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古文化,天干地支的天文学基础

2024-07-14崇庆运势网热度: 21337

【觉悟传统文化——“天干、地支”】

【觉悟传统文化——“天干、地支”】
《易经》形成于民族心智开始定型的时代,它以特定方式凝结起华夏民族成长阶段的时代精神,构建了自己风格鲜明的思想体系,其深层理念对后来诸子百家认识世界带来了视角和方法上的引导,因而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即使在数千年后的今日,中华民族的群体思维方式、思维特征,依然闪烁着《易经》智慧的光辉。
我们的先祖高宗就是以“阴阳”文化,“五行”文化,“干支”文化,“易学”文化这四大系统文化为主导文化。所谓“文化人”是指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了解把握这四大文化系统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都在你的心中了。不了解“干支”文化,怎么能说您是一位“文化人”呢?
一、天干地支的涵义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
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其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称六十甲子,应用于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应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二、天干
(一)十天干名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二)十天干阴阳
阳干:甲、丙、戊、庚、壬。
阴干:乙、丁、己、辛、癸。
(三)十天干五行方位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戊己中央土。
(四)十天干属性
甲木,纯阳之木,名为大林木,有参天之势,性坚质硬,栋梁之材,故为阳木。
乙木,属纯阴之木,名为花草之木,能装扮人间之美,性柔质软,故为阴木。
丙火,属纯阳之火,名为太阳之火,有普照万物之功,性情刚烈,故为阳火。
丁火,属纯阴之火,名为灯烛之火,有照亮万物之功,性柔质弱,故为阴火。
戊土,属纯阳之土,名为高原之土,为万物之司命,其性高、质硬、向阳,故为阳土。
己土,属纯阴之土,名为田园之土,有生育万物之功,培土溶水之能,其性湿质软,低洼向阴,故为阴土。
庚金,属纯阳之金,名为剑戟之金,有刚健肃杀之力,其性刚质硬,故为阳金。
辛金,属纯阴之金,名为饰金,能增艳人间之美,其性软洁静,故为阴金。
壬水,属纯阳之水,名为江河海洋大水,随地球运转,川流不息,故为阳水。
癸水,属纯阴之水,名为雨露坑涧之水,气化而得,其性静弱,滋生万物,故为阴水。其水有形无体,随变而变,一生飘流。
(五)十天干配四时方位
甲乙木:时间为春天,其位东方,名为甲乙东方木。
丙丁火:时间为夏天,其位南方,名为丙丁南方火。
庚辛金:时间为秋天,其位西方,名为庚辛西方金。
壬癸水:时间为冬天,其位北方,名为壬癸北方水。
戊己土:时间为四季末,其位中央,又主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名为戊已中央士。
(六)十天干与人体的关系
甲头、乙颈、丙肩、丁胸、戊肚、己脐、庚腰、辛肋、壬股、癸四肢。
口诀:甲头乙颈丙肩求,丁胸戊肚己脐腹,庚为腰间辛为助,壬是股部癸四肢。
(七)十天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口诀: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主肺,膀胱三焦在壬方,若问肾水心包处,二者旨在癸中藏。
(八)十天干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
天干的相生是依据阴阳互生的原理来确定的,阴能生阳,阳能生阴,阳不生阳,阴不生阴。
甲木生丁火,乙木生丙火,丙火生己土,丁火生戊土,戊土生辛金,己土生庚金,庚金生癸水,辛金生壬水,壬水生乙木,癸水生甲木。
2.相克
同性相见而克,故阳干克阳干,阴干克阴干。
甲克戊、乙克己、丙克庚、丁克辛、戊克壬、己克癸、庚克甲、辛克乙、壬克丙、癸克丁。
3.相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4.相冲
甲庚相冲、乙辛相冲、丙壬相冲、丁癸相冲。
(九)十天干颜色
甲青、乙兰、丙红、丁粉红、戊黄、己土黄、庚纯白、辛灰白、壬墨、癸明绿。
三、地支
(一)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地支阴阳
亥子同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寅卯同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巳午同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申酉同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戌未同属土,戌为阳土,未为阴土;
辰丑同属土,辰为阳土,丑为阴土。
(三)地支性质
子:子为阳水,居于正北之方,主池塘、沟河之水,有滋润花草之功,其性柔软有力,代表女人、盗贼等。
