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点喜灯是什么意思,结婚的台灯有什么讲究

2023-09-28崇庆运势网热度: 21127

结婚点喜灯要找什么时辰?

结婚点喜灯要在太阳落山之前点亮,但一年四季太阳落山的时间差别很大,所以,掌握好太阳落山的时辰是很重要的,请千万不要错过。

吉水当地结婚习俗

男大不婚,女大不嫁,恐怕就要出笑话。闺女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到男有心,女有意,做父母的该顺应自然规律,为子女早点完婚是正事。
吉水先前的男婚女嫁,多数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体有传庚、排八字、看人家、见红单、定亲、报日、送尚老担、迎娶、拜堂、入洞房、闹洞房等程序。
旧时联姻,往往都是媒妁传言于前,父母决定于后。常言道:“媒人心里一本帐,哪有多少女和郎。门当户对能相配,郎才女貌正相当”。双方父母在媒妁之言的鼓动下,有了意向,媒人就将女方的生辰八字传与男方,叫“传庚”。男方就请先生将男女的八字进行合测,叫“排八字”。如果八字相克,就叫媒人把女方的生庚退回。如果八字相合,男方就要“遮八字”,即付少量的钱物给妇方,算八字见面礼。水东水西有的地方还有压八字的习俗,即将女方的生庚八字压在男方神台下的香炉下一周,其间平安无事,就表明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旧时婚配,也有生肖禁忌,说的是:“龙虎相斗,必定短寿;两只羊,活不长;两虎不同山,猪猴不到头;鸡狗不一家,白马怕青牛;青龙克白虎,虎鼠不结亲;鸡狗相配断头婚”等等。遮过了八字,就“看人家”,即由女方的母亲、婶娘、舅母、姑嫂、表姐妹等到男方家去察看家产,男方要好酒好肉招待。她们离别时要给每人一个红包或衣物等,叫“打发”,希望多美言撮合。看过人家没有异议,接下去就“见红单”,即讲礼。礼单由女方开具,男方评议。双方议定后由媒妁作证,然后将议定的礼各项列在红纸上,签字生效。礼和以后婚宴的菜都忌讳单数,即使送一头猪,也要写成“全猪成头”,其意表示“双双对对,万年富贵”。男方要按礼单所列各项物资的一半送往女方,称为“过聘”,也叫“过礼”,作为定金。到此算正式定亲,也叫“订婚”。订了婚,待男大女大,选良辰吉日,恭候迎亲之期。从订婚到完婚,其间有两三年的,也有十年八年的,全看当时订婚男女年龄的大小。
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时,男方请先生择出吉日,写好迎娶红帖,用信袋装好,上写“预报佳期”,派人连同报日菜、报日礼送给女方,称为“报日”,也叫“通日子”。妇方接过红帖,请先生核择,看是否吉利。如是好日子,女方同意出嫁,收下红帖,回帖写上“星期如命”。如女方不同意这个日子,就在回帖上写“另择佳期”。男方须再选吉日,直至妇方同意为止。完婚日子确定后,就向亲朋散发请帖,恭请亲朋来喝喜酒。请帖须送上门,表示对被请人的尊重。一般是先请后贺,不请不贺。贺要贺礼,只有同房同族的人不用送贺礼,只帮忙操办婚事,拜钱还是不能少的。
完婚前一天,男方要派人给女方送“尚老担”,将礼单上列出的各项礼物补齐,但千万不要送猪肚,怕误解为女有身孕。新娘长大成人,男方感谢其父母亲朋,所以叫“尚老”。送完尚老担第二日,男方备轿去“迎娶”,也叫“接亲”。接亲是清早动身,路远的前一天就要到达。接亲的人数可多可少,主要有媒人、接新娘的伴娘、吹鼓手、轿夫、挑夫等。接亲队伍每经有人居住之地便要吹奏喜乐,意即喜及他人,以求吉利。到女方家时,要放爆竹相迎。新郎在家等候新娘早早到来。
新娘出嫁前一两天要开始哭嫁,断断续续,哭到出嫁日进入高潮。哭嫁表示对父母的依恋和养育之恩的感谢。新娘的母亲及好友大都会陪哭,表示对新娘的依依不舍。
接亲日的清晨,新娘由牵娘梳头,换上红礼服,脚穿花鞋,先向父母跪谢养育之恩,再向族房、亲朋长辈跪拜告别。在锣鼓声中,新娘由牵娘的丈夫或其他富贵男人驮至祖祠,举行“辞堂”仪式。新娘向祖先三跪九拜,族长擂大鼓三遍,新娘头盖红绸布上轿起程。先民以为新娘在出嫁途中遇见井、庙等建筑物是不吉利的,也怕妖魔看出新娘的天姿国色而动邪念缠身,就给新娘头盖大红周布“辟邪冲”,消灾避祸。迎亲途中,忌讳两家迎亲队伍碰头。福无双至,讲究好事独占,只好双方争高低比输赢,赢了的就有福气,输了的自然晦气。为了不伤和气,双方新娘相互交换手帕,以示争个平等,和平解决,好歹就看各人的造化了。
