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奇门遁甲术真的存在吗,诸葛亮奇门遁甲跟谁学的

2023-10-26崇庆运势网热度: 4673

诸葛亮用“奇门遁甲”困住十万大军,原来是有科学依据的,是何依据?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道德经》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两句话,其中的第一句,是《唐人街探案2》里面曾说过的。这两句话呢,是出自道教的名著《道德经》。而道教是我们中国的本土,在乱世之时,他们开门济世。在和平年代,他们关门修性。可以说,道教自带的神奇色直到现在都令我们捉摸不透。

而且,就有很多记载着关于《奇门遁甲八卦阵》的这种传说,像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国诸葛亮,就曾两次运用八卦阵,获得了奇效。那《奇门遁甲八卦阵》到底是什么,它又有怎样的神威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它的奥秘。

上古秘术“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术数著作,也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为三式之首的最有理法,号称最高预测学,其本质是一门高等的天文物理学,揭密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场的作用情况。

这是我们中华华夏上古时代非常优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在很诸多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奇门遁甲以乙、丙、丁称为三奇;以开、休、生、伤、杜、景、惊、死称为八门。其本质是一门高等的天文物理学,其基本格局反映了社会的人事、生活、社会制度,及天文、地理、物候等。

而奇门遁甲还有一个传说,众所周知,黄帝当年为了天下苍生决定讨伐蚩尤,但是每次黄帝在出兵之时,总是会遇到漫天风沙的天气,给黄帝的士兵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使得黄帝在讨伐蚩尤的初期黄帝大军节节败退,所以使得大部分人相信这是蚩尤在使用妖术在作法干扰黄帝的大军。

后来,传说黄帝战胜蚩尤的决心感动了上苍的神仙,九天玄女下凡,来帮助黄帝灭掉蚩尤,给黄帝带来了一个宝盒,而宝盒中正是《奇门遁甲》这本书,这使得黄帝十分高兴,最终黄帝依靠着这本书中的记载,在风沙中辨别了方向,最后打败了蚩尤。

虽然这只是一个美妙的传说,但是由此我看可以看出《奇门遁甲》这本书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可惜的是经过历史的流转到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奇门遁甲》这本书了。

诸葛亮的妙用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十分厉害的一个人物。刘备能够透过那么微弱的兵力,得以发展成为于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其中离不开诸葛亮的能力。而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也一直被奉为神话。其中,书中有一部分介绍,那就是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说是无所不能,并且对八卦的了解也是极为厉害的。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经运用过两次《奇门遁甲八卦图》,每次都能收获奇效。可以说是神话般的人物了。

第一次,诸葛亮曾经在关羽镇守荆州之后,担心吴国会怀恨在心,所以在荆州附近用石头摆下了八卦阵。而在不久之后,吴国趁着蜀国刚刚将矛头指向魏国之时,出兵偷袭荆州,并且将当时刘备的二弟,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也是当时镇守荆州的关羽给杀了。当时的刘备,已经接近暴怒,二弟的离世,使得刘备失去了理智,不顾所有人的劝告,带领蜀国所有精锐去攻打吴国。

当时,刘备听说吴国派出的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子”陆逊。便佣兵自持,根本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陆逊用计,火烧八百里连营,将刘备打得落荒而逃。

而这时诸葛亮曾在荆州附近布下的八卦阵起到了作用。不仅仅救了主公刘备一命。还将陆逊弄得十分狼狈。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未卜先知的能力,也可以通过这看出,诸葛亮布置的八卦图将三国名将陆逊都能整蒙了。可见八卦阵的威力不容小觑。

二次施展展神威

第二次施展之时,是当时的蜀国,主公刘备亦然去世。而刘禅又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只能身背众人的期许,五出祁山,讨伐曹魏。

其中有一次呢?当时魏军的将领司马懿是诸葛亮的一生之敌。但当时的司马懿,也并不相信诸葛亮用兵如神的这种说法。这可以说是司马懿对自己的能力极度的自信,并不相信世上有人能够敌过他。所以就对诸葛亮的戒备并没有后来的那么重,可就因为此所以吃了大亏。

诸葛亮当时面对司马懿的大军,也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但是他突然想到要用司马懿的大意来战胜它。于是就在战斗中,故意输给司马懿。引他带领大军到达,诸葛亮早已布置好的陷阱“八卦阵”中,司马懿连派几名大将进去,都不断地被蜀军戏耍。而这八卦阵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聪明绝顶的司马懿都束手无策呢?

