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阴阳五行应该纳入准则,中医讲究阴阳调和五行

2023-10-25崇庆运势网热度: 12166

阴阳五行是什么

作为一个中国人八字及五行大家都应该听过,而要会使用可能不见有多少人会,你对于五行的知识知道有多少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阴阳五行的知识,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何谓阴阳五行
阴阳是古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哲学概念。他们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大类:阳类代表光明、向上、生长、正面、外面、动、热、强、男、雄……;阴类代表黑暗、向下、死亡、反面、里面、静、冷、弱、女、雌……。为了解释这种对自然现象的归类,古人逐渐形成了一套阴阳理论。阴阳最早出现在《易传》的书中,上面写道:“一阴一阳谓之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易经》的太极图就是阴阳的总结和象征的标志。古人认为阴阳的实质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和转化,这种运动和转化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在执行。阴阳学说在中国应用很广,如古代的易经八卦、占卜、星象、堪舆、医药、命理、相术等等,他们的理论核心都是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是继阴阳学说之后,古人又一种认识、观察客观世界的哲学观念。古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由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柱命理学的形成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通过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密码讯号”,进行综合分析,推测其四柱命局的阴阳五行是否平衡流通,以及岁运的引发和特殊符号的变化规律,从而领悟先天运势和后天变化的微妙玄机与轨迹,通过破译其先天的“密码讯号”,然后设计一套最完善的后天生存方式,以完成自己美满的人生道路。而我们学命的目的正是此原因,易说:易若不能叫人趋吉避凶,圣人做易何用?
五行生克的关系
1、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络,而这种内在的联络促进著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所谓相生,就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有着滋生、促进与助长的作用。五行相生表现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关系。所谓相克,就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有克制、约束与抑制的作用。五行相克表现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关系。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人伦社会的表现就比较形象化,以人与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领导、、妻子、儿女、部下、财源等来比喻。比如:生我者,好比父母之关照,对我有利,八字中称“正印、偏印”或称生神;我生者好比我对子女的无私关爱,八字中称“食神、伤官”或称泄神;克我者好比约束,使我不自由,八字中称“正官、七杀”或称克神;我克者好比财源、妻妾,对我有利,可以占有的,八字中称“正财偏财”或称耗神;同我者好比兄弟朋友,可以相互帮扶,八字中称“比肩、劫财”或称助神。

3、五行反变规律。五行若出现过旺或过弱,就不按正常的生克规律发生生克关系,而是反过来了,生者不能生,克者不能克,被克者反克反生,被生者反生反克。
五行与人的性格
1、木形人。木形性格的人,有博爱、恻隐之心,质朴清高,骨骼修长的特点。木命人主慈,心地善良好施舍,特别是木多木旺之人,性格倔强,意志力坚定不移,颇有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性格,特别是壬子、癸丑纳音桑拓木的人和乙丑日的人就更有股犟劲的牛脾气。以下为木形人的特征:本性柔软,性情随和,感情丰富,举止洒脱,心胸宽广,生活乐观,善交朋友,清高自信,外貌高大,体长洁白,丰姿美貌,仪表俊雅,气宇轩昂,语音柔和,面色清白,口尖发美。

2、火形人。火形性格的人,待人总是彬彬有礼,有谦让之风,神采奕奕,性急而聪明的特点。以下是火形人的特征:性情刚烈,感情易动,性急如火,热情爽快,待人耿直,善交朋友,分外热情,尊老爱幼,见弱不欺,逢恶不怕,见义勇为,缺乏冷静,外貌瘦小,面尖下圆,印堂狭窄,鼻孔易露,说话太急,语音激昂,言语妄诞,有始无终。

3、土形人。土形性格的人,有言行一致,说一不二,忠孝至诚,严守信誉,好敬神佛的特点。土命人讲信用,说到做到,不虚伪,待人忠厚老实,土多土旺的人喜静,不爱动,因而容易失去良机,对人宽巨集大量,有忍劲和耐力,做事总是坚持不懈,有始有终,同时为人质朴,勤劳节约,办事踏实肯干。以下是土命人的特征:性情温厚,感情纯朴,待人诚实,讲信守誉,不讲假话,谈吐谨慎,做事细心,胆小怕事,背圆腰阔,鼻大口方,面胖色黄。土多土旺之人外表显得笨拙,土少薄弱之人声音混浊。

