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起源哪里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它究竟源起何处?

起源于夏朝,因为在夏朝的古墓,墙壁上是记载过这本书的。也写了这本书的一些内容。最初的《易经》发源是于上古时期的河图、洛书,伏义八卦的符号文字,之后产生了《连山》《归藏》但是这两个早已消亡。再之后由西伯侯主编了《周易》。听说到后来孔子与其说徒弟作掌握卦卦辞即《十翼》。从《易经》的形成迄今巳有数千年历史文化。《易经》的由来是中国古代人“仰观天象,俯察自然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由伏羲氏画“八卦”,“八卦重合成六十四卦”所建立的,即《易经》来自中国古人在生产制造、社会实践中,对生产制造、日常生活各种各样自然环境的观查、思索和抽象化、提炼出。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周易》发源地在那?

河南羑里。羑里城是《周易》发源地,位于汤阴县城北八华里羑、汤两河之间的空旷原野上,为殷纣王囚周文王处,是我国历史上自有文字记载以后第一座国家监狱。
据《史记》记载,商代末期,国君纣荒淫残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诸侯国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这引起了殷纣王的疑虑。恰在此时,“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熹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并脯鄂侯。西伯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长,岁月里,发愤治学,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16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后人为纪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遗址上建起文王庙。
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03米,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庙,座北向南,古柏苍翠。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周易为周公旦极其后人所做!当时商朝所在地为现在河南,而西周所在地在今陕西宝鸡!你说发源于哪里?西周建都镐京(长安)形成周礼,也就是《周礼》的形成其,所以发源于关中西府!

周易的起源和演变

周易的起源:周易起源于《易经》,相传为上古贤君伏羲氏所作,后被周公姬旦注释而作《周易》。演变:由伏羲画八卦,并演化至64卦。由文王演化出卦辞。再由孔子写说明。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周易》是怎么由来的?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录占卜过程和结果并用来占筮的书,一般称为《周易》。在《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如《左传
·
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
·
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说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目前,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西前期却有大多数所接受。周易的由来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录占卜过程和结果并用来占筮的书,一般称为《周易》。在《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如《左传 · 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 · 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说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目前,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西前期却有大多数所接受。
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说法颇多,如,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周易是指的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都以为《周易》的“周”字就是年代的意思。
而《周易》的“易”字解释则更为纷繁。
一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为易,刚柔相当。”
一说:“易 ,飞鸟形象也。”
一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日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清代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将“易”的定义归之为二:
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曰:变易,春秋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无论何种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则是不会错的。
无论何种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则是不会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称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经过历代的演变,《周易》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分为《经》、《传》两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各有卦辞,爻辞加以说明,为占卜之用。
六十四卦,是以六个一组的“---”与“- -”构成的。“---”象征阳、刚;“- -”象征阴、柔。因此,“---”称作“阳爻”,“- -”称作“阴爻”。
“---”用奇数一、三、五、七、九中最大的数九表示,又称为“九”。
“- -”用偶数二、四、六、八、十中的六表示,又称作“六”。
“卦”由下而上构成,最下方的称为“初”。依次而上。称为“二”“三”“四”“五”,最上面的称为“上”。
在六十四的后面,是“卦辞”,是解说全卦的,亦称“彖辞” 。彖是兽名,有利齿。卦辞是周文王在被殷纣王囚禁时,推演六十四卦做出的解说。《史记 · 自序》:“西伯(周文王未称王时的爵位)囚 里,演周易。”
卦辞后面是爻辞,是解说六爻中的每一爻的。关于爻辞的作者,纷说不一,的说是周文王所作,也有人说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所作。
《传》是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字共十篇,称为“十翼”。翼有辅助的意思,意即辅助解释《经》。十翼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十篇。
《史记 · 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喜易,序 、象、说卦、文言,读易韦三绝。”
“十翼”是否为孔子所为呢?目前比较多的意思认为,“十翼”不可能是一个人所为,但会有孔子及其弟子的文字在内,原因是“十翼”中论说,矛盾颇多。
《彖传》 是卦辞的解释,从六爻的全体形象,说明卦的意义。
《象传》分大象、小象。大象仍是对卦的解释,不同于《彖传》 的是将六爻还原成三爻的八卦,从八卦象征的事物来说解全卦。小象则以各爻的位置来解释每一爻辞。
《系辞传》也称《大传》是对《易》的整体论说,是具有很深蕴含的哲学著作。
《文言传》是对六十四卦中的“乾卦”和“坤卦”的详细解说。
《说卦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易》的简明论说,后半部分是说明八卦的现象。
 《序卦传》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进行解说。
 《杂卦传》将六十四卦中相对的两 卦为一组,用一句话解释。
以上便成成为《易经》的全部内容。
所谓的易经,是将宇宙天地万物的自然法则,与人类生活行为合为一体。解释万物无穷变化的哲理。而通常一般人看到易经,却总以为只是一种占卜的方法而已。事实上,易经博大经深。在古代,”易经”便已被奉为”群经之首”。而占卜不过是其应用之一罢了。由其六十四卦所推演的种种道理,尚可运用於许多的学术中。诸如:命理学、天文学、相学、医学、堪舆学、伦理学、兵法、仙学...等。并不只限於占卜而已。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概述