丑:丑为纯阴之土,居于偏东北之方,又名“冰土”,主潮湿之意,有育养万物、造福人间之功,其性慈善而稳重。
寅:寅为纯阳之木,居于东北之方,又主山林大木,有成材做梁之用。其性刚直而坚硬。
卯:卯为纯阴之木,居于正东之方,又名“花草之木”,有美化人间、装饰大地之功。其性柔质软,难经风雨。
辰:辰为纯阳之土,居于东南之方,又名“湿土”,能堵挡洪水,修筑城墙,其性坚质潮。
巳:巳为阴火,居于东南之方,又名“暖火”。有温暖千家万户之功,喜木来生扶助之为吉,其性柔而温。
午:午为阳火,居于正南之方,又名“烈火”或太阳之火,有练化金属之力,可照亮天下,其性猛烈而内虚。
未:未为纯阴之土,居于西南之方,又名“乾土”,代表干燥之意,有修筑房屋之功,其性温质硬。
申:申为纯阳之金,居于西南之方,又名“桑金”或“刀剑利金”,有削折木材,萧杀万物之力,其性刚猛坚固。
酉:酉为纯阴之金,居于正西之方,又名“纯金”或装饰之金,代表美丽豪华之意,有亮丽动人之功,其性柔而高贵。
戌:戌为纯阳之土,居于西北方,又名“燥土”,有养育生化万物之功,可造福人间,其性坚质厚。
亥:亥为阴水,居于西北方,又名“雨水”有浇灌万物,淹没山石之力,又称“湖海”之水,其性猛而质柔。
(四)地支手掌图
十二地支在手掌图上的位置是永远不变的,它们的原理是:手指的下端为水,也为北方(因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故把地支中的亥、子二水(凡水皆应归北方)相应安在了手指的下端。手指的上端为南为火,故把十二地支中的巳、午二火(凡火皆应归南方)分别相应地安在了手指的上端。还有手掌的左边(指左手的食指部)为东为木,便把十二地支中的寅卯二木相应地安在了手掌的左边。手掌的右边为西为金,则把十二地支中的申、酉二金安在了西方,即手掌的右边。剩余的辰、未、戌、丑四字为土,根据土可造福世界、丰满大地的道理,便把它们分别安在了手掌图上的四个角上(即四方皆为土),这样则分别是手掌的左上角东南方(食指的第三纹)为“辰”土,右上角西南方(无名指顶端)为“未”土,右下角西北方(小指的第二纹)为“戍”土,左下角东北方(中指的下端)为“丑”土。
(五)地支方位
亥子北方水;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辰戌丑未四季中央土。
(六)地支与四季
寅卯辰春季,巳午未夏季,申西戌秋季,亥子丑冬季。
(七)地支与人体部位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肚脐及脾胃。
寅胆目疾脉两手,卯木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脾肩胸痰,巳面齿咽小肠肛。
午火心脏并眼比,未土胃脾并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酉金咽喉及气管。
戌土命门腿踝足,亥水发骨尿道肾。
子为耳;丑为胞肚;寅为手;卯为指;辰为肩胸;巳为面、咽齿;午为眼;未为脊梁;申为经络;酉为精血;戌为命门、腿、足;亥为头。
(八)地支配属相
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戌时,戌”就是没有牙齿的意思。狗没有了尖牙利齿,就没法磨碎食物,就意味着饿死故戌属狗。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九)地支与月令
正月(立春)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十)地支与时辰
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一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一19点、戌时19一21点、亥时21一23点。
(十一)地支藏干
子宫癸水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寅宫甲木兼丙戊;卯宫乙木独相逢;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从;午宫丁火并己土;未宫乙己丁同宗;申宫庚金壬水戊;酉宫辛金独相逢;戌宫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十二)地支作用关系
1.地支相生
亥子水生寅卯木,寅卯木生巳午火,巳午火生辰戌丑未土,辰戌丑未土生申酉金,申酉金生亥子水。
2.地支相克
亥子水克巳午火,巳午火克申酉金,申酉金克寅卯木,寅卯木克辰戌丑未土,辰戌丑未土克亥子水。
3.地支相帮
亥子水相帮,寅卯木相帮,巳午火相帮,申酉金相帮,辰戌丑未土相帮。
4.地支相泄
亥子水生寅卯木,则寅卯木泄亥子水;寅卯木生巳午火,则巳午火泄寅卯木;巳午火生辰戌丑未土,则辰戌丑未土泄巳午火;辰戌丑未土生申酉金,则申酉金泄辰戌丑未土;申酉金生亥子水,则亥子水泄申酉金。
5.地支相耗
亥子水克巳午火,则巳午火耗亥子水;巳午火克申酉金,则申酉金耗巳午火;申酉金克寅卯木,则寅卯木耗申酉金;寅卯木克辰戌丑未土,则辰戌丑未土耗寅卯木;辰戌丑未土克亥子水,则亥子水耗辰戌丑未土。
6.地支
子丑合水,寅亥合木,卯戌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火或土。
7.地支三合
地支三合为四正。所谓四正就是东西南北的中心。子是北,午是南,卯是东,酉是西。子,午,卯,酉为中心,而和隔着三隔的傍位地支三合,如此五行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木、火、金、水的四局,只有土没有合局。因为土是在中央对着四隅都有关系,所以才没有合局。
申子辰水局:四正子为水,所以属北方位。
