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在易经里是什么意思,易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024-07-11崇庆运势网热度: 3436

易经基础

一、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二、天干与阴阳:
阳干——甲丙戊庚壬 为阳; 阴干——乙丁己辛癸 为阴。
三、天干与五行:
甲乙为3、8,丙丁为2、7,戊己为5、10,庚辛为4、9,壬癸为1、6。
四、天干与方位: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五、天干四冲:
甲庚冲、乙辛冲、丙壬冲、丁癸冲。
六、天干相生:
甲乙生丙丁,丙丁生戊己,戊己生庚辛,庚辛生壬癸,壬癸生甲乙。
七、天干相克:
甲乙克戊己,戊己克壬癸,壬癸克丙丁,丙丁克庚辛,庚辛克甲乙。
八、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九、十干与月令:
甲乙木旺于春月,相与冬月,休与夏月,囚与四季土月,死与秋月;
丙丁火旺于夏月,相与春月,休与四季土月,囚与秋月,死与冬月;
戊己土旺于四季土月,相与火月,休与秋月,囚与冬月,死与春月;
庚辛金旺于秋月,相与四季土月,休与冬月,囚与春月,死与夏月;
壬癸水旺于冬月,相与秋月,休与春月,囚与夏月,死与四季土月。

十、天干与人体:
甲为头为胆,乙为肩为肝,丙为额为小肠,丁为齿舌为心,戊为鼻面为胃,己为鼻根为脾,庚为筋为大肠,辛为胸为肺,壬为膀胱为胞络,癸为足为肾。
十一、天干与六神:
甲乙为青龙,主喜庆、吉利事;丙丁为朱雀,主文书、口舌、官讼之事;
戊为勾陈,主忧虑、田土、牢狱事;己为腾蛇,主虚惊、怪异、虚诈之事;
庚辛为白虎,主血光、丧服、凶暴事;壬癸为玄武,主匪盗、暗昧、狡诈事。
十二、天干的含义:
甲木:代表森林木,栋梁才,形貌高大雄壮、胆大、威武坚强、大方仁义。
乙木:代表花和草,性质软,形貌苗条秀丽、温和、多情多义、心地善良。
丙火:代表太阳火,文明象,性情心急耿直、谦和、威仪凛然、大方热情。
丁火:代表灯烛火,夜空的星光,性情温顺,淳朴,文雅俊秀,聪明有为。
戊土:代表城墙土,气势磅礴,言行一致,忠孝至诚,好敬神佛,勇敢忠义。
己土:代表田园土,滋养万物,性格温厚,处事有方,重情重义,不失信义。
庚金:代表刀斧金,性情刚直不屈,主张正义,办事刚毅果断,为人公正。
辛金:代表首饰金,性情柔软细腻,重情好义,仗义疏财,豪爽,助人为乐。
壬水:代表江河湖海水,多智多能,为人仁义,宽宏大量,性欲旺盛。
癸水:代表雨露井泉水,滋润万物,文采好,足智多谋,聪明,阴柔十足。
十三、天干与生旺墓绝:
甲木长生在亥,旺在卯,墓在未,绝在申;
乙木长生在午,旺在寅,墓在戌,绝在酉;
丙火长生在寅,旺在午,墓在戌,绝在亥;
丁火长生在酉,旺在巳,墓在丑,绝在子;
戊土长生在寅,旺在午,墓在戌,绝在亥;
己土长生在酉,旺在巳,墓在丑,绝在子;
庚金长生在巳,旺在酉,墓在丑,绝在寅;
辛金长生在子,旺在申,墓在辰,绝在卯;
壬水长生在申,旺在子,墓在辰,绝在巳;
癸水长生在卯,旺在亥,墓在未,绝在午。
一、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地支与阴阳:
阳支:寅、申、巳、亥、辰、戌为阳;
阴支:子、午、卯、酉、丑、未为阴。
三、地支与五行:
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丑辰为湿土,未戌为燥土。
四、地支与八卦:
卯为东为震、辰巳为东南为巽, 午为南为离、未申为西南为坤,
酉为西为兑、戌亥为西北为乾, 子为北为坎、丑寅为东北为艮。
五、地支与四季:
寅卯辰为春季,巳午未为夏季,申酉戌为秋季,亥子丑为冬季。
六、地支相生:
寅卯生巳午,巳午生辰戌丑未,辰丑生申酉,申酉生亥子,亥子生寅卯。
七、地支相克:
寅卯克辰戌丑未,未戌克亥子,亥子克巳午,巳午克申酉,申酉金寅卯。
八、地支合会:
A、:子丑合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午未合化土;
B、三合:寅午戌三合火,申子辰三合水,巳酉丑三合金,亥卯未三合木;
C、三会:寅卯辰三会木,巳午未三会火,申酉戌三会金,亥子丑三会水;
D、半合:寅午、午戌半合火,申子、子辰半合水,巳酉、酉丑半合金,亥卯、卯未半合木。
E、暗合:寅丑、卯申、午亥。
九、地支六冲: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十、地支六害: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十一、地支相刑:
子卯互刑,寅巳申三刑,丑戌未三刑,辰午酉亥四自刑
十二、地支相破:
子卯相破,卯午相破,午酉相破
十三、地支配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四、天干得根:
甲乙木~寅卯辰亥未,丙丁火~巳午未寅戌,庚辛金~申酉戌巳丑,壬癸水~亥子丑申辰,戊己土~辰戌丑未午。
十五、地支藏干:
子:癸。 丑:己、癸、辛 。寅:甲、丙、戊。 卯:乙。
辰:戊、乙、癸。 巳:丙、戊、庚。 午:丁、己。 未:己、丁、乙。
申:庚、壬、戊。 酉:辛。 戌:戊、辛、丁。 亥:壬、甲。
十六、地支与人体:
子为耳为膀胱、三焦; 丑为胞肚为脾; 寅为手为胆; 卯为指为肝;
辰为肩胸为胃; 巳为面、咽齿为心; 午为眼为小肠; 未为脊梁为为脾;
申为经络为大肠;酉为精血为肺;戌为命门、腿足为胃;亥为头为肾、心胞。