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现今,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Og3MQvk5oQWySZCDLw9Gw

 提取码: 4wmp

经典常谈周易的起源

经典常谈周易的起源如下:

1、八卦是,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的。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讲八卦的便是《周易》。八卦到底太简单了,后来便将这些卦重起来,两卦重作一个,按照算学里错列与组合的必然,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里的卦数。

2、《周易》里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六爻的次序,是由下向上数的。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筮记录,但和甲骨卜辞的性质不一样。

3、从卦、爻辞里的历史故事和风俗制度看,我们知道这些是西周初叶的记录,记录里好些是不联贯的,大概是几次筮辞并列在一起的缘故。那时卜筮官将这些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

4、《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有注意这部书。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论语》里虽有“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话,但另一个本子作“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所以这句话是很可疑的。

谁能讲一下周易起源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衰时兴,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专论阴阳八卦。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
《周易》内容十分丰富,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书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周易》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周易》内容累积甚多之人生经验,以数理逻辑、汇萃万物,其哲理可应用一切人事时地物上之措施,故上能探求宇宙本体而知天命,下可指导人生之行藏,而成为一部人生重要处世与行事之宝典。故人称“书中之王、群经之首”,是一部天下人间的大经大法。
..
一、《易经》的闻世
..
早在远古时代,燧(sui)人氏仰观斗枢,以定天极四方之位。先人(伏羲)则之以画先天八卦,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而作后天八卦。卦的起源为河图、洛书。八卦图告诉人们关于宇宙自然中的理、象、数。以后对《易经》的研究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
二、《易经》的历史延续
..
《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到了近古时代,即殷商末年,经过周文王的整理和注述,取名《周易》一书,便成为流传后人的一部经典。“易”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
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等儒家学派的研究和传述,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作为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经”经文分为“上经”、“下经”两部分。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六十四卦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重叠济变而来。每个卦画都有六行,爻分阴阳,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卦象)。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爻辞是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孔子曰“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所谓太极者,乃天地万物之始也,两仪者,就是阴阳二气”,孔子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者,就是阴之变动,由四象而生出八卦,八卦每一卦有六爻,八八六十四卦变出三八四爻,因此,天地万物由此生矣。”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三、《易经》的深远哲理
..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它承认事物存在的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易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文言》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系辞》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必读之篇。
《系辞》是易传十篇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它是我国古中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文中看不到的思想。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
《说卦》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分本象与广象,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杂卦》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排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与序卦研究的角度不同。
《序卦》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实际上,“传”的作者主要是借解说经文来发挥自己的思想观点。
..
易经六十四卦, 以自古流传的“上下经卦名次序歌”来简述为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

易经发源于哪里?