4、金形人。金形性格的人,有英雄豪杰、仗义疏财,讲究礼仪廉耻、性格好强、刚愎自用的特点。金命人非常讲义气,重视名誉,自尊心很强,性格孤傲,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刚直易折。以下是金形人的特征:行动稳成,外表严肃,刚毅果决,内心热情,待人耿直,重情重义,办事认真,秉公执政,脾气古怪,固执保守,体健神清,面方白细,肤色黝黑,眉高眼深,鼻高耳仰。

5、水形人。水形性格的人,水命人足智多谋,聪明好学,有谋略,好思索,坐不住,易变动。水旺,体必丰肥,但平生多波折,人生起伏较大。水多水旺者,其性情反而急躁,易出祸端。以下是水命人的特征:好动健谈,行动敏捷,灵活多变,能刚能柔,软中有硬,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命带桃花,风流多情,外形矮小,面色青黑,语言清和。

""的人还:

1.五行取名方法大全

2.五行包括什么

3.五行缺什么查询表

你觉得能否把中医中阴阳五行理论纳入高考,以促进中医知识的推广?_百度...

我觉得不能,虽然现在中医知识需要得到大力推广,但是没必要将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纳入高考,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增加了很多压力。由于现行的高考考试科目已经存在多年,突然加入一个中医的理论考试,这无疑是很荒唐的。对于绝大多数普通高考生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好事。并且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既不是和语文科目类似的人文哲学,也不是如同物理生物这样的理工科学科,和我们高考科目的要求并不相符,我认为仅仅是为了推广中医知识而强行加入到每年上百万考生参加的高考中是很无理的。并且中医中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其中的这一阴阳五行理论据我查阅资料显示,这一理论也并不完全正确,甚至于落后于当前的中医医学进步。

目前除却学习中医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中医的人群,可能是存在许多人对中医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中医是迷信或者落后等。我们知道需要对中医知识进行推广,但这一推广应当是针对于大众对中医存在的误解进行相关的知识解释,让大家消除对中医的落后误解,而不是说需要让人们都知道中医的具体理论,具体应用等等。

如果需要对中医知识进行推广,我们可以采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些简单易懂的中医知识视频文章,或者在小区中举办一些相关的免费讲座,张贴海报等等吸引人们前来观看,消除大家对中医的偏见。我实在是觉得加入高考属实太过于荒谬,且不论这将掀起一场高考大变革,那么该让哪些老师来教授高中学生中医知识这也是一个问题。

