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说文解字,十二地支的详细解读

2023-10-14崇庆运势网热度: 4518

十二地支的由来及天干地支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天干地支不分家,前面介绍了十天干的基础知识,我们再继续介绍十二地支。十二也是本专题的最后一个重要数字,至此本专题也将逐渐接近尾声。

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首尾相接,循环不已。

地支的由来

地支的起源并没有定论,一种说法是我们在天干部分提到的"大桡作甲子",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

在天文学上,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环绕太阳所经过的轨迹在星空中的投影称为黄道。黄道宽18度,环绕太阳一周(一年)为360度,黄道面包括了所有行星运转的轨道,也包含了星座,而且恰好约每30度范围内都各有一个星座,总计为十二个星座,因此又被称为"黄道十二宫"。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宫,也对应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

十二地支与黄道十二宫和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古巴比伦,是阿拉伯占星术中的术语。后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在夏商时期传到中国,并与中国的河图、五行和天干等概念结合,演化出了十二地支。郭沫若先生在《释干支》一文中就持有这个观点,认为十二地支不是中国原创的,而是源自古巴比伦。

郭沫若先生的这个说法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世本》以及《五行大义》中"大桡作甲子"的说法相矛盾,而且我们知道轩辕黄帝大概生活在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而古巴比伦大概在公元前1894年~公元前1595年,与中国的夏朝(约前2070~前1600)相当,据此可以知道大桡作甲子的时间比巴比伦提出黄道十二宫的理论至少要早上700年~1100年。

不过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不必纠结这个黄道十二宫到底是从古巴比伦传过来的,还是中国古人在更早时期就独立发现的,但地支起源于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对天象的观测("仰则观象于天"),是人们基本都能接受的观点。

根据《说文解字》的观点,十二个地支描述了宇宙万物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各个地支的含义如下:

  •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地支与黄道十二宫的关系也印证了孔子在《系辞传》中所说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个说法,印证了地支与天象之间的关系。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变化见矣"就是指由天干地支所表示的时间和空间生生不息、循环不已的演化,以及宇宙万物由生至死,由死复生的生命周期循环。

地支与天干的关系

天干与地支中,十天干是在天上所成的象,十二地支则是这十个天象在地上所成的形。干是主干,支是分支,地支就是支持、配合天干的意思,是支持天干运动的力量。

天干为象,地支为形;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为体,地支为用。天干地支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由天干和地支所表示的时间与空间同样是不同分割的统一整体。

天干有十个,是河图之数,也是五行生成之数、五行阴阳之数,所以天干按照河图和五行的格局分布,分别居于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但天干在地上所成的"形"(地支)在五行方面就与天干有了分别。

1.五行金木水火的异同

天干中金、木、水、火各有两个,前后相连,且一阴一阳,一生一成。相应地,地支中的金、木、水、火同样各有两个,且同样前后相连,一阴一阳。天干与地支中的金木水火四行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空间分布上:

天干中甲乙均位居正东,地支中寅居东北,卯居正东;天干中丙丁均位居正南,地支中巳居东南,午居正南;天干中庚辛均位居正西,地支中申居西南、酉居正西;天干中壬癸均位居正北,地支中癸居西北,子居正北。

2.五行土的异同

天干中土有两个,分别为戊己土,一阴一阳,位居中央。而地支中土有四个,分别为辰戌丑未土,比天干中多了两个,两阴两阳。

地支中五行土的空间方位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由天干中的中央位置分散到了地支中的四隅(四个角落)位置。且四个土分别隔开了金木水火,体现了土生养万物的转化功能。

天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如下:

天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阳木在天成象为甲木,在地成形为寅木;

阴木在天成象为乙木,在地成形为卯木;

阳火在天成象为丙火,在地成形为午火;

阴火在天成象为丁火,在地成形为巳火;

阳土在天成象为戊土,在地成形为辰土和戌土;

阴土在天成象为己土,在地成形为丑土和未土;

阳金在天成象为庚金,在地成形为申金;

阴金在天成象为辛金,在地成形为酉金;

阳水在天成象为壬水,在地成形为子水;

阴水在天成象为癸水,在地成形为亥水。

3 .地支藏干

除了这种表面上的对应关系外,天干地支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把天干藏在地支之中,叫做地支藏干,主要用于命理学之中。

地支藏干关系有十二种形式,分别是子藏癸、丑藏己癸辛、寅藏甲丙戊、卯藏乙、辰藏戊乙癸、巳藏丙戊庚、午藏丁己、未藏己丁乙、申藏庚壬戊、酉藏辛、戌藏戊辛丁、亥藏壬甲,每个地支中都藏有一个到三个天干。

