统社会,迈进现代社会

生育率的下降与我们告别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这一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我们谈到结婚和结婚率问题时,似乎还是与这一点有关系。

在过去结婚生子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很少会对此追问和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的意义在哪里?

在传统社会或者说农业社会,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与生产能力密切相关。直白点说:如果想要多几个劳动力去耕地、挑水,保护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或者在旱灾时期去抢水,家里的孩子越多越好(尤其是男孩)。在农业社会,哪怕没钱也要尽量结婚去生子。农业社会的经济模式使得那时的结婚相当自然(与现在对比),具有相当强的经济理性。

另一方面,传统社会的生产结构形成了熟人社会和独有的社会意识。即使近七十年来,我们不断地进行工业化建设,但传统社会形成的影响还是能在一些地方看到痕迹。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如果到了年纪还不结婚会显得很奇怪,三姑六婆会催婚甚至主动帮你联系邻村的姑娘或者媒婆。当你要离婚时,七姑八姨都跑过来劝,例如劝你:将就着过算了,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这种情况下,不结婚和想离婚牵涉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阻力相当之大。

迈入现代社会以后,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同了。农业社会的`生产模式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进入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从“一个人过不好”变成“一个人也能过得好”。如果看一些关于结婚和生育的新闻评论区,会发现很多人会谈到:我一个人生活也挺好,能吃饱穿暖,为什么要结婚?

告别了传统社会以后,我们个人解决日常生活和满足需求的能力相对提高了。同时,结婚、育儿、离婚所花费的成本(如房贷、车贷、教育投资、吃喝拉撒睡)不断提高,这从客观上降低了我们的结婚欲望。

此外,现代人似乎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了——我们关注爱与被爱、两性之间的情感、平等、相互尊重.(即使我们可能虽然依然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学历、家庭状况).自由的恋爱关系和现代的情感意识在为我们提供更加自由、富有爱情的婚姻关系时,同时可能对家庭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结婚不再是、不完全是找个伴过日子,找个老婆洗衣做饭……他们对于个人生活体验的要求让他们不愿意随意地结婚。

农村结婚难题

刚才一直在聊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现在将目光转向农村地区。农村在固有惯性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是我国生育和结婚欲望较高的地方。但目前一些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仍然面对着结婚难的问题。

过去的生育观念问题和女性的外出打工造成本地育龄女性相对较少,农村地区的单身男性较多。《中国统计年鉴2021》表2-11《分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户规模(乡村)(2020年)》显示,全国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7.91。(前段时间,“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鼓励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的新闻可以说是这一问题的生动体现了。)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存在的高昂礼问题,使得一部分收入较低的年轻人难以支付。这些问题叠加,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结婚难。

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变化其实在上文中已经有所提及,现在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随着时代的变化,那种“两床棉被就能结婚”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或者说那本身就是一个在特有的经济条件和文化下的产物,因此现在去追忆、缅怀也无济于事。

现代社会新成长的一代人中,许多人在经济层面上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享受着独身的乐趣——由于物质资料和精神娱乐产品的丰富,他们对于结婚的需求并不那么高,或者说对他们而言结婚不是必需品,快乐才是(这里要区分结婚的需求和谈恋爱的需求,尤其在这个性自由的时代)。老年人可能面临的无人陪伴或者孤苦伶仃的状态对于他们而言是难以直接体会到的,或者说是无感的。

另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式各样思想的时代。平等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权利意识等等都拥有着相当大的市场(这里只是简单列举,并无褒贬之意)。这些思潮可能也影响着我们对婚姻的看法与态度。我们对于婚姻会思考很多方面,甚至怀有一种无名的焦虑和敏感。

结婚与生育

结婚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与生育问题有些类似,但我这并不是想谈结婚后的生育,而是生育对结婚的影响。

结婚人数的下降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出生数量有关。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我们人口出生的增速有所下降,结婚登记人数下降与其也有一定的关联。由于一孩政策持续时间之长,导致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思想培养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很多人对生小孩、培养小孩感到一种焦虑,我认为这种焦虑又会对结婚欲望造成影响。

受到现代工业社会和其所产生的思想所影响,个体的生活能力提高和结婚成本所造成的压力都会影响结婚的欲望。而农村地区面临着结婚难的问题有待解决。大多数人的生活观、恋爱观和人生观都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结婚登记人数下降。

这个问题会产生什么后果,现在尚未能全知。不过结婚和生育问题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各个阶层都造成影响。至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阻碍颇多,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去年创17年来新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_百度...