迎亲归来,新郎披红出迎,同新娘一道到祖祠拜祖,并擂大鼓收爆竹迎接。拜完祖,新娘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中,由新郎嫡亲男客驮到新郎家中。驮新娘时只准用一只手抱住新娘,不得换手,也不得停下来休息。新娘进祖祠和进夫家门庭时,要从“七星灯”上跨过,让跟踪而来的凶神恶煞留在门外。七星灯座放在铜盆里,铜盆里有米,上盖有米筛。米筛千只眼,任何鬼怪都要原形毕露。灯是清油灯,灯芯由红线搓成。七星灯随后放在洞房新床下。七星灯由古人崇拜北斗七星演变而来。
迎娶之日,祖祠和新郎房屋的大门上方,都悬挂有镜子、剪刀、尺等,说这是明媒正娶的见证。除此以外,还有升子、算盘、秤,这都是六证的物件。知粮多少,升子作证;衣服好坏,剪刀作证;布有多长,尺子作证;容颜美丑,镜子作证;东西轻重,秤作证;帐面清不清,算盘作证。以前婚嫁,讲究三媒六证。三指三界,即天地人。这些与新娘头盖红绸布一样,都来自远古美好婚姻的传说。同时这些东西,先民都认为是辟恶镇邪的法宝。
新娘驮到男方家中,还有一个隆重的仪式——拜堂。拜堂在男方家中厅堂举行,有乐队奏乐。厅堂上壁贴大红双“喜”字,神台上燃一对大红蜡烛叫“交亲烛”。神台前地面铺一领草席,便于新郎新娘跪拜。先前拜堂有赞词。拜堂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长辈,然后夫妻互拜。其目的使婚配得到天地的认可和保护以及夫妇间互相依托。拜长辈时,长辈需封拜钱,以表示对新娘新郎跪拜的感谢。拜完了堂,由伴娘将新娘送入洞房,进行揭头盖和喝交杯酒杯仪式。
洞房早已布置好。迎亲队伍归来,嫁妆全安放在洞房,选命好的妇人负责安床,布置洞房的一切。嫁妆的箱笼里有子孙罐,罐中有红枣、花生、桂园、豆子,其意是婚后早生贵子。洞房花烛,一片喜气洋洋。花烛是龙凤烛,亮堂堂照到天明,保佑夫妇白头偕老。新婚床下的七星灯是喜灯。灯花开,喜事来。七星灯与花烛一样,祈吉辟邪,照得恶鬼无处躲藏。
洞房里,新郎新娘又喜又羞吃“鸡斗米饭”。所谓“鸡斗米饭”,就是一只鸡剁成十块,另有十块精肉、十个鸡子。鸡,寓意大吉大利。鸡子,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米饭,寓意男女双双结合,生米煮成了熟饭。鸡斗米饭吃不完,只能分食给长辈。
男婚女嫁,都贴有对联,大红双“喜”,既烘托气氛,又祝贺新婚。婚嫁中,到处一片红色。传统文化以红色为正色、明色、喜色,能克邪辟妖。
嫁女的喜酒在早上,讨亲的喜酒在晚上,叫“叫正餐”。吃正餐要安席就坐,由男女方的父亲,或叔或伯担任安席的主角。天上的雷公地下的舅公。母舅为最大坐首席。安席就坐后,放喜爆开宴。首席吃饱了放下碗筷,燃了鞭炮,众人才能散席。宴席上发有全鱼,吃光了一面要翻另一面时,当心不要把鱼骨翻断了。鱼骨断了,好忌讳的人就认为婚姻中途两断的危险。
晚饭后还有“闹洞房”,这是青年人的事情,表示小伙子对新郎的眷恋。新郎成了人家的丈夫,以后凡事有新娘管制,失去自由,年青人少了一个伙伴,只好在同伴的新婚之夜,到洞房来说笑、打牌、喝茶、吃果子,热闹一番。古时闹洞房,也起祈吉辟邪的作用。闹完了洞房,新郎新娘且羞且喜,男欢女爱。至此,男女完成了明媒正娶的全过程。
婚后第二天,女方娘家要派男童给新娘送“油担”。油担是肩挑两只火笼,内放鸡蛋茶叶、搽头的油等。第三天,新娘家兄弟需邀请新婚夫妇回娘家做生客,叫“三朝回门”。回门不能在娘家久住。“住七不住八,住八婆家发”,娘家是有意见的。也有“八对八,两头发”、“九对九,两头有”的说法,意思是说初八回去可在娘家住八天,初九回去可在娘家住九天。新婚夫妇在娘家是不能同床共枕的。如果女儿在娘家受孕,那就意味着嫁出的女儿将娘家的“人势”和“财势”都带到婆家去了,娘家就会因此衰落。也有在三朝回门这天女方父母、姐妹等前往男方家“会亲”,像水南、白沙一带都有这种习俗,其意是安慰新娘不要思乡,劝告新娘孝敬公婆,谨守妇道。会亲的习俗语,有的地方叫“满月”,像水西的金滩、黄桥一带,但这是婚后一个月以后的事。
吉水人婚嫁也讲禁忌:同姓不婚,近亲不婚,遇丧不婚,良贱不婚等。也要求年龄不要悬殊太大。老娶少妻生闲气。图一时快乐,终生难受。也有女比男大的,但不能大一。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一,黄金飞。婚嫁也讲长幼有序。先兄后弟,先姐后妹。先割早稻,再割晚稻,颠倒了总是不好。吉水过去还讲究无春与双春之年不嫁娶。无春年叫寡妇年,寡年结婚不养崽。春为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无春就意味着阴阳不能交接,所以会有不生崽的后果。双春容易造成双喜(当年结婚,当年生崽),乐极生悲,喜冲喜,自然不是好事了。这些是风俗,不是迷信。信与不信,另当别论。