总之可以对中医知识进行推广的方法有很多,并且推广需要达到的效果可以消除大家对中医的片面印象,误解即可,绝不是强求从事其它行业的人了解中医理论知识,这只会让普通人产生抵触情绪。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17)】——阴阳五行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17)】——阴阳五行
一、概述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上古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阴阳学说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
五行是一种文化。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用当下的解释有动能的意思。
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火,代表热能;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五行是说这五种物质是相互变化的,相互影响的。这种变化和影响就是生和克。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结晶,它不但没随岁月的流逝和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它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它是现代思维哲学的大成。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在地球这个视角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就是天和地,天地的空间就是通过东南中西北显示出来的。
二、内涵
(一)阴阳
阴阳学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是宇宙的对立统一,也是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即《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择吉术中的重要理论。关于阴阳观念的产生,有人认为最早是在夏朝就已形成,因为《易经》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再夏朝的占书《连山》中。
阴阳可以互相转化,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就是说,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阳就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正如没有乾,就没有坤,没有天,也就没有地一样。阴阳互相依存,互相为用。
阴阳依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伴随事物终身,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要把阴阳概念解释清楚我们必将要懂得认识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把感性认识层面、理性认识层面、理性具体认识层面-------这些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如一时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一时又热为阳、寒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从表面上看仿佛都是对的,实质上在自己的意识中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也是传统上把阴阳五行理论引向朴素认识论误区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概念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概念,是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在这个确定的认识层面简单地说,阴阳就是一种定性的矛盾分类方法。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就属于对阴阳的具体定性表达(即理性具体认识范畴的哪方为阳,哪方为阴的具体表达,且在具体运用中双方的属性不能任意的颠倒或混淆。否则就将带来认识的失误)。所以,理性认识范畴的阴阳概念与矛盾概念一样,自身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利用它分析和认识具体事物时,它的意义才有可能随着我们对事物在实践中的认识而彰显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论又回到实践的过程。
在哲学和逻辑中与阴阳概念联系比较密切,并且最为接近的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或"矛盾"。
对立统一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矛盾关系是在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种概念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这两个种概念就是阴和阳。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阴阳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下位种概念。
阴阳是互不相容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对立面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补充,�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
阴阳是属性,是性态,是事物特性相对或相反性态的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对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方面,两种性态的表现。
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在阴阳五行学说中采用的逻辑物化思维艺术,不仅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空前绝后,具有无可复加接近绝对真理的水准,而且所借用的物化也相当贴切,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之所以如此,对数千年来人们为什么一直只是在她的物化之物上做文章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五行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相生相克关系就简称为五行。五行的基本含义是指无论是事物内部或不同事物之间,都可归纳成一种“对我有害、对我有利及其我对其有利、我对其有害”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把这个模式中的我抽提出来,并用土的物象来表达,那么对土有害的物象就是木,对土有利的物象就是火,土对其有利的物象就是金,土对其有害的物象就是水。不难得知,有利或有害其实就是相生相克的同义语。在现实中与这种矛盾利害关系模式无关的利害关系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五行所表达的生克制化模式属于万事万物内部及其不同事物之间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据此我们不难理解传统上所谓五行是一种分类方法,或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一类的解读为什么是一种朴素的认识方法的所以然了。
