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财富是修来的,佛说财富怎么来

2023-10-18崇庆运势网热度: 8955

这辈子富有是不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不一定,也可能是靠自己自身努力得来的

面相看你财富从何而来?

关于财运,人们最关心的不外三个方面:其一,就是自己的财富值的大小;其二,自己赚钱的机遇期在何时;其三,就是钱财的来路在哪儿。

具体财富从何而来?有人说,自己勤劳打拼,终究能够发达致富;有人说来自于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我聪明好学,有了真本事,咋不能赚到钱?我的回答是,你说的或许是对的。但是,没有说到点子上。你不见世人真正懒惰有几人,辛苦劳累遍天下,又有几人终究富?聪明能干之人何其多,真有几人富长久?

用佛家的观点来说,钱财,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自己的福报。所谓,财与福合。有福之人,财不多,但能享用;无福之人,财再多,自身也享用不了。你一生能够多大的福报,财富当然就有多大;财富的来源,就是你累世修来的福德成就的方面。它们会印刻在你身上,体现在自己的面相上,就是某处生机勃勃,气势充盈,甚至是完美无缺。下面我们就从面相观察你的财富具体来自何处?

1、勤劳致富

求财本就不易,故要劳心劳力,辛苦奔波。从面相上来说,当一个人色黄血枯,土星不旺,则更是如此。不过,若得兄弟宫(两眉)厚实,汇聚而能接近天仓之位,虽然是赚得一个是一个,未来也会有不俗的效果。尤其是双眉血色强劲,双眼无浑无散,不出三年机遇即来,只是不可贪图冒进,其财虽从劳苦中来,却也带手艺,尤其是眉长之人,坚实的技能就是得财富强弱的关键。如果其人,骨坚肉实,气势强劲,嘴部有力,这种人能力手段都出众,如配得鼻梁挺直,人中上窄下宽,自然可以通过能力发挥,勤劳致富;不仅财运旺盛,而且家业积累,终究显达。

2、投资生财

面相的两侧直至额角,有淡红明亮血色上升,尤其是额上明显,主其人用钱赚钱,通过资本运作中得财。如果,山根不缺,鼻准犹如完卵,则一生中,不仅投资门路不断而且具有保障。但若眉头散乱,鼻上血色差,则有钱也难以到手,现实中就是资金回笼不易,横生枝节事端,根据程度不同还会有所损失,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遭遇投资失败。

3、进禄得财

如果,其人由印堂直入发际,血色光洁明亮,则得职务、职位提升,工资,奖金,业务提成的明显进步。但若印堂生纹,额上生斑,则多受阻碍,成则缓慢,属于自己亦努力不够,也不懂得积极争取。

4、意外之财

如果,其人鼻翼及鼻两侧丰满有收,此处光亮润泽,则易得偏财,或者横财。比如:、博、回扣丰富,灰色收入不错;若此处生出红痣,或眉生突然生出红痣,则易中大奖,大多数中大奖的人,都是鼻两侧至双颧血色光泽旺盛。但如遇唇不包齿,得了偏财也会很快散出去;若果,眉眼下垂,得偏财反而生灾。

5、资产增值

如果其人人中左右的仙库宽阔、丰厚,如果没有明显破败,主其人中晚年可以拥有地产及房产;眼盖位置下方,为田宅宫,此位置的宽窄以放一只手指为好,如超过一只手指,代表宽,田宅位高,可以住大屋,利于置业买楼,可以从房地产增值中致富。如果田宅与地库丰满,尤其是眉下田宅宫,配得双目清秀,则不仅能多方投资置产,产业越聚越大;而且家运旺盛,产业得财。若果耳垂大而朝口而生,则三代不亏。

6、六亲馈赠

面相上,前额左右眉毛的上方为天仓,表示祖业多少。如果其人,天仓丰满,没有破损,则标志着祖上余下很多财富。故此,富为祖产。如果其人,再又额头饱满,气色明润,则一定具有招福生财的力量,则其人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祖产,而且可以通过它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其人肌肤润泽,印堂宽阔,五官不脱,耳带城廓,主生活清闲稳定,也是极容易得到祖产,甚至婚嫁之财,一生财产享受不尽。

7、福运得财

面相上,左右额角为迁移宫,眉棱骨上方泽为福堂。如果其人此处,丰隆宽厚,则会因为福德所致,能聚四方财,而且可在很远的地方成就财名。

8、名声得财

面相上,双眼虽不是直接管财;但是,面相上眼睛太重要了,大体占面相权重的50%。故此,一个人眼相不好,几乎就谈不上富贵。因为,眼睛代表一个人的眼界、智慧、心术。眼相最为关键的是,要眼明、眼正。当一个人眼睛明朗,眼色正定有力,只要没有歪邪或黑点及痣破,其人内心一定方正,属于福慧双全之人,主其人定然可以大体在30-40岁名利双收。