亥卯未木局:四正卯为木,所以属东方位。
寅午戌火局:四正午为火,所以属南方位。
巳酉丑金局:四正酉为金,所以属西方位。
8.地支半合
三合相会,才会变成三合局,倘若只有二支的话,必须混合四正(子午卯酉)的时候,才能称之为半合。二支之中,没有四正的地支时,就不能成为半合。例如,运式中有申、子,但没有辰的话,就变成水局半合。可是没有子的四正,而只有申、辰的话,就不能当作水局半合。
9.地支三会
寅卯辰三会木局;巳午未三会火局;申酉戌三会金局;亥子丑三会水局。
10.地支相冲
十二地支按顺序间隔五位者是对立的,从方位上来说,互相在对向。对向就表示着相克,所以也叫做对冲。
子丑寅卯辰巳
︱︱︱︱︱︱
午未申酉戌亥
11.地支相害
就是互相对峙斗争的意思,是在恩惠中,产生仇恨,而引起的灾害。地支,支合就是和平的意思,也代表团结和合之意。如此支合在和平融和的状态下,其它的地支会来相冲,结果在和平中,就有仇害产生。譬如说,寅和亥合,可是见巳来冲的话,就冲了和寅合作的亥,因而产生仇害,如此巳和寅,就变成六害。
子丑寅卯戌亥
︱︱︱︱︱︱
未午巳辰酉申
12.地支相破
所谓地支破就是会散会破的意思。依数的序列十二地支后的第十支位就是破。例如,从子依序数到十位数就是酉,从午依序的数到十的话,就是卯。所以子和酉就是破,而从午算的卯也是破。这种状况,和十二地支三刑,在世俗上,被称为四惑十恶。所以男女夫妻,倘若相生,而差四岁或十岁的话,这是最恶劣,且属于不相生。
子丑寅卯巳戌
︱︱︱︱︱︱
酉辰亥午申未
13.地支相刑
寅会刑巳,巳会刑申。这叫做第一刑,也称之为无恩之刑。
未会刑戌,戌会刑丑。这叫做第二刑,也称之为持势之刑。
子会刑卯,卯会刑子。这叫做第三刑,也称之为无礼之刑。
辰辰、午午、酉酉、亥亥的同地支二位,自己刑自己的状况,称之自刑。
辰是水库,倘若遭遇辰的话,那么水太充足,而变成刑,这就是自刑。
午是旺盛之火,再遭午的话,就变成暴火,也是自刑。
酉在金的位置,是很刚强的,再遭遇酉的话,就太过份,也是自己刑自己,称自刑。
亥在木之位,倘若又有亥来的话,就成了旺之极,结果枯萎,也是自刑。
14.地支五行长生
木长生于亥;火长生于寅;金长生于巳;水长生于申;天干土长生在寅;地支土长生于申。
15.地支五行墓库
木墓库在未;火墓库在戌;金墓库在丑;水墓库在辰;土墓库在辰、戌。
16.地支五行余气
木旺于寅卯,辰为余气,因辰为春木之季的第三个月,春季木气当令,辰本为土,又欲进夏季,故只得木之余气,其余地支亦然。戌为金余气;丑为水余气;未为火余气。
17.地支五行死地
木死于午;火死于酉;金死于子;水死于卯;土死于酉。
18.地支五行绝地
木绝于申;火绝于亥;金绝于寅;水绝于巳;土绝于亥。
四、天干地支间的五行生克关系
天干地支相配,支为干之根,干为支之苗。天干主天主动,显露于外,动则有为,地支主地主静,藏纳于下,静以待用。天干之吉凶显而易见,地支不然,吉凶暗藏,一时难见祸福,岁运引动,吉凶尚明。
天干之间的生克与地支之间的刑冲合害是一种剧烈运动的化学作用。地支之间不直接生克,它们的生克是以刑冲合害的方式来实现。
同柱干支互为依存,可直接生克,然而,由于干支有别,这种生克作用隐而不显。天干得坐支相生,此为有依附,类似于有根。天干生坐支,此为泄气减力。命理学中的“盖头”与“截脚”,就是因克制而减力的同柱干支关系。有一点要留意:坐支是否生克天干,还要看坐支之意向,若坐支同其它地支合局,其意向在于合局五行而不在于天干五行,则此坐支不生克天干。
不同柱干支之间,地支不直接生克天干,天干有力可直接生克地支,但天干克地支只是一种牵制作用而已,不能克伤克尽。
四柱中的干支五行,因远近组合关系,生克力量因间隔不同而不同:紧贴生克,力量最大;隔柱生克,力量次之;遥隔生克,力量最弱。
八卦六爻纳甲中的地支,由于是借用地支间的关系象征人事物的关系及变化,所以其生克方式与四柱是不同的,不搞清楚这一点,就不能正确分析四柱生克信息。
五、天干地支的应用
(一)用于历法纪时
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春秋战国时期又采用十二辰(地支)纪月,而十二辰纪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始又用干支来纪年。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它是一种阳历。
此外,干支注记时间的方式起码还从殷历开始,附加在各个朝代至今所制定的阴阳历中,两种历法同时并用。
干支注记时间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二)用于序数、评级和分类
天干地支的主要序数功能被一二三四等数字取代之后,人们仍然用它们作为一般的序数字。尤其是甲乙丙丁,不仅用于罗列分类的文章材料,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评级与分类。在有机化学的命名中,1-1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用天干命名,如甲烷(1个C原子),乙烷(2个C原子),丙烷(3个C原子)以此类推……又比如乙烯(2个C原子),丁烯(4个C原子)。
(三)用于儒学、理学、医学、风水、术数和命理学中
在阴阳五行理论中,干支按其顺序分为阴阳,逢单数属阳,逢双数属阴。天干的甲、丙、戊、庚、壬,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数;天干的乙、丁、己、辛、癸,地支的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数。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相生相克的理论,推算人事的和谐、兴衰、冲突及其生灭。

