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改名为襄阳的尴尬,改名后最土的城市名

2023-10-20崇庆运势网热度: 15333

为什么襄樊市要改成襄阳市???纯属于扯蛋~~~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游。襄樊,是襄阳与樊城的合称,汉江穿城而过,南为襄阳、北为樊城。襄阳筑城于汉初、樊城始于西周,综合建城史长达2800余年。古代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要道。 现代襄樊建市于1950年5月,由当时襄阳县的襄阳与樊城两镇组成。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在合称襄樊、升格规模后,这座城市迅速在汉江经济带上崛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中国轻工城市中的领跑者。然而地名彷佛尴尬襄樊无法愈合的伤口,60年来,襄阳称谓在城市前行中一步步远离母体。 魏晋之后,无论政权如何更迭,襄阳始终是“府、道、郡,公署、专区、地区”等区域性概念以及作为治所“县”的地域性概念——这一复合形态存在。1950年代,管辖新生襄樊的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地级机构)驻在襄阳古城,襄阳县治则移至樊城。在其后“以粮为纲”指导的数十年内,襄阳始终是湖北农业的旗帜,襄樊则跻身新兴工业城市行列。1983年8月19日,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地级襄樊仍辖襄阳县。1984年城区改革,古城所在的江南片区以“襄城”之称增设新区,也就是说现今游客要找的襄阳,在称谓上变成了襄城。 襄阳称谓名不符实,不止让游客尴尬。多年来,各界有识之士为此奔走呼吁。其间,当地屡次展开的区划调整都让“襄阳”错失“回归”良机。1992年8月1日,民政部批准襄阳县驻地由市区樊城迁至郊外的张湾镇,襄阳称谓在地理上彻底远离襄樊核心区。2001年底,襄阳撤县建区。至此,襄阳名实分离成为城市演进的历史伤口。 事实证明:襄阳称谓的迁移与复制是不尊重历史的。既然是错误的、不严肃的,当然需要及时修正与复原。在践行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襄樊更名正当其时,这也正是民间躁动的根本原因。 原来历史只需要被尊重 对整座城市的未来,任何人都有美好憧憬的权利。那么,襄樊2007年启动的更名论证,可以视作用有限行动向市民表达的无限尊重。只不过,民间期待太急迫了。 如今,经历阵痛的工业襄樊在艰难转型后苦苦寻求崭新蜕变,两千余年的丰厚积淀反倒上升为城市竞争的核心内涵。城市名称理所当然进入城市崛起的考量范围——襄阳,这两个字太具诱惑了! 最近五年,襄樊决策层频繁更迭,旅游在2009年上升至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极。主政者通过各种场合发出“打好三国文化牌”的声音,这种高调的声音远超出行动的想象。2010年春天,当新一波外地游客莅临襄樊,探访襄阳城外隆中山谷的诸葛亮隐居地时,会走上更加便捷的旅游专线。作为响应湖北建设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具体步骤,襄樊以隆中景区为龙头打造的“三国旅游链”初现端倪。 在襄樊,更名在政界与民间保持异乎寻常地一致。在政界,更名的收益愿景一旦被诉诸报告就太有说服力了,而再现襄阳显赫的历史渊源对草根意义何在?透过市民的网络发言不难看到,他们仅只需要还原被人尊重的过往。这种情味浓郁的自然流露,成为更名(还原)工程的有力推手。 总体上看,襄樊无论如何都要为自己正名。毋庸置疑的是,这个棘手浩繁的工程只是在还原历史。鉴于城市整体更名需要大量消耗,目前市民倾向于在保持整体建制与区划基础上,改“襄城区”为“襄阳区”、现“襄阳区”另行命名。

为什么襄樊更名襄阳,泥咀镇更名卧龙镇?

”南阳崛起之路”先生,你连最基本的襄阳情况与改名常识都不懂,还在这里咋呼!