诸葛亮运用《奇门遁甲八卦图》困住十万大军其实也是科学能够去解释的,而这其中有着特殊的地理及气象知识,据说,当时八卦图的遗迹地势中间低平,而四周又有群山包围,使得空气流动慢,因此由于此盆地地势使得该地终年大雾。

诸葛亮就是通过这一点,又在其中部署了很多石头形成一个阵法。而后来经过科学的佐证,我们可以得知地球上有些地方是有磁场的因此司马懿大军无法通过指南车来辨别方向,所以在此阵法中来回正常行军是困难的。所以使得诸葛亮仅仅只用一个阵法就可以困住十万大军。

我们通过上述可以得知,《奇门遁甲》也并不是那么邪门,也是有理可循,科学可以解释的,正因为当时古代科学不发达,所以导致了很多人对《奇门遁甲》的神术得以敬仰。我们现在应该正确地来看待《奇门遁甲》这本书。毕竟这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奇门遁甲

你在梦里肯定能学到!!!又一个被神话电视和网络游戏毒害的人!

诸葛亮的奇门遁甲是什么?

诸葛亮的奇门遁甲是布阵。中国古代奇门遁甲都是以行兵布阵的,八方分八门。如果是破阵则生门进,景门出。 用于敌对双方竞争,则我方背生门、九天、月旺气则百战百胜。 中国今天的奇门遁甲已经面目全非,种类繁多。都以预测日常事,工作事业为主。

与时俱进也不能说现代的奇门遁甲没有用,对于时代发展趋势,有前景的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以刘伯温,姜子牙,张良,诸葛亮为代表,现代则商业炒作居多,即使是当代大师中,宣称95%准确率的叶鸿生,也有吹牛炒作之闲。 如果想学会奇门遁甲,非三五日可以学会,要有一定悟性,机缘。

从科学角度上看,奇门遁甲其实是一种时空交替的磁场表现,以前封建时代将相主要用以遣兵调将出奇制胜。现在主要用其推算时间吉房,来增加事情成功率。如求财,考试,求职,索债,求医,出国旅行,博戏战斗,围捕盗贼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历史上真实诸葛亮真的像三国演义里那样厉害??

