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的由来,六十四卦卦序规律

2024-07-10崇庆运势网热度: 13689

八卦的64挂的来源

六十四卦不是伏羲写的么?后来到姬发只剩下十六卦还是三十二卦的记不得了,反正现在只留下八卦了。
老人说的。

六十四卦的来源变化


上周有对易学感兴趣的群友问:如何才能记住每个卦?要把八卦、六十四卦背熟确实不易,每天抽出十到十五分钟,利用碎片化时间,假以时日,自然也就熟记了。八卦的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个卦,是韵文,还易背诵。而八八六十四卦就有难度了。尤其唐宋以前没有分宫卦象次序。背诵易经,没有分工卦象次序可遵循,不容易记忆。但宋朝之后,分工卦象次序的排列是有一定道理的,是由每一卦变出了八个卦,八个卦变成六十四卦。
如乾卦的变:

乾为天,乾是卦名,接下来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天地观、天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这个☰ 乾卦,从下往上,有三爻。是伏羲先天卦的画法。后来人类社会发展,人事复杂,就变成了六爻卦,六爻卦是后天卦。现在的卜卦者所卜的卦就是六爻卦。
孔子在《系传》中说六爻的道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三极是天地人三才,总括起来就是六爻之“象”与三极之“理”的对应关系。

无论是吉凶、悔吝,亦或是变化、刚柔,即具体的卦象和抽象的道理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
从象上来讲,六十四卦凡此种种,无外乎是“六爻之动”的结果。六爻是具化的阴、阳符号的排列组合,是在三爻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作为重卦,不同的上卦和下卦组合呈现各异的卦象,其基础是每一个卦中每一爻的变动。

《易经》的卦是从下面画起,这其中的道理,天下事都是从下面开始变,换言之从基层变起,另一层道理,先天三爻卦变为后天的六爻卦,名称上的分别是下面三爻卦为内卦,上面三爻卦为外卦,自下面开始画卦,说明宇宙事物的变,是内在开始变,。例如人的改变,一定是内在的思想先变,一个公司出问题,必然是内部先出了问题。《红楼梦》中贾府内自己先开始内部搜查抓贼时,探春就说:"我们这样的大家庭,外人是攻不破的,毕定是自己一件件的来了,才会一败涂地。"真正是:"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所以画卦是由下往上,由内而外。

《易经》是讲宇宙天地间的事物随时随地在变化,

乾卦

乾为天,内卦☰ ,外卦☰

乾卦是阳极了,第一爻开始了,阳极就变阴,是由内开始变,内卦第一爻变阴,成为巽卦☴,巽为风,所以成为:

天风姤,内卦☴,外卦☰

接着第二爻变了,内卦变为艮卦☶ ,艮代表山,所以成为:

天山遁,内卦☶ ,外卦☰

继续变下去,外卦还是不动,内卦第三爻变,成为坤卦☷,坤代表地,于是成为

天地否,内卦☷,外卦☰

内在变到第三爻,如同内在思想一步步成熟了,可以发展到外面去了,从内变形成外变,外面环境亦受到影响了,于是,内卦影响到外卦,外卦的第一爻也开始变了,就变成为:

天地观,内卦☷,外卦☴

再接下来外在影响越来越大,第五爻也变了,外卦只剩下了一点阳,所谓"硕果仅存",阳能被一点一滴剥完,所以成为:

天地剥,内卦☷,外卦☶

从乾卦的本卦开始,到剥卦已经变了六个卦了,再变下去,则产生第七个卦了,那这一次变,古人的智慧,不再往上了,如果再往上变,则很简单,变成坤乾。到了第七卦不能再往上了,于是外卦的初爻再变,即第七卦:

火地晋,内卦☷,外卦☲

晋即进,内在思想变成行动,外在环境又压迫自己内在的思想发生了变,内卦又变成原位,于是成为:

火天大有,内卦☰ ,外卦☲
简单总结,分宫卦象次序的变是

一.本体卦,

二.初爻变,

三.第二爻变,

四.第三爻变,

五.第四爻变,

六.第五爻变,

七.第四爻变回原爻,

八.内卦变回本体卦,

明了这个规律道理就容易背诵了。

我们常说说某件事错综复杂,错综复杂就源自《易经》错、综、复、杂这四个字是指卦变而言,变卦是卦变的颠倒语。我们说''不三不四"也是源自《易经》,因为第三爻,第四爻最重要,在卦中心位置。其实我们处处引用《易经》,只是不知不觉而已。

谁知道八卦的由来?

八卦图上的符号名称分别为“乾(☰)、坤(☷)、坎(☵)、离(☲)、震(☳  )、巽(☴)、艮(☶)、兑(☱)”,分别对应着八个方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与自然现象。

北宋《太平御览》中记载:“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伏羲坐在方坛之上,倾听着来自八个方位的气息,于是画出了八卦图。)

八卦中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图。

《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古代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图案。

扩展资料

八卦的起源与发展

先天八卦相传是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两幅星图历法《河图洛书》创设。地点在洪洞卦地村,因为此村四面环山,又有八个村庄分布于四周,而且均相隔八华里,形似卦底。伏羲以景画卦,故创八卦图。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

及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

亦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从宋朝开始,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的终极真理:“道”。外,八卦尚对应着八门,论后天八卦,由正北坎卦始起: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八卦是怎么生成六十四卦的?