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土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
五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和所有事物都分不开的,人的长相、身材、性格等方面也和五行息息相关。金形之人。金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多较削瘦,骨态较露,节突出。头,肩,腹,手,脚都较小。从五官看,脸形偏方,肤色较白。金形之人,较强悍,多心急,能当机立断。但也能沉稳欢察事态发展。金主肃杀,严而有威。因此,金形人多官将之材。金耐寒,畏火,不耐暖热,所以,要特别小心春;木形之人。木形之人,从体形上看如树型,身材多挺直瘦长,头较小,身背较宽。手足也小,皮肤略青。木形之人届于劳碌型,命中多操劳,有任劳任怨之佳行。木喜春夏,畏秋冬。所以,木形之人如感风邪极易伤肝,而且多在秋冬季。因为肝属木,故木形之人在秋冬时,一定要加强肝的保护,注意营养,不要过于疲劳,以防染上肝疾;水形之人,适合于秋冬,秋冬之季,金水相生。春时,木泄水气显枯;夏时,火蒸水气呈涸。所以,春夏时,水形之人容易染病,而且多属腰肾,不可不防;火形之人。从体型上看,火形人面尖头小,肩背宽,身体强壮,手足也较小。火形之人肤色偏红。火形之人,脾气易暴躁,不重视钱财,变化无常,信用较差,能从全面考虑问题,但缺乏做的勇气,耐力较差。火喜春夏,不耐秋冬。夏火惧冬水,一旦秋冬感子外邪,容易生心脏方面的病症。心脏病的人多怠于秋冬,与此有关;土形之人肉饱满,四肢匀称。土形人脸圆头大,肤色较黄。土形人,心地温和,不喜欢趋炎附势,也不弄权玩势,适合于做慈善事业。土性不而春夏,得时于秋冬。所以,当春夏之时,土形人感染疾病,容易伤脾,导致消化吸收方面的疾病。
(三)干支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阴天干:乙、丁、己、辛、癸;阳天干:甲、丙、戊、庚、壬;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四)干支五行
天干五行: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地支五行:寅、卯为木;午、巳为火;戌、辰、未、丑为土;申、酉为金;子、亥为水。
(五)廿四节气
正月寅月:立春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雨水到惊蛰止。
二月卯月:惊蛰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春分到清明止。
三月辰月:清明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谷雨到立夏止。
四月巳月:立夏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满到芒种止。
五月午月:芒种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夏至到小暑止。
六月未月:小暑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暑到立秋止。
七月申月:立秋入洁之时刻,经过中气处暑到白露止。
八月酉月:白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秋分到寒露止。
九月戌月:寒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霜降到立冬止。
十月亥月:立冬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雪到大雪止。
十一月子月:大雪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冬至到小寒止。
十二月丑月:小寒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寒到立春止。
(六)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七)甲子纳音
甲子乙丑海中金白。此年生人,是海中金命,属相是白鼠和白牛;
丙寅丁卯炉中火红。此年生人,是炉中火命,属相是红虎和红兔;
戊辰己巳大林木青。此年生人,是大林木命,属相是青龙和青蛇;
庚午辛未路旁土黄。此年生人,是路旁土命,属相是黄马和黄羊;
壬申癸酉剑锋金白。此年生人,是剑锋金命,属相是白猴和白鸡;
甲戌乙亥山头火红。此年生人,是山头火命,属相是红狗和红猪;
丙子丁丑涧下水黑。此年生人,是涧下水命,属相是黑鼠和黑牛;
戊寅已卯城墙土黄。此年生人,是城墙土命,属相是黄虎和黄兔;
庚辰辛巳白蜡金白。此年生人,是白蜡金命,属相是白龙和白蛇;
壬午癸未杨柳木青。此年生人,是杨柳木命,属相是青马和青羊;
甲申乙酉泉中水黑。此年生人,是泉中水命,属相是黑猴和黑鸡;
丙戌丁亥屋上土黄。此年生人,是屋上土命,属相是黄狗和黄猪;
戊子已丑霹雷火红。此年生人,是霹雳火命,属相是红鼠和红牛;
庚寅辛卯松柏木青。此年生人,是松柏木命,属相是青虎和青兔;
壬辰癸巳长流水黑。此年生人,是长流水命,属相是黑龙和黑蛇;
甲午乙未沙中金。白此年生人,是沙中金命,属相是白马和白羊;
丙申丁酉山下火红。此年生人,是山下火命,属相是红猴和红鸡;
戊戌已亥平地木青。此年生人,是平地木命,属相是青狗和青猪;
庚子辛丑壁上土黄。此年生人,是壁上土命,属相是黄鼠和黄牛;
壬寅癸卯金箔金白。此年生人,是金箔金命,属相是白虎和白兔;
甲辰乙巳佛灯火红。此年生人,是佛灯火命,属相是红龙和红蛇;
丙午丁未天河水黑。此年生人,是天河水命,属相是黑马和黑羊;
戊申已酉大驿土黄。此年生人,是大驿土命,属相是黄猴和黄鸡;
庚戌辛亥钗钏金白。此年生人,是钗钏金命,属相是白狗和白猪;
壬子癸丑桑松木青。此年生人,是桑松木命,属相是青鼠和青牛;
甲寅乙卯大溪水黑。此年生人,是大溪水命,属相是黑虎和黑兔;
丙辰丁巳沙中土黄。此年生人,是沙中土命,属相是黄龙和黄蛇;
戊午已未天上火红。此年生人,是天上火命,属相是红马和红羊;
庚申辛酉石榴木青。此年生人,是石榴木命,属相是青猴和青鸡;
壬戌癸亥大海水黑。此年生人,是大海水命,属相是黑狗和黑猪。
三、传承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妨碍科学的进步。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经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极端形式,贯穿整个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体系。
严格的说,五行学和《易经》没有根本的联系。只有在运用《易经》的法则和占卜的时候,《易经》才和五行学产生联系。
五行学说的确立,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也有人倾向五行学说产生在商代或比商更早。
阴阳在中医中应用广泛,辨症施治。人体的体质根据阴阳划分为阴虚体质、阳虚体质、阴阳两虚体质,从《黄帝内经》阴阳应像论中可以看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又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即是以天地云雨的生成过程为例,论述天地阴阳升降,从而交相感应的规律,正是由于阴阳的交感,才有天地阴阳之气的交流、结合,才有世间万物的化生。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对人影响最大者,莫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迁与一日白昼黑夜的变化,而古人也认为这是阴阳运动变化的反映,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阴阳易辨,很容易辨别阴阳,划分很明确,所以阴阳易辨派的宗旨就是辨别阴阳,根据体质,辨证施治,解决阴阳不协调引起的各种疾病,阴阳易辨派深入研究《黄帝内经》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阴阳理论知识,融合中医学理论知识,提出的阴阳易辨和中医体质辨证施治相结合,在中医理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阴阳易辨派也显得与中医密不可分,是中医研究的关键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丁俊贵
2020年5月11日