易经中的乙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易经中乙入什么意思 乙在五行当中属于木,木分为阴木乙和阳木甲,乙在自然界代表风,在人体则代表肝,在情志代表谋略,在男女代表感情等。(引用:北京易经学院刘恒老师注解)

问题二:易经中的连珠局者为何意 你好。
连珠局分【天干连珠】、【地支连茹】。
【天干连珠】:是指年、月、日、时天干顺次相连。如:甲、乙、丙、丁等。
《造微赋》云:“天干连珠,朝廷擢用”。
有人认为,只要是年、月、日、时天干相连,即使不是顺次相连,也算天干连珠。如:丙、甲、乙、丁等。
清代命理大家袁树珊在其所著《命谱》一书中记载了“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八字:
丙 甲 乙 丁
申 午 卯 丑
是丙、甲、乙、丁,也是【连珠】。
【地支连茹】:是指年、月、日、时地支顺次相连或隔位相连。如:子、丑、寅、卯或子、寅、辰、午等。
天干不断,在格曰连珠,地支相连,在格曰连茹。得连珠则贵(天干气清之故),得连茹则富(地支气浊之故)。
《三命通会》云:“拔茅连茹兮,愈坚愈固”。

问题三:易经里的天乙方是什么方向 以房子大门来定的,也可以以年命来定

问题四:亥在易经里是什么意思 亥,北京易经学院刘恒老师的解释是:易经里的亥,1、在时辰上代表21点-23点;2、属相上是猪;3、五行属性是水;4、方位上是西北方;5、季节上是立冬-大雪之间。

问题五:易经中世爻是什么意思, 这个是纳甲法预测,也叫装六爻和易经不是一码事。这个是山火贲卦纳甲爻象图,世爻按占断事物来分,世为自己,为主,为事物本体,应为别人,为客,为周围环境。世为己应为人,大宜锲合。纳甲有八句口诀你先看看《卜筮正宗》吧,艮土丙辰外丙戌,离火己卯己酉……这个爻象正好符合这两句。纳完甲后装六亲,六亲就是父母,兄弟,官鬼,妻财,子孙,加自己正好六个。装好六亲就是按世应了,这个卦象是艮宫八卦第二个,所以世爻在初爻,应爻和世爻永远相隔两个爻。接着装六兽,甲乙起青龙,丙丁起朱雀……估计你目前还不太会六爻,先好好看看《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冒》……等六爻类的书籍吧。此乃贲卦之六爻图,贲卦为艮宫第二卦,艮卦初爻动变贲卦故初爻定为世爻,世爻是卦之主也。