地支藏干

地支藏干的口诀如下:

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

寅藏甲木和丙戊,卯中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木兼戊癸,巳中庚金有丙戊;

午藏丁火并己土,未中乙木加己丁;

申藏戊土庚并壬,酉中辛金独丰隆;

戌藏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由于地支藏干主要用于命理学,在六爻、梅花、奇门等其它理论体系中很少应用,所以暂不作为重点(除非有志于命理学),只要知道有地支藏干这么个概念就行了。

戌,戍,戊三个字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戊wù
戌xū
戌shù

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详解之“甲”

《说文解字》之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第一讲:甲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汉代经学的产物,是为研究 汉代的“六经” 而编著的。

哪六经呢?《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乐经》。 到了西汉,汉武帝“罢黩百家,表章六经”,恢复了六经的官学地位。此时《乐经》已经失传,故设 “五经博士” 。

要想“通经”,得先“解经”,要“解经”就离不开这部 《说文解字》 ,为什么呢?因为它使用的是 秦汉之间通用的篆字 ,包括了大篆和小篆,还收集了逐渐消亡的六国的文字和逐渐滋生的民间的文字。所以,我们今天能够读懂和破解一部分甲骨文和金文, 《说文解字》功不可没。

《说文》收录的文字并不多,一共是9353个,再加上重复的,也就一万个字左右。这些字,按照 部首 分成了540部。《说文》就是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建立了中国字典的基本框架。可以说,后世所有的字典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 这样来看,《说文解字》就奠定了中国文字学、字典学的基础。

汉字有三大要素:字形、字音、字意。 所以汉字的解释也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的。《说文解字》它偏重在“字形”来解释字,许慎的解说根据就是“六书说”。

什么叫“六书”呢?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是对每个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偏旁、部首。用一个很江湖的词来表达,叫“拆字”。

“甲”字的拆法,第一种拆法就是“田”字下面出头。有什么根据这么拆呢?因为在《 康熙字典》里边“甲”字就排在“田”部。 “田”字下面出了一个尾巴,就叫“甲”。说明什么呢?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种子破土冒出了地面,但还没有脱出硬壳儿,脑袋上顶着一个硬壳 ,这样的形象就叫做“甲”。

想象一下“发豆芽”的过程,豆子下面长出了尾巴,上面还顶着个豆壳,这就是“甲”字的象形图像。

“甲”字第二种拆法 ,就是一个“十”字,外边画一个圈儿,把它圈住,看起来像个“田”字,但是下边没有尾巴。甲骨文、金文,都是这个字形,什么意思呢?他说: “甲者,皮开裂也,实象其裂纹也。” 他说这个“甲”,就是果实的外皮开裂,出现了一个“十”字形的纹,表示生命萌动就要破甲而出了。 因此 ,“甲”字的根本的意思就是 “生命的萌动与出生”,有“开始、出端、起点”的意思。

比如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就是从“开始、开端、第一”衍生过来的。古代头号的世家望族叫“甲族”、最显贵的豪宅叫“甲第”、科举考试第一就是中了“甲科” ……

由于“甲”是生命的初态,尚未脱开硬壳,所以“甲”又指古代战士穿的防护衣,比如说“甲胄”、“盔甲”、“ 铠甲”、“马甲”、“ 满城尽带黄金甲”。再由此引申出动物身上起保护作用的硬壳,比如说“龟甲”、“ 甲鱼”“ 甲虫”、“穿山甲”、“ 动物的爪甲”、“ 人的指甲”等等。

我们说 “汉字同音基本同义” ,所以甲和夹、荚同音同义。意思都是 “天的生气下潜,被困在下面不得完全伸展之象”。

被夹在了硬壳的下面,所以得了一个“甲”的象,等待 元气上升 就成为 “由” 字啦。

“由”字,它有“由来”、“根源”、“ 自由”的意思,等到元气贯通,上下都出头啦,又变成了一个 “申” 字,表示: “元气伸张,大有作为。”

所以“甲、由、申”这三个字,同属“田”部,它是 “一气通三字” 。所以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字,都表示“生命之气的贯通”,生命之气贯通下来,就变成了“乙”字,我们第二讲就会接着讲“乙”字。

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广老师讲国学”,我会不断的更新,同时也欢迎大家在文下留言评论或转发收藏,因水平有限,难免讹误,还望大家不吝赐教,共同进步。

地支中从子到亥十二个字的本义是什么?