二 ,由襄樊市更名襄阳市是国家大事,是国家民政部在国务院常务委员会提出,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决定,发文件通告全国。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要知道天高地厚,不能与国家唱对台戏。

三,襄樊市原是襄阳地区所辖市,你看看原来1983年襄阳地区图,中间小红圈是襄樊市。你的意思是襄阳更名是“襄阳人为抢诸葛亮”。但是你不知道襄阳市的襄阳俩字从来没有丢,或者襄阳县、襄阳郡、襄阳道、襄阳地区、襄阳市、襄阳区,襄阳俩字从来没有离开襄阳。

此是1983年襄阳地区图。

襄阳更名是因为襄阳发展太快,这不,襄阳区又更名襄州区了。原襄阳县的东津镇,现在成为东津新区了。襄阳2019年GDP已经4800亿了,南阳呢?差1000亿了!告诉南阳朋友.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造福南阳人民!不要“走捷径”,加水 汽车 是跑不起来的!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 无数文人墨客让“襄阳"自带光环,与湖北省内荆州一样,襄阳复名成功,是众望所归。

襄阳曾短暂的被称为襄樊市。襄樊,是襄阳与樊城的合称,汉江穿城而过,南为襄阳,北为襄樊。襄阳和樊城,都有非常悠久的 历史 ,合二为一的襄樊,地名显得不伦不类。

襄阳之名被弃用过几十年,但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依然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国人心中的“文献名邦”。120回三国演义中,有31回的故事发生在此地,无须讳言,"挖掘 历史 文化价值",服务经济发展,是复名的一大推动力。

据说,襄樊改名襄阳的导火索,是当年央视主持人周涛在襄樊主持诸葛亮文化节时,频频将“襄樊“说成“襄阳“,足见襄阳之名"深入人心"。

著名学者李辉也曾在《人民日报》撰文《襄樊何不称襄阳》,力挺襄樊更名襄阳。他认为,与几十年前才出现的新地名襄樊相比,"襄阳“这个地名实在是 历史 太悠久、名气太大、文化底蕴太深,可以说它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记忆。他说,新地名襄樊虽然用了50年,但与用了2000多年的老地名相比,50年只是一瞬而已。

地名是一个地区 历史 文化的载体和延续,襄阳复名,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感谢阅读,欢迎点评!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不正则言不顺。

襄阳热衷改名,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后,襄阳和樊城合并,二城各取一字名为襄樊。后因经济发展需要展现襄樊形象,看中了郭靖黄蓉大IP,随后更名为襄阳,当年曾引起过大讨论!

泥嘴镇改名、阿头山改名,是为诸葛亮安个家,抢 历史 名人,发展 旅游 产业,提升襄阳形象!与此同时,襄阳方面四处活动,五进京公关更改教科书,广发资料邀请 历史 专家学者撰写文章,为隆中站台!

但是这种罔顾 历史 事实,改名换姓,为伪隆中造假的行为,更加证实了襄阳隆中之伪。阿头山隆中诸葛亮故居的前身是明王墓地!考古证实,古襄阳城北依襄水(故名襄阳),城西二十里并无隆中,现在的阿头山隆中诸葛亮故居谎言不攻自破!

南阳没有襄阳那么贱兮兮的

襄阳先号曰个隆中把额头山给改没了,延续千年无古迹,又改名加个古字叫古隆中,看看 历史 号曰隆中离襄阳城西二十里,这襄樊不合 历史 ,又改名叫襄阳!这名字才改几年?就要飞天了。

谁知人家诸葛亮号卧龙,这古隆中没有卧龙之名,当初叫龙中就好了,结果就把汉水边上的泥嘴镇改成为卧龙镇,这才几年呀?

看看襄阳的 历史 这千百年活在南阳的影子之下,碰瓷南阳到今天,那个憋屈!

襄阳还在继续的表演,躬耕地什么已经国家背书承认了,公开的对全世界讲,诸葛亮躬耕襄阳!