问题六:易经中丑库是什么意思 先来看十二支的排列顺序所体现的五行生旺死绝的特点: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据此我们看出未为木之墓,戌为火之墓,丑为金之墓,辰为水之墓,这个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在古人写的命书中常常又看到‘辰、戌、丑、未,为四库”的说法。从而就把它和前面说的十干四墓等同了起来,因此形成了墓就是库,库就是墓的观念。
我个人认为古人在说“辰、戌、丑、未”四库时,是指:
辰中有木,所以辰木库。 未中有火,所以未火库。 戌中有金,所以戌金库。 丑中有水。所以丑水库。
那么这样划分与墓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做仔细分析:
辰中三元素为癸水、乙木、戊土。癸水在这里完全被乙木吸收化为无形。所以是水之墓,而乙木在这里仍能得到癸水之生,所以木有气。且可以视为木之活根。所以是辰是木之库。
未中三元素:己、乙、丁。乙木被丁火焚而为灰,化于无形。所以未为木之墓;而丁火得乙木余气之生,还有火炎土燥之势。因此是未是火之库。
戌中三元素为戊、丁、辛。丁火被戊土吸收化为无形,所以戌为火之墓。而戊土又转而生辛金,金有气,则戌为金之库。
丑中三元素:己、癸、辛。己土不生金,而金却无条件地化为水而彻底无形,所以丑为金之墓;水得金生而反旺(如蔡先生说的,有的书将其称为水潭)因此丑为水之库。
据上分析,当其我们概说“辰戌丑未为墓库“时,就应当清醒地知道这是有分别所指的。就辰而言,是木之库,水之墓;就未而言,是火之库,木之墓;就戌而言,是金之库,火之墓;就丑而言,是水之库,金之墓。
从上我们看出,古人对五行气的变化过程,具有一个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渐进描述。更可看出,十天干与十二支的排列顺序,在反映天地五行之气转化流程规律上,具有何等的科学逼真性,具有何等令今人不能擅改一、二的经典艺术形式!而我们在分析命局时,对五行在辰戌丑未中的活力,自然应该有更为细腻的认知.

问题七:易经学甲乙代表木是什么颜色呢 东方甲乙木,还有青龙
一般就是绿的,青的。

问题八:易经 到底在讲什么? 《易经》名字简释:易的释义:基本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经的释义,也为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易经涉及到科学、数学、逻辑学、哲学、修行学、占卜学等。因此,它成为道家、儒家、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易经里的甲是什么意思求高人解答。。。

1.天干的第一位。常用以纪年、纪日。
2.居第一位。例如:甲等/桂林山水甲天下。《本草纲目·草部·芍药》:“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天下。”
3.姓氏。
4.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例如:龟甲。《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耗白甲品羽。”王冰注:“白色甲虫。”
5.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例如:指甲。《灵枢·厥病》:“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
6.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也叫“铠” [armor]。例如:盔甲/装甲车。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7.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
8.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
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
10. 古同“胛”,肩胛。
11.甲也是六十甲子的省称,意思是指人已经过六十岁了。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什么意思?

如下:

甲,万物甲生(出生)

乙,万物乙长(生长)

丙,万物丙然(光耀)

丁,万物丁壮(强壮)

戊,万物戊盛(茂盛)

己,万物己曲(弯曲)

庚,万物庚替(更替)

辛,万物辛苦(艰辛)

壬,万物壬重(任重)

癸,万物癸死(死亡)

在中国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天干地支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历法,用来纪年月日时。在《易经》与中医体系中天干对应诸多相关信息,如地理方位,五脏六腑等万物类像。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它们有什么用???

