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起名要避父母名讳嘛,孩子名字与长辈的禁忌

2023-10-26崇庆运势网热度: 9014

看到东晋谢道韫的长子叫王蕴之,是否古代子女起名可以不避讳父母的名字...

古时晚辈取名有两忌 不应与皇帝的名讳相同 哪怕读音相同也不可以 不可以与家中长辈的名讳相同 但是魏晋南北朝比较特殊 当时风气松懈 尤其南朝的文人更是喜欢打破传统 所以取名就没有那么多忌讳了

名讳的避讳

避讳是我国历史上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习俗,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如遇应讳的字,不能读本音,要“改读”或“换说”,称为“读白”,如《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了避母亲贾敏的讳,碰到“敏”字,就读成密或米;写到讳字的时候,要按规定采取“空字”、“缺笔”或“改字”的办法,谓之“写白”,如孔丘的“丘”字,在古文献中有时候就写做“正”。我们习惯上把错别字说成“白字”,就是来源于避讳。
避讳之名起源于何时呢?
避讳这种霸王条款是什么时候规定的呢?有人说夏商时期就开始了,唯一的证据是《山海经》中夏后启写做夏后开,说明夏朝就开始整这些没用的事儿了。但是《尚书》中对夏商国君的名字却是直书不讳,这是为什么呢?有人研究认为:《山海经》中之所以避启为开,乃是汉朝人抄书时避汉景帝刘启讳所致。
学术界一般认为避讳起源于西周,据史料记载,春秋时已有鲁国大夫有关取名六忌的见解,《礼记》中亦有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等,这都说明当时已经有不少具体的避讳要求了,不过直到战国时,避讳还没有形成过一整套制度。避讳的要求也不太严格,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也不用回避,甚至名字中有一个字相同也无须回避。 只要避开国、官、山川、隐疾、牲畜、器币就行了。
秦汉以后,大一统的政局形成并得到巩固,君主之尊变得无以复加,那时,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君王的名字当然也就不能随便称呼;而在以家庭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尊长的名字也不能轻易书写,凡遇有帝王或尊长之名,就要想方设法避开,这样,“避讳”逐渐就成为我国古代的重要礼俗之一了。早在先秦古籍《礼记·曲礼上》中,就有“入国问俗,入门问讳”的记载。
秦汉以后,随着和宗法制度的日益加强,避讳也日益严格,甚至被明文写进了法律。唐朝的法律就规定,直呼皇帝的名字犯“大不敬”罪,不能赦免。这样以来,五花八门的“避讳”有如网罗,兜揽了臣民的全部言论行为,稍有触犯,轻则遭谴,重则罹祸,乃至灭家灭族。十六国时的前秦国主苻生,是个独眼龙,因此讳“不足”、“不具”、“少”、“无”、“缺”、“伤”、“残”、“毁”、“偏”、“只”等字眼。手下人无意犯了讳,就要受到剁腿、破肚、拉肋、锯颈等种种酷刑。
有一次他叫太医令程延配药时,问及所需人参的好恶与多少,程延回答:“虽小小不具,自可堪用。”这“不具”可是犯了大讳,苻生勃然大怒,先将程延的双眼凿出,再将他杀死。
宋朝的曾经修订了一部《礼部韵略》有大宋皇帝的名字、庙号之类要回避的字,其中高宗赵构的“构”字同音回避的字最多,达到55个,一网打尽了与“构”读音相同甚至相近的所有汉字。其他皇帝的名字需回避的大多数在二三十字左右。总共是325个字必须回避,也就是说在那时候,至少这325个字必须禁止使用:不能书写、不能读出、不能用于起名,等等。幸亏赵宋天下没有千秋万代,否则,说不定所有的汉字都被这样禁止回避了。
回避皇帝的名讳,是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做后盾的。唐朝的法典《唐律疏议》规定,“诸上书若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余文书误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触犯者,徒三年”。就是说,由于笔误或口误,书写或说出皇帝的名讳,就要挨板子;如果起名犯讳,就要流放三年。当初满清入关,顺治皇帝福临曾说,不能因为自己一个人名字中的“福”而使天下人无福,表示人们不必讳“福”,但后来的满清法典《大清律例》的规定,与唐朝差不多,无心的犯讳也是要打数十上百的板子的。前面已经说过,满清时期有人编字典犯讳,就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罪不容诛被砍了头,按照法律,当然不该有如此严厉的惩处,但是,专制社会的法律是不确定的,一切都取决于圣意。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 古人常需避讳,他们在小心谨慎之中总结了种种避讳方法:
改字形。
有的改用同(近)义字词来代替需要避讳的字。例如汉武帝名彻,知名辩士蒯彻便改名为通。唐高宗名治,天下人便用理字替代治字。有时也可以通过增减笔画来避讳。例如邱姓先人本姓丘,但是孔夫子名丘,为避讳便加了一个耳朵。
缺笔法
当遇到要避讳的字时,在该字上少写一笔。 从宋代开始都要避丘字,写时往往要省去一笔。
改字法
遇到要避讳的字时使用其他别字代替。
空字法
遇到要避讳的字时不填写。
改字音。
例如,秦始皇名政,所以正月的正要读作平生。有的以某字代读,读到应避讳的字时改读某。
比如: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并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赢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月”的“正” 不再读政而读作“征”了。
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
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把姮[héng]娥改名“嫦娥”,把恒山改为“常山”。
汉武帝名叫刘彻,韩信有个谋士,乃秦末知名辩士叫蒯彻,史书上就改称蒯彻为“蒯通”。
汉光帝名叫刘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
汉明帝叫刘庄,当时竟把《庄子》改为《严子》。
唐太宗叫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 因为避讳而闹的笑话:
五代时有个冯道,历朝为相,有一次,他命一个门客讲《道德经》,门客想到书中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连犯冯道的忌,于是就把第一句念作“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传说有个叫贾良臣的人,要求家人对自己的名字必须严格避讳。他的儿子很乖巧,一天读到《孟子》里“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就大声朗诵道:“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气得他老头子干瞪眼。有个学生在私塾里读书,因他父亲名谷,每遇到“谷”字时,也都要改读为“爹”。如读到《管子·牧民》“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五谷”念成“五爹”。读到刘禹锡《上杜司徒书》“百谷之仰膏雨”,“百谷”念成“百爹”。同窗听了,取笑他道:“你一会儿‘五爹’,一会儿‘百爹’,到底有多少个爹啊?”
更为有趣的是,古代常州每年元宵要大放花灯,以示歌舞升平。有一任太守名田登,其名与“灯”字谐音,为避此讳,只得将元宵前夕的告示写成“本州照例放火三天”。结果,老百姓讥之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迂腐地坚持避讳固然闹了不少笑话,不过,巧妙地避讳,也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机智。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个名叫阿九的老头子外出赶集去了,恰好有一个自称阿九叔的人登门讨债,儿媳妇对他说:“我公公赶集去了,你有什么事对我说吧。”那人说:“阿九伯欠我九百九十九两银子,叫他九月九日送到我家里,我名叫阿九叔,住在九里湾。” 阿九伯回来后,聪明的儿媳妇巧妙地避开了公公的名字中的“九”,说道:“刚才有人来找您老人家,不知他是四五叔,还是三六伯,他说公公欠他一千少一两银子,叫你重阳节那天,送到他家里,他住在八里湾过去,十里湾过来。”公公听明白了儿媳妇的话意,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媳妇聪明。

起名要避讳长辈的范围

一般是看自己想要避讳的范围,在父母,爷爷奶奶,以及叔叔伯伯等,范围是看自己想要的限度

起名方法,起名最好避开哪些字?

