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对生命的解释

"生生之谓易也"的意思是什么?

"生生之谓易也"的意思是“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革故鼎新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本源。”
此句出自《周易》。《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周易. 系辞上》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周易》认为,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时时有新的东西产生,这就叫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所谓“日新”、“生生”就是不断变化,更新。“生生之谓易”就是说《易》实质是揭示生命的“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道理。
“生生之谓易”美学思想在魏晋南北朝也有所发展和体现。“生生之谓易”这种“变易”、“变革”的思想,是中国一个带根本性的,积极的,主流的思想倾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最贫穷的时代,然而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百家争鸣时期”。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认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魏晋玄学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并盛行起来的。
玄学的根本依据就是三玄。即《庄子》、《老子》、《周易》。
玄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玄学产生于魏齐王正始年间,它以何晏,王弼为先导,史称“正始玄学”;正始以后,“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代表了玄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以后又有向秀,郭象为代表的玄学。到了东晋,玄学逐渐融入佛学之中。
玄学与“生生之谓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玄学家重新发掘《周易》蕴含的深刻道理,提倡义理的易学。玄学家认为“生生之谓易”里的“易”,其实包含了三层含义,即:不易、变易和简易。这与“生生之谓易”里提出的关于易的解释可以说是一致的。而“生生之谓易”提出“易”之根本精髓是“生”,即生命问题。也就是说,《周易》不是一般地讲世界的辩证法,也不是一般地讲宇宙模式,而是落实于生命上,所谓的乾坤,阴阳,变化等等,都要落在“万物化生”上,这也再次印证,“生生之谓易”是说“易”实质于在揭示生活的“大化流行”,“生生不息”之道理。

"生生之谓易也"的意思是“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革故鼎新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本源。”

此句出自《周易》。《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谈“生命的来源”

乾卦代表男人,坤卦代表女人,在过去写婚书,男方的八字写“乾造”,女方的八字写“坤造”。这种观念的来源,在没有读过《易经》的人,认为是江湖人物的密语,实际上中国文化,几千年来,都是以这两个卦作代表的。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两句话,涉及到中国古代医学的生理问题。乾也代表了阳,坤代表了阴,男人就是阳,女人就是阴。后来发展到道家的阐释男性女性时说:男人一身都是阴性,只有一点震阳;而女人一身都是阳性,只有一点真阴。这就是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我们有没有看到,一个身材威武,气宇轩昂的人,往往有女性的情感和态度;反过来,女性的性情本来很温柔,但关键时刻,果断的力量会比男人更强大。这就是阴阳消长,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原则吧!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坤两卦,也代表了宇宙物理的形成,乾卦这个符号代表了本体。

      《中庸》上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命归之于天,那个天并不是观念的天,是形而上的符号,在易经上更没有这种神秘的观念。生命有个来源,哲学上称为本体。家成为主宰、神、上帝、佛、道,而《易经》上称之为“乾”。宇宙万物都是从“乾”的功能发生的。“乾之大始”,一切万物都是从乾而来。坤卦这个符号是代表这个物质世界形成以后。在物质世界没有形成以前,就是说没有天,没有地,没有男,没有女以前,那是本体。“本体”一词还是根据西方哲学文化观念翻译而来的。而在中国古代文化,则指那个物质世界尚没有形成的阶段是乾。等到了有了宇宙万物的这个世界的形成,它的符号是“坤”。“坤作”是说它的功能造作出来的,造成了万物。
      《易经》告诉了我们“生命变化的规律”,运用“十二辟卦”来说明,从人类的生命历程来看,乾卦是自母体怀孕前,到婴儿生下来,都属于乾卦,为完整的生命体。乾卦从内卦的第一爻一变化为天风姤卦,就代表着女生14岁了,这时,女性月经来潮,古代有叫壬癸水的,壬为阳,癸为阴,女性月经又叫癸水,记得在看电视剧《延禧攻略》中,有这么一段,皇后心绪不佳,缘是“癸水来了”。所以请男生多体谅一下女生哈。再外上变化,又一阴生长为天山遁卦,再就是天地否卦,直到七七四十九,此时女性开始更年期了,而男性是每八年一变化,男性到十六岁开始发育第二性征,声音变粗,开始长喉结,胸部会胀痛,到五十六岁左右时开始更年期,所以,有没有发现,很多五六十的人,特别不招人待见,因为生理特征引起的,他们的个性也会变化,原本不爱说话的开始变得啰嗦的,爱说话的变得多愁善感,深沉了,所以还需要我们多多包容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在更年期注射荷尔蒙会有所帮助的。