9、交际致富

面相上,鼻宫为财帛宫,需要兰台和廷尉卫护。但是,兰台和廷尉,互有分工,一个管进,一个管出,相互流通。左边鼻孔为兰台,右边鼻孔为廷尉。兰台主内,廷尉主外。因此,如果一个人廷尉部位收而不露,丰满润泽,则说明其人能够通过社交而获得财富。同时,下巴下颔则为地库。如果一个人地库丰隆,表示受人爱戴,能得众人恭敬之财;并有子女孝敬之财。如果其人,再又下巴方圆宽厚,左右腮颊成犄角之势,子女亦会致富。

10、积累致富

面相上有“问富在鼻”的说法,因为鼻子是一人的“财帛宫”。鼻之准头为土星,有土可生财,土这个五行在术数上称为“库”。分金木水火四库,均主财。故此,一个人财运好不好,鼻子的准头及鼻翼位是否得气、得势、得色,则很是关键。

鼻子配合双颧有势,口角向上,是其基本条件。如果再能唇齿相照,则上吉之相;或者准头有肉,代表心善,好阴德招吉果;鼻直则有财名,肉对正司空(额中位)平满,互相呼应,必有财有名,而且成名于年轻时代。

佛教的财富观之二:财富与道德、修行

转自:济群

二、财富与道德、修行
对于佛教徒来说,如何将学佛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或许很多人都曾面临过这样的困扰。在多年弘法过程中,常常有信众就类似问题前来请教。我觉得,作为学佛的人,首先要澄清两个观念:一是追求财富和道德是否对立?二是追求财富和修行是否对立?

1.追求财富与道德是否对立

在传统的儒家哲学中,往往将义和利对立起来,很少谈及利益。至少在表面上,大多数人都耻于言利,似乎金钱就是庸俗的代名词。应当看到,尽管君子固穷的清贫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但落实到生活中,仍不乏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因为利益是如此地实际而富有魅力,使人很难抵挡它的诱惑。

而西方人本思想则肯定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对利益的追求就是道德的。正如思想家狄德罗所说的那样:“一切人类社会的经济都依赖一普遍而又单纯的原则:我愿意幸福,但是我和别人一起生活,他们和我一样,也愿意幸福;让我们寻求使自己同时也使别人幸福、至少不能妨碍别人幸福的方法。”

佛教所说的善,也就是道德内涵,同样是结合利益来说明的。《成唯识论》卷五曰:“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就自身而言,善行不仅对现世有益,更能惠及未来生命;就自他双方而言,善行不仅能使自己获利,同时也能利益社会大众。相反,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无视法律的存在,只顾个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死活,这种行为不仅和道德相冲突,从究竟意义而言,和利益也是根本对立的。佛教有这样一首偈:“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生活中,非法行为往往也能给人们带来眼前利益,或许有些无知者会感到羡慕,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却不会为之动心。因为通过非法行为得到的利益只是暂时的,这种风光决不会长久。

作为在家居士来说,我们的行为首先要符合法律规范,同时还要符合戒律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利益。无论经商还是为人,信誉都是极为关键的,用现在的话说,信誉就是品牌,就是无形的资产。信誉从哪里来?就是从道德行为而来。在激烈的商战中,能够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拥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而唯利是图的投机者,必然会落得“害人终害己”的下场。

因此,追求财富和道德并不是矛盾的。如果说道德是追求利益所应遵循的准则,那么,利益就是道德行为带来的果实和收获。

2.追求利益和修行是否对立

很多人学佛后觉得世俗生活毫无意义,而从事世俗劳作更是在浪费生命。这也使得社会对佛教形成了诸多误解,以为学佛是消极厌世的表现,是对人生责任的逃避。学佛和追求财富真的不可兼得吗?

佛教将正当的谋生手段称为正命,反之即为邪命。假如我们放纵自己的欲望,非法求财,损人利己,这样的行为和修行自然是对立的。我们常常可以发现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学佛的同时还在继续造作恶业,以为只要拿出部分钱财布施或供养三宝,就可以抵消自己的罪孽,可以从中获得心理平衡。其实那只是他们的自我安慰而已。我们要知道,布施和供养虽然会给我们带来福报,但并不能因此抵消恶业,更无法改变生命中累积的烦恼习气。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之时,必须符合法律与戒律的双重规范,用正当的手段谋取财富,这和修行并不是对立的。

同时,我们在工作中一样可以修行。《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法华经》也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这都说明了工作与修行的统一。在我们的观念中,往往将修行理解为念佛、拜佛和打坐、诵经。事实上,那仅是狭义的、形式上的修行,“修行”二字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所谓修行,即对行为的修正。我们的行为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意业,即思想的行为;一是身业,即身体的行为;一是语业,即语言的行为。凡夫无始以来被无明所蔽,身口意不断造作不善之业。修行就是要用佛法的智慧来改造自己,从思想上摆脱贪嗔痴烦恼,从行为上不再造作杀盗淫妄诸业,进而能以无常见、无我见、无自性空性见,了知一切有为事相皆如梦幻泡影。所以说,时时保持正念,就是最好的修行。具备了这样的前提,所谓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待续)

为什么修养是财富

难得。。。然后会受益终身

阿弥陀佛!请问人的财富多少和学历有关,还是和因果有关?念佛能得财富吗...

