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运气学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运气学说来源于古人对于天文地理人事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寻找其总根源,是以地球生物圈为基准宏观规律的总结,其中有其理,有其象,有其数。数是指万事万物普遍联系普遍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式,数是五运六气的核心,数学是科学之母。
系以阴阳转换,五行印象,五行生克数理运算模式为核心,以太阳系五颗行星的运转和地球本身六种气候的变更为总动力根源。在天人全息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气化规律带动物化规律的地球物理运动规律。古人认为天地是个大人体,人体是个大天地。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反应了古人朴素唯物自然简易的整体观,全息观,系统观。其最完美的运用和描述保持在中医元典黄帝内经运气七篇里面。
其基本的内容是五运六气,运是运转,天上星体的运转,对于地球有照射的作用,其年规律用天干表示,天干即是天的主干带动作用。气是地球本身的吸收辐射能源的作用,六种气候的推移;气的年规律用地支表示,地球物理本身的支撑作用。六气有每年的在天之气,已及相对于的阴阳正好相反的在地之气。周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在天是天文,天体的运行,在地为地理,影响及人为人事。黄帝内经:天予之正,地为之主。
五运之气场在天地之间,以人为本位地面上薄薄的一层空间范围,五运也叫做中运,大运,因为来自天体的运行,所以称大。六气在上,地气在下。三合为治,至于对于地面具体的影响要三种因素的综合叠加考虑。地气是地面之下的气候变化规律。天地通气,地球内部本身也是活的,大地也在呼吸换气。
干支六十甲子,六十年,这是运气规律的一个循环周期。 干支即天干和地支,干于支是古人抽象的数学符号,中国古代用来记叙年、月、日、时和方位的符号,也是运气学说的推演符号。天干有十,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两两相合,天干之阳与地支之阳,天干之阴与地支之阴,依次相配,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共得60个结合,始于甲子,终于癸亥,称为一个甲子。在运气学说中,用天干代表五运,用地支代表六气。

中医五运六气怎么推算?利用五行干支

五运六气包括五个方面:司天,客气,中运,主气,在泉。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干支
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运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又分太过与不及。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代表是三阴三阳。

二、中运(五运)
中运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在观察天象的基础上,运用天干及五行相联系所表示的一种年运变化。

天干代表五运是: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其中阳干即甲、丙、戊、庚、壬表示太过;阴干即乙、丁、己、辛、癸表示不及。

三、司天、在泉地支代表六气主要是表示六气司天、在泉的因素。司天与在泉是运气学中两个特有的概念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司天确定了在泉也就确定了,三阳司天必定三阴在泉,三阴司天必定三阳在泉。其中三阴三阳的次序,《黄帝内经》作了明确的序号规定即: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阴为太阴。而司天与在泉的关系就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

司天的确是根据干支纪年中的地支来确定的即: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
司天确定后在泉就很容易的推算出来了,根据阴阳相对的原理。司天为阳,在泉必定为阴。司天为阴,在泉必定为阳。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如今年(2006年)为丙戌年地支为戌,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因此今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四、主气
主气是指每年分六个间区(从大寒节始至小寒节中)中的不变的气。也就是不管哪一年,六气的分布次序都一样。其中六气次序及每一气所主的时间区域简述如下:

运程学的“运程学”的“命”、“运”观

命运,一个听起来略带玄妙色的词总能给人以神秘感,进而有无限的遐想:真的有命运的存在吗?
所谓命运, 是指人一生的运行轨迹、生存状况、吉凶祸福等等各种经历,它包括了人的健康、财富、婚姻、学业、职位、子女、父母、寿夭等各种信息。
关于命运,失败者有时会跪在命运面前,举手投降,把原因归结于命运;也有成功者在回想自己人生历程时,大发感叹:命中注定!
其实,“命”和“运”完全是两码事,我们在题目中把命和运都加了双引号,就是为了突出这一点。
命为阴,命有界,命为先天之精华,是先天注定的,无法改变的;运为阳,运无限,运为后天之灵气,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运也会因为你的选择和努力而发生改变,这就是运程学的基础及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一个人的出生时间、空间是一个初始条件,即所谓“命”。而“运”就是人一生的实际“运行”轨道。
“命”, 就是在上一节阐述气场的时候说的那样,由人出生时所处的那个时间、空间所占的五行气场来决定,古人用天干、地支来描述,命理学用“八字”表示,而运程学用气场界定,无论怎么称谓,这个点都是先天的、固定的,一旦成为现实,就无法再改变。
有“命”就有“运”,所谓“运”,就是从生命的起点(进入人生“轨道”的起点)出发,到生命终止所走过的全部路程。这个路程中的每一年、 月、日、时中的天干、地支中所包含的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与出生时的生命原点(“命”)中所含的阴阳五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人的“命运”。 由上述“命运观”可知,这个 “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为设计的。而“运”是后天的,是可以人为调控的。选择在对自己有利的时间、地点去处理重要的事情,就能提高成功率.从而改善自己的人生运程。这就是运程学的主张。
命为阴,运为阳。自然形成的人生命运中的五行常常会有许多阴阳失衡之处,不是阴多阳少就是阳多阴少,具体表现就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各自所占的数量、旺衰状态不均衡,有所偏颇,如某一行、某几行缺失,或过多等等.就像一辆汽车缺了一个轮子一样,跑起来很不顺当,从而导致人生命运坎坷,常常出现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当我们发现、掌握了这些规律后,就可以运用这些规律改善我们的命运,即(“改运”)根据中华传统文化传留下来的一系列的理论、方法并加以提高、创新,对命运 加以调整、优化,把缺失的“汽车轮子”重新装好,使之趋于阴阳平衡,运行有序。更符合自己的意愿,趋吉避凶,去祸就福。达到事业成功、身体健康、婚姻美满、人生幸福。这就是“运程学”的基本思想。 运程学呈现给人最大的启示是我们在命运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相反,人可以发挥最大限度的能动性。不变的命理可变的运程,譬如车是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选择最佳的路线,顺利到达目的地。
古人运用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来描述人生、社会及自然界的发展、运动规律,获得了巨大成功。用天干地支所代表的阴阳五行,象征个人所禀之气的清浊组合,经规律性的运行和平衡,认知其中蕴涵的贫富寿夭,就是“命”的反映。通过个人一生顺逆的过程,预示出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宇宙变易的平衡与否的关系,反映出各阶段具体的吉凶祸福,这就是“运”的反映。知命是为了熟知并改善自身在宇宙之易中的处境,以求在这个大千世界上安身立命。其实,先人造易的目的就是将这种宇宙的造化告诉后人,“易”者,变化之意也,“易经”乃天地万物变动之规律也,宇宙间万事万物一切都是变动的,人的吉凶祸福也随着“宇宙能量”的变化而变化。
阴阳五行律不仅是古人的发明,更是古人的发现,它是经过无数人的实践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运程学采用的自成体系的转运方法,调整个人运势,并经过众多人士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基本确立了一生的人生轨迹,从四柱命理预测的准确性便可得知,“命”是真实存在的,就如一颗能够发芽的优良种子,如果放在没有适宜它生长的环境里,那它又怎么能够生根发芽呢?如果放在适宜它生长的环境里,自然就能顺利成长。这也就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人命运不同之所在。那么,如何可以达到改变运程,趋吉避凶,减灾避祸的目的呢?
运程学可以打破常规思维、降低不必要的成本、纠正错误的目标、减少劳而无功的努力、节省宝贵的时间,通过调整运程真正实现人生理想。
不变的命理,可变的运势,“运”是可以调节的。所谓“调节”,是按照时空场的规律,运用《易经》中命理学、风水学的等原理对人生活的时空气场等相关因素做合理的改变,使人们不断接受调运后周围空间的信息磁场,如人的名称传播、语言交流、信息交流等,从而使人们在灾祸来临之前,调整运程,提前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后天调整,用科学行为认识世界,破除,指导人们如何通过个人努力打拼改变运势。追求幸福,达到人生福运昌隆、迹象和顺的美好境地。
如何把握“运”呢?有两点:一是从技术上,二是从个人能力上,打个比方,运程技术好比飞机的导航系统,它会根据科学的方法告诉你现在所处的方位,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航行路线,何时气候、环境剧烈变化等,而你是机长,在技术支持的基础上,集中个人的智慧、修养、心态、努力、应变等,决定着航行的质量。所以运程调整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当事者个人,运程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最佳战略,一种成熟的方法,故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之说。 那我们又怎样区分是命,那些是运,那些需要我们去改变呢?一言以蔽之,只要不是一出生就带来的那些条件、那些东西,比如生辰、五行、基因等,人都可以尽可能地努力去营造条件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一生的运程不是上天设计好的,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过于信命的人以屈服的姿态拜倒在命的脚下,逆来顺受;不信命的人不顾人生的运势,可能在做无用功,他们是理解命运的两个极端。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像盲人摸象一样蒙着眼睛走路,没有精确、科学的、智慧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他们一味盲目地蛮干,往往是撞了南墙才回头,有的甚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他们的精神虽然可佳,但是行为却不值得效仿。
就像一个外地人来到北京,大家都知道北京城市大,路多人多,外地人初来乍到要找一个地方是很难的。要想准确顺利地找到目的地,你需要一个向导。否则如果走错了路,那就是南辕北辙了。
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像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手上没有地图,两眼一摸黑,要到哪里?怎么走?哪里是出口?有没有捷径?有没有贵人……这些都不知道,心里一片茫然。通过运程学原理进行运程规划,就像是遇到一个热心的好人给你指路,人生之路就会顺畅、快捷多了。

谁能给我详细解释下什么是:天干、地支、二十八宿、甲子纳音?_百度知 ...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且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龟蛇合一称玄武):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甲子纳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纳音”来源于董仲舒的五行之序和洪范五行,是中国古代玄学的专用术语,也是古典中医运气学说的组成部分,这在《黄帝内经—六元正记大论篇-五运行大论篇-五常政大论篇》中就有详细记载和研究。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炉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剑锋金;
甲戌、乙亥,配山头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墙土;
庚辰、辛巳,配白腊金;
壬午、癸未,配杨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灯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驿土;
庚戌、辛亥,配钗钏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干支的顺序是什么?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
“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在上主明是显而易见的东西,地支为暗,主隐藏的东西,一般主内部阴性的社会属性。
天干地支,相传是四千多年以前,于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索天地之气机,研究五行(金木水火土),然后作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并将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来作为纪年的符号。
其具体排列如下: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就会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一般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往复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总之,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致,充满了圆融性与规律性。
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以及“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用它创作出来的历法也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动的规律。

天干地支纪年法介绍 天干地支纪年法介绍说明

1、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

2、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3、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4、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5、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6、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7、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8、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9、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