那又如何?全世界要了解三国都要学《出师表》,《三顾茅庐》,都要读到,亮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庶对备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亮曰『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哈哈,结果会怎样?

原来诸葛亮和他的好朋友徐庶他们自己都讲了,『宛也叫南阳』,『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

改了名的襄阳和卧龙镇对不古的古隆中假躬耕地是最好的备注和诠释!

襄阳的悲哀还不止于此,虽然其经济比南阳强那么一点,可是其精神文明方面,又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一样,即嫉且恨的挖南阳的 历史 人物和名称,你说『不会吧?』

切看:

1,网上前不久还不断的冒出『南襄盆地』,完整的南阳盆地不过江已叫了千百年,要给『南阳』改名叫『南襄』,要这盆地『襄』边。

2,刘秀祖籍今枣阳人,东汉光武大帝,古属南阳郡蔡阳人。其生于河南陈留,发迹于南阳城,建都于洛阳,成就了东汉帝国娶南阳新野女子为妻,因此封南阳为陪京,南都,帝乡!

结果襄阳又开始在枣阳大兴土木建无史无遗迹的汉城,自封为南都帝乡。

襄阳的造假已上瘾成性,大建唐城,伏羲山像。

郭靖黄蓉的像也造好了,什么时候竖起来?

3,南阳有的是名人,还有姜子牙,百里溪,范蠡,张衡,张仲景都是世界级的名人,也是诸葛亮最好的老师,襄阳人讲,人都去世了,怎么能教诸葛亮?那么我们上课学习的课文中讲述的 历史 人物,事迹,不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襄阳的精神文明与南阳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襄阳不管怎样,都要无奈的继续活在南阳古人的人文精神的巨影下!

即便是号曰,改名,造景,编 历史 ,今生今世都改变不了襄阳的命运!

襄阳也只有仰视南阳的份!叫骂,诋毁只能更显示自己的卑鄙下流的底色!

这个问题问的就有毛病,人家襄阳是复名。要是问你宛城为什么改名南阳市、八里岗为什么改名卧龙岗、武侯祠旁边为什么加一个小虹桥?你怎么回答?

襄樊更名襄阳其目地就是和南阳挣诸葛亮躬耕之地和文化名胜古迹!

1950年5月,襄阳、樊城两镇合并命名为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 2010年12月9日改回原名襄阳市。所以襄阳不存在改名之说,不过襄樊改襄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每年春天,韩国襄阳郡都会在岘山举办岘山文化节,其中有很多活动,吃粽子、赛龙舟、傩戏、巫祭。韩国人很重视这项传统,还向联合国申请岘山文化节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韩国人的这个申报在2010年以前一直在进行,现在已经成功了,并且改名为“岘山文化祭”。韩国襄阳郡的这件事给了中国襄阳市很大的刺激。很多国人都骂棒子搞阴谋,抢我文化不要脸。在韩国的这种刺激下,襄阳人来了一次暂时性的反省和补救。襄樊在岘山文化祭申遗成功的同时改回了原名襄阳!

2002年,襄城区提交了将泥嘴镇改名为卧龙镇的请示,2003年11月11日获得了湖北省的批准。至于为什么叫“卧龙镇”,大部分襄阳人应该都明白的:泥嘴镇的核心区域是诸葛亮躬耕地隆中,而这位 历史 名人,人称“卧龙”,泥嘴镇改名为卧龙镇正是为了纪念这位襄阳智圣!

为什么叫襄阳而不叫汉阴呢?那是国因为汉朝的襄阳不在.此地。而在欧庙的邹湾,因靠襄水北岸而得名。现在的襄阳是宋朝迁移过去的。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不正则言不顺。

襄阳热衷改名,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后,襄阳和樊城合并,二城各取一字名为襄樊。后因经济发展需要展现襄樊形象,看中了郭靖黄蓉大IP,随后更名为襄阳,当年曾引起过大讨论!