潮汕生男孩喜灯

潮汕生男孩喜灯

潮汕生男孩喜灯,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各地都会举办各种仪式来庆祝节日,而在两广地区,就有许多风俗值得大家去了解,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潮汕生男孩喜灯是什么意思。

潮汕生男孩喜灯1

每一年从阴历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广东潮汕每家每户有上灯、吊顶灯的风俗习惯,因潮语“灯”和“丁”同音词,上灯和添子是近音,故红人觉得上灯即是添子的佳兆。来到元宵佳节这一天,大家竞相提着小灯笼、齐备纸银香火,到乡中神殿打火,回家各自吊在家里的佛龛和卧室床,这称为“吊喜灯”。

除此之外,如果有别人在上年元宵节又生了男孩儿,那麼从年的阴历正月十三起,这个人就务必挑动一对大红灯笼,并在灯屏下贴紧大红纸写上名字,喜气洋洋挂上去乡中家族宗祠的灯架上,为此代表着家里添了丁,以后每天晚上亲人要怀着小孩到宗祠中,一面往自身的小灯笼里点燃蜡烛,使小灯笼红通通,一面接纳周边乡人的庆贺。

有关吊喜灯的来历,传说故事在汉明帝永平年里(公年58—75),因明帝倡导佛教,又正逢蔡愔从印尼求取佛教回归,称印尼摩喝陀国每到正月十五,众僧汇集拜谒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美景。

汉明帝为了更好地发扬佛教,遂一声令下正月十五夜在宫里和寺庙“燃灯表佛”。自此,元宵节放灯的风俗习惯就由原先只在皇宫中举办而广为流传到民俗。每到正月十五,不管士族还是庶人必须挂灯,城镇整夜灯火通明。

元宵节放灯的风俗习惯,在唐朝发展趋势变成蔚为壮观的灯市,那时候的京都北京长安已经是有着上百万人口数量的世界上最大现代都市,社会发展富饶。在皇上的亲自提倡下,元宵节灯节办得愈来愈奢华。中唐之后,已发展趋势变成大众性的购物节。

唐高宗(公年685—762)时的开元盛世,北京长安的灯市经营规模非常大,燃灯五万盏,灯各形各色,皇上命人做超大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光茫灿烂,极其壮阔。这就是持续到今日的“吊喜灯”。

宋朝,吊喜灯节不管在经营规模和照明灯饰的奇妙精致都胜于唐朝,并且主题活动更加民俗化,民族风格更强。之后各代的元宵灯会持续发展趋势,灯节的时间也愈来愈长。唐朝的灯光节是“上元节前后左右各一日”,宋朝又在十六以后加了两日,明朝则增加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的十天。

来到清朝,回族入主中原,皇宫已不办灯光节,中国民间的吊喜灯节却依然壮阔,日期减少为五天,一直持续到现在。

故时广东潮汕的吊喜灯中华民俗活动,总在所难免有祀神拜祖及其迎神赛事的新项目,不仅有祭拜颜色,又具备喜气游戏娱乐的氛围,变成潮汕人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还可以说吊喜灯是潮汕人最庄重、最繁华的传统式节日,是广东潮汕民俗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

潮汕生男孩喜灯2

吊喜灯的由来

宋代,吊喜灯节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吊喜灯节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在潮汕乡村,上年生过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要点灯,还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做丁桌”。 宴客时有两种席式,一种叫“龙船席”即用好多只方桌连结起来,客人围在两旁吃饭,形同划龙船;另一种叫“走马席”,即无论亲朋疏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主人再重新摆上菜色,招待另一批客人的来临,接连不断。