八卦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概念,来源有二:一是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是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一是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所谓卦变即是以爻的变化而得到新卦。如三画经卦,变三阳乾之上爻为阴,则得兑,此是一卦变得二卦。再变乾中爻为阴,得离,变兑中爻为阴,得震,此是二卦变得四卦。再变乾初爻为阴,得巽,变兑初爻为阴,得坎,变离初爻为阴,得艮,变震初爻为阴,得坤,此是四卦变得八卦。邵雍曰:“一变而二,二变而四,三变而八卦成矣。”(《观物外篇》)即是在说这样的卦变方法。同样,以八经卦中的任意一卦为卦变之“祖”,用如此的方法都可以得道其它的七卦。
如果把以乾为“祖”所得八卦排成两列,则有下图:
乾 巽
兑 坎
离 艮
震 坤
先有乾,一变上爻得兑,是为“一变而二”,再变乾、兑之中爻,得离、震,是为“二变而四”,再变乾、兑、离、震初爻,得巽、坎、艮、坤,是为“三变而八卦成矣”。我们从中清楚地看到,巽是由乾变而得到的,坤是由震变而得到的。
一乾→ 五巽

一变而二 二兑→ 六坎

三离→ 七艮

二变而四 四震→ 八坤 三变而八
以卦数言,一变得二,一、二变得三、四,一、二、三、四变得五、六、七、八。一乾变得五巽,四震变得八坤。可见,巽与乾及坤与震之间有变化的主从关系。如果把两列之图首尾连接并展开作圆图,就得邵雍所谓“乾坤纵而六子横”图,亦即为后来先见于王湜《易学》的“伏羲八卦”图。

兑 巽
离 坎
震 艮

这样的八卦方位圆图,上乾下坤,艮与兑相对,震与巽相对,坎与离相对,恰好与《说卦》所言“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相符。邵雍曰:“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也。”就是把这样的“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之图当作了伏羲八卦图。《先天图》六十四卦圆图是“一贞八悔”(内卦为贞,外卦为悔),以贞卦看,就是这样“乾坤纵而六子横”的方位,这就是当初邵雍称这样的图为《伏羲八卦图》的根本依据。在《伏羲八卦图》圆图中寓有阴阳消息,可用来比附古人“阳生于子,阴生于午”之说。坤位于子,阴极,震一阳生,离、兑二阳,至午位乾阳极,巽一阴生,坎、艮二阴。邵雍曰:“圆者数之,起一而积六。”又曰:“逆数之,震一,离兑二,乾三,巽四,坎艮五,坤六。”(《观物外篇》)这就是邵伯温所谓止有一图所寓“阴阳消长之数”中的圆图之数。圆图有两套数,一是卦变的序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一是阴阳消息之数:震一,离兑二,乾三,巽四,坎艮五,坤六。
邵雍曰:“一变而二,二变而四,三变而八卦成矣,四变而十有六,五变而三十有二,六变而六十四卦备矣。”(《观物外篇》)这又是在说变得六十四卦的方法。以六画纯卦乾为“祖”,经过六变即可“六十四卦备”。一变乾上爻,得夬,是为“一变而二”。二变乾、夬五爻,得大有、大壮,是为“二变而四”。三变乾、夬、大有、大壮之四爻,得小畜、需、大畜、泰,是为“三变而八卦成”,四变乾至泰八卦三爻,又得履至临八卦,是为“四变而十有六”。五变乾至临十六卦之二爻,得同人至复十六卦,是为“五变而三十有二”。六变乾至复三十二卦之初爻,得姤至坤三十二卦,是为“六变而六十四卦备”。我们列出标有卦变次序数的两列图。
一乾→ 姤三十三
一变而二 二夬→ 大过三十四
三大有→ 鼎三十五
二变而四 四大壮→ 恒三十六
五小畜→ 巽三十七
六需→ 井三十八
七大畜→ 蛊三十九
三变而八 八泰→ 升四十
九履→ 讼四十一
十兑→ 困四十二
十一睽→ 未济四十三
十二归妹→ 解四十四
十三中孚→ 涣四十五
十四节→ 坎四十六
十五损→ 蒙四十七
四变而十六 十六临→ 师四十八
十七同人→ 遯四十九
十八革→ 咸五十
十九离→ 旅五十一
二十丰→ 小过五十二
二十一家人→ 渐五十三
二十二既济→ 蹇五十四
二十三贲→ 艮五十五
二十四明夷→ 谦五十六
二十五无妄→ 否五十七
二十六随→ 萃五十八
二十七噬嗑→ 晋五十九
二十八震→ 豫六十
二十九益→ 观六十一
三十屯→ 比六十二
三十一颐→ 剥六十三
五变而三十二 三十二复→ 坤六十四 六变而六十四
把上面的两列图首尾连接并展开作圆图,即得《先天图》之六十四卦圆图(见下图)。
 
