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义介绍,周易传义大全

2024-07-14崇庆运势网热度: 11576

《周易正义》系辞下传诗解3精义入神穷神知化

《 周易正义 》 系辞 下 传 诗解 3 精义入神穷神知化

题文诗:

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彖者材义,六爻者效,

天下之动,故吉凶生,而悔吝著.阳卦多阴,

阴卦多阳,阳卦奇主,阴卦耦主.其德行何?

一君二民,阳道君子;二君一民,阴道小人.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正道无悔,心一自至.

孔子释曰:何思何虑?殊涂同归,百虑一致.

不虑而知,不思而至.情生日月,寒暑有情.

日往月来,月往日来,日月相推,明自生焉.

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岁自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伸,屈伸相感,而利自生.

尺蠖之屈,以求信伸.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其用.情真义深,感而遂通,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石,据于蒺藜,

入于其宫,不见妻凶. 孔子释曰:困非所困,

其名必辱,据非所据, 其身必危,既辱且危,

死期将至,妻可得见? 易经有曰:公用射隼,

于高墉上,获无不利. 孔子释曰:隼者禽也,

弓矢者器,射者人也.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动而不括,出而有获,成器而动,动无不利.

王弼注,孔颖达疏

【原文】(三)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①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 著 也。②

(四)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①阳卦奇,阴卦耦。②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③

[疏]正义曰:“是故易者”至“德之盛也”,此第三章。明阴阳二卦之体,及日月相推而成岁,圣人用之,安身崇德,德之盛也。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 材,才德也。彖言成卦之材,以统卦义也。[疏]正义曰:“是故易者象也”者,但前章皆取象以制器,以是之故,易卦者,写万物之形象,故云“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者,谓卦为万物象者,法像万物,犹若乾卦之象,法像於天也。“彖者,材也”者,谓卦下彖辞者,论此卦之材德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夫少者,多之所宗;一者,众之所归。阳卦二阴,故奇为之君;阴卦二阳,故耦为之主。[疏]正义曰:“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谓每卦六爻,皆仿效天下之物而发动也。“吉凶生而悔吝著”者,动有得失,故吉凶生也。动有细小疵病,故悔吝著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者,此夫子将释阴阳二卦不同之意,故先发其问,云“其故何也”。“阳卦多”阴,谓震、坎、艮一阳而二阴也;“阴卦多阳”,谓巽、离、兑一阴而二阳也。“阳卦奇,阴卦耦”者,阳卦则以奇为君,故一阳而二阴,阳为君,阴为臣也。阴卦则以耦为君,故二阳而一阴,阴为君,阳为臣也。故《注》云“阳卦二阴,故奇为之君;阴卦二阳,故耦为之主”。 其德行何也? 辨阴阳二卦之德行也。[疏]正义曰:前释阴阳之体,未知阴阳德行之故。故夫子将释德行,先自问之,故云“其德行何也”。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阳,君道也。阴,臣道也。君以无为统众,无为则一也。臣以有事代终,有事则二也。故阳爻画奇,以明君道必一;阴爻画两,以明臣体必二,斯则阴阳之数,君臣之辨也。以一为君,君之德也。二居君位,非其道也。故阳卦曰“君子之道”,阴卦曰“小人之道”也。[疏]“阳一”至“道也”。○正义曰:“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者,夫君以无为统众,无为者,为每事因循,委任臣下,不司其事,故称一也。臣则有事代终,各司其职,有职则有对,故称二也。今阳爻以一为君,以二为民,得其尊卑相正之道,故为君子之道者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者,阴卦则以二为君,是失其正,以一为臣,乖反於理,上下失序,故称小人之道也。○注“阳君”至“道也”。○正义曰:“阳,君道”者,阳是虚无为体,纯一不二,君德亦然,故云“阳,君道也”。“阴,臣道”者,阴是形器,各有质分,不能纯一,臣职亦然,故云“阴,臣道也”。案《经》云“民”而《注》云“臣”者,臣则民也。《经》中对君,故称民,《注》意解阴,故称臣也。