这后一种席式一般是较有钱且较慷慨的人家才会这么做。在旧社会,潮人攀比心强,死爱面子,凡生了男孩的.人家都十分注重办丁桌,并以办得体面为荣。即使是贫困人家,为了不失面子,便四处借钱,造成负债累累,或者是忍痛卖了哥哥,将所得之钱银用来应付沉重的办桌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阿细卖阿大”这一俗语的来历。

解放后,由于时代的前进,思想在进步,潮人虽仍有元宵办丁桌的习俗,但多改为在自家里进行,且单限于宴请较亲的亲戚和较好的朋友,丰俭由人,无人计较。

元宵此日,乡村中多有设坛拜神活动。各神庙宗祠灯火齐明,烟雾弥漫,善男信女争先参拜,拥挤异常,热闹非凡。神坛前所摆设的鸡、鹅、鸭、糖果、米果品、花烛、大吉(潮州柑)等祀品被视为神物。参拜的男女纷纷卜取祭品,取回家中,这就叫做“求喜物”。

人们认为用了这些神物后,就可以让家门平安、添财添丁。卜取神物回家的人家,明年要照还或多还所拿的神物。于是有些人便乘拥挤之机会,偷偷拿走坛前的祭品回家吃,意谓“吃兴盛”。

元宵此日,乡村大都有人在祠堂大埕、街头巷尾的开阔处,搭起一个棚,里面用泥土塑成一尊巨型的弥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弥勒佛光秃秃的头、肩、肚脐、大腿等部位都摆设有男女“泥喜童”。人们站在一丈多远的竹栏杆外,用铜钱瞄准弥勒佛身上的泥喜童。

中者喜童即归其所有,而在一些较难命中的部位,如头顶、耳朵等,命中者则一赠二三不等;不中者铜钱即归摆弥勒佛的棚主所有。这是一项老少都喜爱的活动。据说命中“男喜童”者,今后就生男孩。

因此,那些结婚不久的年轻夫妻,或者刚娶儿媳妇又急于抱孙子的公公们、奶奶们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一经命中,棚主和周围的人就会向他喝、道贺。自己更是喜滋滋甜蜜蜜地把“男喜童”抱回家中,认为中了头,有好兆头,今年定能早生贵子发财。

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潮汕生男孩喜灯3

点灯仪式分为好几个步骤

一、开灯。

开灯的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二之间的一天。具体日子由村里的风水师选定,但不能晚于正月十二日。风水师根据最先出生的那个灯头的生辰八字,来推算确定开灯的吉日。日子确定后,由祠堂负责通知各个灯头家。

开灯之前要先搭一个灯棚。灯棚是用木板搭起来的,长八米,宽四米,高四米,像一间三十多平方大的木板屋。进门后左右两边的木板上还雕刻有龙凤图案和八仙贺寿图。

到了开灯那天,天刚亮,有灯头的人家就要敲起铜锣、打起鼓去村里的.“洪圣庙”。60岁以上的老人要穿长衫,将庙里供奉的洪圣爷、洪圣妈和金童玉女的神像请下来,为神像挂红,就是用红布披挂在神像身上,然后迎接到灯棚里,供奉在灯棚上方正中。神像前面安放供桌,摆上大香炉和煎堆、茶果、水果等供品。

灯头们由长辈抱着,先到祠堂举行开灯礼。开灯礼按照灯头出生的先后顺序,一家家依次举行。每户人家先把自家的供品摆到供桌上,供品有猪肉、鸡、煎堆、茶、酒和水果。在香炉里插上香烛。这时,由长辈将油灯盏点燃,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灯笼里。灯笼为八边形的长型灯笼,直径两尺,高三尺。

灯笼的八个面都画有图画,画着“仙姬送子”、“五子登科”等图案。然后众人一齐将点亮的灯笼挂到祠堂的正梁上。最后由家人抱着灯头跪拜祖先,一边拜一边敲打铜锣。一般由灯头的父亲负责敲锣。

拜三次之后,祠堂的仪式就结束了。接下来再去灯棚拜神。灯棚拜神的仪式跟祠堂基本相同。拜完灯棚回到家里,每家还要在自家房屋的正梁上挂一盏灯。灯的样式同祠堂一样,只是要小一些。至此,开灯仪式就完成了。以后每天早晚,灯头的家人还要去祠堂和灯棚上香叩拜,为灯盏加油。灯要一直挂到正月十九,其间一直不能熄灭。

二、抢炮头。

这是点灯仪式中的一个庆祝、娱乐活动。时间是正月十五上午,地点在村内的广场上。

村民们用两张八仙桌叠起来,上面再安放一张凳子,把冲天炮立在凳子上,炮头上挂着一个头。炮仗被点着后立即冲天而起,只听半空中一声震响,头从天而降。村民们一拥上前,争先恐后抢夺头。

