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天干地支吗

天干地支在易经中也有体现,易经中的天干地支是讲解的呢?

易经当中的天干地支是分阴阳的。阳为单,阴为双,跟排列对应。比如阳的地支就是: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犬)。

天干地支在易经中讲解的是关于纪年的,也就是说天干地支是一种来记录时间的一种工具,只是天干地支现在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天干地支是什么东西,现在就来好好讲一下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这种纪年方法其实是古人从树干中得到的智慧。很多人肯定都知道大树会长年轮,于是古人发现之后就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时间。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很多人是不是都听说过一甲子,“一甲子”其实表现的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时间,一甲子表示的是60年。

天干地支具体的东西是,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说在中国农历中会看到准确的公元纪年转化为天干纪年法,比如2020年用天干纪年法就可以表示为庚子年,2030年就是庚戌年。其实

其实天干纪年法还可以来表示月份,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在很多时候,天干地支在可在纪时的。在很多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太监们都是用天干地支来说明时间的,古时候小孩子出生的时间也是用天干地支法进行表示的。60时辰相当于5日,这就是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

天干地支属于外部环境,理论上只能影响到卦象的强弱,爻属于卦象的内部元素,其运行只能受到卦象支配,不可以直接跟外部环境中的天干地支发生作用的。

易经是什么?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

易经是什么?它就是一本书,但是内容是以卦呈现的。像我们学的数字公式一样。

大部分人对它却不是很了解。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却不知它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其实易经就是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化,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的哲学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表达方式是八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说白了它就是一本书,但是内容是以卦呈现的。像我们学的数字公式一样。而卦又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你想要学会易经,需要滚瓜烂熟这两幅八卦图。八卦是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单卦组成。知道了八卦就可以推出六十四卦。在《易经》经文中,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阴阳爻就组成了卦。具体说,每一个卦有六个爻,或者是由三个阳爻或三个阴爻组成;或者是由一个阴爻与两个阳爻;或是由一个阳爻与两个阴爻组成。八卦就是八个单卦。再由八个单卦互相重合,组成六十四卦。伏羲八卦是按其数字排列运行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就是先天八卦数。后天八卦传说为周文王所制,又称文王八卦。其排列次序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易经的核心内容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学习易经的步骤为两部

一,背诵易经核心理论。

知道了易经的理念,就要先背诵以下核心理论,核心理论是基础。就如学习数学必然要认识数字和算法一样。

1、阴阳理论

2、先后天八卦

3、天干地支生克关系

4、六十四卦

5、易象

二.找个经验/经历丰富的老师。

有了基础,因为你没有经验,所以无从下手。需要找个经历和经验都很丰富的老师。

经历可以体现一个易经老师内心知识面的高度和广度,没有经历过的,就不会体会有过经历的那么强烈。再有一个就是经验,经验就是易经经验,大量的实战案例,老师会总结很多自己的规则或者说秘方,能够在教学之中如何快速找到重点和切入点。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周易》简称《易》亦称《易经》;由《易经》即经文部分的《易传》传文部分组成;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
《周易》有的认为是占筮之书,有的认为是哲学之书,有的认为是历史之书。一般认为是占筮之书,但其内容涉及甚广,历史、军事、科学文化、宇宙行态、社会等,且蕴涵着一定的哲理,而传文部分则是哲学著作。
所以《周易》具有占筮、哲学、历史、科学等多种属性,《周易志》记:文王作《易》之时,在今的河南安阳汤阴县里。当时殷纣王听信谗言,拒纳忠贤,囚周文王于
里七年。《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对《周易》二字有很
多种解释,对《周》有解为周全、周遍、周普、周旋、周环、周期、周朝之意。对“易”的解释也很多。一为“蜥蜴、易为蜴之本字,引申为变易。”一为“生生之谓易”,其意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动不居,一为乾坤日月之象,一为简易、变易、不易、一为宇宙之本,一般主为“易”以变“易”之意象为主导。近代易学研究者认为当今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对人、事物的辨析,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剖析。称之为“辨证法”。而《周易》是根据刚健者为阳,柔软者为阴的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而对事物的辩证分析推断出吉凶。易学者称之为“易理”。《周易》的运用充分地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循环的客观发展规律,从而揭示了宇宙周期循环运动的规律,故而称之为《周易》。《易经》就是《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述或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易经与干支有什么联系?

有程序亲密关系 天干地支是易经中是基本代码 分支出万物干支就是易经中的四柱预测真途这本书中的内容,是这样说的:太极生两仪,即是无极变成阴阳太极(我们看到的阴阳鱼图是阴阳太极图),阴阳变四象,即成五行,五行又分干支。这里面的每一步划分都是太极生两仪的表现,我们必须弄明白每一个步骤的变化含意,所以我建议您可以去看看莫亚著的《四柱预测真途》一些简单的答案您在此书就可以得到解释有啊。。。易经的命数是通过天干地支啦推算的

易经有写天干地支吗?

易经被称为无字天书,原因就在于使用爻和卦来代表万事万物的状态。天干地支是后人在易经的基础上为了表示时间和方位而创制的。真正的易经中是没有天干地支的。

天干地支到底是什么东西?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来源】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