【原文】((五)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①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②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③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④《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⑤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⑥《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⑦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⑧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天下之动,必归乎一,思以求朋,未能一也。一以感物,不思而至。[疏]正义曰:此明不能无心感物,使物来应,乃憧憧然役用思虑,或来或往,然后朋从尔之所思。若能虚寂,以纯一感物,则不须憧憧往来,朋自归也。此一之为道,得为可尚,结成前文阳爻以一为君,是君子之道也。《注》云“天下之动,必归乎一。思以求朋,未能一也。一以感物,不思而至”矣。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夫少则得,多则感。涂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不二。苟识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疏]正义曰:“子曰:天下何思何虑”者,言得一之道,心既寂静,何假思虑也。“天下同归而殊涂”者,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於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一致而百虑”者,所致虽一,虑必有百。言虑虽百种,必归於一致也;涂虽殊异,亦同归於至真也。言多则不如少,动则不如寂,则天下之事,何须思也?何须虑也?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疏]正义曰:“日往则月来”至“相推而岁成”者,此言不须忧虑,任运往来,自然明生,自然岁成也。“往者屈也,来者信也”者,此覆明上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自然相感而生利之事也。往是去藏,故为屈也;来是施用,故为信也。一屈一信,递相感动而利生,则上云“明生”、“岁成”是“利生”也。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精义,物理之微者也。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故能乘天下之微,会而通其用也。[疏]正义曰:“尺蠖之屈,以求信”者,覆明上往来相感,屈信相须。尺蠖之虫,初行必屈者,欲求在后之信也。言信必须屈,屈以求信,是相须也。“龙蛇之蛰,以存身”者,言静以求动也。蛟蛇初蛰,是静也;以此存身,是后动也。言动必因静也。静而得动,亦动静相须也。“精义入神,以致用”者,亦言先静而后动。此言人事之用,言圣人用精粹微妙之义,入於神化,寂然不动,乃能致其所用。“精义入神”,是先静也;“以致用”,是后动也。是动因静而来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利用之道,由安其身而后动也。精义由於入神,以致其用;利用由於安身,以崇其德。理必由乎其宗,事各本乎其根。归根则宁,天下之理得也。若役其思虑,以求动用,忘其安身,以殉功美,则伪弥多而理愈失,名弥美而累愈彰矣。[疏]“利用”至“德也”。○正义曰:此亦言人事也。言欲利已之用,先须安静其身,不须役其思虑,可以增崇其德。言“利用安身”,是静也;言“崇德”,是动也。此亦先静而后动,动亦由静而来也。○注“利用之道”至“崇其德”。○正义曰:云“利用之道,皆安其身而后动”者,言欲利益所用,先须自安其身。身既得安,然后举动,德乃尊崇。若不先安身,身有患害,何能利益所用以崇德也。云“精义由於入神,以致其用”者,言精粹微妙之义由入神寂然不动,乃能致其用。云“利用由於安身,以崇德”者,言欲利益所用,先须自安其身,乃可以增崇其德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疏]正义曰:“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者,言精义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崇德,此二者皆人理之极。过此二者以往,则微妙不可知,故云“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者,此言过此二者以往之事。若能过此以往,则穷极微妙之神,晓知变化之道,乃是圣人德之盛极也。[疏]正义曰:《易》曰:“困于石”至“勿恒凶”,此第四章,凡有九节。以上章先利用安身,可以崇德,若身自危辱,何崇德之有?故此章第一节引困之六三危辱之事以证之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疏]正义曰:《困》之六三,履非其地,欲上于於四,四自应初,不纳於已,是困於九四之石也。三又乘二,二是刚阳,非已所乘,是下向据於九二之蒺藜也。六三又无应,是入其宫,不见其妻,死期将至,所以凶也。“子曰:非所困而困焉”者,夫子既引《易》文,又释其义,故云“不曰”。“非所困”,谓九四。若六三不往犯之,非六三之所困,而六三彊往干之而取困焉。“名必辱”者,以向上而进取,故以声名言之,云“名必辱”也。“非所据而据焉”者,谓九二也。若六三能卑下九二,则九三不为其害,是非所据也。今六三彊往陵之,是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者,下向安身之处,故以身言之,云“身必危”也。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括,结也。君子待时而动,则无结阂之患也。[疏]“《易》曰”至“动者也”。○正义曰:以前章先须安身可以崇德,故此第二节论明先藏器於身,待时而动,而有利也。故引《解》之上六以证之。三不应上,又以阴居阳,此上六处解之极,欲除其悖乱,而去其三也。故公用射此六三之隼於下体高墉之上,云自上攻下,合於顺道,故获之无不利也。“子曰:隼者,禽也”者,既引《易》文於上,下以解之,故言“子曰”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者,犹若射人持弓矢於身,此君子若包藏其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似此射隼之人也。“动而不括”者,言射隼之人,既持弓矢,待隼可射之动而射之,则不括结而有碍也。犹若君子藏善道於身,待可动之时而兴动,亦不滞碍而括结也。“语成器而后动”者,谓易之所说此者,语论有见成之器,而后兴动也。

关于周易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是根据数的阴阳和随机性,推断事物凶吉的书.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没有必要去钻研它.我也曾经看过(老师推荐的),但是看了2遍还是不能领悟.简直不知所云.周易严格的说是一本主观唯物主义哲学书籍,它集天文、数学、兵法、治国方略、做人处世、道德修养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一体,是一本锻炼人思维的好书。许多诺贝尔获奖者都是借助它成功的。我想当年的马克、恩克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前也看过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把周易的内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时,科学很落后,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解析,为此就出了<周易>学说.
简单地说,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了周易,孔子基本上是从哲理方面解释易,虽然此解释同样也可适用于占卜,但周易列为经书,只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为占卜的书,因孔子只从哲理理解易,基本没有关于占卜的论述.后世的占卜,是从易中的最基本定理重新创造的,基本与周易无联系.
4.哲理适用于任何人,但以周易用于占却不会有实践意义,
5.占卜者依然把周易列为占经是因周易还没有把易的基本原理抛弃,而其他易经已失传了.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三、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楼上的网站也可以看一下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注疏?有什么区别?_百度...