(一)尽量避开祖辈、父辈中的名字。

在很多地方有这个说法,那就是小孩的名字,尽量避开祖辈、父辈中已经既有的名字。比如祖辈中有人叫吉祥,那么,自己小孩的名字尽量少用这个名字或少用这两个字。比如父辈中有人名字叫来福,那么小孩的名字中尽量避开来福这个名字或这两个字。一来是以示尊重,二来这是避免了伏吟。五行来说,相同为之伏吟,伏吟的意思就是进退两难。因此,从传承以及一代胜于一代的说法来说,应该尽量避开祖辈、父辈中的名字。

(二)尽量避开一些圣人、德高望重人士的名字。

其实,天地之间,往往有一些事是自然配合、自然生成的。就是说有些圣人、德高望重的人,其名字、一生际遇都是有其安排的,有些名字是专门某一些人所用的,一般人是不能用或其格局配合不了的。因此,起名时最好避开一些圣人、德高望重人士的名字、号、名讳等等。

(三)尽量避开生僻字,多采用常见、常用的字。

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一些父母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名字和别人重复、重名,因此,会采用一些生僻字的组合。我一直是不主张这一种做法的,原因在于生僻字不当旺。所谓当令者为旺、失令者为衰。何为当令?就是众人都在用、都在关注、都在采用的,就是当令。相反,那些少人用、少人称呼的字为之失令。不相信的话,你可以看看如今那些大富大贵的人,有哪个人的名字是生僻字的,他们的名字都是一些很常见很常用的名字。所以,尽量避开生僻字。

(四)尽量不用重叠字。

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名字很多会采用重叠字,比如悦悦、蓝蓝、冰冰等等。这些名字因为重叠的原因,也称之为伏吟。伏吟的意思还是如上面说的,遇事进退两难,反复。对于女性来说,于感情也有影响,比如早年感情反复,结婚迟等等。

(五)尽量避开相冲的字。

这个怎么理解?就是姓和名之间尽量避开相冲,比如姓李的,尽量名字中避开午字、马字等,比如姓马的,尽量避开子字、水字等等,这些也是有讲究的。

虽说名字决定不了一个人的一生,但名字对人运气的影响是存在的。比如很多大富大贵的名字、大名大利的名字,确实是有其不同和独到之处的。

宝宝起名禁忌与长辈重名会怎样?为什么三代以内名字不能同音对谁不好...

很多父母为了怀念自己尊敬的长辈,想给自己的宝宝名字中用上长辈的名,不仅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也能寓意宝宝未来能成为和长辈一样优秀的人,但是如果家里有老人得知这个想法,第一反应肯定是不同意的,他们会说宝宝不能和长辈重名,这是真的吗?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解说一下为什么三代以内名字不能重复也不能重音?
宝宝取名有很多禁忌,其中一个就是不能和长辈的名字重复或者同音,其实这是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并且也是因为对长辈的尊重,在古代,对于尊重的人,例如长辈、君王、尊长等等这些人,如果你要表达尊重之意,那么你的名字中就要避讳这些人的名字,如果你的名字里面重复了他们的字,就表示你不尊重他们,会带有亵渎的疑意思,所以父母给他们取名字都会避开,甚至是文人给自己取别名和代号时也不能用尊重的人名字。

还有一种是风水方面的说法,就是认为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如果和老一辈的人重名了,那么就是犯上的、是大逆不道的,重则甚至会遭到天谴,也很有可能会夭折,所以古代人和现在农村里迷信的人仍然不愿意让小孩子和长辈重名。所以在古代一般家族都会有家谱,辈分用名都已经安排好,每一辈的孩子都按照族谱上的字来取名,这样就避免重名的现象发生。

一般来说不能与长辈重名,也是三代以内不要重名,同音也尽量避免,三代指的是父母的直系亲属,而丈母娘的娘家亲戚就不算在内了,这个取名禁忌从古代就已经流传下来,为尊者讳,为长者讳,所以小孩子取名就忌讳用长辈的名字,这样表示孩子对长辈不尊敬,不仅是对孩子的未来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对家族的运势也很有影响。