这个问题分两方面说。一个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到底厉害不厉害?一个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子。
先说第一个,读演义的人,开始都会觉得诸葛亮最厉害,毕竟武侯自36回提起,到38回正式出场,一直到104会仙逝,总共出场了66到68回,其中有33个回目都和诸葛亮有关。在他出场之前和以后,还有另外五个回目提到了武侯。毋庸置疑,武侯是三国演义的书胆。可是,如果细读演义的话,就会发现,武侯真的没有那么厉害。本人没读过几遍演义,小学四年级开始读,也就读烂了三本演义。
首先说武侯一出场,火烧博望打得还算不错,不过里面提到放弃了樊城。火烧新野,把自己老窝都烧了。当阳大败,虽然演义写的和刘备赢了差不多。赤壁呢,残害盟友,勾心斗角。取四郡,强弱明显,胜之不武。偷袭刘璋,算不上英雄作为。汉中智退曹兵还算不错,可也有不敢和曹操正面对抗的意思。猇亭之战,武侯没能及时阻止刘备失败,无论如何都是败笔。七擒孟获,不像打仗,倒像是刷活宝。六出祁山空无功,死的时候还引起了内乱。这样的一个人物,很难和厉害划等号。
历史上的诸葛亮,则是一名出色的家。他把西蜀,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云南地区,治理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也可以称得上一名比较出色的军事家,在第二次北伐中,曾经用10万吓得司马懿40万人不敢应战,最后司马懿迫于满宠的压力,才勉强出战,一战即溃。可以说,在三国的中后期,没有任何将领正面战场上是诸葛亮的对手。
但是,诸葛亮的缺点在于战略上的失误。也可以说是不懂兵法。同样是从汉中北伐,我们看看韩信,每战必用“奇”,也就是一些非正常的招数。比如井陉之战,背水列阵,大破赵军。约降燕国,在齐国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偷袭齐国。献十面埋伏计,围困项羽。而诸葛亮北伐,却缺少这方面的魄力,司马懿守住正面战场,或者仅仅是郭淮、郝昭守住正面战场,武侯就没有一点办法了。比如魏延提出的偷袭子午谷,就是一个灭魏的良策。最后邓艾偷袭阴平,导致汉朝灭亡的战役,比之偷袭子午谷,要困难很多。要建非常之功,必定要有非常之举,诸葛亮没有这个魄力,那空谈什么“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有什么意义。
且历史上,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并没有后人说的那么好。刘备认为诸葛亮是个人才,这是肯定的。刘备同意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也是肯定的。但是刘备并不重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以致在刘备有生之年,诸葛亮仅仅带过一次兵。演义上的火烧博望,是刘备在请到诸葛亮前,击败夏侯惇的军事行动。火烧新野,根本没有这事。当阳大败,刘备集团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将面临着覆灭的危机。这时候,奇迹却真的出现了,诸葛亮跑来对刘备说:“事急,请见孙将军。”就这7个字,救了刘备集团的命。当然,刘备是个很具有逃跑经验的人,他先让关羽占据了渡口,才使得自己和10几个人顺利逃到江夏。而刘备肯三顾茅庐(这个历史学家有一定的争议,但是既然武侯自己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是应该确有其事。只不过应该是三次都见到了,也相谈甚欢,第三次刘备才决定聘用诸葛亮,也可能是诸葛亮才决定追随这名刘表手下的客将。虽然这个客将的身份是汉前任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甚至比刘表的官都大。)多半是由于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刘备很可能已经开始给自己找后路,因为他知道无论是自己还是刘表都打不过曹操。谁都能说:“事急,请见孙将军。”但是没点关系,人家孙权凭什么见你?且鲁肃见到诸葛亮,第一句话就是:“子瑜,吾之友也。”子瑜就是诸葛瑾的表字。虽然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甚至其他一些类似江表传的没谱书籍,都没有说诸葛亮和诸葛瑾为孙刘联盟做出的共同贡献,尤其是诸葛瑾,但是这层关系肯定对孙刘联盟起了不小的作用。赤壁一战,诸葛亮基本没怎么被提到,不过由于武侯的大功,终于使得孙权派周瑜帮助刘备抵挡曹操,最终击败了曹操。
后来攻取荆州,主要是四郡的战役中,诸葛亮也没有得到带兵机会。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带去了军师庞统,不幸遇难。才叫诸葛亮和赵云、张飞前来帮忙。历史上,虽然刘备节节胜利,但是却打不下成都,当然,诸葛亮当时也在,可见诸葛亮缺乏攻坚能力,在这个时候就有体现。结果,靠着投降的马超,带着羌人,穿着奇装异服吓唬刘璋,才迫使刘璋投降。
汉中争夺战,基本上法正在帮助刘备出谋划策,诸葛亮留在成都。
猇亭之战,诸葛亮根本无法劝阻刘备出兵,可见刘备并不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似乎从诸葛亮的语气看,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法正,倒是颇受刘备重视。
刘备死后,武侯才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实力,首先平定了南蛮之乱,可能是七擒七纵。然后北伐。
而刘备请诸葛亮,也并非像演义中说的那样,诸葛亮是个名士,或者像某些历史学家说的那样,诸葛亮就是个种地的。实际上,诸葛亮也算是名士,也确实就是个种地的。可是,诸葛亮的舅舅和刘表的关系不错,诸葛亮的姐姐就嫁到了刘表他们家,另一个姐姐嫁给了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就是庞统的舅舅。所以,诸葛亮在荆州还是颇有关系的,只是由于年轻,还没得到被任用的机会。诸葛亮自己,也和当时的不少名士有来往,比如冰镜先生,也就是演义里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还有徐庶、崔州平等等。所以,诸葛亮本身就是个人才,刘备找到他,也没什么意外,并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当然,诸葛亮虽然叫伏龙或者卧龙,但是这没有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他没有被刘表重用,基本上属于二流名士。荆州的一流名士是蒯良、蒯越、韩嵩、王桀等等。
我对武侯不成熟的评价就是,武侯的能力,比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每个他都能当,甚至比他们更强,不过,武侯以一人之力,行三杰之事。最后,他和萧何差不多,治理蜀中颇有成效。打仗就和韩信有点差距了,而在大的谋略方面,和张良就相差甚远了。刘邦有了三杰,还不足以平天下,还有陈平、郦食其、绛灌、随路、夏侯婴、曹参等等人才。武侯像凭借一人之力,平定中原,最终的结果只有累死。而他的蒋姜体制,也为蜀汉灭亡埋下了伏笔。