正义就是(语言文字上的)正当的或正确的意义。一般用于书名。
注疏 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
前者比较系统,且内容连贯,简单可以理解为翻译一类。
后者主要倾向于文中的一些较难的字词,是挑选出来的,不是全部。正义又称疏,系在正经注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证,并对注文加以注解。唐宋以来,历代科举取士皆以经书及其注疏为依据,故群经注疏之写本、刻本流传甚多。北宋国子监有诸经正义单刻本,称单疏本,南宋时又复刻之。今传世群经注疏以单疏本为最早,而流传至罕。
注疏指后人读书时加的注解与评论,通常评注者都是学识深厚,考据细微的经学家。
前者比较系统,且内容连贯,简单可以理解为翻译一类。后者主要倾向于文中的一些较难的字词,是挑选出来的,不是全部。
《十三经注疏整理本》是学习研究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典籍,是研习古代哲学,文学,历史,伦理等等的必由之路。它采用清代阮元刻本为底本,全面吸收其<<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孙诒让<<十三经注疏校记>>的校勘成果,在尽量保存原底本的基础上,择善而从.

周易的简介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在商末,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软禁期间,剔除《彖辞易》与《象辞意》之繁琐,创作《易占》六十四卦之卦辞与爻辞,原文仅有448句话,很简略,不包含‘五行、干支’等推演。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 汉代司马迁著《史记》等周文王的作品为《周易》。现存《周易》皆附‘彖辞’与‘象辞’是否文王所为?尚待考证。 东周孔子及其弟子将‘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礼教规范写入《文言》,《系词》,编入《周易》,汉末儒生将“周易”改称《易经》并冠以《孔夫子作品》,包含《文言》,《系辞》,《说卦传》等杂货的“易经”,并非正宗《周易》,应当称为《儒学易》,其详情,请看以下诠释。 名称‘周’的解释:东汉邓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既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孙颖达《周易正义》认同“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已有人依据《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刻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易的解释: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2、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权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柜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3、日月为易,象征阴阳。4、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意。5、易是占卜之名。6、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时长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面对变易的书。7、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8、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三个不同的占筮书。据说《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殷商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而现在说的《周易》本身不是道教的书籍,道教是出自于农民起义军的组织五斗米道,为了秘密传播假托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为鼻祖,以《周易》等古书为经典,而《周易》和老子相差一千多年,东汉邓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情存在状能是: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的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又保持一种恒常。如《诗经》所说“日就月将”或“如月之恒,如日东升”,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而《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后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已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这就是周易的简介,希望能通过你的认可,写完后累死我了,麻烦你采纳吧,谢谢了!《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由本文的“经”和解说的“传”构成。“经”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即卦画)的卦组成,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

《周易》也有了新的功能,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周易》思想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变成了统治者治国的理论根据。

扩展资料: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易》

《周易正义》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周易正义》(孔颖达)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N1x9ZfXENLqeHmZ2-btMQ

提取码:4363

书名:周易正义

作者:孔颖达

译者:韩康伯 注解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1

页数:319

内容简介:

《周易正义》又《周易注疏》计十三卷(宋版)。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定稿于公元六五三年是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长其立于学官,也是易学史上除《经》《传》以外的重要典籍。

学习周易,选择哪个版本的最好?

《易经》中含有编纂者的思想体系共四种,有《系词》为证: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如只想学习其中的占卜,可将邵伟华的《周易与预测学》当作入门的书籍。
如想学习另外三项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查找注解古文的字典、词典自学。以通行版入手学习,后期可以结合帛书周易一起看

《周易折中》清代康熙御命李光地主编,张廷玉等参与,易理精详。浅显的书你看了也不能有深刻体会的,所以易是天书!十年略有小成,三十年小成,到老时才能算是有所成,但是研究不完的!

研究得越深,越觉得易经的可怕!因为它无所不能,又深不可测,以人的智慧穷其一生只能理解很小的一部分,然后代代相传,几千年研究不断,但永远也研究不到尽头的。到最后你会怀疑是神化传授给祖先的,否则为什么易经这么玄妙!实在难以想象它会是凡人能发明的。

单单一个先天太极图就有无尽奥秘,将它印证与现代科学,每每感到祖先智慧无穷,实在是想不通古人怎么会有那么高明的世界观!回头再读《易传》(十翼)原文,字字玑珠,每个阶段读它会有不同领悟。西方人读圣经,中东人死读古兰经,中国人死读易经可矣,易经高出它们无数倍不止。


扩展资料:

高端的书看宋代邵康节的《皇极经世》,如果看不懂。那就找些现代人浅显的书吧,虽然离易的本质甚远,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倒是能让你思路开阔,随便看吧,无所谓了。如果想学算卦的话,直接看《增删卜易》目前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注释详尽,内容较多,但是有点贵。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