泥嘴镇改名、阿头山改名,是为诸葛亮安个家,抢 历史 名人,发展 旅游 产业,提升襄阳形象!与此同时,襄阳方面四处活动,五进京公关更改教科书,广发资料邀请 历史 专家学者撰写文章,为隆中站台!

但是这种罔顾 历史 事实,改名换姓,为伪隆中造假的行为,更加证实了襄阳隆中之伪。阿头山隆中诸葛亮故居的前身是明王墓地!考古证实,古襄阳城北依襄水(故名襄阳),城西二十里并无隆中,现在的阿头山隆中诸葛亮故居谎言不攻自破!

原名襄阳,解放后因扩建更名襄樊。

然,世人只知襄阳,而不知襄樊,对经济文化交流带来诸多不便!

经多方努力,于公元2010年12月9日,再次更名为襄阳!

襄樊为什么要改名为襄阳?

也是历史原因啊,也是当官的喜欢搞也名堂出来。不怎么能体现他们的能力啦,2007年3月,襄阳五医院成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即湖北省人民医院技术协作医院,这也是省人民医院在襄阳地区唯一的技术协作医院,这也标志着襄阳五医院实现了同省人民医院技术、设备、科研一体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9年年初,襄阳五医院在襄阳医疗界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同年,荣登影响襄阳市民生活100品牌,这也是襄阳众多同类医院中唯一一家荣获。

襄樊为什么改成襄阳,,,什么原因

襄阳出名,所以要改成襄阳市,襄阳比襄樊出名,你问问外地人就知道,别人肯定知道襄阳不知道襄樊,为啥?《三国》和《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仙侣》没看过的中国人有几个?有几个不知道郭靖死守襄阳的故事?改名实际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及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
射雕英雄传里的襄阳,三国演义中的襄阳 米芾(米襄阳)孟浩然(孟襄阳)李白的襄阳歌,还有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等
襄樊 (襄阳城 樊城 襄阳)铁打的襄阳城 纸糊的樊城
襄阳 目前是地级市(襄樊改名后)因为襄阳(城)太出名 襄阳城好比市内,襄阳好比郊区
襄樊 地名正在消失
襄城 襄樊人心中的襄阳城,简称襄城,汉江南面襄阳城 汉江北面樊城 一个三个字,一个两个字,对不齐所以襄樊人把襄阳城中间的阳字取掉
襄州 原来的襄阳县(襄阳县在古代把襄阳城 樊城包围了,襄阳县好比双黄蛋)后来襄阳县有几个地方划分给了襄阳城,樊城,后来改名为襄阳区,再后来(现在叫襄州区)
襄阳市办公地在目前在襄(阳)城
襄阳市(襄阳城 樊城 襄州)
襄樊铭
大宋淳佑十一年四月二十有七日 京湖制置使李曾伯 奉天子命 调都统高达幕府 王登 提兵复襄樊两城越三年正月元日铭于岘其铭曰:
壮哉岘 脊南北 繄墉壑 几陵谷
乾能夬 剥斯复 千万年 屏吾国
襄樊名字的由来1950年5月襄阳城,樊城,(襄樊两座古城)从襄阳县分离出来,成立襄樊市,不过襄樊的名字由来还是来自以上襄樊铭内的襄樊两城

为何感觉驻马店、枣庄、合肥名字这么土?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地方的地名都蕴藏着一段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襄阳,改名为襄樊,这好比一个笑话直接变成了大笑话,好在现在又改了过来。不过历史上还真有不少这种把一个很有气质的名字给改土的,下面就给您好好说说这些城市。

首先是枣庄,听到枣庄这个名字有没有满屏大红枣的感觉,可你知道吗,他还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叫蓝领,意思是开满兰花的高地。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兰陵王,就产自这里,只不过现在你要说你是兰陵王,我恐怕要称你一声枣庄王了。

