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换算天干地支,天干地支日期在线换算

2023-10-01崇庆运势网热度: 11450

天干地支与公元年如何换算 农历公历转换方法

导语:我国传统的纪念方式是用天干地支纪年法,2020年就是庚子年,也叫作庚子鼠年。那么天干地支与公元年如何换算的呢?这就要来看看农历公历转换方法了。下面我们已经将天干和地支排列清楚了,还有转换的方法也在下面。

天干地支与公元年如何换算

以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相配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法。我国古代分别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序列依次相配,共组成60组,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用来表示纪年的次序。现在农历纪年仍用此法。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已知某一公元年的农历纪年,换算任一公元年和农历纪年的速算法:

公历2004年的农历为甲申年。因为天干共有十个,与10进制相符,所以凡公元年个位数是4 的,天干皆为甲。于是得农历与公元年个位数对应表: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记住甲是4,只要看一个公元年的个位数,就可以推算出天干。

由于甲子列为天干地支次序的首位,地支属于12进位,所以用公元年数除以12,余数是4的,地支是子,于是得到地支相除所得余数的对应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只要记住子是4,其他地支可以推算。

例1,求1949年的农历纪年。

先求天干,看个位是9 ,那么,天干是己。再求地支,1949除以12,余数是5 ,地支是丑,1949年是己丑年。

已知,公元4年是甲子年。公元纪年第一个世纪中,个位是1的公元年(例如公元元年、公元21年、公元31年、公元41年、公元51年等,以至公元91年)除以12余3的数只有51,公元51年为辛亥年。辛亥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1900约是60的31倍,所以辛亥革命的公元年为60×31+51=1911(年)。

公元年换算干支年:

口诀:公元前后加减三,除十余数是天干,再用基数十二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例如:推算2000年农历干支是何年,可以按口诀将公元年数2000减3,再分别除以10和12,得商数与余数:

(2000-3)÷10=199……余7

(2000-3)÷12=166……余5将余数7与5分别查表中对应的天干与地支,分别为“庚”、“辰”,所以2000年是农历庚辰年。

又如:推算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21年是干支何年:

(221+3)÷10=22……余4  (221+3)÷12=18……余8

将余数4、8 查表,对应干支分别是:“庚、辰”,可知公元前221年是农历庚辰年。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出生时辰如何对照天干地支,出生年月日时怎么用天干地支来算?_百度知 ...

提起出生时辰如何对照天干地支,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时辰的天干地支如何推算,另外,还有人想问八字中的时辰对应的天干怎么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时辰天干地支对照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出生年月日时怎么用天干地支来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生时辰如何对照天干地支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号:24时对应的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怎么确定时辰的天干地支。

支指地支,共有12个号:时辰天干地支速查表。

时辰干支对照表 怎么看。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辰天干怎么确定。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生日时辰对照天干地支。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天干与时辰怎么配。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天干地支月和日。

12时辰对应天干地支。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十大好时柱。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甲寅大溪水命最佳婚配。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年月日生辰八字对照表。

十二生肖年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时辰甲子对照表。

2.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照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丑寅卯辰巳

23-01:01-03:03-05:05-07:07-09:09-11时间天干地支。

午未申酉戌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编辑本段]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1.天干的确认

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一天24小时的天干地支。

公元前:怎么推算时辰的干支。

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生辰八字自动计算器。

公元后:

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2.地支的推算

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六十甲子年龄推算口诀。

奇数组:偶数组:

子寅辰午申戌丑卯巳未酉亥

时辰天干地支对照表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年则用6除)。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癸丑时柱看子女。

但是,由于末尾数字的差异,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生贵子的时柱。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4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4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1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2个。出生日期天干地支查询。

出生时辰如何对照天干地支:时辰的天干地支如何推算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3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6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6个。

公元后:出生时辰的干支怎么查。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6个。天干地支24小时对照表。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6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3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1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4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4个。

口诀: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5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6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1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2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3个。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

比如公元后年,天干9为己,再用÷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一个,偶数组第一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

答案:年为己丑年。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420+[20/4]+506+[06/4]+[3(4+1)/5]+1-3=

除以10余数为7,天干的第7位是‘庚’。

Z=820+[20/4]+506+[06/4]+[3(4+1)/5]+1+7+6=

除以12余数为9,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较简单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时辰所指时间天干地支