此圆图八个“一贞八悔”,“贞”卦是以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为次序。一贞为内卦,八悔为外卦。在一贞之上错以八经卦,亦是以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为次序。图内之方图,则是把圆图分作八段,自下向上叠成,亦是以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为次序。圆图六十四卦象天之运行,有“逆数之”之消息数。(天左行,日右行,自震始数之为“逆”。)方图象地之生化,有“顺数之”之数(邵雍曰:“方者数之,起一而积八。”又曰:“顺数之,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地之生物是自下向上生长,故以自下向上为“顺”。)
邵雍曰:“八卦相错者,明交错而成六十四也。”又曰:“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观物外篇》)六十四卦即是万物的象征。我们要特别注意,邵雍是本《说卦》“八卦相错”之义而说六十四卦由来的。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理解所谓“加一倍法”的关键。从八卦到六十四卦
出于某种很偶然的原因,伏羲先生画了八卦,而没有画六卦。其实,八卦看起来并不比六卦更完美,从构图学上来说,六卦显然比八卦更能打动人心。六卦由许多等边三角形组成,在这点上八卦就逊色的多了,八卦顶多可以分解成许多等腰三角形罢了。六卦放在哪儿都稳稳妥妥,立起来都不会倾倒。假设要用六卦来象征自然天地万物及其变化,六卦也跟八卦一样胜任有余。拿六卦的六条边分别命名为天、地、风、雷、火,水,可以完美地表现自然的构造和变化。不像是八卦,一条边表示水,另一条边表示泽——嘿嘿,重复了。
八卦是一个认识自然的理论模型,或者说是一个哲学模型。凡模型,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更何况这模型还是出现在三四千年以前呢!又更何况这模型试图来象征自然宇宙后来还包括人类命运的全部变化。说实话,功能这样完备的哲学模型别说是三四千年以前,就是在今天,我们也无法把他完美地构造出来。构造不出来并不说明八卦就是真理,否则地话,真理也太廉价了,今天的幼儿园里的幼稚儿童一不小心就能给我们构造出一个,我们岂不是要感到应接不暇?
类似的哲学模型世界上还有很多。在古代——这种哲学模型只有出现在远古时代才有学术上的研究意义——希腊有恩培多克勒的土、气、火、水模型;中国还有一个金、木、水、火、土模型。我觉得,五行学说是其中构造的最为完备的一个,因为他抓住了构成世界的某些元素。而八卦呢,既包括水火等“基本元素”,又包括了山、泽、天、地等混合元素,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就是这个不伦不类的宇宙构造模型,也许是因为他出现的最早的缘故吧,成为中国人智慧崇拜的偶像。直到今天,某些脑筋里进水太多的学者级人物,还把他看成是“博大精深”的代名词。
八卦不智慧吗?——很难说。在遥远的上古时期,人类缺少最起码最基本的认识自然的手段和方法,也缺少最基本的经验积累,要知道他们那时候只有语言还没有文字,可是,渴望认识世界的愿望和冲动却已经有了,在某些古人的心里还非常强烈。怎么办?——他们大概也只有根据自己直观的经验和最原始的认知能力来解决问题。在他们的经验里,最庞大的事物就是天和地,其次是山和泽;最普遍的事物就是风和火,还有雨水雷电,森林走兽。他们如果想要对自然事物形成某种概括性的认识,也只好从这些可以认识的基本事物中来进行归纳。希腊人恩培多克勒认为这个世界由土、气、火、水四种东西组成;伏羲总结出八卦;另一位中国人总结出五行;可是,你能据此判定他们谁比谁更高明?
当然,八卦的情况更复杂一些。八卦中包含着某种数学原理。原始的八卦可能不是一个八角图形,而是一个包含着从一到九等基本数字的数学模型。把这几个数字按照某种规律交叉排列,某些神秘的内在联系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比如,对角和对边上的数字之和竟然完全相等。这在今天看来属于最简单的数学模型,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不屑一顾,可是,在远古的人们看来,问题绝不会这么简单。这里头包含着某种确定不变的内在规律,可能,还预示着某种神秘莫测的黑暗力量。
如果古人看重的是其中的内在规律,这将成为某种数学体系的一个开端;顺着这个规律延伸下去,更多的数学规律将不难被发现,欧式几何也许就是这样被推导出来的。如果古人看重的是其中的神秘力量,那么,以古代头颅的善于直接联想的思维模式,某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就不可避免要产生出来。中国古人恰好是顺着这条道路来思考的。先是,他们用这个几何图形来算命;后来,他们就借助于这个几何图形来进行哲学思考,并把他和自然、宇宙、人生、道德、社会、命运,整个地联系到一起。
把哲学和道德困在一个原始古朴的几何图形里,并且是与算命抽卦搅浑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思维习惯。人类文明还刚刚起步,不把人的哲学理性和道德理性从这个几何图形中拯救出来,这个文明将陷身泥潭,而且很难自我脱身。感谢老子,当《道德经》横空出世的时候,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哲学理性已经清晰地与算命抽卦分道扬镳。但是不幸,一个双料的奴才紧跟着也诞生了。孔子,他不但把中国人的人格禁锢在奴性的泥潭里,而且把中国人的哲学理性重新拉回到算命抽卦的混沌泥潭。
在孔子之前,据说是文王姬昌把伏羲的八卦扩展到六十四卦。对比八卦和六十四卦,我们发现,做为一个认知世界的哲学模型,六十四卦并不比八卦更有价值。但是,做为一个推测人类命运的算命模型——如果八卦真能用来推测人类命运的话——八卦向六十四挂延伸是必然的。人的命运变化显然不是只有简单的八种模式,不是只有好、坏、成、败、吉、凶、顺、逆等八种情况,而是要远为复杂的多。古人喜欢算命,周文王也喜欢算命。当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据说还一囚就是七年之久,在这七年里文王姬昌大概经常要靠算命抽卦来排解自己的时光。我能脱身吗?什么时候脱身?用什么手段来脱身?我应该向那位祖先或神明来祷告?我应该去贿赂谁并且通过什么途径去贿赂才能使自己得救?——我们无法责怪周文王,陷身囹圄的人是很容易的,更何况周文王当时的确是生死难料,又何况他还有的心理基础。总之,周文王用七年的时间反复地推演八卦来给自己算命,终于把伏羲的八卦扩展到六十四卦;而且,极有可能他还亲自写上了许多条既像是卦解,又像是祷告,又像是哲学感悟的卦词。
后来文王终于被释放了。做为周部落地首领,专门给他算命地巫师本来有好多,但他从此最信赖的就是六十四卦算命术;这一点,我们在《周易》的卦词里还能明显地看得出来。高明的算命师总是不会把话说得太满,而是模棱两可,富有哲理和象征含义。把这些卦词记录下来,从某些方面来看,也可以当成哲理感悟来阅读。但是,算命就是算命,算命永远也不会成为哲学。除非我们像孔子那样把传自先王的任何遗迹都当成偶像来顶礼膜拜,否则,我们就只好承认:《周易》就是算命术,而且仅仅就是一种算命术。如太极经过三次变化就生成八卦,八卦经过三次变化就生成六十四卦,八卦是【三生万物】的阶段,故曰八卦而小成;而六十四卦是成就万物变化终始的,故谓之大成

