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筋动作名称

请教:八段锦与易筋经的区别?

有区别 现在研究表明易筋经实际上是从八段锦演化过来的 少林寺僧人是从道家的养生功法吸取其精华然后托名达摩祖师所创的这么一种功法 而八段锦是民间长久的时间里增补而得来的这么一种功法!八段锦可以提高健康程度
而易筋经是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1、性质不同: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

2、特点不同:易筋经中多是导引、按摩、吐纳等中国传统的养生功夫。且其中许多道家术语。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乙志》中。

3、练习效果不同:八段锦只是一味地伸展身体,作用仅仅是疏通经络。而易筋经却不仅仅局限于此更注重呼吸、动作、意念的结合,不仅舒经活络,还能益养气血,强筋健骨,祛病延命,且效果显著。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练功过程中提到的呼吸,都是采用顺腹式呼吸,当吸气的时候,腹部配合鼓起;当呼气的时候,腹部自然放松,以便锻炼腹部内脏器官。不要故意鼓肚子,要顺其自然,能鼓起多少就是多少,循序渐进。

2、练功中,除了需要发声的地方外,其他一律采用舌抵上腭的形式,也就是,轻轻咬牙(很重要),舌尖挨着上牙的两颗门牙的牙龈处。

3、练功中多次提到要抬脚跟(脚趾挂地、脚跟离地等),指的是慢慢抬起脚跟,用脚趾撑地,一开始做不到,可以慢慢练习,逐步做到,一开始不用抬抬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段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筋经

1名字不一样
2功法不一样
3八段锦柔身,易筋经强体

一、类型不同

1、易筋经:易筋经属于养生术。

2、八段锦:八段锦属于健身功法。

二、特点不同

1、易筋经特点: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2、八段锦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三、习练要领不同

1、易筋经习练要领:

(1)精神放松,形意合一习练本功法要求精神放松,而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思想指导。通常,它并不意味着保持身体的某一点或某一部分,而是要求它随着身体运动的变化而变化。

(2)呼吸自然,贯穿始终习练本功法时,应该自然、轻柔、顺畅地呼吸,不患哮喘,从而促进身心的放松,平静而协调的身体运动。

(3)刚柔相济,虚实相兼本功法动作有刚有柔,刚柔不断相互转化;张力与放松的辩证关系,沉与轻是阴阳对立的统一。

(4)循序渐进,个别动作配合发音习练本功法时,不同年龄、不同体格、不同健康状况、不同身体状况的练习者可根据不同的动作幅度或姿势灵活选择。如“三盘落地势” 中屈膝下蹲的幅度、“卧虎扑食势”中十指是否着地姿势的选择等等。

2、八段锦习练要领:

(1)松静自然

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基本要领,松,是指精神与形体两方面的放松。这里的“自然”决不能理解为“听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

(2)准确灵活

准确,主要是指在运动中正确的姿势和方法,符合规范。柔韧性是指根据自身条件,灵活掌握动作幅度、姿势高度、力量、练习次数、运用思想、调整呼吸等。

(3)练养相兼

练,是指身体锻炼、呼吸调节和心理调节相结合的过程。护理方面,通过以上练习,使身体显得轻松舒适,呼吸轻柔,有意保持安静休养的状态。

(4)循序渐进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和多次练习,姿势才能逐渐整齐,方法才能逐渐准确,动作的连贯性和控制能力才能提高,对动作要点的认识才能加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筋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段锦功法

真宗的易筋经分正身式,侧身式等,主要起强身健体全面提高身体的素质
八段锦是起养身怯病之功效,真宗易筋经有增益易筋洗髓图解,现在百度上所流传的易筋经是易筋十二大式起增强力气之功