其实,宝宝起名与长辈重名会犯冲也是一个迷信的说法,现如今讲究科学,所以父母也不要太担心,不用过于忌讳,只要家里的老人不在意就没问题了,理性看待这些问题,不用过于担心和在乎,因为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取名还是想用自己喜欢的人的重名,例如父母喜欢哪个明星,就会给孩子取一个一样的名字,表达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希望孩子能成为他们喜欢的明星一样成功,还有的父母想要沾沾老一辈名门望族长辈的喜气,就给孩子取一个长辈的重字,这也没什么问题的。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一些陋习和迷信都已经被渐渐的摒弃,现在的人们要相信科学的力量,所以如果你是为了尊敬某位长辈或者伟人,给宝宝取一个同名也没有什么问题的,最重要的是父母都同意,家里的老人也都不在乎就行了,毕竟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祝福。

孩子取名有哪些忌讳

孩子取名有哪些忌讳

孩子取名有哪些忌讳,我们生活中很多家长宝宝还没有出生,爸爸妈妈就开始给宝宝选名字了。对于大部分的传统家庭来说,会选择一个给人人如其名的效果。以下分享孩子取名有哪些忌讳

孩子取名有哪些忌讳1

第一忌:取名忌“过度”

万事皆有度。名字也最好不要离谱,不要过火。取名多为表达抱负、愿望、性格等,但生活中有不少人却在起名方面有些过分、或离谱了。

通常这种情况有两种:一是“吹嘘”,过分夸大。如李威力、管万国、何能、万里虎、岳山河等;二是过分“自谦”,甚至妄自菲薄地自贬、自贱。如王拙,张迂,焦愚等。

第二忌:取名应忌性别不分

名字本是为了便于人们交往之用,但生活中有不少人的名字起得不伦不类、不男不女。这种“不男不女“的起名方式无论初衷如何,客观上都会给人际关往带来负面的影响。

两性的自然属性在气质和性格上的表现使得女子大多用体现温柔、美丽、贤淑一类的字起名,而男子则大多用于体现刚健,旷达、雄壮等一类的字起名。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否定女子坚强的一面和男人内心脆弱的一面,只是一种一般化的总体印象。

取名要有个性,但要适度,更不能完全模糊性别差异,“不男不女“,这样既不符合实际,又有害而无益,应当加以抑制并促其转化。

第三忌:取名时忌“追随”伟人和先贤

伟人和先贤让人敬仰,但这种仰慕之情不一定非要用照搬名人的名字来表达。这种行为本身只是一种机械套用,毫无创造性,也掩饰了自己本来的个性。

第四忌:取名忌“浅”和“消极”

名字中有了消极萎靡的字词,可能会对名字主人的心灵造成始料不及的侵蚀和伤害,也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因而应当忌用。

名字意思肤浅,缺乏涵养和意境,初见其名,给人一种很无聊乏味的感觉,那就失去名字应该起到的作用了。比如王一、满仓、来喜、大有、富贵等,这种名字如同没经过加工的石料,很难以给人以美感。名字内容单一意义肤浅,自然不能引人注目,获得人们的好感,如一杯白水一样索然无味;只有富于变化和加大深度,才不会使名字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

第五忌:取名忌意义陈旧

起名按“俗套旧规”,套用“俗语”,体现落后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都是“俗”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起名仍旧围着福寿安康、耀祖光宗、三纲五常打转转,什么马金宝、常有德、李来福、张宗礼、赵守贤等等.