《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在万木争荣的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是一株久历寒暑、年轮密集的劲松,其千难不衰的经历、抗风耐霜的生机和复兴在望的前景都是民族的外在表征,而藉由思维方式、思维特征表现出来的思维智慧,则是一种文化基因,一种内在蕴涵,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时代使命。无论世间风云如何变幻,未来的兴盛终归会属于不弃智慧的民族。
丁俊贵
2020年7月28日

天干地支是指什么意思,天干地支分别指的是什么

天干地支是指什么意思

“天干”和“地支”是我国古代历的一个创造,简称“干支”。干指天干,主运行流动,计有十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主固定不移,计有十二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古代人们长期观察日月星辰的望晦朔弦和岁时季节的变化规律,用它来作为推算历法,记事宇宙变化的一种号。

天干地支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号,它有其自身的内在意义。根据《史记·律书》所载,十天干中:

甲是“田”字出头,表示万物皆生于土,它标志着生命的开始,象征一切事物的开端,代表万物始发,阳气初生,故甲居之一位;

乙字,即屈的意思,形容生物始出,形状幼弱,弯曲未伸之象;

丙字与炳同义,有显著的含义,即已成苗;

丁字有壮大的含义,言其幼苗已壮;

戊字同茂,言其苗壮繁茂;

己字含有止而不进之义;

庚字言其生成之极,开始变为果实,它代表着事物发展的转折点,代表下一代生物即将开始;

辛与新同,犹言万物成果而新的生机孕育于内;

壬与妊同,有妊养的含义,表示下一代生命又妊育起来;

癸与揆同,有等待的含义,就是生物揆其春令时节和风至,万物生,从而说明由甲到癸标志着生物始生、繁茂、盛壮、收循环不已,终而复始。

十二地支中:

子与籽同,言其种子开如孳萌;

丑与纽同,言其纽曲欲伸,以待阳气之发;

寅有发展之义;

卯与冒同,指万物破土而出;

辰有伸张之义,言其万物舒展向上;

巳指盛;

午指长大,为交替之时;

未同味,以示万物长成、有了滋昧;

申有成之义,表示万物成材,行将就熟;

酉字象征万物衰老之象;

戌与灭字同义,言其万物走向衰亡;