根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是周文王被帝纣囚禁在羑里(古地名,一作牖里,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5公里的羑里城遗址)时创造的。因此易经应该发源于河南。
另外,如果从伏羲氏创八卦来说,也是在河南的淮阳八卦台。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战国时期,一些儒家学者系统整理了一批解说《周易》的作品,并把它们编纂成书。

易经的起源,根据易传的记载,是伏羲氏始划八卦。据说是在甘肃天水的划卦台。另根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同时《史记》还记载。孔子“附十翼“,”韦编三绝”。故而就有了《汉书.艺文志》所言,易经的起源“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发源地——羑里城羑里城又称文王庙。3000多年前殷纣王于此关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久,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 羑里城是我国最早的国家监狱所在。商代末年,姬昌曹帝辛(殷纣王)疑忌,囚禁于此。姬昌患难发奋,拘演周易。姬昌逝世12年后,他的儿子姬发(周武王)灭殷,建立周朝,追尊姬昌为文王。当然是中国

《周易》是怎么由来的?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概述

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现今,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Og3MQvk5oQWySZCDLw9Gw

 提取码: 4wmp

周易的由来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录占卜过程和结果并用来占筮的书,一般称为《周易》。在《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如《左传 · 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 · 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说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目前,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西前期却有大多数所接受。
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说法颇多,如,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周易是指的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都以为《周易》的“周”字就是年代的意思。
而《周易》的“易”字解释则更为纷繁。
一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为易,刚柔相当。”
一说:“易 ,飞鸟形象也。”
一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日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清代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将“易”的定义归之为二:
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曰:变易,春秋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无论何种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则是不会错的。
无论何种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则是不会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称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经过历代的演变,《周易》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分为《经》、《传》两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各有卦辞,爻辞加以说明,为占卜之用。
六十四卦,是以六个一组的“---”与“- -”构成的。“---”象征阳、刚;“- -”象征阴、柔。因此,“---”称作“阳爻”,“- -”称作“阴爻”。
“---”用奇数一、三、五、七、九中最大的数九表示,又称为“九”。
“- -”用偶数二、四、六、八、十中的六表示,又称作“六”。
“卦”由下而上构成,最下方的称为“初”。依次而上。称为“二”“三”“四”“五”,最上面的称为“上”。
在六十四的后面,是“卦辞”,是解说全卦的,亦称“彖辞” 。彖是兽名,有利齿。卦辞是周文王在被殷纣王囚禁时,推演六十四卦做出的解说。《史记 · 自序》:“西伯(周文王未称王时的爵位)囚 里,演周易。”
卦辞后面是爻辞,是解说六爻中的每一爻的。关于爻辞的作者,纷说不一,的说是周文王所作,也有人说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所作。
《传》是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字共十篇,称为“十翼”。翼有辅助的意思,意即辅助解释《经》。十翼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十篇。
《史记 · 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喜易,序 、象、说卦、文言,读易韦三绝。”
“十翼”是否为孔子所为呢?目前比较多的意思认为,“十翼”不可能是一个人所为,但会有孔子及其弟子的文字在内,原因是“十翼”中论说,矛盾颇多。
《彖传》 是卦辞的解释,从六爻的全体形象,说明卦的意义。
《象传》分大象、小象。大象仍是对卦的解释,不同于《彖传》 的是将六爻还原成三爻的八卦,从八卦象征的事物来说解全卦。小象则以各爻的位置来解释每一爻辞。
《系辞传》也称《大传》是对《易》的整体论说,是具有很深蕴含的哲学著作。
《文言传》是对六十四卦中的“乾卦”和“坤卦”的详细解说。
《说卦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易》的简明论说,后半部分是说明八卦的现象。
 《序卦传》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进行解说。
 《杂卦传》将六十四卦中相对的两 卦为一组,用一句话解释。
以上便成成为《易经》的全部内容。
所谓的易经,是将宇宙天地万物的自然法则,与人类生活行为合为一体。解释万物无穷变化的哲理。而通常一般人看到易经,却总以为只是一种占卜的方法而已。事实上,易经博大经深。在古代,”易经”便已被奉为”群经之首”。而占卜不过是其应用之一罢了。由其六十四卦所推演的种种道理,尚可运用於许多的学术中。诸如:命理学、天文学、相学、医学、堪舆学、伦理学、兵法、仙学...等。并不只限於占卜而已。《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录占卜过程和结果并用来占筮的书,一般称为《周易》。在《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如《左传
·
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
·
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说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目前,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西前期却有大多数所接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