阴阳五行理论是什么?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阴阳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运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阳”代表积极进取的一面,“阴”代表消极退守的一面。阴和阳之间的矛盾作用,推动了万事万物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产生了干变万化的世界。而且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物极必反”,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医学家运用这种思想。借以分析、归纳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寻求战胜疾病的诊断、治疗途径,就逐渐发展成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渗透在中医理论体系里,是中医学最精粹的部分之一,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

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液,甚至男性的精液。至于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

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法则是贯通天地自然的普遍规律。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是生长衰亡的原因,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的根本方法和准绳。所以治病也就必须抓住这个根本。

《内经》根据阴阳矛盾法则,结合当时我国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最高成就。对医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都作了充分的论述,比如:

从解剖的角度认为:男是阳,女是阴;背是阳,腹是阴;外是阳,内是阴;腑是阳,脏是阴等等。

从生理的角度认为:气是阳,血是阴;动是阳。静是阴等等。

在病理上认为:一旦阴阳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疾病。不管疾病怎样复杂,归纳起来不外是阴阳偏胜偏衰两种倾向,就是说阴胜就阳病,阳盛就阴病,阳气胜就热,阴气胜就寒。而且这种偏胜偏衰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反常现象。总之,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所以《内经·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气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在诊断上提出了根本原则,就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意思是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人体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抓住阴阳这个纲进行分析,以便判断疾病是表证、热证、实证(阳证),还是里证、寒证、虚证(阴证)。

在治疗上也提出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基本法则。谨慎地诊察病证的阴阳偏胜偏衰,而后加以治疗,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

总之,阴阳学说讲的不是具体的生理、病理知识,而是用以指导人们研究生理、病理的一种思想方法。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古代的五行学说主要是用来说明宇宙间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运动变化规律。医学上一直继承这一学说的合理因素,主要用来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跟外在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要弄懂五行,首先要懂得“五行归类”。所谓“五行”,原指的是水、木、金、火、土五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由于这五种物质各具有不同属性,后来人们就把凡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于一类。比如,木行的特性是生发、柔和。春季草木萌生,显现了一种生发条畅的气象。因而春在五行中就属木行。同样,由于肝脏性喜条达舒畅,象征着春和木的特性,于是肝在五行中也属于木湖天春色行。又由于中医学上认为肝和胆是表里关系。而肝又开窍于目,所以胆和目在五行中也属于木行。所以,凡是和木的特征相关的春、肝、胆、目等等就都归在本行里。这样扩展开去,万事万物就都可以按五行归为五大类。这里只是举出了五行归类的一小部分,繁衍开去还可以举出许多。五行归类表明,人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和自然之间有复杂的内在联系。

其次还要懂得五行生克关系。“生”,含有滋生助长的意思,“克”,含有制约、阻抑的意思。以五脏为例,按照五行归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相生的关系:火是土之母,土是金之母,金是水之母,水是木之母,木是火之母。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正常情况下,相生中寓有相克,同时相克中又寓有相生。为此,生和克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就保证了人体内部器官运动的相对平衡。一旦这种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一脏有病,就会牵连其他脏器受害。

应该指出,中医的五行学说是古代医学家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对于人体和自然环境以及人体内部器官相互关系的一种概括性理解,这种在五行生克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五脏疾病转变的理论,对后来中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汉代张仲景就根据这种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上工,高明医生的意思)的重要观点,他说:“肝脏有了病变,就要想到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脏,就应当先治脾。”后世的许多医家又在张仲景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创造了许多治疗经验。如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滋肾水以涵肝木”、“壮肾水以制阳光”、“扶土抑木”等治疗原则,这些经验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疑难病症。从这个意义上说,五行学说的运用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

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最主要的内容是:启示人们从整体方面去把握整个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并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人的生命运动规律和它跟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具体联系,这正是整个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正确和合理性(这是主要的方面),不仅为几千年中医发展所证明,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显得深刻和丰富。

中国有关阴阳五行八卦的景区景点有哪些?急有知道十个不相同的景区、景点...