是古代计时的工具 年月日时 都用天干地支来记天干甲木:长脸,皮肤略黑,眼睛略小,单眼皮和内双居多;发质较好,体型偏高瘦;性格多中义,但心性不宽。 乙木,脸型略园,皮肤青白,或者白,眼睛有神,双眼皮居多,头发黑亮,体形瘦长,性格多虑。 丙火:椭圆脸,皮肤细白,眼睛大,双眼皮居多,发抽略黄,身材偏高,长相较发了,性格热情,毅力差。 丁火:脸型为长圆相间,皮肤红白,质细,发质略黄,眼睛大。 戊土:国字脸,黄白皮肤,眼睛较大,个子中等,性格墩厚。 己土:方圆脸,下巴贺,皮肤黄白,眼睛大小适中,发质不好。个子中等,性格实。 庚辛:脸型略圆,皮肤白,眼睛适中,身体偏高,长得秀气,多为急性子,义气淡欠忠实。 壬水:脸型圆居多,皮肤黑白之间,眼睛适中,且有神,个子不高,性格多变。 癸水:圆脸,皮肤细白,眼睛大,个子不高,性格浪漫多变。 以上:以日干从坛为喜用神时得出,坐支为忌神,有一定变化,但不大,要结合四柱组合大运流年,先天风水断。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天干寓意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古人用干支纪日,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形成“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调戏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是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这种纪日法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
古人纪日时有时只记天干不记地支,《楚辞·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这种情况在甲骨文已经有了。有地支纪日比较后起,而且大多限定在特定的日子。
在一个月内的某行日子,在古代还有其它称谓,如每月的第一日叫“朔”,最后一天叫“晦”,所以《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初三叫朏(fei3),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望,鲍照诗“三五二八日,千里与君同”,指的就是望日的明月说的。近在望后的日子叫既望,苏轼《前赤壁赋》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对朔晦两天,古人常常既称干支又称朔晦。如《左传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左传襄公十八年》“十月……丙寅晦,齐师夜遁”。其它日子只记干支。人们可以通月朔日的干支推算它是这个月的第几天。例如前面提到的“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根据后人推定,“辛丑”这一天是鲁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谢谢,敬请采纳!

在中国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天干五行分为阴与阳,具体是: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扩展资料:

木为雷。雷者,阳气之嘘也,甲木属阳,故取象于雷焉。稽诸月令,仲春之月,雷乃发声,甲木旺,即其验也,况雷奋于地,木生于地,其理又无不同者。甲木至申而遂绝,以雷声至申而渐收也。凡命属甲日,主喜值春天,或类象,或趋干,或遥巳,或拱贵,俱大吉;运不喜西方。经云:木在春生,处世安然,必寿。

乙木为风。乙木长生在午,败在巳。在午而生者,盖乙为山林活木,至夏来而畅茂,诗所谓千章夏木青是也;其败巳云何?巳乃巽地,巽为风,木盛风生也,风生于木而反摧木,犹之火生于木而反焚木,其取败也固宜,所谓乙木为风者,木其所自生云尔。如人乙日建生者,在秋令大吉,秋令金旺,乙木能化能从而盘根错节,非利器无所裁成;逢亥必死,其落叶归根之时耶?

丙火为日。《说卦传》日:离为火为日,日与火皆文明之象,是以丙火为日之名不易焉。太阳朝出而夕入,阳火寅生而酉死,而又何异乎?凡六丙生冬夏,不如春秋,春日有暄万物之功,秋阳有燥万物之用,冬则阴晦,夏则炎蒸,宜细堆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支

