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真的很容易讲的什么,易经真的很容易有几本书

2023-10-03崇庆运势网热度: 0

《易经真的很容易》读后

【关于作者】

本书有两位作者,第一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学者曾仕强教授,他是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任交通大学教授,兴国管理学院校长。老先生在易经等国学方面造诣颇深,曾在《百家讲坛》中的演讲国学,备受好评。

2018年11月11日,曾仕强老先生在安详辞世,享年84岁。2015年他就预言到了5年后的新冠疫情这一大的灾祸,并明确指出中原地区要特别小心(后来果真从武汉开始爆发),并将之公之于众,他的死也被称“道破天机”因而被老天"收走“。

第二作者刘君政,是曾仕强老先生的夫人,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教育行政硕士,师范大学教育学士,历任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教授,胡雪岩教育基金会理事,和曾教授一起合著了《坤道》《易经真的很容易》等数十部书籍。

【核心内容及启发】

本书以提问的形式作为标题列出了十大章,分别是第一章,易经是什么样的学问;第二章 为什么天人可以合一?第三章 为什么需要合理定位?第四章 能预测未来的变化吗?第五章 怎样趋吉避凶?第六章 道德修养为什么是做人的根本?第七章 宇宙可能永续经营吗?第八章 易经是怎样开始的?第九章 易学的神是什么?第十章 易学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一、什么是“天人合一”?为什么要做到“天人合一”?

《易传》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变化,并不是由于某种超然的或外在的动因所造成。它的变化,是由于宇宙的原动力,也就是阴和阳的互动、交感,可以说是天人互动、交感的结果。我们必须在“天定胜人”和“人定胜天”的合一中,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合理定位。在敬天、顺天、事天的大原则下,发挥人类的潜力,谋求天下太平。

天即自然法则也即天道,人分“上中下”三等,而只有中人之上的称为“万物之灵”的人 才能能过做到“天人合一”与自然合谐相处,趋吉避凶,自我发展。

二、因果报应,积善行德

《易经》的最高指导原则,就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卦文言),意思是多做好事,积累善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充裕的喜庆;常做坏事,积累恶行的人家,一定会留祸殃给后代子孙。

从此处也可以看出,《易经》作为中国的儒家经典,和佛教一样讲究因果报应,目的是鼓励人们向善,人与人协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如何实现心想事成 ?

未来会变化,主要的控制力量,在于我们自己的心。心想事成的先决条件,在于遵守自然规律。所以敬天、顺天、事天,透过占卜来引发第六感,可以掌握未来的变化。当然,也还有若干风险性必须承担。而降低风险性的最佳方式,其实不是买保险,而是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多做善事,多积德。多多发扬我们的向上(善)心,上(善)进心,以德为本,是做人的不二法门。

四、树立对易经和占卜的正确的认识

1、易理是大用,占筮是小用,对正当的事有迷惑时方可占卜,恶事、私欲,不宜占卜。

2、完全相信占卜,等于放弃自己的自主权。应当参考占卜的结果,从中找到趋吉避凶的方法。

3、对占卜的反应诚心诚意,全力配合,就会,而将信将疑,不去行动则不灵,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心诚则灵。

五、“法天、敬天、顺天,致中和”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人是这个大生命当中的一个小单位,所秉持以生存发展的原理,完全相同。天人合一的共同原理,即在“一阴一阳之谓道”。 人应该法天、敬天、顺天,才能致中和 。

读到此段,醍醐灌顶,在下不才我给大家解读一下:人应该对宇宙持敬畏之心,法天,视自然规律为法则;敬天,即敬畏自然法则;顺天,即顺应自然规律行事,比如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能“致中和”,也就是才能生存发展,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

六、人道与天道、德与才的关系

与天地合一,人道能通天道,人德能承接天德。人能弘道,天道因人道而凸显。以仁心感应天地及他人,推己及人,既久且远。德本才末,有德者最好有才,有才必须有德。

七、“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伏羲氏告诉我们,只有自己努力尽责任,才能够获得来自上天的佑助,吉祥而无所不利。但是孔子在系辞下传又指出:“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意思是 天下万事万物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坚守贞正的精诚专一,也就是回归原点,既仁又诚。 可见上天佑助与否,完全端视我们的道德实践正或不正,当位或不当位。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只有修己以诚,自律自主,上天才会加以佑助,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八、“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告诉我们《易经〉的基本道理, 在于事物究极了就发生变化,变化了自然就会通达,通达了就能够特久。