一是我们熟悉的天干地支,简称干枝。在古代,人们用它来观察天象,据说是帝王臣子创造的。



《世本》上说“荣成为历,大宽为甲子”。


而《尚书正义》解释道:“二人皆是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据说大半径“取五行之爱,占斗机之楼,引发甲乙之名,谓之干;长得丑是以月亮命名的,叫做分支。天上有事用天,地下有事用月。阴阳有别,所以有个分支名。


十天有:个A,B,C,D,E,H,G,Xin,N,C。


十二地支有 :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十二地支依次配合形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然后按照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形成我们至今使用的天干地支的时代方法,可见。而今天,天干地支在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的深远

这是天干地支的简介。既然问题是解决十二地支的本义,这里就不讨论天干了。今天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十二地支,即毛寅的仇、辰巳的武威、沈悠的徐海,有什么深意。


一、最浅薄的是我们最熟悉的常识,就是十二个分支代表十二个属。子仇毛寅代表鼠、牛、虎、兔,辰巳中午是蛇、马、羊,沈悠徐海是猴、鸡、狗、猪。




十二地支代表方位,地支的亥和子对应北方,阴和毛对应东方;三日、午对应南,申、酉对应西,陈、徐、仇、梅分别对应东南、西北、东北、西南。


二、从五行说海兹是水,毛寅是木,第三午是火,沈悠是金,陈旭丑而不土。


根据搜狗网三、的阴阳学说,地支中的中子、阴、陈、吴、申、徐为阳,丑、毛、三、卫、酉、海为阴。




四、十二地支代表时间,午夜从二十三点到一点,丑陋的时间从一点到三点,阴从三点到五点,石矛从早上五点到七点,时间从七点到九点,时间从早上九点到十一点,中午从十一点到十三点,时间从十三点到十五点,时间从十五点到十七点,酉时间从十七点到十九点,时间从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据搜狗网《五脏六腑》记载,阴为肺,毛为大肠,陈为胃,三分为脾,午为心,不为小肠,申为胱,酉为肾,许为心包,海为三焦。


这些是十二地支的简单符号。我们来看看它的本质意义。




子分支是第一个,说明它有开始的意思,也是种子。因为孩子是阳,是阳开始孕育发芽。在五、。所以:子、阳气开始萌芽,万物滋生于下。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子水是在冬季的十一月,从大雪开始,当阳气诞生时,所以有一个六、的说法和一个 《说文》 中:“阳气动,万物滋”的说法。


丑是第二位,表示新按钮。预示着万物刚刚萌芽的扭曲状态,也预示着万物诞生的艰难。节气难看的是十二月,也就是腊月。当季节运行位置为二阳时,外面冷,里面却有暖阳。根据“一阳复始”的说法。




阴为第三分支,五行属木,二十四节气代表正月。有春暖花开的意思,因为从子月的第一阳到丑月的第二阳,再到,是第三阳开泰。到这个时候,丑月的萌芽已经形成。在负阴抱阳的过程之后,有一句天开于子的话。


毛镝分部是第四个,二十四节气属于二月。阳气表示万物生长旺盛,气息有上升蒸发的趋势。他


第四支是第六支,五行属火,排名东南。季节代表四月。一切都开始蓬勃发展,每天都有生发生长的新形象。


下午第七位,五行是火,位于南方,节气在五月的地开与丑


圣明枝排名第八,五行属土,为干土。地点在西南方,节气是六月。是指盛夏时内热开始逐渐减弱,意味着万物生长,开始散发香味。


神帝之九,五行属晋,属西南。节气在七月,是,沈是倔强和耐磨的金。对应的类有仙堂、大道、城市空间、祠堂,有寒心之气。




酉支为十,五行属金,属西。节气是在黄金形成的八月。比如器皿已经成型,有眼花缭乱的趋势。它的特点是安静温暖,外观丰富柔软。人生于寅


田间11人,节气入秋,常称深秋、九月。这时植被开始枯萎,农民烧草耕田。此外,他们保护土壤,所以他们有燃烧原始的名字。


海底捞最后一枝,五行属水,方位北,节气入冬。它是寒冷的入口,为雨雪盖房子,到处都是白色的景象。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海子冬天很丑,第三次见面是水。毛寅陈是春天,第三次见面是木头。现在不是夏天过了中午,是第三次见面后就火了。沈是秋,第三次见面是金。