神秘的八卦有哪八种卦象?它的由来是什么?

八卦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卦象。这八种卦象分别代表了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种自然界之物,是古人领悟自然之道创立出的一种哲学思想,用来解释时间万物的运转规律。古代人认为大地兼有8种基本元素,分别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而八卦据说是伏羲发明的。

八卦是指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种卦象,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周易六十四卦由八卦衍生而出,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传说八卦卦象由伏羲所造。

伏羲,又叫庖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君主!

伏羲在传说中有多种形象,有说他是蛇身人首,也有说是蛇身牛首;传说他的胡须很长,拖在地上,额骨高高隆起,眉宇凸起像连珠,身高九尺一寸。

伏羲以其崇高的德行被推举为君主,即位的时候有祥龙出现,所以他的军队号称龙师。

当时人们以打渔狩猎为生,有时捕捉不到猎物人们就要挨饿。伏羲受到蜘蛛结网捕捉食物的启发,教人们模仿蜘蛛结网,捕捉鱼虾鸟兽。伏羲还教导人们饲养牲畜,这样就算野物难以找到,人们也不至饿死。

为了更好地掌握世界运转的奥秘,伏羲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运行,从自然现象中体会世界的真谛,取法万物,创造了八卦。古人认为,看似简单的八个卦象中隐含了天地间最精微的奥妙。

八卦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八卦的排列有两种顺序,一种是先天八卦,也就是伏羲八卦,另一种是文王八卦,也称作后天八卦。

有人认为先天八卦反映了世界还没有产生之前的景象,而后天八卦则相反;也有人说两种八卦分别代表了空间和时间。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就被称为“八卦炉”,八卦炉能够练出仙丹。

而在传统京剧中,有道术的人以及军师所穿的戏服上面绣着八卦和太极图,这种袍服叫“八卦衣”。可见八卦一直和智慧谋略息息相关。

总结:

现在八卦这个词变了一种解释,比如说某个女人爱打听事儿,你怎么那么八卦呢?

6、简读南怀瑾《易经杂说》:六十四卦的来源

☰ 乾卦       ☷ 坤卦  ☳震卦    ☶ 艮卦     ☲ 离卦    ☵ 坎卦    ☱兑卦  ☴ 巽卦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每一卦变出八个卦,八个卦变成六十四卦

1、京房十六卦变:自初至五不动复,下飞四往伏用飞,上飞下飞复本体,便是十六变卦例。”(下飞指外卦第一爻)

2、为什么要用六爻?因为一直到现代科学时代为止,宇宙间的事情、物理都没有超过六个阶段。一切的变,只能变到第六个阶段,第七个变是另外一个局面开始。

六爻:就是六位,东、南、西、北、上、下

3、画八卦为什么是从下面往上,由内卦到外卦画起?

1)天下的事情发生变动,都是从下面开始变,从基层变起;

2)《易经》的卦,原来只是三爻,后来变成六爻,下面三爻卦为内卦,上面三爻卦为外卦。古人云:“物必自腐,然后虫生。”一切东西都是从内变开始。

八卦有什么来历?