谁抢到头,就预示着今年有好兆头,还会获得一份奖品。一共要放九炮。沙尾村莫氏共分为四大房,抢到头的一房人要在一起聚餐,以示庆贺。今年获得奖品的一房人,明年又会还回同样数量的物品来,作为明年抢炮头的奖品。

三、酬丁礼。

农历正月十六是举行酬丁礼的日子。这一天要在祠堂门外的广场上举行大盆菜宴。这天下午五点钟左右,在祠堂门外放三声鞭炮,村里的男丁听到三声炮响,就会自动来祠堂赴大盆菜宴,不需另行通知。

制作大盆菜宴的原料有萝卜、芽菇、腐竹、芹菜、猪肉、门蟮干、鱿鱼、鸭肉等十五种,每一种原料的重量都根据全村男丁的总人数按每人四两进行计算。由有灯头的人家集体分摊,凑齐后交到祠堂。祠堂要一样样验收过秤,保证一两不差后,安排人制作。

制作方法是先将十五种主料分别制作成十五道不同风格、不同味道的主菜,然后以萝卜作为第一道菜铺底。将十五道菜依次一层层装在一个大木盆里,每桌就一盆菜,称做大盆菜宴。

四、圆灯。

这是点灯礼的一道重要程序。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九日。这天早上,

灯头的家人带着灯头来到祠堂,在祖宗牌位前的供桌上摆上大盆菜、煎堆、酒、水果等供品,点燃蜡烛,燃放鞭炮,抱着灯头向祖宗跪拜、上香、进酒;拜完后,再把供品拿到祠堂门外,摆到一张桌上,以同样的方式拜天,拜完天,再拜祠堂大门内的土地神。圆灯仪式结束后,就可以把挂在祠堂和家里的灯笼取下来烧掉。

五、祭龙船。

这是点灯礼的最后一道仪式。圆灯礼结束后,族里的男丁要抬着一只龙船,到各家各户去拜。龙船是用竹片和稻草扎成的,5尺多长,2尺来宽。每家每户都要把家里不要的东西扔到船上。拜完后再把龙船拿到海边去烧掉,表示把一年的秽气都送进大海去了。

至此,整个点灯礼的仪式就全部完毕了。第二天,即农历正月二十日,所有灯头人家要到灯棚去送神。大家由族长带领,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将洪圣爷、洪圣妈的神像送回洪圣庙去。然后,在族长主持下,族人要将灯棚拆除,把拆下的木板存放到祠堂里,等到来年点灯时再用。

点灯礼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生礼俗活动,在福田地区原有的各个村落中代代传承不衰,已历数百年历史,蕴涵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也体现了先人对人类生息繁衍的崇拜与敬畏,具有人类学和民俗学价值。

同时,家族、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点灯礼对于增进家族、家庭的和睦,发扬爱国爱乡、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区有着一定的作用。

由于福田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各个村落、各个家族在港、澳、台及国外定居的人员较多,点灯礼作为纽带,将他们紧密联系起来。

至今,在国(境)外定居的人员生育男丁后,有的还要回来到本家族的祠堂点灯、让子女认祖归宗,参加家乡组织的元宵活动,吃传统的大盆菜,这对促进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与海外华人和台、港、澳同胞的紧密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山西省交城县婚嫁习俗