子时夜半23-1鼠甲4子4

丑时鸡鸣1-3牛乙5丑5

寅时昧旦3-5虎丙6寅6

卯时日出5-7兔丁7卯7

辰时食时7-9龙戊8辰8

巳时隅时9-11蛇己9巳9

午时日中11-13马庚0午10

未时日昳13-15羊辛1未11

申时晡时15-17猴壬2申12

酉时日入17-19鸡癸3酉1

戌时黄昏19-21狗亥人定21-23猪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年(庚辰)红色部分为天干即:庚0地支:用除以12等于余8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年(庚申)天干:11-1=10即:庚0地支:除以12等于65余-1=12即:申12

公元前年(丁未)天干:11-4=7即:丁7地支:除以12等于26余2即:13-2=11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天干:11-7=4(甲)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4(子)

公元前1年(庚申)天干:11-1=10(庚)地支:13-1=12(申)

以上就是与出生年月日时怎么用天干地支来算?相关内容,是关于时辰的天干地支如何推算的分享。看完出生时辰如何对照天干地支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生年月的天干地支是怎么算的?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编辑本段]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1.天干的确认
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
公元前 :
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公元后:
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2.地支的推算
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
奇数组: 偶数组: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丑 卯 巳 未 酉 亥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由于末尾数字的差异,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4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4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1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3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6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6个。
公元后: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6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6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3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1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4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4个。
口诀: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5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6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1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2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3个。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
比如公元后2009年,天干9为己,再用200÷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一个,偶数组第一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
答案:2009年为己丑年。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较简单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时辰 所指时间 天干 地支
子时 夜半 23-1 鼠 甲4 子4
丑时 鸡鸣 1-3 牛 乙5 丑5
寅时 昧旦 3-5 虎 丙6 寅6
卯时 日出 5-7 兔 丁7 卯7
辰时 食时 7-9 龙 戊8 辰8
巳时 隅时 9-11 蛇 己9 巳9
午时 日中 11-13 马 庚0 午10
未时 日昳 13-15 羊 辛1 未11
申时 晡时 15-17 猴 壬2 申12
酉时 日入 17-19 鸡 癸3 酉1
戌时 黄昏 19-21 狗
戌2
亥 人定 21-23 猪
亥3
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2000年(庚辰) 2000 红色部分为天干 即 :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于166余8 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于65余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 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于26余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 天干:11-7=4 (甲) 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 天干:11-1=10 (庚) 地支:13-1=12 (申)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编辑本段]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1.天干的确认
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
公元前 :
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公元后:
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2.地支的推算
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
奇数组: 偶数组: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丑 卯 巳 未 酉 亥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由于末尾数字的差异,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4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4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1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3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6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6个.
公元后: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6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6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3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1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4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4个.
口诀: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5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6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1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2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3个.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
比如公元后2009年,天干9为己,再用200÷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一个,偶数组第一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
答案:2009年为己丑年.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较简单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时辰 所指时间 天干 地支
子时 夜半 23-1 鼠 甲4 子4
丑时 鸡鸣 1-3 牛 乙5 丑5
寅时 昧旦 3-5 虎 丙6 寅6
卯时 日出 5-7 兔 丁7 卯7
辰时 食时 7-9 龙 戊8 辰8
巳时 隅时 9-11 蛇 己9 巳9
午时 日中 11-13 马 庚0 午10
未时 日昳 13-15 羊 辛1 未11
申时 晡时 15-17 猴 壬2 申12
酉时 日入 17-19 鸡 癸3 酉1
戌时 黄昏 19-21 狗
戌2
亥 人定 21-23 猪
亥3
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2000年(庚辰) 2000 红色部分为天干 即 :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于166余8 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于65余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 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于26余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 天干:11-7=4 (甲) 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 天干:11-1=10 (庚) 地支:13-1=12 (申)

怎么用天干地支表示年月日时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天干地支怎么换算

天干地支换算:
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天干由甲起,在前;地支由子起,在后。阳干陪阳支,阴干陪阴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形成六十干支,六十年以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 要知道某一公元年(N)的干支纪年,方法很简单,用N除以10取余数(m1),再用N除以12取余数(m2)。m1所对应的天干,m2所对应的地支,即为当年的干支纪年。
天干:甲4 乙5 丙6 丁7 戊8 己9 庚0 辛1 壬2 癸3
地支:子4 丑5 寅6 卯7 辰8 巳9 午10 未11 申0 酉1 戌2 亥3
举个例子,计算2012年的干支纪年。2012÷10=2,2所对应的西元后的天干为壬;2012÷12=8,8所对应的西元后的地支为辰。所以2012年为壬辰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