“八卦”指的是:

  1. 乾,读音为【qián】,代表天;

  2. 坤,读音为【kūn】,代表地;

  3. 震,读音为【zhèn】,代表雷;

  4. 巽,读音为【xùn】,代表风;

  5. 坎,读音为【kǎn】,代表水;

  6. 离,读音为【lí】,代表火;

  7. 艮,读音为【gèn】,代表山;

  8. 兑,读音为【duì】,代表泽;

64卦卦名产生的原因。


乾上乾下。
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坤上坤下。
《说文解字》:“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坤为地(《说卦》《明夷?上六》),故卦名“坤”。

坎上震下。坎王则震胎。
屯,难也。《说文解字》:“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震为足(《说卦》《剥?初六》),坎为险(《坎?九二》《彖》),步入险境,其行难也,故曰“屯”。

艮上坎下。艮王则坎休。
马王堆汉墓帛书《缪和》:“夫蒙者,然少未又知也。”蒙:蒙昧无知。坎为知(《临?六五》),艮为弃(《离?九四》),弃知,故曰“蒙”。

坎上乾下。坎王则乾休。
需,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襦”,均应读作“濡”。濡,湿也。乾为天(《乾?九五》)、坎为雨(《小畜?上九》《鼎?九三》),下雨天,故曰“濡”。需,传本《归藏》作“溽”,濡与溽同义。

乾上坎下。乾王则坎相。
《周易音义》:“讼,才用反。争也,言之于公也。郑云:辩财曰讼。”坎为盗寇(《说卦》《需?九三》《蒙?上九》)、乾为金(《说卦》《鼎?六五》),盗金,必致讼,故曰“讼”。

坤上坎下。坤王则坎没。
《彖》曰:“师,众也。”《周易本义》:“师,兵众也。”《吕氏春秋?论威》:“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坤为众(《说卦》《晋?六三》)、坎为寇(《蒙?上九》《需?九三》),众寇,故曰“师”。师,兵众也。

坎上坤下。坎王则坤囚。
《彖》曰:“比,辅也,下顺从也。”朱熹《周易本义》:“比,亲辅也。”《周易尚氏学》:“比,亲也,辅也。”
小畜
巽上乾下。巽王则乾死。
小,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少”,当以“少”为正文。《周易音义》:“畜,本又作蓄,同,敕六反,积也,聚也。”“小畜”意思即“少蓄”。乾为金(《说卦》《鼎?六五》《噬嗑?六五》)、巽为散(《涣》《中孚?九二》),金散,故曰“少蓄”。(参见《家人?六二》《大畜》)

乾上兑下。乾王则兑休。
《史记?殷本纪》:“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兑为武(《履?六三》《巽?初六》)、乾为君(《说卦》《履?六三》),履卦有“武王”之象,而武王商汤名履,故命卦曰“履”。履卦得名于武王商汤之名!

坤上乾下。坤王则乾胎。
泰、否二卦说的正是君民之间的关系:乾为君、坤为众(《说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君谦居民下,以民为上则“泰”;人君骄居民上,以民为下,则“否”。

乾上坤下。乾王则坤废。
《说文解字》:“否,不也,从口从不。方九切。”否之:否定之。《尚书?周书?无逸》:“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其口诅祝。”
否、泰二卦卦名与卦辞均可对读:君居民上,民否之,危;君居民下,民载之,泰。不仁,不利君子贞;爱人,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小往大来。
同人
乾上离下。乾王则离囚。
《说文解字》:“同,合会也。”同人:会同众人。《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此处当专指商郊牧野。会同众人,陈师牧野,此之谓“同人于野”。“同人”应当与“于野”连读,该卦唯命曰“同人于野”才能尽显其兵伐其君之意。“同人”当为简称。
大有
离上乾下。离王则乾没。
《周易本义》:“大有,所有之大也。”《周易音义》:“大有,包容丰富之象。”乾为金、为玉、为木果(《说卦》),离为大车(《大有?九二》《睽?六三》),载之以大车,故曰“大有”。

坤上艮下。坤王则艮死。
朱熹《周易本义》:“谦者,有而不居之义。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谦之象也。
坤为地(《说卦》)、艮为山(《说卦》《随?上六》),高山屈居卑地之下,故曰“谦”。

震上坤下。震王则坤没。
《周易本义》:“豫,和乐也。”《序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序卦》以“喜”说豫。豫,喜也,乐也。

兑上震下。兑王则震死。
《周易本义》:“随,从也。”《礼记?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

艮上巽下。艮王则巽胎。
蛊:败坏。巽为信(《中孚》)、艮为弃(《离?九四》),弃信,其德败坏,故曰“蛊”。

坤上兑下。坤王则兑相。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之义》:“林(临)之卦,自唯不无瞿(惧)。”《易之义》以“惧”说“临”。兑为惕(《乾?九三》《夬?九二》)、兑为忧(《临?六三》)、坤为众(《说卦》《晋?六三》),畏于民众,故曰“临”。临者,懔也,懔于民众也。此乃治民之道。

巽上坤下。巽王则坤胎。
《说文解字》:“观,谛视也。”《尚书?商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书经集传》:“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七庙亲尽则迁,必有德之主,则不祧毁,故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天子居万民之上,必政教有以深服乎人,而后万民悦服,故曰‘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坤为众(《说卦》)、巽为信(《中孚》),众信,能获众信,其政教必大有可观,故曰“观”。
噬嗑
离上震下。离王则震废。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朱熹《周易本义》:“噬,啮也;嗑,合也。物有间者,啮而合之也。为卦上下两阳而中虚,颐口之象,九四一阳间于其中,必啮之而后合,故曰噬嗑。”非也。震为鼓(《离?九三》)、离为大腹(《说卦》),鼓其腹,饱食之象,故曰“噬嗑”。噬:啮。嗑:咬。

