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7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是什么定律,人的一生有七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2023-10-18崇庆运势网热度: 17287

人生的7个机会是什么?

这段话最早是在余世维老师《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讲座中听到的,今天再次听到,让我重新回味:
每个人一生有7次机会,每隔7年一次,从25岁到74岁一共49年.通常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机会是难以得到的,因为太年轻(25岁没有丰富的经验)或者太老(74岁心有余力不足).23456次中可能要错过2次,所以人生中有效地机会只有3次!一定要抓住,那是可以改变人生的!
提示大家,不用太过较真儿,这些数字只是虚数,不一定刚好7年,如果您的经历告诉您刚好符合,并改变了人生,那么恭喜您!如果您曾经经历过但没有把握住,也不用后悔,也许您的人生是该做减法的时候了......

看完荷花定律之后,生活阔然开朗

看到荷花,说起荷花,大家肯定会想到关于荷花的优美诗句,例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映日荷花别样红。可是,大家有没有曾经观察过荷花盛开的过程呢?

有人提出这么一个假设:一个池塘里的荷花,第一天开一朵,第二天开两朵,第三天开4朵,第四天开8朵……后面每天开放的数量都比前天多一倍。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

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第15天,可答案是,第29天。

惊讶吧?前面28天开放节奏缓慢,第29天开放的速度极快,只用一天时间,就把后面半池塘覆盖满了!

这是著名的荷花定律。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成功的秘诀在于厚积薄发,越接近成功,就越显艰难,最后一步尤为关键,需要更坚定的毅力去突破。

荷花定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做到以下三点,你也可以复制荷花定律。

01 深深扎根,循序渐进

荷花一夜绽放满池塘之前,首先有一个经年累月的扎根过程。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对荷花情有独钟,他把五六颗莲子扔进池塘里,两年多池塘都没有动静,季老先生说恨不得用目光把荷叶吸出来。
直到第三年,终于看到当初扔下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片圆叶,又到第四年,才看到奇迹般地长出了一大片绿叶,很快,荷叶就覆盖了大半个池塘。

由此可见,从莲子发芽,到扎根蔓延,从荷叶出生几片,到荷叶覆盖满池塘,从荷花初开几朵,到荷花一夜绽放满池塘,这是一个经年累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人生也一样, 我们付出,是为了扎根打基础,不是所有努力都会立竿见影的。
再讲一个故事,竹子生长的前四年,地面只长了3厘米,而它的根却往土壤深处延伸了几百米。到了第五年,只用一个半月时间就长到了15米高。

所以,我们不要担心付出没有马上得到回报。深深扎根,循序渐进,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02 沉淀,蓄力待发

很喜欢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说过的一句话:无论在哪个人生阶段,每个人一定都是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积累,才成为自己。
他写了一本书,书名为《一夜长大》,但是,他说,其实,哪有什么一夜长大,不过是每天超越昨天的自己罢了。
这个超越自己的努力,就是沉淀的过程。

  钱钟书说过: “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

在他的学术著作《管锥编》里,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

据说,他进清华大学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每次去图书馆借书还书,都是抱着五六部巨著,一路奔跑。每读完一部,都要写读书札记。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替着阅读,四年如一日,雷打不动。

正是因为他手不释卷的的狠功夫作沉淀,才有后来学问博大精深的成就。

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确实如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不断积累,沉淀,才会有成功在望的未来。

03 苦苦坚持,超越自我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把30万字的自传总结为一个字:熬。
熬,就是熬过重重困难,坚持不放弃。
 单田芳老先生熬过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最后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无人能超越。
人生无坦途,在功成名就之前,必定要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
有些人受不住苦难,没走多远就停止不前,或半途而废,甚至到临近终点就放弃了,最后与成功无缘。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个猴子,也知道要出山拜师学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求取真经。
生而为人,我们是不是更加应该不畏艰难,不断超越自我,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04 荷花定律,普通人也可以复制

据说人生有7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你把握住了几次?有没有足够的准备,迎接新一次改变的机会?