没有关系,财富属于福报,学历属于聪明智慧,有的人福多有钱但没有智慧就比较笨,有的人有学历比较聪明但无福找不到工作。念佛是福慧双修,不是为了得到财富,把念佛搞得太不体面了。念佛是无上修行法门出三界脱轮回的大法,获得财富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读懂财富的因果了解财富的奥秘

财富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我们人生有很多的烦恼都跟钱财有关,能把钱财的问题参透了,其实就能减少很多烦恼。佛弟子都认识到财富来源于布施,但是很多人布施的动机却是为了求财,虽然说引人进入佛门,要先以欲勾牵,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求财的心态去学佛,会让这个人更加迷失。而且很多人对于布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把钱放进功德箱就是布施,布施之后,就会发财,发财之后再布施,就可以发更大的财,钱财多了,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之后人生会过得很幸福。而这表面看来似乎很对,但是却偏离了佛法的真实义,佛要我们行布施,是破除我们对物质的执着和培养我们的利他之心、舍得之心。而且我们也要看懂财富的一些秘密。

首先我们要知道钱财是怎么来的,钱财是由福报转换过来的,而钱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正财,正财就是通过自己的体力劳力付出,去服务他人,利益他人而赚取的;二是偏财,偏财是意外之财,偏向于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得;三是凶财,凶财是指不符合道义而获得的钱财,如:通过杀盗淫妄而获得的财。一般来说,偏财和凶财越多,容易得大灾难。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会布施钱财,更要懂得不取不义之财。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分的钱太多了,容易积祸,而且拿这些钱去布施意义也不大。佛教讲布施是要用净财,清朝的林则徐也曾说过:巧取钱财,布施无益。

钱财是一种业力,这其中包括善业和恶业,当然大部分情况都是恶业的成分是比较多的。很多人重视钱财进入口袋的金额,但是却忽略钱财进来的业力。有时候,钱进来了,业障也进来了,但是很多人无法察觉到,所以人钱多的时候,也是失去理智的时候,乱花钱的时候,追求享受的时候,浪费福报的时候。人在积累财富时,也是在积累自己的业力。财大业大,人有赚钱的命,未必有花钱的命,因为人的愿力不够强大,财富的流向就会被业力控制,赚钱靠福报,花钱靠智慧,但是人有钱时,往往会被业障蒙蔽智慧。我们都很羡慕那些上千万、上亿资产的富豪们,但是我们只看到他们赚大钱的风光时候,却没想过这类人要是破财起来,也是非常可怕的。而且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规律:怎么来就怎么去。钱财也一样,我认识很多炒股多年的朋友,他们曾经在股市上盈利过,但最终钱吐回到市场里。因为在股市上获利的资金来源于投资市场,它最终还是要回到投资市场,这是钱流动的规律;又如:靠杀生而赚取的钱,这些钱的来源就是要通过夺取众生的生命而赚取,那么因缘成熟之时,自己就会得一场重病或遭遇重伤,钱最终花在解决自己生命健康上。这是钱财的因果规律,无人例外。

在中国的易经中,有讲到万事万物都是处于阴阳平衡状态,人的五福也一样:健康,财富,婚姻,子女,智慧。有一样福报多了,必然有其它福报在减少。有人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知见,上天要维持它的平衡,你有所得,就有所失。财富在增加的同时,法界中的其它福报就会减少。况且人一辈子将心思放在财富增长上,都是非常不吉祥的。人的财富过多,会克到自己的健康或婚姻或子女,而且钱财可以转化成物质,人的物质越多,就容易被物欲所困,六根也因此受到严重的污染,要开智慧就很难。很多人钱一多时,就会想着如何利用好这笔钱,甚至费劲心思计划如何将财富倍增,事实上,未来你的财富是在增或减,跟你头脑是否聪明、有没有理财理念没太大关系,主要跟你业力有关,业力会牵动你的财富往哪个方向流动。

人有布施的行为是非常值得赞叹的,但是如果背后的动机是为了求财,之后享受生活,那么这样子就无法认识到财富的真正意义,也很难开发出富贵的心。人外在的富有是由富贵的心感召过来的,富贵的心是造福众生的心,明白这一点,就知道改变自己贫穷的命先培养自己富贵的心。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