武术基本功的名称和图

零基础 , 便是自己练。
其实想问下你:你学武术是为了什么?保家卫国?去武林风?还是自卫?
其实武术也只是一种技巧,重要的还是身体.力量有了,普通人能对付了吧?只要你能下狠心。搏击自然不完全靠力量,但绝对力量面前,其余无疑都将显得苍白无力。
不过现在的你应该很难做到。俗话说:先对自己狠,日后才能对他人狠”
本人也是自己练习的。
力量,爆发力,耐力,自己寻找感觉。锻炼的方式就不用多说了吧,楼上的几位已经很详细了。
现在给你介绍下国术的基本功。
:速提升体能1;韧带.
韧带如同武术家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没有韧带你就无法使用武技.没有韧带你就更容易受伤.这很有用.很多的初学者希望用较短的时间来提高自己身体的柔韧性,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往往不得其法,使得自己的韧带拉伤,不公耽误了练功时间,反而还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我结合自己的练习过程,把我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每次练习之前做好热身运动,这一点是很必要的,其中跳绳是很有效的办法,大概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二、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压腿,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对以后腿法的定型还是蛮有用的,但是对于在短时间里提高腿的柔韧性还是没有多大的功效的,这个在热身运动后适当的压一压,没有必要把它作为提高柔韧性的主要方法。
三,这个是重点了,大家可以找一个很坚固的物体,比如足球门架,电线杆、小树,用手扶住,当然可以侧扶,也可以正面扶着,正面扶着的时候,上身不动,大腿左右摆动,高度达到你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侧面扶着的时候(就是用一只手扶着就可以了),这时候大腿前后摆动,也是尽可能的高,整个过程中,注意左右交换进行。
四、每天都练,不要太多,每天也就100次到200次,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多做几组。
五、每次练完后,接下来就是正式的踢腿了,这个不用说了,就是正踢,侧踢,里合,外摆之类的了!
六、全部练习完后,然后再压一压腿(侧压,正压,反压),活动一下手腕,脚腕。
以上是最基本的.有些人妄想不拉就学武.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说的不对请大家补充或更改.
快速提升体能2;内壮(这个是是转载袋鼠101大师的)本人原来也在练.
揉腹功
一、姿势要求
1 .仰卧,两腿平伸。
或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自自然,然全身放松。
2 .左手掌按于上腹正中,右手掌按于左手背。
3 .男人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人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手沿顺时针方向上→左→下→右揉动。不是在皮肤上摩擦转动,而是粘着皮肤转。按力由轻而重,逐渐增加。转速要慢而匀,手要稳而沉,范围要由小而大。
二、意念活动
神随手转,不即不离,意注腹中,随动环转。
三、功效
此法能培益中气,是少林派 ( 易筋经 ) 练气入膜之要法,是“神勇余力”十二月功法的第一步,是武功内壮法之一。少林易筋经为少林寺经典功法, 相传为达摩大师所创。所谓“易筋”, 就是改变劲力之方法。人身体的骨髓之处, 皮肉之内, 四肢百骸之中,无处没有筋的存在。没有筋就没有劲力。如果想人为地变弱为强、变柔为刚、变衰为康,就得借助于“易筋”之力。易筋经分为两种:当前社会上流传的少林易筋十二式属偏于外壮的功夫, 而摩腹功、凝神气穴等属内壮功。内壮功流传范围不广,功效却较明显。内壮功若能练成,不仅能使习者脱胎换骨,转弱为壮,而且能敛气入骨,练就金刚之躯,真可谓受
益无穷。内壮功中摩腹功为主体功法,
练一周左右可感觉腹内气随手转呈恍惚荡漾之象。练 1 - 3 个月,中气倍增,自觉气力足、有精神,说话声音洪亮 ( 有膛音 ) ,上腹部丰满,腹直肌腱划部分丰满,以及腹中线之凹消失,这是“筋膜腾起”之征验。
此法不仅适用于中气不足者及胃肠病患者锻炼,而且以前是江湖习武功内壮之秘诀。
注意事项
1,如能在三个月内禁绝房事,效果会非常明显。
2,丹田真气如下行时,会有性YU感,此时千万不要有妄想之念,否则会从前阳泄气,如出现遗精等行为,切忌。
2,有的人的身体可能会产生一些真气运转,或者冷,热,酸,麻等感觉,亦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也不用去管。
3,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健身功法而已,切忌胡思乱想,胡乱发挥,以平常心对待。
快速提升体能3;外壮.我相信大家心目中的武功高手都是瘦子吧.没有胖子.其实这是对的.我们需要的是更强健有力的肌肉.而肌肉体积的大并不是必须的.我教大家家的是不明显改变体格而又增大力气的办法.
一.首先是静力练习. 还是热身,拉韧带有说.开始.双腿半屈双肩90C`平放.手部拿些重物.例如2.5L的矿泉水.1手1瓶.别太重(什么都行)脚步用脚尖用力支撑身体(目的是减小对膝盖的伤害)这姿势如果能坚持5~15分钟就已经很牛了.
二.腹肌和背肌的训练.这方法比较苛刻.首先把自己双脚绑住.(绑脚跟的部位.)然后找1根铁棍之类的(要很坚硬就行了)正从双脚中间穿过调起自己.类似的.放在高空.做法和仰卧起做一样.(但幅度更大更有效)
三.慢跑.这不用我说了吧.跑是动物的本能.开始先跑800米.(距离隔天加远100米)先这样了.
在给你介绍个比较锻炼人的精辟简易的练法。(这是别人大师的总结)
俯卧撑动作,双掌尽量靠紧,最好只相隔10公分。肘曲120°左右,然后腰杆挺直,就是俯卧撑动作标准点,这么保持不动。能坚持到5分钟就很不错了
听那位大师讲,坚持5分钟者有一定的抗击能力了。这功名叫【卧虎功】
你好,希望采纳!武术基本功自然是桩功了,形意拳的桩功是三体式,还有太极拳的是无极桩,桩功有很多的,我练的三体式,至于图片视频百度上能搜出一堆。

