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空观念的顺序,历史时空观念图示

2024-07-13崇庆运势网热度: 19866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有没有先后顺序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五大核心素养有先后顺序之分。唯物史观是指导思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属于学习历史的必要方法,家国情怀属于升华。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哪几个部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下:

1.时空观念

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2.史料实证

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3.历史理解和解释

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4.历史价值观

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扩展资料:

时空观念要求了解:

1.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 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 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

4. 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 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要求了解:

1.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 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 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 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口诀

歌诀一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歌诀二 (由达拉斯市李嘉清所纪) 唐虞夏商周完东,春秋战国秦末烽, 汉分三国收魏晋,南北朝夕隋唐风, 五代十国辽夏匆,宋疲金尽元朝攻, 明灭清寒虚国库,国民革命归于中。 歌诀三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诀四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诀五(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歌诀六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又两晋,南朝北朝来并存。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 歌诀七 唐尧虞舜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后。 魏晋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歌诀八 (一9漆二,一9漆三 年马来西亚古晋中学刘延森老师) 三皇五帝夏商周,战国归秦继汉刘, 三国魏晋南北继,隋唐五代宋元明。 歌诀九 黄帝唐虞夏商周, 秦汉后分三国志, 晋分东西南北朝, 隋唐后有五代起, 宋元明清民国成。 歌诀十 三皇五帝夏商周, 秦皇汉祖三国斗。 晋终南北隋唐帝, 五代宋元明满清。 歌诀十一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传两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北南宋, 元明清后帝王休

关于古代的三次“商业革命”,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怎么解读?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革命活动,无论是商业革命还是革命,都对后来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科研意义。而历史是在时间的基础上构建的学科,因此时空观念对于进行历史思维活动以及发展历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基于时空观念的角度对于我国古代三次商业革命的理解,三次商业革命对于我国商业活动都有不同的推进作用。

首先,宋朝和明清时期的商业革命分别推动了街市制以及商业市镇的发展。宋朝时期由于对商业十分宽容,经济制度走向市场化,坊和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商业交易活动不再受到管制,农业以及手工业转向市场,久而形成繁华市井,其次商业化的深入导致出现宋朝时期不断出现各种货币,甚至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质货币。明清时期由于城市化发展快,大批的流动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以及区域性的商帮群体,因此商人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带动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其次白银流入市场成为货币,带来了货币的变革。

然后,第三次商业革命推进了近代化的进程。第三次商业革命发生在近代时期,当时由于西方列强的冲击,导致内部自然经济受到很大刺激,国内小农经济随着列强的入侵而较早地解体。因此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形成了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化商业城市,例如广州、厦门、宁波等港口城市,这些新兴城市获得新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摆脱了传统城市模式,同时形成了最早的民营产业,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以及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加强了国内外的联系,也为后来无产阶级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最后,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上理解,古代的三次商业革命从商业活动以及城市功能方面有着很重要推动作用。

这三次商业革命是顺应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而出现的。这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促进社会转型。

历史时空观念类的题该怎么回答?