阴阳五行与紫禁城
宫殿建筑的规划必然有其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明代营建紫禁城时除了遵循儒家礼制,也充分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说在紫禁城建筑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宫殿布局 :外朝为阳,内廷为阴。外朝建筑布局疏朗,气势雄伟,体现阳刚之美;内廷建筑布局严谨,内檐装修纤巧精美,体现阴柔之美。为突出外朝的阳刚之气,午门前的中轴线上依次布置了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又在奉天门东西配置文华殿、武英殿作为左辅右弼,使外朝气势恢弘、雄伟壮丽。
数目奇偶: 奇数为阳,外朝反复运用三、五、九等奇数。纵轴线上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坐落于“三台”上;横轴线上为文华、奉天、武英三殿;奉天殿以南安排有五门;大殿面阔9间、进深5间,暗示天子“九五之尊”。此外,外朝的踏垛级数、台基和坎墙的砖皮层数也多用奇数。与之相对应的,内廷中多用偶数。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是乾清、坤宁两宫,两侧分布十二宫、十所,以象征星辰拱卫。建筑的坎墙、台明、山墙、檐墙和宫墙下肩的砖皮层数以及踏垛级数多为偶数。
建筑命名: 大多使用对偶之词,强调阴阳互补与调和,如乾清宫与坤宁宫、日精门与月华门,等等。
紫禁城中有许多“礼象五行”之处,则是五行说在宫殿中的鲜明体现。
东方属木,为青色,主生长,故明代“太子视事之所”文华殿和清代皇子居住的撷芳殿(南三所)安排在东华门内,建筑屋面用绿色琉璃瓦。南方属火,为赤色,所以午门采用独特的红色画。西方属金,生化过程为“收”,太后居住的宫室因此安排在内廷西侧。北方属水,中轴线尽端的钦安殿北面正中石栏板则用水纹雕饰(其它栏板为穿花龙雕饰)。中央属土,为黄色,设计者巧妙地将三台平面做成“土”字形状,并大面积使用黄琉璃瓦,以此象征王者居中统摄天下。凡此种种,以灵活多样的手法,充分展示了五行方位、色、生化过程相互间的关系。
五行学说中还有“相生相克”的说法,因此三大殿多用红色墙壁和油饰体现“火生土”的规律,尽量少用绿色,也不种植树木,就是为了防止“木克土”。
苏州园林 佛寺 武当山建筑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1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认识和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理论工具,这一学说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内经》中,阴阳五行学说被广泛运用,作为解释生命活动及自然衍化、天人相关规律的基本法则。

      阴阳,是事物与现象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周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张景岳《类经》又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任何事物无不处在阴阳的对立统一之中,于是《内经》把阴阳推广到一切领域,比如天与地,则“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动与静,则“阴静、阳躁”;形与气,则“阳化气,阴成形”;气与味,则“气为阳,味为阴”;寒与热,则“阴主寒,阳主热”;水与火,则“水为阴,火为阳”;男与女,则男为阳,女为阴;脏与腑,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昼与夜,则昼为阳,夜为阴;春夏与秋冬,则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所以《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是事物对立双方的概括,所以它既可代表事物所固有的两种相互对立属性的统一体,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推演,便可以由十到百,由百到千,由千到万,以至无穷无尽。然合而论之,就是阴阳一气,即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为代表,说明一切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属于古代朴素的系统论。如以五季合五行,则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五方合五行,则东方属木,南方属火,中央属土,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五脏分属五行,则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余如风、热、湿、燥、寒五气,青、赤、黄、白、黑五色,酸、苦、甘、辛、咸五味,均可用五行归类,并用五行加以联系,加以说明。由于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古人便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和说明一切事物的内外联系,进而阐明各种不同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关系。因此张景岳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类经图翼.五行统论》)阴阳与五行,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为用,阴阳中包含五行,五行中体现阴阳。张景岳谓“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类经图翼》)。《内经》运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概括和说明了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纲领、治疗法则,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基本内容。阴阳五行理论,贯穿在《内经》的各个篇章之中,确已成为祖国医学理论的核心思想。
一、阴阳的总纲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其所谓道,即法则;纲纪,即纲领;父母,即本源;本始,即根本、原始;神明之府,即事物运动变化的所在。原文指出,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根本法则,是分析和归纳万事万物的纲领,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是事物产生与消亡的根本,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所在。治疗疾病一定要推求阴阳变化这个根本的法则。《内经》认为,阴阳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本源。人类也和自然界一样,“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一切组织结构,人的整个生命活动,都必然建立在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之上。因此,《内经》把辨别阴阳作为诊断疾病的基本纲领,把调整阴阳作为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明确指出“治病必求于本”。如张志聪所释:“本者,本于阴阳也。人之脏腑气血,表里上下,皆本乎阴阳。而外淫之风寒暑湿,四时五行,亦总属阴阳之二气。至于治病之气味、用针之左右,诊别脉色,引越高下,皆不出乎阴阳之理,故日治病必求于本。’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作为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用来概括和说明自然界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以及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归纳起来,它的基本内容约可列为3个方面。