这些是古人用来计时的,他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2个小时

在周易八卦中甲乙丙各是哪个方向

甲卯乙为震卦东方,丙午丁为离卦南方。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周易,纳甲的问题

的确是你错了。
先天八卦图本来是个立体图,乾的位置不是上南下北的意思,表示的就是上、是天上、天空、太空,甲乙的确代表东方,而甲与乾只是在六爻下卦中的一个配合,并非代表乾和甲同在一个方位,其他的搭配也是这样。至于如何这样搭配,《参同契》有解——“ 纳甲之法,始于西汉的焦赣和京房。焦赣在《焦氏易林》、京房在《京氏易传》中均有论述。尤其京房为完善其筮占体例,结合八宫卦序和卦气,以六位阴阳五行立说,将纳甲法推向极致。所谓纳甲,即将十干纳入八宫六十四卦,与卦多相配,十干以甲为首,举甲以该十日,故谓之纳甲。京房云:“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京氏易传》卷下)魏伯阳的“月体纳甲学”不以京房的六爻之卦配天干,而以三爻画的八经卦配天干,用以模拟一月之内月体的盈虚变化。为了模拟方便,魏氏将一月三十日分作六节,每节五天,然后分别取与八经卦的卦象相应者象之。《参同契》云:“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当,四者合三十,易象索灭藏。”(上篇)
魏伯阳以《周易》八卦模拟月体在太空运行过程中一月之内所出现的晦朔弦望之盈虚变化,而以其出没方位作为纳甲的依据。“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初三日为首节之中,一轮新月于黄昏时见于西方,震一阳初生于二阴之下,其象有似于初三日之月体,西方配庚辛,震为阳卦,故纳庚于西方。
“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初八日为第二节之中,为上弦月,见于南方,兑二阳一阴有似于八日之月体,南方配丙丁,兑为阴卦,故纳丁于南方。
“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十五日为第三节之终,满月黄昏见于东方,乾三爻皆为阳爻,有似于圆月之象,东方配甲乙,故乾纳甲于东方。又因十五日早晨月未西沉日已东升,晚上日未西落月已东出,呈现为日月相望之势亦称“双明”,所谓“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本金气之精,故视卦节而渐旺,玉兔乃卯木之魄,故望太阳而吐光。七八者十五也,三五之道已终,则满者亏而伸者屈,高者低而升者降。”(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卷上)
“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十六日为第四节之始,月象由满盈转乍亏,晨现西方,巽一阴始生二阳之下,其象有似于十六日晨之月体,西方为庚辛,巽为阴卦,故纳辛于西方。
“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二十三日为第五节之中,为下弦月,晨见南方,艮二阴一阳,有似于二十三日之月体,南方为丙丁,艮为阳卦,故纳丙于南方。
“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三十日为晦,第六节之终,月灭于东方明尽丧,坤三爻皆为阴爻,有似于月灭之象,东方为甲乙,故坤纳乙于东方。
“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节尽谓六节数尽,即一月结束,则旧的一月让位于新的一月。《说卦》云:“震为龙。”“继体复生龙”,谓月象在下一月又由震开始新的六节循环。
“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乾坤者,易之门户,阴阳之根本,八卦之父母,万物所以资始又所以资生者。甲乙为十干之始,壬癸为十干之终,乾纳甲壬,坤纳乙癸,故曰:“乾坤括始终”。这里,魏氏的月体纳甲为:乾坤纳甲乙,位于东方;艮兑纳丙丁,位于南方;震巽纳庚辛,位于西方;又离为日,坎为月,日月周行于之中,往来浮沉,升降上下,无方位而居中央,故坎属阳卦而纳戊,离属阴卦而纳己。
“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当,四者合三十,易象索灭藏。”七为少阳,八为少阴,合而为十五;九为老阳,六为老阴,合之亦为十五。七八九之则为三十,正应一月之数。而至三十日月没之际,日月合璧,月体模拟之卦象索然灭藏矣。
魏伯阳的月体纳甲学,是对炼丹火候的取象之喻,因此只能说明一月之内阴阳往来升降的大致情况,事实上一年四季昼夜有短长,夜短昼长和夜长昼短之月,月体的盈缩弦望其方位是不固定的。换言之,由于合朔有先后,则上下弦未必尽在八日及二十三日,望晦亦未必尽在十五日及三十日,盖魏氏乃取昼夜均平的二分之月即交春分的卯月和交秋分的酉月作为标准以取象而已。另外,并非每月都为三十天,实际上十二个朔望月比一回归年约少十一天,故需设闰月以调整。古人发现十九个年回归年与二百三十五个朔望月非常接近,因此于十九年中安排七个闰月以补不足。魏伯阳取年月的整数即年为三百六十天、月为三十天,以为金液还丹作论证而并非制历法,故不可拘泥。”......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什么意思?

十天干,天干的文字来源于古人对万物的规律总结,具体如下:

甲,万物甲生(出生)。

乙,万物乙长(生长)。

丙,万物丙然(光耀)。

丁,万物丁壮(强壮)。

戊,万物戊盛(茂盛)。

己,万物己曲(弯曲)。

庚,万物庚替(更替)。

辛,万物辛苦(艰辛)。

壬,万物壬重(任重)。

癸,万物癸死(死亡)。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天干地支来源:


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人记录时间的神奇符号。


古人以天干地支组合来纪年,以一干配一支为一柱、为一个整体,年月日时各用一柱干支表示,生成四柱,共八个字,这八个字表示一个具体特定的时点。


自古祖先以这个表示具体时点的四柱八个字为依据,预测这个时点出生之人的命运,并整理成系统的论命方法,称为四柱论命或八字论命方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天干。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纪年历法,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天干地支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学。

易经里的甲是什么意思求高人解答。。。

1.天干的第一位。常用以纪年、纪日。
2.居第一位。例如:甲等/桂林山水甲天下。《本草纲目·草部·芍药》:“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天下。”
3.姓氏。
4.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例如:龟甲。《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耗白甲品羽。”王冰注:“白色甲虫。”
5.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例如:指甲。《灵枢·厥病》:“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
6.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也叫“铠” [armor]。例如:盔甲/装甲车。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7.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
8.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
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
10. 古同“胛”,肩胛。
11.甲也是六十甲子的省称,意思是指人已经过六十岁了。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