一、婚嫁
清代至民国年间 清代至民国年间,本县婚嫁礼俗十分繁琐。当男女至十四五岁时,便将年庚属相书于红纸,交媒人或亲友说亲。媒人按门当户对的传统提亲。父母则托人对所提亲家详细打探,了解根底,并请算命先生合婚算命,如满意且无冲克,即择吉日由媒人带领男方赴女方相亲。如果男方或女方长相丑陋,往往暗请他人代相。经相看双方无异意,男方父母,送女方金银戒指,或金银耳环,作为定亲。待万事俱备后,男方请阴阳先生择选良时吉辰为娶亲之日。将择定的日期书写于梅红纸上,连同礼装入“拜贴盒”内,用红布包裹,由媒人送到女家。女家接知娶亲日期后,请阴阳合算,看是否相宜,有无不利,如有异说,重定日期,如无异议,则决定婚期。
迎亲之日,男方雇用粗细两班乐队,四乘花轿,执灯笼火把,旗罗伞扇,鼓乐不断,鞭炮不绝,赴女家娶亲。第一乘轿是娶客轿,请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学士乘坐,带牌功执事,押轿夫二人;第二乘轿为新郎轿,新郎身穿袍褂,头戴礼帽,脚踏长靴或革履;第三乘轿为新娘轿,去迎亲时,由担喜瓶儿童乘坐;第四乘轿为送客轿,启程时,内放膳盒果品,直奔女家。随轿有掩红毡者二人,各提见方红毡一块,为新人避邪掩恶。贫家则雇二乘轿,免去娶客、送客轿。但娶送女客亦各坐马车陪着。
花轿至女家,娶客、新郎和担喜瓶儿童被迎接回舍,客坐于贵宾席位。新娘在伴娘、婶娘等协助下,更换新衣,梳妆打扮,穿霞帔,戴凤冠。同时给新郎头插官银花,身披十字红。新娘梳妆完毕,要举行“坐椅则,扇扇则,丫环蛮女侍候的”等上轿前的仪式,男方赠送梳头洗脸钱后,新娘头掩盖头红,被人背出门外上轿。女方聘请当地有声望的乡绅学士为送客,乘送客轿,在鞭炮齐鸣,锣鼓声中启程。跟随花轿的是陪送队列,前有抬顶柜、皮箱、瓶、斗、穿衣镜者,后抬食篓若干架,每架食篓分四节,每节放入衣服一件。食篓根据女家贫富情况定多寡。富者十架乃至十二架,贫者只有一架或两架。极贫者无食篓可送。
花轿启程后,绕街一匝,返回女方家门,新娘要照镜子,整云鬓,富家赠金耳坠,金戒指,贫家则戴银耳坠或银戒指,俗称“回头望月”(谐岳音)。
娶亲队列走后,女方派人送请柬,俗称“下贴”,恭请新姑爷婚后第三日(七七事变后,改为第二日),至岳丈家“会亲友”。放请柬的书盒俗称“拜贴盒”,其内除请柬外,另放柏叶一枝,喻白头到老之意;艾草一枝,喻相亲相爱之意;有蜂蜜,食盐各一盅,喻有缘份、密疙瘩之意;有灰石头七小块,喻爱情永固,坚如磐石之意;有五颗核桃,两个红枣,喻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之意;有红箸一对,喻丰衣足食之意;另有豇豆一撮、辣椒两个、大葱两根,系谐音取意,豇豆,喻一切比人强;辣椒,喻快乐之意;葱,喻爱情长春之意。此外,亦有放铜、铁、银顶针者,喻铜帮、铁底、银盖儿,祈望家资,子孙永昌。
花轿回到男方家门口停轿,是时,门前张灯结。大门、照壁、水口、水井以及碾、磨均已贴红纸,谓之喜禁,阴阳先生手托木盘,一边撒谷草、红枣和核桃,一边高唱:“头撒天门开,二撒地门开,三撤新媳妇下轿来……”,新娘下轿后,在两个伴娘的搀扶下,先扔喜岁钱,然后抱照妖镜和车幅,新郎抱斩妖刀和弓箭,越过用马鞍代表的天轿,脚踩红毡,直至院心早已陈设妥当的喜阁之内。司礼人高唱:“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亲朋”等等,新郎新娘行三跪九叩首礼后,离开喜阁,脚踏红毡缓步进入洞房。入洞房门,新郎张弓射箭,四射邪恶,新娘揭翻扣在门槛的便盆,取其中锥剪,以祛邪镇恶。尔后,新郎为新娘揭去盖头红,新娘盘坐炕席,儿童打诨乞糖,婚礼至此告成。
洞房之内,点喜灯,昼夜不熄,闹洞房者至夜阑而去。新郎新娘合吃和气拌汤,分食儿女扁食和莲花馍后就寝。一些好事的青年人舔窗纸,窥门缝进行听房活动。
次日早餐后举行道喜仪式,新郎新娘拜谢亲友长辈,亲戚朋友为新人父母寒喧。道喜,男作揖,女拜礼。
第三日,新郎携带礼品偕同新娘赴岳父母家会见亲友。新郎为女方所有长辈亲友叩头敬礼。七七事变后改为次日会亲友,道喜则在结婚当日下午举行。
第四日,吃拉面,夫妻拉长到百年。
第五日,新娘不吃婆家饭,一早起床,回娘家过五日。
第六日,吃馏米或焖米、蒸米,意喻百年好夫妻。
第七日,吃饺子。
第八日,吃火烧。
第九日,吃馍煮肉菜。
满十日,吃油糕。取意日日向上,步步登高。
谚云:头过门,二道喜,三日女婿会亲友,四日吃拉面,五日回娘家,六日吃馏米,百年好夫妻,七饺子,八火烧,九日馍,十日糕。这也是新娘十日的饭谱。
山区则有所不同,因条件所限,除少数富家外,多数贫家骑驴娶亲。傍黑,新娘才从娘家动身,路远者,整夜都在路上,新娘新郎头上插戴鲜花,冬日插纸花,粗细两班鼓乐迎送。谓之黄昏媳妇。
旧社会娶亲,贫富大不相同。清同治年间,城内王家巷丑牛财主的儿子结婚,除酒席大宴宾客千人外,还在城隍庙献唱上马戏。清光绪二十七年,城内孙家巷富家李合之次子李信结婚,仅皮毛工人待客酒席二百五十多桌,计两千余人。民国初年,夏家营富豪夏廷东之女出嫁于坡底村财主宋秉成之子,抬陪妆食蒌二十四架,陪嫁丫环一人。而贫家结婚,则简单从事。极贫者采取抢亲手段完婚;童养媳结婚仅吃顿饺子就算了事,俗称“圆房”。
新中国成立以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倡婚姻自主,实行新式结婚。1950年婚姻法颁布以后,废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封建制度,革除了婚配旧俗。男女经人介绍自由恋爱,双方经一段时间了解,情投意合,诸方相宜即互赠定婚礼物。经登记,领取结婚证书之后,选择五一、七一、国庆等节假日,或选择吉日,举行结婚典礼。典礼仪式上,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亲朋厚友吃喜糖吸喜烟,庆贺新婚夫妇完婚。次日,照旧举行会亲友活动。
进入七十年代后,不少青年男女实行旅游结婚,大多赴北京、太原等地探亲旅行,返回后,以糖果香烟招待亲友。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娶亲不再骑自行车而是乘坐卧车或吉普。陪妆愈益丰华,不但有被褥衣物,而且有电、收录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有的陪随立柜、平柜、沙发、梳妆台等日用家俱和自行车等。