亥同核义,旧物已灭,新生再孕,结果成核(种子)之义。

由此可见,十二地支由子到亥也标志着生命的始生繁茂、盛壮、收循环不已,终而复始。

用干支作为号来记述岁、月、日、时不是凭空而来的,在古天文仪上,以干支为周天刻度的读数反映着地球绕太阳运转的时间和空间标记。所以干支在被用来计算岁、月、日、时的岁时表号与实测基本相同。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指出的“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灵枢·卫气行》指出:“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这是运用干支来计算岁、月、日、时,从中了解宇宙空间及时间的气交替运化,四季寒暑,盛衰,气令周期的测试。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进步发展,干支运用逐渐演变成为推数论理,阐述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和。

干、支配合规律是:一是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二是天干轮六周,地支轮五周,所谓“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三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顺序组合就构成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癸亥等六十组干支的名称。

由于天干起于甲终于癸,计有十数,地支起于子终于亥,计有十二数,二者配合起来,到到之一个干支一一甲子时,天干须轮六次,地支转五次,即为天干10X6=60,地支12X5=60,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六十环周法,也就是古代所称的“六十甲子”。它是我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干支的重要基础。即所谓“吾国古代造甲子,六十年一大周年,五年中有六十月而周月,五日内有六十时而周时”,皆以此来推算。

【文中素材图片 于 络,如有 请 】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是指什么意思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分别指的是什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

干支历法起始于黄帝元年,大概公元前五千多年,黄帝登基,冬至第一天为甲子,六十天一个周期,一年三百六十天,周而复始,延用至今。

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这种纪年是以正月初一为起点。天干地支在我过古代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其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说的清的,不如我们来讲讲它的起源。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时期,民间已使用干支纪年。延长至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干支纪年,以命令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颁布。除了年代之外,还实行了年代之外,并以干支法为纪年,沿行不废。先秦素有改正朔的传统,即皇帝以颁令的形式决定年龄。据《礼记·大传》云: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这些都是和民变革者一样的。孔颖达疏曰:正谓年初,朔谓月初,言王得政,示从我开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也建。周子,殷丑,夏寅,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易朔也是如此。传说中,先秦三代有改正朔的传统,商人以建丑为主,秦统一世界,继承这个传统,从建亥开始。

汉初沿袭秦朝正朔,自家正朔建于武帝时期。元年时,汉朝改为《太初历》,以建寅为正,即以夏历正月为年首。同一年,武帝建立了年号制度,以年代代替帝王在位,以年代代替帝王在位,改变了中国古代的年代方式。年度制度运行后,前代改正朔制度发生了变化,后代统治者很少改变年度或月度,新帝即位,但改变年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惯例。

到目前为止,中国传统历-汉历(农历)采用的干支纪年方法,与皇帝年号一样,始于新年正月朔(元旦)。干支纪年法一般指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一直使用的纪年法。干支是干支和地支的总称。干支顺序正好是60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俗称干支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称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称为地支。

甲子纪年从从黄帝时就开始了,以当时决定开始使用甲子纪年的第二天为起点开始算起的。目测是公元前2684年正月初一开始算起的。是以立春那一天的凌晨零点为起点,而且往往在这方面也是有一个规定和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在当时太阳刚刚好,所以说才会将这个时间点定做是起点。一般都是以阴历立春的那一天为起点,然后依次的往下推,就这样就有了一个时间的日期。是以建寅那一天(即立春日)为起点的。干支纪年的年与年之间的分界点在立春日,立春建寅,立春日开始才算新的一年。

天干地支各是什么?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干是指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_、昭阳。
十二支是指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_、协洽、_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干支循环相配,最小公倍数是60,称为"六十甲子".古人以次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干是指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_、昭阳。
十二支是指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_、协洽、_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来源】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含义】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作用】
——可推算中国历史年代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天干地支与夏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天干地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实例:2004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时43分大寒
【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是“甲子日”。
【天干地支纪时】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UTC+8) 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早子时 0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晚子时 23时—24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甲子时
【天干地支次序表】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天干地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如果天干地支要追朔历史由来,那就得要从轩辕黄帝开始,轩辕黄帝时期出现了天干地支文化,然后在尧舜时期出现了天干地支结合,也就是六十甲子文化,到了殷商时期,天干地支就有了计算的方式。

一.天干地支的概念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源自于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二.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三.十二地支与时辰

古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个时辰,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依此类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个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到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个时辰的第二个时辰(1时到3时)。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十二个时辰的第三个时辰(3时到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十二个时辰的第四个时辰(5时到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十二个时辰的第五个时辰(7时到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禹。临近中午的时候(9时到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正午,中午(11时到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央,日跌(13时到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时(15时到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到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19时到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就是人静的意思(21时到23时)。