别说你运气不好,别说你和机遇擦肩而过,关键看你有没有本事把好运接住。这里的准备,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

最近出现一个叫“马特焕新”的玩法。马特·卡茨,是著名的谷歌工程师,他给自己列了一份30天挑战计划:

要完成的四个任务:骑车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每天拍一张照片,写一本5万字的自传。

要克服的四个习惯:不看电视,不吃糖,不玩推特,拒绝咖啡因。
30天后,马特·卡茨收获一个焕然一新的形象,告别肥腻的身材,乐观向上的心态,爱上了骑自行车上班,用照片记录生活,写出了5万字自传。这个“脱胎换骨”的变化是30天每一个小步的积累。
马特能做到的,相信我们都可以做到。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细分成多个小目标,逐个击破,超越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荷花定律,普通人也可以复制。
愿你在不远的将来拥有属于你的荷花绽放满塘。

如何理解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最大的特点是众多定律的合集,是最为贴近生活的一系列精华、法则,涵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诸多方面,并能对这众多的方面逐条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是人思想的磨刀石和行为指南。

《墨菲定律》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了该定律就等于拿到了成功的钥匙,让人清醒、智慧地去解决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

《墨菲定律》是最有趣的定律大合集,它可助人高效地深入拓展认知心理,改善思维方式,提升生活工作格局。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理论来揭示事物运行的逻辑规律,推演命运发展的因果关系,而墨菲定律恰能应用诸多理论来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去改变命运、世事、有利于事业成功而获得幸福。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这是作者爱德华-墨菲 提出的。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要长,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担心的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含备份定律、沉默定律、动力定律、受辱定律、价值定律、谈话定律、惯性定律、苹果定律、时间定律。并将以上各定律做了详尽的诠释。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一种普遍存在的又很有趣的效应,叫“墨菲定律”。内容是这样的: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因为这一定律是一个叫墨菲的人发现的,所以就称为“墨菲定律” 。 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参加美国空军进行的MX981火箭减速超重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

于是墨菲作出了这一著名的论断,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墨菲定律一直普遍存在,比如说我们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我们想坐五路车,那么我们总是担心车子不到耽误时间,你会发现,车子真的一直都等不到。但是当第二天你路过同一个车站,并不需要坐五路车的时候,你会非常神奇的发现,正好五路车就来了。

在超市里面排队结账也是这样,排了两队,你这一队总是很慢,然后你看到其他队非常快,你就会马上换到那一队去。结果当你换到那一队,你神奇的发现刚刚换进来的这一队不动了,而之前的那一队动得非常快。可能很多人都碰上过这种情况,这意味着,如果一定会花掉那么多时间的话,无论你换到哪一队,其实结果都完全是一样的。比如刚刚你换了队,然后发现之前的那队动了,你再换回去,会更加神奇的发现一切又发生了变化,回原来的这队后它又变慢了,另一队又快起来了。

在投资中也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买了一只股,死活就是不涨,然后看着别的股涨得很厉害,今天这只涨停,明天那只涨停,结果受不了了,割掉手里不涨的股,买入大涨的股票。这时你会惊奇的发现,买入的股不涨了,而卖掉的股票开始大涨。当你再次认输卖掉这只股买回原来的股,原来的股又不涨了,而这只刚卖的又涨停了。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墨菲定律无处不在。既然如此,很多事情该发生的还是要发生,那么我们认定一条自己选择的路就要坚定的走,如果反复改变主意,朝三暮四,朝秦慕楚,朝令夕改,那结果必然是空悲切一场啊!!

墨菲定律指的是凡是有可能出错的必定会出错。

其实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也都听说过。但是真正能够理解的并不多。因为这句话上面其实要附加一个限定条件,那就是实验的次数足够多。所以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比如说,一件坏事发生的概率特别特别小,假如说只有1/万,那么当我们做1万次这样事情的时候,这件坏事不发生的概率是多少?