十二地支随着季节的变化,演化出了自己不同的属性。从阳气孕育到兴盛,再到秋收冬储的生命过程,象征着万物消长的循环。十二地支不仅代表一天十二个小时,还对应着地平线上的十二个方向,符合天体、人体、自然的变化规律。同时,十二分支也是古代人研究天体运动的核心内容,是记录天体运动的重要标志。

十二地支是什么?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2021年包双字培训班开班啦!在中国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中国古代拿它与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旧式记时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时、丑时等。十二地支含义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十二地支详解

天干地支详解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历法纪年。在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又形成了一套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民间主要用于纪日、卜卦和配合记事,后来更用于风水、域,而干支用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 。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支是否有长生详解? 可参看《四柱预测学》-邵伟华著的,百度就可查到此书。
长生 子平真诠以气质为主。似乎带点虚空,详载于第三集中神峰辟谬所载。阳长生支中藏有生扶而有力。阴长生皆泄气盗气之物。谓这弱,然其中亦有未尽处,故再细述之。关于阳长生,惟壬丙长生为最有。盖丙火生寅月,印绶有气,阳气亦生,火亦随母而旺,寅中又藏甲丙以扶助之。壬水生七月,申金当权,处暑之时,水亦有气,盖申藏庚金生之,壬水助之故也。甲木生在亥,亥中虽有壬甲生扶,不过冬令之木,究竟阴气重。枝叶剥落时间。虽曰长生,其势则逊于壬丙之长生矣。至于庚生巳月,戊生寅月,则尤逊于甲木。盖甲虽生于枯朽时代。表面尚有亥中甲木助之。壬水生之。或稍转点势。若庚之生巳,戊之生寅,支中虽亦有比印生扶,无如皆在七煞当权之时。不过一点名目而已,所以庚戊长生,又逊于甲木。总之长生云者,如人之初生,血气未足,不可以旺相论。禄旺之地,乃真旺耳。

什么是十二地支相刑?详解十二地支相刑的含义 十二地支月十天干组合成为天干地支,其中十二地支有自己的特性,如十二地支相合、十二地支相刑、十二地支五行属性等等,下面就详细介绍下什么是十二地支相刑,以及十二地支相刑的含义。 刑者乃刑罚也,主刑事、刑法之事,也主疾病伤灾之事。四柱八字见刑者多主不吉。如能往竞遵纪守法,就可免去刑役之灾。有的四柱中无刑,但大运流年逢刑或二刑、三刑都不是吉兆。 三刑者乃寅巳申三刑,卫戌未三刑,子卯相刑,辰与辰自刑,午与午自刑,酉与酉自刑,亥与亥自刑.例如八字四柱为:年月日时申巳卯子年支申与月支巳相刑,日支卯与时支子相刑.子刑卯、卯刊子、为无礼之刑,因无礼而触犯刑法.寅刑已、巳刑申、申刑寅为恃势之刑,是依仗权势胡作非为,导致触犯刑法.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为无恩之刑,知恩不报,反而陷害他人而招至触法生灾。辰午西亥为自刑.因自已招来灾祸而触法。 三刑也是有吉有凶.如四柱中三刑之位带三奇或遇上天乙贵人、天德贵人,则主高官厚像,古人云:“君子不刑定不发.若居仕途定腾达。平人遇此不吉利,轻则也会遭官罚”弧 十二地支相刑,是由于三合局加三会局的结果。例如申子辰三合水局,加于寅卯辰东方木,成为申与寅刑,子与卯刑,辰与辰刑,每个字都上下相对为刑。 十二地支相刑,只能作论命之参考条件,不能以此武断.但在研究八字命理学中,是不可不备之知识,乃推论之依据,至于实际应用,将一步一步说明。三合三会相刑表┌──┬───┬───┬───┬───┐│三合│申子辰│寅午戌│巳酉丑│亥卯未│├──┼───┼───┼───┼───┤│三会│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为了方便记忆,古人将此编成歌诀:歌诀: 寅刑已上已刑申.丑戌相别未并真。子刑卯上卯刑子.辰午酉亥自相刑。以上是有关十二地支相刑的具体含义,如您还想了解更过关于十二地支的内容,请在天干地支栏目进行查找。

在传统命理学中,有一个用十二地支来衡量十天干旺衰的表格,叫做《十干生旺死绝表》。表中规定,地支四土 。

请问什么是天干,什么是地支,请祥解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为天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12个为地支

有没有人讲解一下十二生辰,方便记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编辑本段]地支寓意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弗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丑时――1点钟至3点钟;
寅时――3点钟至5点钟;
卯辰――5点钟至7点钟;
辰时――7点钟至9点钟;
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未时――下午1点钟至3点钟;
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