 

四.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六十甲子就是由天干与地支顺序组合,规则是阳对阳,阴对阴,比如甲只能与子组合,但不能与丑组合。六十甲子分为五组。

每一组带头的分别是天干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甲、丙、戊、庚、壬这样五个组合,这些都是阳,每一组中带头的一组都会重复再次使用。估计有些人听晕了,看图比较清晰。

如1984年为甲子年,那么下一年,也就是1985年就是乙丑年,1986年就是丙寅年。简单来说就是,后一年就是天干和地支各往后推一个,这样循环一周就是60年,比如1984是甲子年,那六十年之后,2044年又循环到甲子年。


天干的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按我个人的白话解释就是说万物由生到死循环往复的过程(大意了解下就行,这个不用记)。

•十天干顺序(记的时候顺序不能乱):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阳干:甲,丙,戊,庚,壬。

•阴干:乙,丁,己,辛,癸。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天干有时也简称干)

此图为天干掌诀(正好是一圈十个天干。),大家记十个天干的时候可以边记边用大指母掐相应的位置(在指关节的空白处)来加强记忆,后期掐指会用到,有兴趣的朋友请掐指时熟练的知道某个天干在哪个手指的哪个位置,这很重要,后面会用到。

天干常用的基础口诀,请尽量记忆下来: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每句的:前两个字为天干、中间说的是这句天干代表的方位、最后一个字为天干的五行属行),可以边记口诀边掐指加深印像。

二、地支

地支一共只有十二个字,拼音如下: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 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 系的意思, 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 引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 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 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 巳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 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 指阴气已长. 万物稍衰, 体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 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亥是核的意思, 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按我个人的白话解释和天干类似,也是说万物由生到死循环往复的过程(大意了解下就行,这个不用记)。

•十二地支顺序(记的时候顺序不能乱):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此图为地支掌诀(正好是一圈十二个地支。),大家记十二个地支的时候可以边记边用大指母掐相应的位置(在指关节处)来加强记忆,后期掐指会用到,有兴趣的朋友请掐指时熟练的知道某个地支在哪个手指的哪个位置,这很重要,后面会用到。

地支常用的基础口诀,请尽量记忆下来:

子水鼠,丑土牛,寅木虎,卯木兔,辰土龙,巳火蛇,午火马,未土羊,申金猴,酉金鸡,戌土犬,亥水猪。

(每句的:第一个字为地支、中间为地支的五行属性、最后一个字为地支属相生肖),可以边记口诀边掐指加深印像。

【我们天朝常用的十二生肖其实就是对应的十二地支,是可以互相转换代表的,所以说要说生肖就不得不谈地支】

此图其实就是地支掌诀转换成的地盘图(大六壬术数学中称掌诀的方位为地盘),其实不用说的复杂啦,就是说掌诀和右边地盘图都是一回事,一个是用手掌,一个是用表格,两者都一样啦!有可能后面我会用地盘图来代表掌诀,这样不容易眼花。(看过我前面的文章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我在篇二中说过看星星知道农历月份的方法用的其实就是此图)

三、地支对应的月份季节颜色

反正记住农历的正月(一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顺着掐指数就知道哪个地支代表某月了。

天干地支,除了运用 于历法领域之外,在序数、评级、分类以及理学、医学、风水学等各个领域都被广泛运用,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赋予了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古人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天干地支的起源?

天干地支的起源


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古人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纪日,大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天干的汉字数目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汉字数目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关于天干地支的起源,有人认为是巴比伦文化影响的结果,有人认为是古人对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的描绘,有人认为是古代人农业经验的反映。

天干地支二者的组合,产生了六十甲子,在中国采用公历之前,人们长期用它记年、月、日,如甲子年、丙寅年、戊辰年等。例如,公元2001年,是中国农历的辛巳年;下一个辛巳年则是在60年以后,即公元2061年。

天干地支的主要序数功能被一二三四等数字取代之后,人们仍然用它们作为一般的序数字。尤其是甲乙丙丁,不仅用于罗列分类的文章材料,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评级与分类。

在阴阳五行理论中,干支按其顺序分为阴阳,逢单数属阳,逢双数属阴。天干的甲、丙、戊、庚、壬,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天干的乙、丁、己、辛、癸,地支的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数。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相生相克的理论,推算人事的和谐、兴衰、冲突及其生灭。

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赋予了丰富的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古代中国人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