女方陪嫁长明灯买几个

女方陪嫁长明灯买几个

女方陪嫁长明灯买几个,结婚是人生的大事,需要细心操办,陪嫁用长明灯是一些地方的习俗,据说是很多新人必备的,女方在嫁人时带上带上长明灯,会有着很美好的寓意,接下来了解一下女方陪嫁长明灯买几个?

女方陪嫁长明灯买几个1

一、结婚长明灯是什么

结婚长明灯也称长命灯,祈愿新人长命百岁、长长久久,是一种传统习俗。但如今,结婚点长明灯的地区已经不多了,通常用开灯来代替,也就是将婚房内的灯一直开到第二天早上,表示一份祝福。

二、结婚长明灯有什么讲究

1、长明灯颜色

结婚长明灯一般都选用红色,不能用黑色、白色等暗淡的颜色。因为红色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与结婚氛围最契合。

2、长明灯数量

不同地区对于长明灯数量的要求有所不同,有些地方要求一盏,有些地方要求两盏,根据各地习俗准备即可。一盏长明灯寓意夫妻两人一心一意,两盏长明灯寓意夫妻两人成双成对。

3、灭灯的时间

结婚长明灯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台灯,一种是蜡烛。如果是台灯,有些地方要点三天三夜才可以灭灯;如果是蜡烛,不能主动将其熄灭,要等其自己燃尽。

4、买灯人选

结婚长明灯是新娘的嫁妆之一,女方需要在婚礼前就准备好。结婚当天女方的弟弟会将长明灯带到新房,注意不要将其摔坏。

5、点灯人选

点长明灯的.人选有两种,一种是女方的弟弟点灯,一种是男方家的女眷点灯。

6、燃灯诵词

点长明灯时,要说一些祝福新人的诵词。注意诵读诵词时最好不要停顿,要提前练习一下。

长明灯顺口溜:

灯下一对幸福侣,洞房两朵爱情花。

金屋笙歌偕凤,洞房花烛喜乘龙。

郎才女貌比翼飞,相亲相爱无人比。

早生贵子满园春,美满家庭至永远。

女方陪嫁长明灯买几个2

一、结婚长明灯是什么?

结婚长明灯,也作长命灯。祈愿长命之意也。除夕夜点的一种灯,通宵不灭就可以长寿,是一种传统习俗。

二、结婚长明灯讲究:

1、结婚长明灯谁买?

女方陪嫁的灯,两盏灯,一般都是红色的,放在陪嫁的柜里。结婚当天,点灯时,还要说一套口诀。

2、婚礼长明灯谁来点亮?

一般情况是女方买灯,接亲的时候,由女方的弟弟一路从女方家抱到新房,然后在新房装灯泡,并打开。也有地方是找男方这边的女眷,到床头点灯。

结婚长明灯一旦点上了,就不要允许它熄灭,灯要一直亮到第二天早上。

3、结婚长明灯口诀:

灯下一对幸福侣,洞房两朵爱情花,

金屋笙歌偕凤,洞房花烛喜乘龙,

愿郎才女貌比翼飞,相亲相爱无人比,

早生贵子满园春,美满家庭至永远。

三、佛教的长明灯。

点燃在神佛像前的长年不灭的油灯。长明灯,又名续明灯,或无尽灯,即佛前日夜常明的灯。

长明灯自古以来,除夕夜家家户户所点燃的灯火,一燃上,就不能吹灭,直到油尽、烛终自行熄灭,这是一项古老的传统风俗。中国君王陵墓中也会放置长明灯,希望可以犹如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

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

女方陪嫁长明灯买几个3

一、结婚女方要准备什么嫁妆

1、结婚时候需要陪嫁的物品有家电家具,如果男方家里购买了房子,那么给女孩子陪嫁家具家电是很不错的选择,比如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冰箱,电脑等等都可以。