艮上离下。艮王则离没。
贲,文饰也。《周易音义》:“贲,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貌。郑云:变也,文饰之貌。王肃云:有文饰,黄白色。”

艮上坤下。艮王则坤死。
剥,阜阳汉简《周易》作“仆”,传本《归藏》亦作“仆”,当以“仆”为正文。坤为臣仆(《损?上九》《遯?九三》)、艮为家(《家人?初九》《蒙?九二》),家中臣仆,故曰“仆”。

坤上震下。坤王则震囚。
复:返,归。震为林(《屯?六三》),震为莽(《同人?九三》),坤为地(《说卦》)。木,生则冒地而出,死则返归于土。坤上震下,入土之象,故曰“复”。
无妄
乾上震下。乾王则震没。
无妄,阜阳汉简《周易》作“无亡”,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作“毋亡”并有“安处”“安藏”之辞。《说文解字》:“亡,逃也。”震为足(《说卦》《剥?初六》),乾为牢(《大畜?六四》),足陷牢中,甭想逃亡,故曰“无亡”。“亡”与震象足动之义合,故当以“亡”为正字。“无”“毋”同义通用。
大畜
上艮下乾,艮王则乾废。
乾为金(《噬嗑?六五》《鼎?六五》),艮为家(《蒙?九二》《家人?九五》《损?上九》),家中有金,故曰“大畜”。畜,蓄也。

艮上震下。艮王则震相。
《尔雅?释诂》:“颐,养也。”《释名?释形体》:“颐,养也。动于下,止于上,上下嚼物以养人也。”郑玄说:“颐,口车辅之名也。震动于下,艮止于上,口车动而上,因辅嚼物以养人,故谓之颐。颐,养也。
大过
兑上巽下。兑王则巽囚。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巽为信(《中孚》)、兑为毁折(《说卦》),毁信,大错,故曰“大过”。过,错也。

坎上坎下。
习:重。坎上坎下,重坎,故曰“习坎”。《彖》曰:“习坎,重险也。”

离上离下。
离,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罗”,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作“丽”,均应读作“俪”。俪,偶也。离主婚媾(《贲?六四》)。《说卦》:“相见乎离。”万物至此相俪成偶,繁衍生息,故离为娠(《震?上六》)、为大腹(《说卦》《明夷?六四》)。

兑上艮下。兑王则艮没。
咸,通“禁”。临卦初九之辞和九二之辞“咸临”,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均作“禁林”,由此可见“咸”与“禁”通假。兑为法(《蒙?初六》《丰?六二》)、艮为止(《说卦》),依法禁止,故曰禁。咸,亦可读作“缄”。缄:封,闭。

震上巽下。震王则巽相。
《说文解字》:“恒,常也。”震为动(《说卦》)、巽为信(《中孚》),其德有信,行为有常,故曰“恒”。

乾上艮下。乾王则艮胎。
《周易音义》:“遯,徒巽反。字又作□,又作遁。同。隐退也,匿迹避时奉身退隐之谓也。郑云:逃去之名。《序卦》云:遯者退也。”《周易本义》:“遯,退避也。”
大壮
震上乾下。震王则乾囚。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震为雷(《说卦》),雷震天上,故曰“大壮”。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大壮》卦辞中有“丰隆”一语,显然取意于震雷之声。

离上坤下。离王则坤相。
晋,进也。离为日、坤为地,日出地上,故曰“晋”。
明夷
坤上离下。坤王则离休。
夷,伤也。坤为地,离为日(《说卦》),日落地下,故曰“明夷”。
家人
巽上离下。巽王则离相。
家人一卦,王家台秦简《归藏》名“散”,传本《归藏》名“散家人”。家人,当读作“嫁人”。离为女、巽为散(《说卦》《涣》《中孚?九二》),女散嫁人,故曰“家(嫁)人”,故曰“散”,故曰“散家(嫁)人”。

离上兑下。离王则兑胎。
睽卦,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卦名字从目从瞿,即“瞿”。《说文解字》:“瞿,鹰隼之视也。”《礼记?玉藻》:“视容瞿瞿。”《礼记集说》:“瞿瞿,惊遽之貌。”《说文解字》:“睽,目不相听也。”听,从也。目不相听,当为受惊时两眼发呆之貌。睽,当为视容惊惧之貌。

坎上艮下。坎王则艮相。
《彖》曰:“蹇,难也。”坎为祸(《随?九四》)、坎为患(《比?初六》《大过?九四》《中孚?初九》)、艮为门(《同人?初九》《随?初九》),祸患临门,故曰“蹇”。

震上坎下。震王则坎废。
解:解脱。坎为险(《坎?九二》)、震为足(《剥?初六》)、震为出(《随?初九》),足出险外,故曰“解”。

艮上兑下。艮王则兑囚。
损,减也。马王堆汉墓帛书《要》: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易纬?通卦验》:兑主秋分,艮主立春。自秋分至立春,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故曰“损”。兑为成(《豫?六五》校)、艮为败(《复?上六》),成而败,故曰“损”。

巽上震下。巽王则震休。
益,增也。马王堆汉墓帛书《要》: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道穷焉而损道生焉。《易纬?通卦验》:震主春分,巽主立夏。自春分至立夏,万物生长增益之时,故曰“益”。