古有奇门遁甲术 帝王之所学也(多为算命相术所用)

相信大家在一些玄幻、神怪之类题材的影视剧中都听说过奇门遁甲术,这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极其深奥的秘术,当然威力也是不小,很少有人能够破得了此阵。在古代中国,很多帝王也专注于修炼此秘术。不过大多情况下,为算命相术所用。
一、奇门遁甲术,一种古代秘术
在中国古代,奇门遁甲术是一门极其深奥的秘术,被称为帝王之学,其威力,或者说是法力当然不是浪得虚名。本身由奇,门,遁甲这三部分组成,再用到洛书轨迹加以辅助,再联系九宫八卦、五行相生相克之理,用以预测地理方向的优劣,或者是用来规划一个人行程,目的是避开厄运,达到自己所想,大多数为算命相术所用。

奇门分为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个,在天干中,甲位列首位,尊贵而不显露,六甲常隐藏于戊,己,庚,辛,壬,癸六仪之内。三奇、六仪分布于九宫之中,甲不独占一宫,所以被叫做遁甲,其中有包括九遁:天遁,地遁,人遁,风遁,云遁,龙遁,虎遁,神遁,鬼遁。历史上奇门遁甲术的代表人物有姜子牙、诸葛亮、张良、刘伯温、黄石公等等。
二、奇门遁甲术的来历
奇门遁甲术起源于皇帝和蚩尤大战的蛮荒妖兽年间,蚩尤拥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在战场上招其迷雾,使得皇帝的军队在迷雾下失去方向,在某夜晚,轩辕丘上突然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巨响,一下子惊醒了皇帝等人。员阿里十一呃仙女下凡,并赠予皇帝一个玉匣子,里面是一本天篆文册龙甲神章,于是皇帝根据此书,制造出了指南车,并最终打败蚩尤。

这仙女赠予皇帝的龙甲神章本是仙界之物,当然是非比寻常,之后皇帝命其宰相风后,将此书归纳演义为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之后经过周朝的姜太公,汉代的黄石公老人,有传给张良,最后由张良将其精简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奇门遁甲术。相传皇帝在打败蚩尤使用了一种阵法,这个阵法之后在三国中出名,也就是诸葛亮的八阵图。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历史上真实诸葛亮真的像三国演义里那样厉害??