1、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

2、架拳  

预备姿势:同冲拳

3、推掌

4、亮掌

动作说明:抖腕亮掌,臂成弧形举于头上,目视左方

5、压肩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并做下振压肩动作。也可以两人面对面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体前屈的振动压肩动作;也可由助手协助做搬压肩部的练习。

要点:挺胸、塌腰,臂、腿要伸直,振幅逐步加大,压点集中于肩部,增加外力时由小到大。 易犯错误:压肩幅度小、拉不开。 

6、抡拍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向前下方伸出,左掌心朝里,插于右肘关节处;上动不停,成右弓步,同时右臂抡至右上方,左掌下落至左下方

扩展资料:

武术来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中国武术历史悠久,起源中国祖先的生产劳动,发展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攻防技能是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中国武术作为社会文化与中华文明同步产生,点击阅读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项目,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早在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后来大部分成了武术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予,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社会的战争实践向人们提出了军事技能的要求。

于是人们不断地总结从战争实践中获得的攻防技能和经验。并代代相传。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武术家——蚩尤,蚩尤此时发明出多种兵器,其中一部分经演化传承至今。

进入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兵器的改进,武术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商周时期,由于青铜业的发展,出现了矛、戈、戟、斧、钺、刀、剑等精良兵器,以及运用这些器械的方法,还有了较量武艺高低的比赛。当时的武技多称“手搏”“手格”“股肱”等。

据《史记》记载,夏王桀、殷王武乙和纣王都是徒手生擒猛兽的技术能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七强图霸,战争十分频繁。武术的格斗技能在军队和民间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这时铁器的出现和步骑兵的兴起,使武器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质量精良,长短形态多样,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

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已非常普遍并很讲究攻防技巧,拳术打法也出现了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早在 2000 多年前,我国就已有较为成熟的技击理论记载,并提出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见解。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以看出,当时的武术已由过去单纯的攻防动作逐步发展成可以单独演练的套路形式。