历史研究的是人类的过去的经历,历史的连续性最突出的表现为时空性,这也是历史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在考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能够联系到它所处的宏观时间,只有对时间有了准确的定位只有才能联系其时代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同时历史也在一定的空间发生,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构建历史时空,整合历史信息,把对历史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下面提出在高一新生教学和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一些主要途径。
一、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指挥棒和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透彻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潜心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要求,将三者相结合,综合考虑。把握好历史时空观念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循序渐进地、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衡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够落实到位等等。例如,针对“时空观念”这项核心素养,在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这课的教学目标时,针对长征和遵义会议,不能简单地设计为“了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形成时空观念”,应该将其设计为:“能够运用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明确红军长征的出发时间、路线和胜利会师的时间和地点”。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的指向性明确,而且具有操作性和检测性,通过课上的学习便可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
二、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基本的历史史事有清晰的了解,这是构建时空观念的基础。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是历史教材,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重历史教材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要紧扣课本知识,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为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打下基础。
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教授历史知识。历史知识长河的标志就是时间,只有按照严格的时序传授历史知识,才能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历史人物的活动经历,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有时序的历史知识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具体性。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消除及纠正学生在时间观念上产生的错觉。由于现在的教材采用模块形式编制的,时间的连续性不是特别强。比如在讲必修三专题一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讲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宋明时期、明末清初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为保证时序的严谨,教师给学生补充秦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家思想发展状况。
三、讲清楚关于历史时间的名词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提供给学生一些关于时间概念的名词。比如说世纪、年代、前期、中叶、后期、某时期等关于时间的表达方式。具体如下:
(1)时间表达:时、刻、日、月、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朝代、世纪、公元前(后)等。
(2)分期方式: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战后、冷战时期等。
(3)使用两种以上的时间术语描述某定时间(例如,1905 年与 20 世纪初、一次大战前等用语的交替使用;又如,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
以“纪年”为例。所谓“纪年”,指的是历史上计算年代的时间标准。各国、各名族的纪年时间标准不同。古代希腊人则以公元前776年为标准算起的;古罗马以公元前753年为标准算起的……。这些纪年标准也被称为“纪元”。在历史教材中和历史史料中存在不同的纪年。包括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民国纪年等。比如民国纪年,在讲到《辛亥革命》一课,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元,简称民国纪年。教给学生换算民国某年等于公元某年,需要在民国年代数上加11,公元某年等于民国某年,需要在公元年代数上减去11即可。
四、利用时间轴、空间轴构建知识体系
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等状况都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中体现出来,对的历史认识也是在具体的时空下进行的。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要帮助学生按照相应的时间轴、空间轴建立一个个的“时空架构”,以此说明某个或某些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活动轨迹或历史现象。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联系时空进行思考的意识,让学生能够明白特定的事是和特定的时空相联系的;能够运用历史时空的划分叙述过去;能够利用“时空架构”对事实进行合理的解释;能够在认识现实中的社会现象时把该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下进行考察和解释。比如,人民版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时间轴,记录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记,构建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五、利用地图、视频等再现历史时空
通过历史地图构建历史时空。比如,用历史地图显示秦统一六国后秦朝的疆域。用历史地图和动态的箭头展示柏拉图游历的路线,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具体的空间位置。如果只用语言描述柏拉图到达什么地点,学生很难形成空间概念。
适当地利用教材中插图。教材中的插图主要有历史人物画像、历史人物活动的画面、文物图、革命遗址图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可忽视插图的作用。借助历史插图不仅能再现历史的时空,而且能寓历史的价值观于其中。
利用影视直观再现历史时空。为了增强教学的效果,利用视频等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一些教学活动。例如《大国崛起》、《世纪行》、《世界历史》等记录片,辑录了大量的珍贵史料,能跨越时空,通过声音、画面、色等再现历史形象,这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具有直观的作用。除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现场参观文物考古遗迹,考察革命遗址等。
六、用“大历史观”看待历史时空
“‘大历史观’是把历史演变放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观察其流向,而偶然性事件则相对忽略”。“换言之,大历史观就是长时段、宽范围、多视角地思考历史问题,宏观地看问题”。[2]
运用大历史观建立历史时空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重新梳理知识结构、对历史知识进行迁移,避免学业水平复习中的单纯的机械记忆和重复。因此,教师要在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从宏观上,针对有关内容进行合理变通,通过变换视角、重新组合,紧扣固有的内在联系,通过主题、线索和历史时空设立全方位知识情境,让师生从繁琐的、重复的复习中解脱出来。比如围绕中国古代史构建历史知识的联系,把中国古代的制度、经济、儒家思想进行整合,相互联系。比如在人民版必修二《“蒸汽 ”的力量》一课中,首先,能够看懂历史地图,明确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及其地理位置。其次,依据时间顺序,梳理出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并能够说明各阶段的特征;在空间的基础上,思考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原因。再次,将时空结合,构建起以工业革命为中心的中外历史的大框架,梳理出共时性的中外大事,在“大历史”的视野下探究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探究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另外,教会学生用不同的史观看待历史事件的影响,比如“新航路的开辟”可以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看待,得出不同的认识。从宏观上,站在高处,看待历史时空的变迁。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可以从时间分段、地图、文献史料、视频等资源载体,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细致、具体地进行。历史时空观念是一种素养,也是能力和思维的体现。其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期的培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