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红线2023年执行,三道红线标准出台

2023-10-08崇庆运势网热度: 19665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

坤造:壬戌 庚戌 己卯 戊辰
乾造:癸亥 乙卯 戊午 壬子 注:坤为女 乾为男
男命为水 女命也为水:男水女水--两水夫妻喜洋洋、儿女聪明家兴旺、姻缘美满福双全、满仓财产好风光
女命带华盖 很相信灵异之事

三道红线”试点房企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

观点地产网讯:7月26日,据财联社报道,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几十家重点房企,已被监管部门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被监管部门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的比例限制不仅包括房企在公开市场拿地,还包括通过收并购方式获地的支出。

另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此前报道,2021年6月30日,央行等监管部门已经出手,将“三道红线”试点房企的商票数据纳入其监控范围,要求房企将商票数据随“三道红线”监测数据每月上报。

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商票数据暂未被纳入“三道红线”计算指标,不排除未来被纳入计算的可能性。倘若商票数据日后被纳入“三道红线”指标中的有息负债指标计算,未来房企降负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此前于2020年8月,监管部门为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对重点房企按“红-橙-黄-绿”四档管理,并设置了“三道红线”,具体为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短债比小于1倍。试点房企须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

三道红线下内房转“绿”路上“招”与“目标”

三道红线下, 2020年的房企年报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是否转“绿”上,不过,也有分析警告说,有些公司可能在借机”整理“财务报表。

 

转 “绿”的动力与招

 

对此,野村证券分析师 Iris Chen表示,“去化的进展快于市场预期,这是出于满足监管要求的意图和更严格的融资环境所推动的。 房地产 开发商在‘三道红线’指标上取得的进步越大,与金融机构金融融资谈判时面临的障碍就越少。”

 

有转 “绿”的动力自然各房企也是不遗余力推动,据媒体统计,在74家已发布年报的内房股中,“红、橙、黄、绿”档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家、5家、28家和24家。而彭博报道也进一步印证了,截至2020年年底,66家主要房企中有近一半已经满足了“三道红线”的要求,而六个月前仅有14家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转 “绿”房企中也是各有各的招。其中,融创中国及中国金茂的做法是延长了债务期限,并削减了一年内到期的借款,并减少土地购买的支出来满足指标要求。

 

“绿档”企业中,短债比最高的是建发国际,达5倍,净负债率为73.8%,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2%。据不完全统计,建发系2020年共计发债25次,发行总额约496亿元。在转“绿”的路上走了一条被业界认为的“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补充权益来降低水平”,其动作是以介绍方式推动了建发物业在联交所主板上市。

 

同样,对于金科股份 来说,也是使了“巧劲”,截至2020年底,金科股份“三道红线” 全部转为“绿档”。据披露,公司报告期末权益总额为734.98亿元,同比增长40.93%。通过做大权益来实现快速去或是金科股份财务为转“绿档”的重要手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0年新发行永续债融资13.42亿元并将其分类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全部计入所有者权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永续债总额为21.42亿元,同比增长167.72%。

 

对于此类做法,业界认为,一般来说,永续债后期将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利息压力,作为调的长期路径来说或将不可持续。

 

此外,龙湖作为常 “绿”房企也是另类了,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龙湖集团的净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4%以下,短债比保持在3倍以上,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70%以下,连续5年处在“三道红线”绿档水平。

 

房企转 “绿”目标

 

也有转 “绿”不成功,像仍踩中1道红线的大悦城,随着业绩下滑,辞职了。而更多没有转“绿”的房企在不同场合下表达了转“绿”的决心与目标。

 

数据显示,恒大地产以及广州富力地产是仅有的两个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善的大型房企,均踩了 ”三道红线“。恒大地产总裁夏海军表示恒大地产正努力在明年年底之前达到目标。而国内最大的地产商万科有望在第一季度满足该指标。

 

作为头部企业的碧桂园, 2020年年报中,其剔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为80%,净负债率55.6%,短债比为1.9倍,触及一道红线,属于“黄档”房企。碧桂园CFO伍碧君表示,根据测算,按照现有的经营的节奏,集团能够在2023上半年之前稳步变绿。

 

另外,新力控股首席财务官许进业提出,预计 1-1.5年内实现全部达标。

 