兑上乾下。兑王则乾相。
夬,快也。快,锐也。夬字古文象以刀劈削木棍之形,故夬字有锐利之义。

乾上巽下。乾王则巽死。
姤,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之义》作“坸”或“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作“敂”,当以“敂”为正。《说文解字》:“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乾为金(《说卦》《鼎?六五》《姤?初六》),巽为木(《说卦》《大过》),金克木,故曰“敂”。敂,击也。(参见《姤?初六》)

兑上坤下。兑王则坤休。
萃,聚也(《彖》《序卦》《杂卦》)。坤为川、坤为河(《泰?九二》),兑为渊(《乾?九四》)、兑为泽(《说卦》),川入渊泽,故曰“萃”。坤为众(《晋?六三》),兑为归(《归妹》),众归,故曰“萃”。

坤上巽下,坤王则巽废。
《周易本义》:“升,进而上也。”升,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登”。《说文解字》:“登,上车也。”升与登同义。

兑上坎下。兑王则坎胎。
兑为法(《蒙?初六》《丰?六二》)、兑为律(《师?初六》)、坎为盗寇(《说卦》《需?九三》《屯?六二》),兑上坎下,盗寇伏法之象,故曰“困”。

坎上巽下。坎王则巽没。
巽为木(《说卦》《困?初六》《大过》),坎中有木,故曰“井”。古代以木构架支护井壁,故“坎中有木”为井之象。

兑上离下。兑王则离废。
革,改也。兑为毁折(《说卦》《大过》《离?上九》)、离为戈兵(《说卦》《噬嗑?初九》),毁之以戈兵,故曰“革”。

离上巽下。离王则巽休。
《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离为缶(《坎?六四》),离为瓮(《井?九二》)。离为容器、离为三(《晋》《讼?上九》《明夷?初九》)、巽为股(《说卦》《咸?九三》),器有三股,鼎之象也,故曰“鼎”。

震上震下。
震,动也。震主春分(《易纬?通卦验》)。春分之时,万物萌动,故震卦的基本含义为动。

艮上艮下。
艮,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根”。《广雅?释诂》:“根,始也。”《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生芸芸,各复归其根。”根为始,根为终。《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艮卦卦辞描述的正是其终万物始万物的特性。

巽上艮下。巽王则艮废。
渐,序也。艮为鸟(《小过》)、巽为信(《中孚》),鸟有信,候鸟也,故爻辞取象为“鸿”;鸿,飞成行,止成列,排列有序,故曰“渐”。《艮?六五》艮之渐曰“有序”,亦取义于此。
归妹
震上兑下。震王则兑死。
兑为归、震为女(《随》《震?上六》),故曰“归妹”。归妹:意思是把媳妇娶回家。兑与震为夫妇(《随》),兑男娶震女,故曰“归妹”。

震上离下。震王则离胎。
丰:大鼓。殷墟卜辞反映出丰和庸关系密切,“可以断定‘丰’本是一种鼓的名称”。即“庸是大钟,丰是大鼓,所以它们才会时常并提”。(裘锡圭:《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载《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版。)震为鼓(《离?九三》《中孚?上九》)、离为大腹(《说卦》《明夷?六四》),大腹之鼓,故曰“丰”。由丰卦卦象也可以反证“丰”本是一种大鼓。

离上艮下。离王则艮囚。
旅:羁旅,出行在外,作客寄居。离为火、艮为屋(《萃?初六》《鼎?九四》),火焚其屋,失其居,无所容,故曰“旅”。

巽上巽下。
巽,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筭”。《说文解字》:“巽,具也。”“筭,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误也。”“算,数也,从竹从具,读若筭。”段玉裁注算字云:“筭为算之器,算为筭之用,二字音同而义别。算从竹者,谓必用筭以计也。从具者,具数也。”桂馥曰:“从具者,本书‘十,数之具也。’《三苍》:‘算,选也。’选当为巽。本书‘巽,具也。’”

兑上兑下。
兑,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夺”。《篇海类编?通用类?大部》:“夺,强取也。”《广韵》:“敚,强取也。古夺字。”兑当为敚字之省。

巽上坎下。巽王则坎囚。
涣,散也。《说文解字》:“涣,流散也。”坎为鬼(《睽?上九》《既济?九三》《未济?九四》)、巽为散(《说卦》《中孚?九二》《小畜》《家人?六二》),鬼魂流散,故曰“涣”。

坎上兑下。坎王则兑废。
《说文解字》:“节,竹约也。”《孟子?离娄》:“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朱熹《集注》云:“符节,以玉为之,篆刻文字而中分之,彼此各藏其半,有故则左右相合以为信也。”
中孚
巽上兑下。巽王则兑没。
孚,信也。《说文解字》:“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徐锴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序卦》:“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杂卦》:“中孚,信也。”兑为节(《节》)、巽为信,节而信之,故曰“中孚”。
小过
震上艮下。震王则艮休。
小过,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少过”,当以“少过”为正文。艮为止、震为足(《说卦》),止步不出,故曰“少过”。过:出访,探望。
既济
坎上离下。坎王则离死。
既,已也,尽也。济,止也。《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万窍虚。”注:“济,止也。”离为火,坎为水,火遇水,故曰“既济”。既济:已止。
未济
离上坎下。离王则坎死。
《尔雅?释言》:“济,渡也。”《史记?宋微子世家》:“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未济:未渡。
坎为水,离为舟筏(《泰?九二》),舟在水上,未成其渡,故曰“未济”。远古时代,人们要逃避自然灾害,洪荒猛兽,需要一种预测的方法,发现了阴阳变化规律,而形成八卦的卜筮术。后经伏羲先天,文王后天演变衍生六十四卦,这是产生的过程,产生的原因是预测未来,趋吉避凶,这也是华夏子孙能繁荣至今的原因

易经中的八八六十四卦师怎样形成的?