我们来算一下按照概率论,应该是(1-0.0001)^1万=0.37。而如果做到5万次的时候,那么这件坏事不发生的概率就降到了0.007。所以墨菲定律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哪怕出错的概率非常非常低,但是只要我们经常去做,那么早晚会出错。

我一定会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例子就非常多了,比如以前有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共同创建的对冲基金找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他们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复杂的程序来下注波动率会降低,因为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降低,所以波动率下降的概率非常高。结果遇到俄罗斯违约这样千百年难得一遇的小概率事件。最后造成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这件事也一直为后来的交易者引以为戒。

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提出的。主要内容: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墨菲定律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墨菲定律指的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你担心的事情一定会发生,但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而且无时无刻都在犯错,所以我们必须正视错误,光害怕是没有用的。

比如我们投资股票的时候,发现这个公司哪哪都好,就是隐约觉得他的利润似乎有点不可持续,通常情况下,这种事情都会发生,几年后利润就会下降。反过来,我们做波段,本来是想赚个差价,最担心就是一卖它就涨,而通常的结果也是卖飞了。这就是墨菲定律在起作用,光在心里默念天灵灵地灵灵是没有用的,你必须有切实的办法去保障这样的错误不会发生这才行,当所有的事情你都有所准备,于是你就可以踏踏实实的赚钱了。

又比如你做股票模拟交易的时候,几乎总是赚钱,买完了往往就扔在那了,甚至连这么回事都忘了,也从不担心亏损,但结果往往都是赚大钱,而一旦投入真金白银就开始患得患失,那些不好的事情也就都出现了。

当你不去为错误做准备的时候,那么错误就会让你损失惨重。而一旦你做好了准备,你就能够坦然面对错误,并通过修正错误,走上更正确的道路。成年人的世界对错本就不重要,你的方法对了,错误的也会变成正确的,而方法错了,心态崩了,正确的也会变成错误的。我们骑上过多少大黑马,结果股票一震荡你就掉下来了。所以在考虑贼吃肉之前,一定要多考虑贼挨打的事,把风险和错误都做好了防范,此时你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如果你总是想好事,而从不去防范风险,那么一旦结果不如意,你就会很慌。所以要永远记住墨菲定律,不要心存侥幸,你担心的事情都会发生。必须要事先防范。把错误规避之后,成功才会如约而至。

在此,可以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字就叫《墨菲定律》,这是一本汇编的书,汇编者是李原,虽然它的名字叫做墨菲定律,但是并不局限于墨菲定律,还介绍了很多其他有趣的定律法则,比如马太效应,二八法则,破窗效应,彼得原理,吸引力法则等等,这些定律和法则都曾经风靡全世界,也被很多人挂在嘴边津津乐道,这本书把这些东西统统的说给大家听。里面所蕴藏的道理和大智慧,相信对大家的工作,生活,学习,应该都有不小的帮助。

墨非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担心某件事情发生,那么它就可能成者一定会发生。这种说法是不见有些不可思议? 让我们来看看现实中的例子吧。

假设你兜里装着1万块钱,生怕别人知道,也不希望被人偷走,于是每隔一段时间,你就会用手横下兜,看钱是不是还那里在担心钱的同时,你的行为也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钱还是被小偷偷走越是担心,越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因为担心,就会在意,越在意就越会引起别人的社意,自己的过分担心也很容易导致犯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事,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选择。

根本原因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可能性多小,它总会发生。

定律来源

1949年,一位名叫爱德华·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对他的某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随口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

墨菲定律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的根本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 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

衍生版本

首先,我们应该要知道什么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举个例子,或许你会更容易理解。

就拿我们上班来说吧,我们平时挤公交挤地铁上班的时候,随处可以看见空的出租车,但是,今天我睡觉睡过头了,起因是因为我有个重要的会议,设了两个闹钟都没有响,我出门想打车去上班的时候,发现一辆空的出租车都没有。

再如,我们去排队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有两条长长的队伍,我们在某一条队伍,突然发现另外一个队伍突然快了起来,自己这边还慢吞吞的。这时候你跑到另外一个队伍的时候,突然你所在的队伍又变慢了,你刚离开的队伍又快了起来。这时候你是不是又开始懊悔了呢?

这就是墨菲定律,糟糕的事情都会发生,不管它的可能性有多么小。

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不应该抱着侥幸的心理,因为我们不知道事情哪一天会发生!