奥园集团执行董事、联席总裁陈志斌介绍,力争在 2022年之前实现“三条红线”全达标。

 

正荣地产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黄仙枝表示,预计在 2022年上半年将三线全面降为绿档。

 

花样年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陈新禹表示, 2020年将全部降到红线之下。

 

佳兆业管理层也在业绩会上表示, 2021年将力争提前实现三项指标全部达标。

 

合景泰富集团财务资金副总裁黄妍萍表示,有信心在 2021年末降至70%,转入“绿档”。

 

对此,业界人士对中华网财经表示,随着水平下将房地产行业也将迎来平缓期,不过也有不少表面的转 “绿”问题存在,这是长期的问题,有些房企只是暂时将财务表修饰了。

 

(中华网财经综合 文 /散水)


节后楼市连放猛料 两地抢先调控 房价走势有信号

然今年“黄金周”楼市总体未现火热行情,但国庆长假刚刚结束,江苏徐州便率先发起调控政策,紧随其后的是浙江绍兴。两地政策不约而同聚焦商品房备案价格管理,同时也再次明确限售、“限地价、竞配建”。另据机构数据,今年前9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高达403次。

分析认为,徐州和绍兴出台政策,进一步说明调控不放松的导向。尤其是第四季度全国房企会积极促销和去库存,此时稳定市场秩序也显得比较关键。预计四季度全国各地依然会有调控,重点落实“三稳”政策。此外,房企促销仍将对成交产生一定带动作用,市场规模整体降幅可控,房价仍将以稳为主。

与此同时,“三道红线”的严格执行将被推迟到2023年也被媒体证实是误读,仍为2021年起在全行业全面实施。至于是否影响房价,在专家看来,既然目前政策肯定没有落地,所以也就对市场没什么影响。

徐州、绍兴节后出台调控打响楼市“双响炮”

10月9日晚,徐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从宅地供应、备案价格管理、装修行为与价格监管、房地产金融政策、商品房限售、住房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明确。

通知明确,加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备案管理。新备案商品住宅项目,宗地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的,实行一次性价格备案;宗地建面高于10万平方米的,可分期进行价格备案,每次备案不低于10万平方米,最后一期不足10万㎡,据实备案;备案价格一年内不得调整。

徐州还规定,各金融机构应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审查和流向检测,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严防消费贷款和其他贷款违规用于购房。

徐州提出的“继续坚持商品住房限制交易政策”并非新的内容。根据2018年6月徐州《关于完善市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当时已经落实了限售政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即便是重申政策内容,也继续释放政策收紧的信号,至少类似6年限售的约束,也可以规范住房交易,防范各类住房炒作,也使得限售政策的效应进一步放大。

根据国家发布的8月份70城房价数据显示,徐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为0.8%,同比涨幅为11.6%,仅次于银川、唐山、西宁;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为0.8%,同比涨幅为7.3%。

另据徐州易百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徐州土地交易收入总金额达到372.8亿元之多,同比大幅上涨73%,位居全国第29名。分季度来看,仅7、8、9三个月,徐州的土地交易总金额就接近125亿元。

“徐州此次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说明对于房价和预期稳定的导向。”在严跃进看来,徐州最新一期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全国第四,属于房价过热的城市,所以政策出台符合预期。

同日,浙江省地级市绍兴紧随徐州,成为国庆长假后第二个升级调控的城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绍兴是全国第27个收紧调控政策的城市。

绍兴市住建局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通知》,强调严格执行“限地价、竞配建”政策、严格实行“双备案”制度、严格分期销售管理、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政策最重要的一条是,严格实行“双备案”制度。新开盘项目价格备案须综合考虑同区域内其他类似房源价格或“地价+成本”等因素,加推盘项目价格备案不得高于首次备案的商品住房价格。

有分析认为,这条规定意味着开发商的自主权被压缩,备案价的决定权倾向于调控。对于开发商来说,其备案价格制定将更为科学合理,并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备案价不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对于购房者,在售楼盘价格也会得到有效控制,无需再担忧房价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另外,对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已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要在十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不得高于申报价格对外销售。此外,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实行差别化供地。严格执行“限地价、竞配建”政策,严格控制溢价率和楼面地价。

严跃进指出,从绍兴楼市政策内容看,对于类似限购限贷等提法减少,而更多是针对地价和房价等进行。这也说明在当前特殊时期,对于住房交易还是持鼓励态度的,但是要防范地价和房价的炒作。