天干地支的由来

十二地支(古人用以记录时间的符号)详细资料大全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天干地支的起源,据现有的资料,最早出现于我国三千多年前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上。主要用作历法纪日,已经十分成熟,商朝很多帝王的名字里也用某一天干,比如报丁、武丁、祖甲等等 。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 *** 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即西方的格里高利历,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此历法并不比我们祖先使用的阴阳合历先进。 老百姓说的阴历, 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一直使用的阴阳合历。干支纪日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两项重大发明与独特创造。 我国夏商周断代史工程的专家学者们,利用史书记录的天象和出土的金文干支历谱,准确推断出 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的具体日期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令人在不可思议之余赞叹不已。央视10套节目的《探索-发现》栏目 ,曾经以《寻找失落的年表》为题播出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十二地支
  • 别名 :十二支
  • 地支包含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自古对应 :十天干
  • 意义用处 :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 用法举例 :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月
含义,解释,读音,代表的时间,十二地支相冲,关于十二地支,简义,配脏腑,对应月份,十二罡,

含义

解释

地支,也是中华民族用来纪录时间的文字,叫做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分别为: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根据阴阳学说,分为阴支和阳支: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读音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代表的时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台北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台北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台北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台北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台北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台北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台北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台北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台北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台北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台北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台北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地支相冲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 十二地支配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地支二合局: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 十二地支三合局:申子辰合化水局,亥卯未合化木局,寅午戌合化火局,巳酉丑合化金局 十二地支三会局:寅卯辰会木局,巳午未会火局,申酉戌会金局,亥子丑会水局 十二地支相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十二地支相害: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十二地支相刑:子卯相刑为无礼之刑,寅巳申为无恩之刑,丑未戌为恃势之刑,辰午酉亥为自刑 十二地支暗藏:子宫癸,丑宫己癸辛,寅宫甲丙戊,卯宫乙,辰宫戊乙癸,巳宫丙戊庚,午宫丁己,未宫己丁乙,申宫庚壬戊,酉宫辛,戌宫戊辛丁,亥宫壬甲 天干地支配五行方位: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

关于十二地支

《尔雅·释天》中讲,“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月。同样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丑”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寅”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卯”就是“茂”,指万物茂盛的意思;“辰”就是“震”,指万物震动生长的意思;“巳”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午”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未”就是“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申”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酉”就是“鲍”,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简义

1、子:代表军人、盗贼、流动性职业、好 *** 、人无主见、也主机密档案。子水为忌克主腿痛,脚痛,破财。家住近 水,有水灾之人,有外伤骨折之人。 2、丑:代表贤士、官人、忠厚老实、性情倔强、丑女、冤仇、印信文书、金融、包含金融相关的职业。丑也主女性的性器官。 3、寅:文书、财帛、官贵、主清高、主服装、文凭、才华、代表有文化的老人。身体方面主胸,腰,尾椎。 4、卯:代表车船、买卖交易、信息、婚姻媒介、公吏、司机(包括飞机、车、船)、代表四肢。卯为用生主利文书,易与女人口舌。 5、辰:医生、医巫卜相,辰又主药物、倔强好斗、貌凶(处死地)、眼小、嗓门大。辰丑:热毒,糖尿病,发烧,泥塘,坑。辰为忌克土有小人、官司、手术、疾病、官灾、车祸、姐妹二婚。 6、巳:主文书信息、惊恐之事、多疑、不讲道理、爱生闷气,也主轻薄、轻浮、 *** ,生主女人私情。 7、午:主文书、荣誉、四肢、婚姻信息、书籍、主惊恐灾祸、又主有血光之事、为人好利禄、贪求富贵。官司。巳午身体方面主:脑血栓,中风,心脏,眼目。 8、未:主口食、酒食、主皮肤、又代表毒药(或副作用大)、未旺主人能言善辩、婚姻媒介、代表厨师或与之相关的职业。古人云:未不吃药,免毒气入肠。未为用也主女情、婚外恋。关节炎。未为忌克主斗,婚姻不顺。 9、申:传送之神、又主军、警、政、法之人、又主奔波流动、又主凶恶、代表喜欢武术、刀枪棍棒之人或很喜欢现代武器等。工具方面主:尖刀,小刀,锐器。申为忌克主道路不顺,伤灾车祸,丧事,路见武界之人。 10、酉:主皮肤、四肢、论女人主沉静高雅、见水主放荡、 *** 、轻浮(水有制不淫)、金水相逢又见土素质高、做事诡秘、又主金融、镜子、庭院、饰品。酉工具方面主:宽刀,大刀,钝器。酉为忌用生主桃花。 11、戌:医巫卜相、僧道、孤寡之人、信佛之人、佛教用品等、主恶人、黑社会、执法者、课内戌多主虚诈、诈欺--引申意为表面上好,实际上比谁都坏。未戌:风湿性病,胃。戌也主男性的性器官。 12、亥:赏赐、旺相有制主人善良、旺无制主人轻薄、暗昧之事、暗昧之人、不守本份之人、 *** 、暗昧之地、厕所、排水沟等。亥主妄想,坐那什么也不想乾,也不知在想什么。有“海”的意思。亥子身体方面主:血液,肾,淋巴,脑,泪,唾液。亥为忌生主家人有怪异附身,有病人。