传说:古代大禹治水时河道泛滥成灾~无法治理~大禹祭天请求帮助~从水里爬出一只竜兽~背上背着河图与洛书~大禹根据河图洛书治理河道~~河图洛书中的洛书中就带有八卦~~
回答者:小壁垒 - 秀才 二级 3-18 17:38
八卦来源有二,一是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一是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千,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子女:震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此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伏羲八卦完全破解
文王八卦千古骗局
作者:任建平
中国的八卦图以及其派生出的八卦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它深奥的哲学理念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研究者不乏其人,可是直到今天也还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也正是这个原因,八卦才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只是大多被人们作为一种神秘文化加以崇拜而已。
这个恐怕是中国人的一大悲哀,究其原因,周文王是我们中国八卦文化的千古罪人-----正是他,为了一己私利对八卦进行了严重的篡改,所以才使得八卦的真正秘密石沉大海,而他一手完成的这张假的八卦图骗了我们国人几近三千年,直到今天,这个秘密才被真正揭开。
八卦原始图谱乃伏羲皇帝所画,请注意,这里用画而不能用创。而且严格的说它不叫八卦图,因为它周围只有四个卦,(其实那也不该叫卦),可是笔者在这里仍然沿用习惯叫法。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着张神秘图案的真正名字。
(韩国国旗这张图案是伏曦皇帝的正宗八卦)恐怕现在所有的朋友都会说,不叫八卦就叫四卦图,要不就叫太极图吧。大家稍微动动脑子就可以知道,太极图那名字是来源于谁,而这张神秘的图案比周文王的假八卦还要早许多呢,当然是没有多少人能够考究到它的名字了,我们中国在远古时代,本土还没有形成呢,也只是有个雏形,那道教的老子是千年以后的事情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崇拜的唯一的神是女娲娘娘,而不是什么老子,那只是后人加上去的神话故事而已,当时中国人崇拜的唯一图腾只有伏羲皇帝所作的这四卦图,根据本人多年的研究得出下面的结论。
它的原名请大家记住,它叫‘天地’,而‘’这两个字实际上是被误传了,它的原文是‘璇矶’。这张图所记录的实际上是一件很特殊的事情而不是用来算命的图案。也就是说在宇宙的中心有两块石头,其形状各自象半个月亮,这两块仙石一块是黑色一块是白色,在宇宙的中心互相盘绕旋转,正是这两块石头控制着整个世界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灭亡。那么我向大家现在应该明白了,八卦是用来描述一件事情的,那是伏羲皇帝所看到的一件事情,它的真正神秘之处在于到底伏羲皇帝看到的是什么事情,到底是如何看到的,在那里看到的,这个才是八卦背后真正的惊天绝密。其实当时好多的早期神话故事几乎都是来源于伏羲皇帝口中的。他是把自己见到的故事告诉了大家,包括这张四挂图,之所以被当时所有人崇拜,是因为,从这张图案的道理中发展而来的中医理论的鼻祖的确是可以治病救人的,如果图是假的,是毫无道理的,那么它是无法治病救人的,早期的水利学,中医理论,早期的玄学和气功学几乎全都是来源于它的,而那后来的周文王所创作的假八卦却仅仅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而形成的用来满足人们的心理和对未来的好奇心理儿创作出来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前后这两张图案有着本质的区别。
八卦是中国一切本土文化的源泉,由于它背后的这个秘密将有可能导致科学界和界的激烈争论。所以笔者暂时只把其中涉及历史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第一节 中国最早的文字
(四周的四个文字就是水,木,火,金(顺时针)) 现代历史中,我们现在所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这个是第一大错误,其实严格意义的第一代中国文字就在伏羲皇帝的八卦图中。那就是‘火水木金’四个字,很简单,只要大家把伏羲皇帝八卦图中的那四个‘卦’竖起来看就明白了,(在这里请原谅我略去图谱,不知道的朋友请去查看)。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数字和文字的区别在于其代表的含义而不在文字本身的形状,而且中国第一代文字脱胎于数字,是先有数字然后才产生文字,第一代文字可以叫数字性文字,它是在数字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在远古时期,人么为了记录猎物的数目和其他必要的东西,首先就采用了在地上画竖线的方式来记录数字,而且一定是从左到右的自然习惯得顺序,而这伏羲皇帝八卦的出现,他 为了记录一些带有含义的事物,所以就必须创作出和数字略有区别的符号来,而他当然会采用简单的数字方式。虽然此时仍然是看上去是数字方式,但是其含义却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因为它代表的不再是数,而是意。所以这已经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代中国文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