这个问题分两方面说。一个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到底厉害不厉害?一个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子。
先说第一个,读演义的人,开始都会觉得诸葛亮最厉害,毕竟武侯自36回提起,到38回正式出场,一直到104会仙逝,总共出场了66到68回,其中有33个回目都和诸葛亮有关。在他出场之前和以后,还有另外五个回目提到了武侯。毋庸置疑,武侯是三国演义的书胆。可是,如果细读演义的话,就会发现,武侯真的没有那么厉害。本人没读过几遍演义,小学四年级开始读,也就读烂了三本演义。
首先说武侯一出场,火烧博望打得还算不错,不过里面提到放弃了樊城。火烧新野,把自己老窝都烧了。当阳大败,虽然演义写的和刘备赢了差不多。赤壁呢,残害盟友,勾心斗角。取四郡,强弱明显,胜之不武。偷袭刘璋,算不上英雄作为。汉中智退曹兵还算不错,可也有不敢和曹操正面对抗的意思。猇亭之战,武侯没能及时阻止刘备失败,无论如何都是败笔。七擒孟获,不像打仗,倒像是刷活宝。六出祁山空无功,死的时候还引起了内乱。这样的一个人物,很难和厉害划等号。
历史上的诸葛亮,则是一名出色的家。他把西蜀,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云南地区,治理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也可以称得上一名比较出色的军事家,在第二次北伐中,曾经用10万吓得司马懿40万人不敢应战,最后司马懿迫于满宠的压力,才勉强出战,一战即溃。可以说,在三国的中后期,没有任何将领正面战场上是诸葛亮的对手。
但是,诸葛亮的缺点在于战略上的失误。也可以说是不懂兵法。同样是从汉中北伐,我们看看韩信,每战必用“奇”,也就是一些非正常的招数。比如井陉之战,背水列阵,大破赵军。约降燕国,在齐国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偷袭齐国。献十面埋伏计,围困项羽。而诸葛亮北伐,却缺少这方面的魄力,司马懿守住正面战场,或者仅仅是郭淮、郝昭守住正面战场,武侯就没有一点办法了。比如魏延提出的偷袭子午谷,就是一个灭魏的良策。最后邓艾偷袭阴平,导致汉朝灭亡的战役,比之偷袭子午谷,要困难很多。要建非常之功,必定要有非常之举,诸葛亮没有这个魄力,那空谈什么“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有什么意义。
且历史上,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并没有后人说的那么好。刘备认为诸葛亮是个人才,这是肯定的。刘备同意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也是肯定的。但是刘备并不重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以致在刘备有生之年,诸葛亮仅仅带过一次兵。演义上的火烧博望,是刘备在请到诸葛亮前,击败夏侯惇的军事行动。火烧新野,根本没有这事。当阳大败,刘备集团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将面临着覆灭的危机。这时候,奇迹却真的出现了,诸葛亮跑来对刘备说:“事急,请见孙将军。”就这7个字,救了刘备集团的命。当然,刘备是个很具有逃跑经验的人,他先让关羽占据了渡口,才使得自己和10几个人顺利逃到江夏。而刘备肯三顾茅庐(这个历史学家有一定的争议,但是既然武侯自己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是应该确有其事。只不过应该是三次都见到了,也相谈甚欢,第三次刘备才决定聘用诸葛亮,也可能是诸葛亮才决定追随这名刘表手下的客将。虽然这个客将的身份是汉前任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甚至比刘表的官都大。)多半是由于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刘备很可能已经开始给自己找后路,因为他知道无论是自己还是刘表都打不过曹操。谁都能说:“事急,请见孙将军。”但是没点关系,人家孙权凭什么见你?且鲁肃见到诸葛亮,第一句话就是:“子瑜,吾之友也。”子瑜就是诸葛瑾的表字。虽然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甚至其他一些类似江表传的没谱书籍,都没有说诸葛亮和诸葛瑾为孙刘联盟做出的共同贡献,尤其是诸葛瑾,但是这层关系肯定对孙刘联盟起了不小的作用。赤壁一战,诸葛亮基本没怎么被提到,不过由于武侯的大功,终于使得孙权派周瑜帮助刘备抵挡曹操,最终击败了曹操。
后来攻取荆州,主要是四郡的战役中,诸葛亮也没有得到带兵机会。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带去了军师庞统,不幸遇难。才叫诸葛亮和赵云、张飞前来帮忙。历史上,虽然刘备节节胜利,但是却打不下成都,当然,诸葛亮当时也在,可见诸葛亮缺乏攻坚能力,在这个时候就有体现。结果,靠着投降的马超,带着羌人,穿着奇装异服吓唬刘璋,才迫使刘璋投降。
汉中争夺战,基本上法正在帮助刘备出谋划策,诸葛亮留在成都。
猇亭之战,诸葛亮根本无法劝阻刘备出兵,可见刘备并不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似乎从诸葛亮的语气看,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法正,倒是颇受刘备重视。
刘备死后,武侯才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实力,首先平定了南蛮之乱,可能是七擒七纵。然后北伐。
而刘备请诸葛亮,也并非像演义中说的那样,诸葛亮是个名士,或者像某些历史学家说的那样,诸葛亮就是个种地的。实际上,诸葛亮也算是名士,也确实就是个种地的。可是,诸葛亮的舅舅和刘表的关系不错,诸葛亮的姐姐就嫁到了刘表他们家,另一个姐姐嫁给了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就是庞统的舅舅。所以,诸葛亮在荆州还是颇有关系的,只是由于年轻,还没得到被任用的机会。诸葛亮自己,也和当时的不少名士有来往,比如冰镜先生,也就是演义里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还有徐庶、崔州平等等。所以,诸葛亮本身就是个人才,刘备找到他,也没什么意外,并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当然,诸葛亮虽然叫伏龙或者卧龙,但是这没有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他没有被刘表重用,基本上属于二流名士。荆州的一流名士是蒯良、蒯越、韩嵩、王桀等等。
我对武侯不成熟的评价就是,武侯的能力,比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每个他都能当,甚至比他们更强,不过,武侯以一人之力,行三杰之事。最后,他和萧何差不多,治理蜀中颇有成效。打仗就和韩信有点差距了,而在大的谋略方面,和张良就相差甚远了。刘邦有了三杰,还不足以平天下,还有陈平、郦食其、绛灌、随路、夏侯婴、曹参等等人才。武侯像凭借一人之力,平定中原,最终的结果只有累死。而他的蒋姜体制,也为蜀汉灭亡埋下了伏笔。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