你也可以做个实验,口袋里装两把钥匙,一把是家里,一把是其他钥匙,口袋里分别放钥匙,你回家开门拿钥匙的时候往往是拿出其它的钥匙,而不是开门钥匙。

不知道我举的例子能否让你更好去理解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心理学家爱德华·墨菲提出来的一种心理效应。他的意思就是假如一件事情有变坏的可能性,那么,不管这种可能的机率是多少,它总是会发生的。

人生七次机会典故是谁说的

人生七次机会是哈佛大学一项研究,研究显示:人一辈子只有七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

据说人的一生有7次机会,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这七次机会都是可以改变我们命运的机会,每隔7年一次。大概22岁以后开始出现机会,经过50年的时间,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第一次是家业机会:在22-25岁之间,此时正是选择爱人和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不过这一次往往因为我们太年轻,而抓不住。

第二次是学习机会:在32岁,绝大多数人,是这次机会把握住了,确定了自己的事业。因此,这次机会很重要。

第三次是创业机会:在39岁的时候,很多人在从政、从学、从商上获得了成功,有些人更上一层楼,提干、升职称、企业进一步做大。放弃了这次机会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第四次是成长机会:在46岁的时候,对于更多的中国人来讲,这个机会只能是锦上添花,很难雪中送炭了。转换职业,谋求突破,突然反转的可能性要小一些。因此,在这个年龄的机会的边际效用要小于前几次的效用。

第五次是人际关系机会:在53岁的时候,大多数人在此时已经位高权重,但还要做好人际关系,提放小人或误入歧途。

第六次是学习机会:在60岁的时候,已经知天命,人生剩下的时间不多,所谓活到老学到来,抓住最后的机会充实自己。

第七次是健康机会:在67岁的时候,此时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此时应注意修身保健,方可偶遇。

扩展资料

关于机会的名言:

当机会呈现在眼前时,若能牢牢掌握,十之八九都可以获得成功而能克服偶发事件,并且替自己找寻机会的人,更可以百分之百的获得胜利。——卡耐基

机会先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之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住的。在开端起始时善用时机,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培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机会

人生有哪7次机会?

人生只有七次机会, 你抓住了几次

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哈佛大学一项调查报告:人平均一辈子只有7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两次机会间相隔约7年,大概25岁后开始出现机会,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这50年里的7次机会,第一次不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只剩5次了,这5次机会里又有两次不小心错过,所以实际上只有3次机会了。


第一次机会:在25岁左右,正是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不过这一次往往因为太年轻,而抓不住。
第二次机会:在32岁左右,绝大多数人,是这次机会把握住了,确定了自己的事业。因此,这次机会很重要。 
第三次机会:在39岁左右时候,很多人在从政、从学、从商上获得了成功,有些人更上一层楼,提干、升职称、企业进一步做大。放弃了这次机会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第四次机会:在46岁左右时候,对于更多的中国人来讲,这个机会只能是锦上添花,很难雪中送炭了。转换职业,谋求突破,突然反转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第五次机会:在53岁左右时候,大多数人在此时已经位高权重,但还要做好人际关系,提放小人或误入歧途。
第六次机会:在60岁左右的时候,已经知天命,人生剩下的时间不多,所谓活到老学到来,抓住最后的机会充实自己。
第七次机会:在67岁左右的时候,此时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此时应注意修身保健。


据说这7次机会,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这七次机会都是可以改变我们命运的机会,“书中自有黄金屋”多看书多学习,好好把握!!!

人的一生有多少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哈佛的一项调查是这么说, 人的一生会出现7次能改变 命运走向的机会,每次机会 大约相隔7年,而这些机会 往往在25岁之后开始出现, 在75岁左右结束。第一次机 会,会因为年轻而抓不到, 最后一次机会会因为年迈而 无需把握。这样,人生就剩 下5次机会,其中还会因为 不小心或者各种遗憾错过2 次,因此,只有3次机会。 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 是珍贵而又稀少的资源,因 其来时无声,去时无形,许 多人都无法在此之前做好充 足的准备,也无法在其流逝 之后力挽狂澜。它如时间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