第六忌:取名忌用字生僻

名字中出现生僻的字,容易出现错读、错写的现象,歪曲了名字本身的含义;而且在很多场合,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电脑输入、银行开户等等。

第七忌:取名忌粗俗低级

取一个粗俗的名字,犹如一个清秀漂亮的人穿着一件肮脏的衣服,将是终身遗憾的事。

如果拥有一个高雅、有涵养的名字,即使这个人不甚高雅,在不了解他的人的眼里,也会多几分高雅气质的。高雅的名字不仅令人回味,还会如同一种气息,不自觉地陶冶着名字主人的心灵,改善其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取名有哪些忌讳2

家长给孩子起名字时,应注意哪几点?

男不往大起,女不往小起

可能一些家长喜欢男孩子的名字能大气一些,比如含有“天”、“霸”之类的词语,甚至会起一些例如麒麟等笔画较多的名字。殊不知,这些名字过于特别,很容易让孩子被同龄人取一些难听的外号,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些家长为女孩取名字的时候

因为希望女孩长大后可以如小家碧玉般温柔懂事,起名字会偏向于格局小一些的词汇。然而这样的取名方式往往很容易便出现小家子气的状况,会令孩子因为“人如其名”而遭到他人的误解。

同时,父母还要注意,别给孩子起有寓意不好的谐音或者存在歧义的.名字。“杜子腾”、“夏虎仁”、“史珍香”等,字面寓意都是非常不错的名字,然而读音存在的谐音却令人啼笑皆非,肚子疼、吓唬人、屎真香,谐音不仅寓意不好,更是引起歧义。家长们给孩子起名字时,不能只在乎寓意,还应注意是否存在寓意不好的谐音或者容易引人误会的歧义。

为了减少重名的状况,有些家长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偏爱使用一些很罕见的生僻字,又或者是笔画非常多的字。虽然避免了重名的可能,但也因为过于罕见,影响孩子的正常交际。而笔画太多,也影响孩子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家长应考虑大众对孩子名字的认知度,还有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困扰,不能只在意名字是否足够与众不同。

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既要做到含有美好的寓意,朗朗上口,拥有一定的辨识度,还要注意重名的可能性。这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无疑让家长在为孩子起名字时头疼不已。其实,给孩子起名字,还是有一些小窍门的,家长们不妨参考这些起名的思路,加上自己对孩子的美好祝福,更好地应对起名字的难题。

给孩子起名字的小窍门有哪些?

孩子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生命的延续。在为孩子起名字时,不妨结合爸爸和妈妈的姓,不仅能体现爸爸妈妈的恩爱,还能表达出对孩子满满的爱意。同理,如果爸爸妈妈的名字也很好的话,不妨取其中的字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新的名字,这样的方法既简单,也能体现出孩子是爸爸妈妈爱情结晶的寓意。

另外,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许多美好、寓意深远的历史事件都以成语或者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家长们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不如翻找史书或者典故,引经据典,为孩子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寓意美好的名字。

孩子的名字通常饱含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愿景与祝福,不管是健康、运气还是性格方面,如雯静、博远等,从字面便能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愿景与祝福。名字是我们独有的、生活于这个世界的代表符号,它也关乎我们给陌生人的第一印象。

因而家长为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思虑再三,不要只顾着寓意以及重名,还要顾忌是否有不好的、有歧义的谐音。好的名字,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存在于世间的美好的符号,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爱意。祝愿家长们都能为孩子起一个既有美好寓意,又能朗朗上口的名字!

孩子取名有哪些忌讳3

一、古人给孩子取名字有什么禁忌?

古人给孩子起名字,有6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生,不以器币。

在古代,有多老百姓给孩子取的名字很“卑微”“随意”。比如“狗蛋”“二顺”“来福”等。因为古人认为,这样孩子好养活。

当然,家庭条件好一些的,也会请私塾先生给孩子起名字。

古代生产力低下,人民普遍不富裕,在温饱线上挣扎,对他们来说,能把孩子平平安安养大就是最大的福气。

在起名字上,古人不敢太“张扬”。古代有给孩子起名“男不带天,女不带仙”的说法。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呢?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很大,也很神圣,把孩子“压”不住这么大的名字。