2、结婚时候需要陪嫁的物品还有床上用品,要准备被子的,要选择双数,比如6床8床都很不错,寓意更加好,代表父母对女儿的美好祝愿。

3、结婚时候父母还要给女儿准备珠宝首饰,可以购买钻戒,也可以购买黄金饰品,或者其他的玉手镯等等,当然具体陪多少首饰比较合适,要根据女方家庭资金条件来决定。

4、陪嫁时候还要准备一个压钱箱,箱子里面要放上,具体给多少合适可以看一下当地风俗传统习惯,当然也要结合家里资金条件来决定,如果不陪嫁压钱箱也可以,直接给或者存折都很不错。

二、女方陪嫁物品琐碎清单

1、结婚时候女方家里要给男方准备结婚戒指,因为婚礼现场两人需要为各自戴上结婚戒指。

2、女方还要给男生准备两套衣服,可以准备西服,也可以准备衬衫,当然还要准备领带皮鞋腰带等等,一定要准备双数。

3、陪嫁时候要送给男方家里床上用品的,正常情况下陪被子,还有枕头靠垫等等,注意一定要准备双数。

4、如果男方家里购买了房子还没有装修的情况下,那么这时候可以给男方家里买一些家具家电,这样显得更加注重礼节一些,其实现在结婚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男生家里买房子,然后女方家里添置家具家电,这样对双方家庭来说,压力也会小一些。

女方婚礼陪嫁用品一:床上用品

4套被子,寓意是:双铺双盖,好事成双。

6套被子,寓意是:六六大顺。

8套被子,寓意是:发发一生。

10套被子,寓意是:十全十美。

女方婚礼陪嫁用品二:红色行李箱

中国自古认为红色是吉利颜色,在接亲时,红色在人群中最为显眼,行李箱被接亲人从女方带到男方家,装上结婚当天新娘需要的物件,有些地方还规定在箱子里放上几个红包,谁找到就属于谁。

女方婚礼陪嫁用品三:日常生活用品

女方婚礼陪嫁用品四:珠宝首饰

珠宝首饰多半是男方送给女方的结婚三金或五金。当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父母可以为即将出嫁的孩子选择几件首饰,算是对孩子的一片心意,也会让新郎以及家长重视自己的女儿。

女方婚礼陪嫁用品五:家用电器

如今,结婚流行新郎家买房,新娘家置办家用电器。家用电器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如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等等,如果婚前家长为新人置办好这些物品,婚后两人的负担会减轻一些。

女方婚礼陪嫁用品六:婚房首付

买房子是一件大事,居高不下的房价让很多人困惑,一套婚房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具体要看各地婚嫁习俗,切记两家人必须商量好,不要因为此事引起双方不愉快,一切以新人为重。

在婚礼举行前,女方陪嫁物品一定要准备好,因为各地区风俗不同,各有差异,具体物品还需要新人和家长亲自挑选。

台灯是必不可少的物品,那你知道婚房台灯的寓意吗?

美丽的婚房可以让婚礼拥有最完美的结局,也会让温馨持续发酵;对于现代都市男女来说,婚房的布置可以是浪漫的西欧风格、也可以是黄白相见的北欧风格,或者是古色古香的中式风格,但美好的寓意却绝不可少,尤其是婚房的台灯。婚礼讲究“好事成双”,床头柜要两个,台灯也要两个,红红火火的日子就此展开。

一个温馨的婚房,要有良好的装潢设计,在以往的婚房布置中,床头柜和台灯是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床头柜寓意着和和美美、多子多福;而台灯的意义则更加明显,灯中有“丁”,“丁”在古代有添人进口的含义,十分符合老年人对于儿女婚后的期望。

众所周知,灯的出现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也几乎改变了世界的进程,因此婚房台灯的寓意也含有五谷丰登、步步登高、五子登科之意。除了吉祥的寓意,台灯也确实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样生活物品,在睡前的时候台灯可以让我们拥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夜晚如厕,台灯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光源,但婚房台灯为什么要买2个呢?相信很多朋友就不太明白这里面的含义了。

在传统的婚俗中,什么东西都要成双成对的买,比如龙凤花烛、烟酒、床上用品、桌椅板凳,都要碰上双数才吉利,购买两个台灯,不仅可以为夫妻提供必要的光源,还符合了国人一贯喜欢的“好事成双”、“双飞双宿”,有白头到老、恩爱永远的寓意。

古老的婚俗固然重要,但如今的年轻人更喜欢轻松自由的结婚方式,在婚房布置上面多喜欢白色为主的欧式风格,台灯的选择上则要尽量与整体想融合,颜色也多为白色、米黄、黄色,如果想要喜庆的效果,还可以更换灯罩,比如龙凤呈祥、百年好合。

婚房台灯的寓意很多,也象征着美好春节的婚姻关系,是一种非常吉利的物件,但同时它也很实用,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东西。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