不过,机构数据显示,近期绍兴房价并没有上涨迹象。据房天下数据显示,绍兴9月二手房参考均价9436元/平,环比8月下降9.29%,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1.65%。

两地政策影响力度有限,全国房地产调控高达403次

“这些政策都是看着热闹,没有动根本,信贷都没有全面收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单独看这两个城市的调控政策内容,与大部分城市接近,实际调控政策力度不大,主要是针对备案价格调整有所收紧,预计对于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有限。”

严跃进则表示,“十一”假期后,包括徐州和绍兴出台政策,进一步说明调控不放松的导向。尤其是第四季度全国房企会积极促销和去库存,此时稳定市场秩序也显得比较关键。

与此同时,节后还传出消息称“三道红线”的严格执行将被推迟到2023年。经上海证券报报道,该消息有误读之嫌,“三道红线”政策并未延期,仍将于2021年起在全行业全面实施。

根据媒体报道,“三道红线”是指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短债比”小于1。

随着房企融资端逐渐收紧,开发商为了降负债加大打折促销的概率或大大增加,至于是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房价,在专家看来,肯定的是现在政策没有落地,所以也就对市场没什么影响。等将来政策落地了,再看影响也不迟。

2020年三季度,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房住不炒”定位不变,从多个方面部署调控举措。7月以来,多地先后收紧调控政策,如杭州、宁波、深圳、成都等城市,以稳定市场预期。从调控内容上看,各地出台的政策主要表现在限购、限贷升级,限售年限增加、增值税免征年限提升,强化土地市场管控,加强市场监管,明确高层次人才及无房家庭优先购房等,保障刚需,抑制炒房。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次数累计为35次,仅7月到9月有超过27城发布逾30次调控收紧政策;1-9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累计高达403次。

张大伟认为,8-9月各地收紧的调控政策虽然力度不大,但依然代表了房地产调控的趋势是一城一策,房住不炒,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只要上涨过快必然会导致调控升级。

中指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趋势展望》报告指出,展望四季度,因城施策下,部分房价、地价存较强上涨预期的城市仍会进一步升级楼市政策,以稳定预期,但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政策收紧的空间已明显缩小。部分城市将在增加购房补贴、强化住房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放宽落户限制,也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

黄金周楼市失色,四季度房价咋走

从多家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并未给楼市过多表现机会,“银十”表现清淡,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呈现“冷热不均”的景象。分析认为,随着居民对于旅游需求的提升,长假期间购房者更关注出游,对楼市的关注度减弱,近三年来所谓的国庆楼市黄金周已然褪去。

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双节假期,重点10城(北京、深圳、武汉、苏州、大连、福州、青岛、东莞、温州、泰安)新房销售面积为72.86万㎡,与去年国庆周相比小幅上升1.6%。整体来看,今年假期销售量级与去年基本持平,但由于今年假期较往年多1天,从日均销售面积上看,2020年重点10城日均销售面积为9.11万㎡,同比下降11.1%。日均销售面积为2015年以来国庆周的最低值。

二手房市场方面,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重点监测的18个城市中,二手房日均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二手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2%。

张大伟认为,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已经过去,后续市场将继续升温。但调控政策的频繁出现,让涨幅维持在“温”的程度。

中指研究院的报告认为,四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市场规模小幅调整,新开工积极性放缓,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的局面。调控收紧下需求理性回归,市场规模将在周期作用下回归调整通道,但房企采取的积极促销策略仍将对成交产生一定带动作用,市场规模整体降幅可控;房价整体运行仍将以稳为主,改善型产品的增加及一二线去化优势的显现将带动销售均价继续保持小幅上涨。

央行三条红线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三条红线”,就是央行和住建部将限制开发商融资的政策,于2021年1月1日起全行业推行。

三条红线的具体为: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百分内之七十

(2)净容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百;

(3)短债比不小于一。

三条红线房地产指的是监管层收紧房企融资较为清晰的三条标准,要求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有息债务增长,并设置了三条红线。红线一是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红线二是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红线三是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三条红线主要是为了剔除资本金因素,基建投资中包含预算内资金,地产投资中包括公司自有资金和预收款。

三条红线指的是什么

有呀有呀,我觉得她们好配啊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