而“仙”字是天帝女儿才能用的,普通人家的女儿用,也太大,怕孩子折寿,不好养活。

当然,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的转变,这种说法也基本上不再为人们所在意。

古人取名还有“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尊者讳”的说法。也就是说,不和祖辈的名字相同,这种起名字的忌讳,一直沿用到了现代。我们现在很多地方的家庭给孩子起名字,也会刻意避免孩子的名字和家里祖辈人的名字相冲突。

“为贤者讳”“为尊者讳”也是同样的意思,要尊重圣贤,不能说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叫“孔子”“孟子”“黄帝”等。

古人取名也会讲究避免不雅的“谐音”。比如吕似丹(驴屎蛋),王霸(王八),贾政君(贾正经)等。

二、现代人给孩子取名要避免踩哪些坑呢?

名字要伴随孩子的一生,尤其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就会办各种证件,长大上学、考学还会有各种毕业证,资格证等,孩子的名字一旦确定,就很难再更改,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取名时要格外慎重,要从方方面面考虑。

1、很多名字看上去不错,但太“烂大街”,很容易和别人重名。

有人开玩笑似地说过,在幼儿园,老师叫“子轩”能一下站出来好几个小男生,老师叫“心怡”也能一下站起来好几位小女生。

孩子和别人重名次数太多,一方面比较尴尬,另一方面,也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误会。

名字是一个人的标志,更是一个人独特性的体现,父母在给孩子起名字时,尽量避免重名现象。

2、名字中有生僻字,笔画太多的字,会给孩子造成麻烦和困扰。

有些家长喜欢标新立异。爱给孩子起笔画很多的字或是一般人念不出来的生僻字,殊不知,这可能给孩子以后造成不小的困扰。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她的名字叫林灏懿,她经常和同学们抱怨,每次考试,她还在一笔一划写名字的时候,别的同学可能已经做完了两道选择题了。她觉得写名字太耽误时间,考试的时候太吃亏。

这位同学有时开玩笑地和我们说,她真想把名字改成林一一。

还有就是尽量不要给孩子名字用生僻字。

以前就有一个名字里有“頔”字的女孩,因为考研电脑字库里打不出这个字,当时就不能考研,你看这多耽误事。

因此,一些繁体字和生僻字,尽量就不要用在孩子名字上了。

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喜欢研究古字,他给四个女儿取的名字也很特殊,分别是长女,章,二女,章叕,三女,章,四女,章,并对外宣称,只有念得上她四个女儿名字的人,才算有才华,才能配得上她的女儿。

结果四个女儿到了婚嫁年龄,却全待字闺中,章太炎开始着急了,偷偷向外透漏了四个女儿名字的读法,四个女儿才陆续嫁了出去。

因为女儿的名字太冷僻,差点耽误了女儿的婚姻大事,因此,看来父母再有学问,也还是不要用生僻字给孩子起名为好。

三、如何给孩子起一个好听又寓意美好的名字呢?

既然孩子的名字会伴随孩子一生,给孩子起一个寓意美好,朗朗上口,没有不好谐音的名字,就十分重要。

从古诗词、诗经等国粹中选取好听的名字。

林徽因的名字出自《诗经 大雅》中“大姒嗣微音,则百斯男。”“微音”的意思是“美誉”。

比如戴望舒的名字,就是取自《楚辞.离骚》中“前望舒使先驱兮”,指神话中为月神驾车的人,有“迎取光明”之意。

也可根据父母对孩子的期许给孩子取名。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将来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孩子的名字可以用“栋”字。

父母想孩子长大成为航天人才,名字中可以用“航”字等。

根据孩子出生季节起名字。

有些孩子在秋天出生,名字里就会含有“秋”字,有些孩子在冬天出生,孩子的名字中就会有“冬”字。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在夏天出生,孩子的名字就叫立夏。

根据孩子的出生时间来取名。

我女儿的名字就是参考了她的出生时间,找的专门取名的人给她取得名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