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想要结婚,对于婚姻生活失去了信心,也有的是自己有独立的经济生活,享受单身的生活,不愿意去被婚姻家庭所束缚。因为现在年轻人压力特别大,再加上现在年轻人工作非常忙,根本就没有时间结婚。因为现在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都不想要结婚,让自己压力更大。

国家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创新低,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适婚青年结婚欲望低

1、思想转变: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不少年轻人都主张“活出自我”,变得更加独立,尤其是适婚女性,很多女性不想变成家庭主妇,也不想放弃自己的事业,不想被婚姻关系束缚。

2、经济压力:现在的结婚成本很高,男生要买房,车,女生要牺牲自己的工作,将来还要为孩子的教育耗费更多的精力和钱,这也让很多适婚青年望而却步,不想承担结婚时来自房、车、孩子教育、家务以及来自另一半的压力。

因此很多年轻人选择晚婚甚至不少人有了不婚的想法,这是导致结婚率连续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二、婚姻程序的变化

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尤其是对离婚程序以及财产分割的改变,让很多年轻人重新思考了结婚的意义和代价,尤其是很多适婚女青年看到社会上很多案例在离婚时双方或者其中一方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也让适婚青年拒绝结婚,害怕将来离婚时自己也会受伤害。

三、人口分布和比例的不协调

根据的人口比例数据可知,男女比例目前处于失调状态,也就是女少男多,这种失调本身就会让很多男性找不到结婚的对象。

同时大龄适婚男女虽然很多,但是却面临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分布不均,比例不协调,很多大龄男青年集中在农村或者三线城市,而大龄女青年则集中在一线城市。双方都不愿意让步,导致能够成功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更少。这也是导致整体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

结婚率下降的原因?

结婚晚,甚至不结婚,是因为大家需要受教育、需要学习、需要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也有更成熟应对生活的能力。是因为大家有了更多选择,有别的更重要的事。或者是因为始终遇不到合适的人。那些晚结婚的人,年龄怎么降都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或她们忙着挣钱、忙着成长。
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一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二是适婚人口男多女少,三是养育成本高,四是结婚成本高,五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六是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下不下调结婚年龄不是生育的根本原因,关键还是压力太大了,18岁的人生观还不成熟,不能过早进入婚姻的围城。
虽然降低结婚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提高生育率,但是如果仅采取降低法定结婚年龄的措施,可能并不能有效解决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问题。如果法定结婚年龄将降低为18岁周岁,那么男、女性在有足够心智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有权利选择自己结婚与否,但是此阶段为学生学业的重要时期,其个人也应进行充分考虑,慎重决定。

如果在施行国内鼓励生育措施后,并未达到所期望的效果,相关部门可能会进一步改善、升级鼓励生育政策或推行其他新的政策,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育问题。想增加生育率应该增加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给予有孩家庭购房补贴;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放宽收养和送养条件;法定婚龄降到18岁;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

不结婚的人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不是。
现在晚婚晚育的人越来越多,不想结婚,这是属于正常现象,也不是心理问题。
一般女生不想结婚是因为感觉自己年龄还小,还想在事业上面有所成就,以至于一直不想结婚,男生不想结婚大多数也是因为压力非常大,比如上有老下有小,现在的经济压力或者是生活压力太大了,所以会出现晚婚的情况,这些都不是心理问题,属于正常现象。答:不是。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不同的路上走着不同的人,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不想结婚是不正常的心理吗?

首先,不想结婚不是不正常的心理。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就像有的人喜欢吃梨,有的人喜欢吃苹果一样。结婚或者不结婚只是如何度过一生的两种方式而已。
其次,所谓对家人的自私,只不过是两种方式的碰撞而已。家人希望你选择或者逼你选择结婚这种方式,而你不想选择而已。
以现在的大环境来看,很难去说服家人接受你的选择。那么,你自己就要做出努力。如果你决定了这一辈子不结婚,那么经济独立是关键。如果你可以做到,那你完全不用有什么顾虑。如果做不到,那你只能选择接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