1.对立与互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与地是阴阳相对的,又是相互交泰的。阴静阳躁,是阴阳动静相对,而动与静则是事物变化的两种表现。阳生阴长,是指阴阳的生长功能;阳杀阴藏,是指阴阳的杀藏作用。一年之中,春天主生,夏天主长,秋天主收(杀),冬天主藏。有生长才有杀藏,有杀藏也才有生长,生长与杀藏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互为其根的。阳化气,阴成形,是以形气分阴阳,形主物质,气主功能,物质产生功能,功能化生形体,形之与气既相对立又互为其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云:“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胎)始也。故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它指出,天地覆载万物,阴阳化生男女。左升右降是阴阳循行的道路,水与火则是阴阳的明显象征。而这一些都是相互对立而又互为其根的。可见阴阳变化是一切事物生成的原始。具体到人身,则“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人体内为阴,外为阳,精微物质守藏在内,功能活动表现在外,而阴精守藏于内作为阳气的物质基础,又必须依靠阳气的固护;阳气运使于外作为阴精的功能表现,又必须赖于阴精的固守。可见阴阳内外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互为其根的。石寿棠《医原》说得好;“阳不能自立,必得阴而后立,故阳以阴为基,而阴为阳之母;阴不能自见,必待阳而后见,故阴以阳为统,而阳为阴之父。根阴、根阳,天人一理也。”

2.消长与转化

       《素问。脉要精微论》论述了一年四时阴阳的消长与转化:“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冬至四十五日即是立春节,此时大地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气候逐渐由寒转暖。夏至四十五日即是立秋节,此时大地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气候逐渐由热转凉。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人体及其疾病的转归,尤其是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是自然界也是人体阴阳之气消长变化较为显著的时刻,对疾病的机转产生着巨大影响。江之兰《医津一筏》说:“二分二至,病之轻者,可望其愈;病之重者,须防其笃。此阴阳互换,人气随之也。”《灵枢。论疾诊尺》篇还进一步明确了四季阴阳寒热相互转化的规律,“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日: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就是说,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的变化,寒暑的交替往来,都是阴阳运动变化的结果。阴发展到了极度,必然向阳的方面转化;阳发展到了极度,必然向阴的方面转化。阴阳与寒热,彼此是相互对应的,所以说,阴主寒,阳主热,寒到极点就可转化为热,热到极点就可转化为寒。四时寒暑的交替,是阴阳相互转化的结果。

3.升降与出入

        升降出入是阴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升降出人运动是阴阳的运动变化过程。升降,是升清阳,降浊阴;出人,是阳主外出,阴主内人。升降出人在自然界则表现为阴阳气交运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地云雨的变化是阴阳之气升降运动的结果。《素问.六微旨大论》又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走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就是说,气的升降,是天地阴阳之气的相互作用。由上升而下降,这是天气的作用;由下降而上升,这是地气的作用。天气下降,气就下流于大地;地气上升,气就蒸腾于天空。由于天地上下交相呼应,升降互为因果,所以能够产生变化。这说明升降是由于阴阳互根的缘故。升降如此,出人亦如此,有升才有降,有降才有升;有出才有人,有人才有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它指出,人体的呼吸、发声、听、嗅、视、味觉等功能从上窍发出,大小便从下窍排出;卫阳之气外发于腠理,精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内入于五脏;清阳之气外达于四肢,饮食水谷内人于六腑。以此表明了人体清阳之气向上向外升发,而浊阴之气向下向内沉降的升降出人规律。由此可见,阴阳的升降出人,既是自然界的运动形式,也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的保证。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人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