九、易经原理下的“慧眼”与“慧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看透事情和人的工具,但,不是方法。真正能看穿事物本质,看透人,不仅要有一双所谓的“慧眼”,更要有一颗“慧心”,因为,看穿事物和看透人,就是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人性和心理,而事物的本质和人性和人的心理,不仅是靠“慧眼”看的,更需要“慧心”去向对方施加影响,以至于对方可以同样睁开“慧眼”和打开“慧心”,四目相对,心心相印。心理学叫建立“亲密关系”,易经讲的是“天人合一”。

十、和为贵,合为先

《易经》的整体思维,可以用“和合”两字来描述。“和”指和而不同,“合”为合中有分。 “和而不同”,表示大同之中有小异,必须互相尊重,不能勉强求其一同;“合中有分”表示全球化应该尊重本土化,以保持世界的多样化,符合生态发展的需求。和为贵,合为先,是世界大同的总原则。

十一、“仁”是宇宙的原点

人性的原点,其实就是宇宙的原点,具体而言就是一个“仁”字。 知识既然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从前。然而仁智不能并重,知识便可以害人一这一点已经成为事实,必须及早改善。

十二、如何理解“中庸”?

道德实践要求产生良好的效果,必须“致中和”,合乎中庸之道。 “中”的意思是百发百中而又恰到好处,“庸”表示用得有功效。“中庸”就是道德实践,恰到好处,必然成功。 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走中间路线”或者“骑墙观望不置可否”,当然,也不一定“不走极端”。

【读后小结】

一、名符其实

这本书是名符其实的, 它深入浅出的阐释了易经原著的精髓和思想,通俗易懂 ,并且每章后面都有“建议”,不仅解读了精华,还给出了理解和运用易经的指导,属实难道。

二、价值和作用

我认为,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是让读者对易经有了正确的认识:不是简单的算命先生依据的占卜之术,而是揭示“天人合一”法则,教人崇德向善,指导人行为的儒家经典。“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法天、敬天、顺天,致中和”、“和为贵,合为先”等思想也能够 教会人们以更好的心态和辩证的思维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

三、如何运用

这本书相当于是介绍易经的书籍,并不是易经的“简本”,可以说只是易经学习的“预科”,因此,读了本书,如果想对易经真正由深刻的理解,还是需要去读一读原著的。读原著的话,建议可以选择《图解易经》,更利于理解和消化晦涩的古文,结合本书来读,事半功倍,相得益彰。

易经主要讲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讲是什么呢?

若从天文、史学角度看:易经描绘了自宇宙大爆炸以来的过程,以及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
若从角度看:易经阐述了活动的原则、规律,告诫家们应该如何从政;
若从哲学、社会学角度看:易经解释了宇宙以及社会发展的哲学道理;
若从自然科学角度看:易经揭示了事物的自然规律,以及事物发展过程。警示人们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此外,还可以从各种角度来理解易经,自古易经被誉为“博大精深”、“百科全书”。那种视易经为“迷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无知的。
回答您的问题,很难一言以蔽之。自己慢慢琢磨吧。

易经真的很容易的图书内容

易经是天人合一的学问,
促使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也是精确定位的学问,
达成“新旧接轨,中西定位”的目标。
可以说是未来变化的学问,
把定位和时间的变迁合起来想。
是大家追求趋吉避凶的学问,
使我们明白是非,做好正确的选择。
也是一门以德为本的学问,
道德修养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易经是一门永续经营的学问,
宇宙人生都应该生生不息,继旧开新。 天那么高,人这样渺小,
就算有了人造卫星也很难天人合一。
易传称为十翼表示有十只翅膀。
明白易传的道理,相当于内外合一。
将外在的世界,纳入人的内心,
用道德精神,来点化理想人格。
透过“人”合“天”的方式,
把人事问题与自然现象合起来看。
从自然天道寻找人类行为的合理途径,
用模拟万物的形态和事理来辅导众人。
天人在我们的内心合一。
人的心中敬天、顺天,自然天人合一。 位指空间、身份、地位,
由上而下,一阶段一阶段向上提升。
每一阶段,都有合适的身份和地位,
做好自我定位便是我们常说的守分。
万物万事,若是分成六大阶段,
分别以动、入、深、显、静、代来考察。
配合每一阶段的实际状况,
采取合理的必要措施,自然顺展。
时、位和事物的性质,这三种要件,
我们可以利用两个数字,来加以标志。
不但明确定位,一目了然,
而且开启了“把二看成三”的智慧。