再说河南城市驻马店,同样有一个很风雅的名字汝南,取汝水之南的意思,虽然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但驻马店跟其比起来简直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落差感。

许嵩的《庐州月》,大家都听过,说的就是现在的合肥,可是它怎么就从泸州变成两个胖胖了呢?泸州的叫法是从隋朝开皇元年开始的,之前叫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合肥。

还有常山改成石家庄,九原改成包头,永嘉改成温州,大家伙想一下。战场上两军对阵,赵子龙驾马而来,大喝一声,我是石家庄赵子龙,对面高声回复,我是包头的吕布,原本的威风凛凛,一下子变成了?潘拷?恰?/p>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但长安很改成西安后,大家恐怕就只记得西安凉皮羊肉泡馍了。说了这么多,您知道您的故乡,还有什么比现在更美的名字吗?

十大改名后哭瞎的城市

最“惨”的恐怕就是驻马店了。一听到“驻马店”3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啥?养马的地方?马停的地方?卖马的店子?作为河南省的地级市,为啥它会被取一个这样的名字?其实,驻马店的别名很美。
时间要回到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驻马店区域诞生了一位名叫嫘祖的女性,她就是后来轩辕黄帝的夫人,驻马店便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待到夏禹时期,夏禹分天下为九州,此时驻马店属于豫州,发展到战国时期,州又变成了县……
自古以来,这里的交通就相当便利,是商旅之人的必经之路,在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骑马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他们每到此处就会停下来休息,所以干脆就在这里设置了“驻马店”(也称为驿站),意思是让马停下的地方,但其实全国很多地方都有“驻马店”。
等到三国时期,曹操干脆就在汝宁(驻马店旧称)养起了军马,种起了田,汝宁成为他的后备粮仓;公元1474年,崇简王朱见泽就封汝宁,于是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庄园,并设置驿站,因为来往此处的人太多了,大家都骑着马,于是“驻马店”3个字便成了此处约定俗成的别称。
以至于从汝宁出土的古墓都写着“河南汝宁府确山县驻马店”,该名被沿用至今,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在呼吁把名字改回“汝宁、天中”或者“蔡州”,毕竟“驻马店公子袁绍”也太难听了吧!
第2个强烈要求改名的地区是“枣庄”。中国古代有一著名的歌舞戏,叫作《兰陵王入阵曲》,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作,武者通常为俊美的男子,毕竟兰陵王高长恭有着“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美称。
但是兰陵王要是知道自己现在变成了“枣庄王”,恐怕也得哭瞎了眼,为啥要把“兰陵”改成“枣庄”呢?咱接着看。
根据史书记载,兰陵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兰花生长,待到漫山兰花开放,那场景简直美不胜收,故得名“兰陵”,光是看这2个字都能感受到千百年前的美景,直到明朝,一切都变了。
话说当时明朝建立不久,正是百废待兴、急需银子的时候,朝廷下命,百姓们动起来挖矿,于是百姓们三五成群,来到了峄县(当时的枣庄),就地定居,因为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队伍,为了方便划分各自的地盘,大家就以姓氏或位置作为名字。
比如姓李就李家庄,在稻田旁边就稻庄,这里有一片枣林那就叫枣庄,于是“枣庄”的名字就那么出现了。
最后一个是“合肥”,乍听这2个字,感觉挺喜庆,圆圆肥肥的,著名的青天大老爷包拯,就是合肥人,当然了,他介绍自己的时候还是说的“庐州人”。
“庐州”这个称呼是从581年开始使用的,一直沿用到民国元年,当时庐州府废,合肥县直属安徽省,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直接就称为“合肥”。
除了“驻马店、枣庄、合肥”,还有石家庄(旧称常山),包头(九原),南京(旧称金陵),马鞍山(当涂)……这些地方的网友不禁“哀嚎”道:“改回原名吧!”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