        总结,《易经》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从“乾”的功能发生而来的,每一爻的变化,都会产生相应的卦象,而我们读懂了卦象,就懂得了运用这条生命的法则了!

周易中什么体现了天地万物繁衍不息的生命能力?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由此可见,乾坤两卦,便是生命不息的象征。

《易经》有科学依据吗?

何为科学?

为此我特意检索了一下科学的定义。

“科学”这一概念的历史并不是很长,本身也没有一个得到全球公认的定义,大家都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定义科学——

达尔文认为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辞海》(1999年版)认为科学就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百科全书》认为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认为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目前,对于科学的权威性定义是: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综上所述,我个人对科学的理解如下:

科学就是关于某个领域的一套知识体系、一套研究方法、一套固有规律。

易经是按照科学方法产生的。

易经的产生过程叫做“观象设卦”,按照孔子在《系辞传》中的描述,伏羲: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个“观象设卦”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套严格的研究方法、发现了宇宙运行的固有规律,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易经在产生之后,又用自己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规律来分析和认识宇宙万物以及人类社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易经与达尔文、《辞海》、《百科全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对科学的定义有什么区别呢?

而且除了没有”分科而学“以外,易经与现代科学的权威定义也同样没有区别。

现代科学的发展不外乎两条路,一条是先有理论假说,然后用实验去验证理论;另一条是先有实验现象,然后用理论去解释说明。易经就是沿着后一条路,被伏羲”观象设卦“而得到的。

儒家在《礼记·大学》中提出了个人修养的进阶之路(三纲八目),其中的八目是从格物开始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在清朝末年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被称为格致学,就是取其“格物致知”之意。

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了《昆虫记》,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这是法布尔格物(格昆虫)所得到的结果。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做了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对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后创作了《物种起源》,同样是格物的结果。

现代科学实验都是个格物致知的过程,伏羲的“观象设卦”本身也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可见,易经本来就是按照科学方法设立的一门学问。

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一定要将易经与科学对立起来,将其排除在科学之外,甚至将其贬斥为封建?

易经是“分科而学”的源头和鼻祖

即便是就”分科而学“这征而言,易经虽然自己没有去“分科而学”,却是“分科而学”的源头。

一方面,易经作为“六经之首、群经之始、诸子百家之源”,后来衍生出了法家(法学)、兵家(兵学)、医家(中医学)、墨家(科学)以及儒家和道家等诸子百家。

尤其是其中的墨家及其代表人物墨子,更是现代科学的鼻祖级、骨灰级学派和人物。墨子在数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学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要比欧洲早上数百年时间,被后人称为”科圣“。

当代著名学者杨向奎先生曾评价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

可见易经不但是“分科而学”的最早实践者,它所分出的各科,不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这些显而易见的证据,却被人们视若无睹。

另一方面,虽然现代科学提倡“分科而学”,并自发地产生了分科的行为,让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现代科学自身并没有提出“分科而学”的理论依据。而易经中却早早就提出了“分科”的理论基础。

我觉得肯定是有的,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的人体科学。《易经》是古代先辈研究世界万物的哲学理论,内容涵盖了、经济、科学和社会等诸多方面,为人类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论,至今人仍然对我们的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易经是科学?还是玄学

可以说有科学有玄学。

据说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比较文雅,后来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另外两种易学的结合。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