《易经真的很容易》

这是我阅读的第一部关于易经的书籍。从开卷到阅读完,大约经历了一个半月。喜欢研究这本书的人,年龄段大概是在40岁以上,那么我为什么会有想了解《易经》的念头呢?我读完之后又是什么感受呢?接下来我就围绕这两个问题简单的阐述一下。

      为什么想了解《易经》?

1.小时候在家里看到算命,求签,风水,看相,占卜等东西很好奇,这几样东西就像是给我蒙上了一块面纱,不断的诱惑我去揭开她。

2.出来广州没多久,但是接触了一位忘年朋友,他鼓励我去看易经,当然除了易经之外还有其他传统文化的书籍。只是他给易经的评价很高,而且比较认可曾仕强老师的讲解观点。

在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就萌生了想看阅读易经的念头,于是打开电子书,找了原版的但是发现自己看不懂,后来就找到了入门级别的《易经真的很容易》这本书。每一个章节阐述简洁明了而且有图解,里面讲的东西我刚好能接受,于是就决定先从这本书入手了解易经。

我读完是什么感受呢?

1.易经是一门科学不是迷信类的占卜学

2.真正是来自大自然的智慧

3.里面很多的观点在我看来就是真理

4.对现在的人类,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非常的有影响力。

易经真的很容易和易经的奥秘区别?