配脏腑

寅肺 卯大肠 辰胃 巳脾 午心 未小肠 申胱 酉肾 戌心包 亥三焦 子胆 丑肝

对应月份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月、腊月 寅、卯、辰是农历正二三月春季,春季万物发芽滋生,三合会为木 巳、午、未是农历四五六月夏季,夏季万物开花茂盛天气炎热,三合会为火 申、酉、戌是农历七八九月秋季,秋季万物成熟,肃杀,三合会为金 亥、子、丑是农历十十一腊月冬,冬季万物收藏,归于地下,冰雪覆盖地面,三合会为水

十二罡

十二罡和十二地支没有联系,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 罡 : 北斗星的斗柄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传统用作表示次序的符号。也叫“十二支”。与“天干”相配表示年、月、日的次序,也用来记时。

"天干地支"的含义是什么啊?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天干地支五行八卦

如何入门学习天干地支五行八卦 可以先在网上看看些基本的东西,先深入的话,可以看看 独行者丛书--天干地支 易经 等等.. 如果想要换算年月曰时的话要有一定的知识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O(∩_∩)O哈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五行,八卦和十二干支的关系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天干配五行: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配五行:、寅、卯属木,巳、耿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丑、戌、未、辰属土。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在命相学来说是两个并行的学说,可以说是相互独立的,联系比较少,而天干地支可以表示不同的时辰,而不同的时辰能配五行,这样就可以把天干地支跟五行联系起来

天干地支跟八卦五行有什么联系? 一、天干寓意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二、地支寓意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数理:金为七,木为八,水为六,火为九,土为五。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离为火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

五行八卦对应天干地支时辰? 寅、卯属木、东方、春,巳、午属火、南方、夏,申、酉属金、西方、秋,亥、子属水、北方、冬,辰、未、戌、丑属土、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各十八天。
六郸四卦跟时辰没关系,十二时辰对照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九宫分别指的是什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功卦:乾 坤 艮 巽 兑 离 坎 震
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

有没有一些讲解天干地支 五行八卦之类的书籍 怎样说呢,这个东西自身没什么错的中央, 但是错在很多歪曲的人, 就似乎平常人们以为可以用来了解世界的一个方式,由于他有很多中央注释了这个世界,但是能否是惟逐一个注释的方法? 可能将来再过2000先人们又说之前的真可笑,先用假定去注释去套现象,然后叫过失,这也叫研讨 五行八卦也是这样了 一个道理 , 平常在这个状况下要去到达让你很好了解的注释世界不怎样冗杂,但是在某些人眼里就完整可以注释而且胆以经过这个东西到达一些特地的效果,这个并非天方夜谭,到了肯定的时分都会觉察和这些玄学的东西相似的东西,两者同归,似乎无神论的家却在研讨灵魂学一样,规律类的东西不是一下就能注释的通的,这最少是个半无底洞,这就是道可道十分道嘛 ,宇宙爆炸的实际还不是从无到有 又归于无, 这不是混沌出世,分太极 太极生一 一生二 。。。生万物,纲要类的东西都是相似的,详细细分下去就是另说了,w

天干、地支、五行、八卦怎么配呢? 满意答案习玄阐微10级2011-03-07十天干,十二地支是顺年排的,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其它为阴,今年的天干地支是辛卯,明年就是壬辰,反过来2000年的天干地支就是庚寅,你就以此正推,或者倒推就知道了,至于天干五行是。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地支五行是,子亥为水,寅卯为木,巳午火,申酉金,丑辰未戌为土追问:年月日的干支在万年历上面都有注明的,只是时的干支要根据歌决来推;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为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立,戊癸壬子居,比如甲己日生的,子时就是甲子时,丑时就是乙丑时,以此类推,

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找东西口诀 乾:西北 坎:西北
艮:东北 震:东 艮:东北
巽:东南 坎:西北 巽:东南 离:南 坤:西南 兑:西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