缘起
笔者之前的工作一直是以科普类方向为主,对于易经的认识之前纯粹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但是由于编辑部里林子比较大,存在一些稀有“品种”,其中一位就是神棍级别的易经爱好者。由于其经常利用易经推演一些事物的发展结果,正确率还颇高,导致引起了我的关注。后仔细研读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一书后,才慢慢领悟到易经能够用于预测占卜的可能的原因。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扯白通俗的分享一下。
国学大师南怀瑾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这里我把《周易》使用了书名号而易经没有,说明其实易经并不是指一本具体的书,而周易的确是一部书籍,这是第一个区别。
易经是古代先民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套理论体系,而这套体系通过《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部书籍得以文字化的体现。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周易》是周文王在殷商坐牢期间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研究易经的理论体系后所作的结论,加上一些改进形成《周易》。而中国后来的儒道文化乃至百家争鸣中的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是从《周易》中来的。
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就像易经本身一样包罗万象。但是可以从字面简单的理解,易经就是研究“易”的“经”。(先不要打小编,听我慢慢说)易是代表变化的意思,经就是经验的总结。所以可以理解为是:研究事物变化现象和规律的经验总结。
早期易经的内容主要侧重关注的是自然界事物的变化规律,古代先民生产力不发达对自然现象了解也不充分,所以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和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由于和生存息息相关,在长期劳作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下雨前经常是先刮风、木头能生火、水能灭火等这些朴素的自然规律。从而构建了懵懂的天地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础认识。而这一时期的易经主要的作用是指导生产生活。
侧重自然规律的五行生克
而在《周易》成书之后,周文王对易经体系最大的改进,是从之前的侧重对天地自然的研究加入了人的因素,称为“天、地、人”三才。由于人类生于天地间,人的变化也符合整个宇宙体系的变化规律。由此开始易经体系中关于人和社会的变化规律的内容和研究丰富了起来。其中更包括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人与人相互影响、人与社会相互影响等变化的规律。
文王三才
易经为什么研究变化?
为什么易经研究关注的是变化本身?因为如果没有变化就叫做恒率,由于我们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行星在围绕恒星运动,我们身体里的电子也在围绕原子核跳动。变化本身推动了宇宙的发展。有人说时间的本质就是数学中的一个变量,这个说法我是觉得很解惑的。因此变化就会有它的规律在其中。所以易经研究的就是事物怎么变化的规律。
举个例子:天黑之后过一段时间大概率是天亮(极昼极夜除外)。昼夜现象10天是这样的,100天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认为昼夜交替就是一种规律。因此诞生了易经的阴阳交替概念。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阴阳鱼图像。
太极生两仪阴阳
有人可能好奇会问,黑中白点和白中黑点是什么?那就是月亮啊。:)
所以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经验总结,先民就把观察认识到的一些规律总结后,形成了一套体系这就是易经的内容。
易经的数学模型基础
有人说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就藏在数学中,其实一点没错。你自己思考一下,数学是否就是把自然规律数字化表示的一门学科呢?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也是受到易经理论的影响而出。其实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数学的生成论。
在初引入0(零)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正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当时的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把0称为魔鬼数字,而被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然后其实如果没有这个0(零)人类的数学理论将永远停留在婴儿阶段。这个0(零)就是老子说的道。也就是大爆炸理论中的混沌之初,或者虚空。(其实0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物的一个中间态,我理解是不可观察态)
而从易经到《周易》二仪生四象再有八卦到64像其实都是借助数理基础把事物演变过程图形化。易经中所谓的卦,可以通俗的看作是数学中的公式来理解。
卦象就是数学公式
由此,我们就把一个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形象化公式化了,这个过程在预测科学中称为建模。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天气预报。
单个气候模型预测
天气预报是通过对预测对象进行建模来预测发展规律从而做出预报。
易经为什么可以用来预测?
结合上面说到的数理建模内容,其实用现在的观念来看,易经可以称为:通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通过数理建模方式,研究事物发生变化大概率结果的一门学说。易经中的各种占卜方法,不管是六爻也好,烧龟甲看裂纹也罢。其实是对所要预测的事物进行了一次数学建模过程分析。
举个例子,在古代常常用易经来预测出征打仗的结果和吉凶。烧个龟甲看看裂纹走向就知道是输赢看似很奇妙,为什么一个微观事物的变化可以用来预测一场宏观事件的走向呢?其实原理我理解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全息的整体,单个事物也包含了宇宙的整个信息,这个信息是什么?就是变化的基本规律。宇宙看似无比巨大,但是基本运作规律可能就几个。所以一个微观事物也能承载。
龟壳形成的结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一只乌龟的龟壳形成过程也是受到规律支配的,虽然最终外观可能不一样,但是形成过程是一样的。
龟甲受热后膨胀裂开,裂纹发展也是有其规律的,因为受热位置的不均匀所以裂纹呈现一定规律的向薄弱处或者龟甲成分脆弱处方向开裂的情况,因此最终裂纹到哪个区域停住,经过了那些区域。也是在整体规律控制之下的。
其实如果你把龟壳和坐标系放在一起看,发现龟壳就像是天然的坐标系。占卜的过程就是把一场战局的发展放到了一个坐标系中参考,裂纹就是战局发展的走势预测。打仗这种宏观的事件,其发展变化导致最终的输赢也是在过程中的细节决定的,绳子从薄弱处断,两军交战的过程中也是输在某方过程中出现薄弱的地方,这与龟甲在火上烤出现裂纹的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由于存在这种变化规律上的联系,小小的龟甲也能大概率的预测打仗的发展变化趋势了。
关于预测的准确性
其实易经也好,《周易》也罢,终究只是一门变化规律论的学说,其准确性也只有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和推理基础,在人类没有完全掌握真正的宇宙变化规律前,其预测结果都只是一个参考。卦象的变化提示只是事物大概率发展的可能结果。就像《周易》卦辞中的说法一样,结论并不是绝对的吉或者凶,好坏都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看身处其中的人怎么去看待这个事。占卜的结果只是告诉你一个大概率可能发生的方向而已。就像身处极地的人昼夜更替规律就和其他地方不同。规律也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有句话说"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如果你靠易经的预测来作为生活的行动指南,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易经它包罗万象,讲的是世间的基本规律和道理。如果只狭义的用来占卜,一是不一定100%准确,另外明白了这些规律和道理,自然就不去做那些占卜一类的事情了。不然什么都被提前剧透了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知生死不如把酒当下
梵观点:易经是面向大众的规律论和一种预测方法论,旦绝对不是那些用来搞封建迷信,未卜先知的神秘论,当你了解易经后你会发现,这只是一门成体系的规律论学说,并且人人可以用。如果你遇到那些把易经搞得玄幻神秘的人,抱歉,那一定是骗钱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