汉代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在宫廷的酒宴中常出现剑舞、刀舞、双戟舞等单人的、对练的或集体舞练的套路运动。徒手的拳术表演和比赛也深受统治者重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汉哀帝就是一个“卞戏”迷,说他“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

汉代还通过“试弃”(拳技的考试)选拔武职人员。汉代拳术除了“防身杀敌”“以立攻守之胜”的实用之术外,还出现了观赏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如“沐猴舞”“狗斗舞”“醉舞”,还有“六禽戏”“五禽戏”等。这些均可视为早期的象形拳本。这一时期的武术著述也明显增多。

仅《汉书•艺文志》就收录《剑道》 38 篇,《手博》6 篇,这都是论述“攻守之道”的专著。

隋唐时期,武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唐朝推行“武举制”,以考试的办法选拔武艺出众人才,这从政策上促进了民间和的练武活动。

在隋末就以武功闻名于世的少林寺,在唐武德年间 (618 一 626 年),因助李世民铲平隋末割据王世充有功,少林寺更加声名大震,官府许其自立营盘、演练僧兵。僧徒一度达 2000 余人,练武之风日盛。

两宋时期,内忧外患,战火频仍,广大人民常结社习武以求自保。如“角抵社”“英略社”、 “弓箭社” 都是比较大的民间习武组织。“十八般武艺”一词也出现于宋代的典籍之中。据宋华岳《翠微北征录》载:“臣闻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此文原意强调弓箭在征战中的重要性,但已反映当时的兵器远不止 18 种。宋代武术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几部古代小说中窥见一斑,如《说岳全传》《杨家将》《水浒传》等,都描写了众多武艺高强功夫独到的男将女杰。

元代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蒙古统治者限制民间习武,不少武术家隐姓埋名,习武组织也转为秘密性的民间组织,使武术发展受到极大的抑制。明代是我国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代。明太祖先元璋主张“武官习礼仪,文人学骑射”。

这样,明代不但拳法众多,而且器械套路也更加丰富多,开始有势有法,有拳谱歌诀。由于明代的文武全才之风,使武术家著书立说达到鼎盛,而且图文并茂,保留了珍贵的武学遗产,为后世研究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统计,重要的专著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唐顺之的《武编》、何良臣的《阵记》、茅元仪的《武备志》等。

清朝统治时期由于满清贵族为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一度限制练武,所以清代的武术活动不如明代。但由于武术在民间已有广泛群众基础,加之当时存在许多反清复明组织,人民群众习武练功以图推翻满清统治之风反而使各种流派的武术更加纷呈于世。

以地区分有南派、北派,以山川分有少林派、武当派,以分有佛家的外功、道家的内功,以门类分有太极门、形意门、八卦门、迷踪门,还有长拳类和短打类。武术流派林立,象征着武术事业的兴旺发达。但也存在各派之间缺乏交流不能相互弥补长短的不足。

民国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火器的普遍使用,武术的健身作用更为明确,它更主要是以体育运动的形式出现在社会生活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关心人民健康,重视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不仅定期举行武术汇报表演,还在高等师范院校及体育学院开设武术专业,并组织专业人员在继承传统拳术的基础上,广收众家之长,整理出简化太极拳、中组长拳、初级长拳以及器械套路。

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武术的普及和研究工作,使武术运动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城乡,群众性的武术运动都广泛推广。特别是近几年来,武术套路在技术风格上、结构布局上、质量和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和突破;还出现了集体比赛的项目,这是武术发展史上的新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武术_百度百科

不能一概而论 就说所有武术门派都有的最基本的马步吧 不同的门派对马步的动作要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 不同门派的基本功侧重点也不一样 通用的 弓步 马步 站桩 其他的 会有以些特色的东西 比如 八极拳的靠桩 八卦掌的步法 这些就是门派特有的特色了

1、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

2、架拳  

预备姿势:同冲拳

3、推掌

4、亮掌

动作说明:抖腕亮掌,臂成弧形举于头上,目视左方

5、压肩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并做下振压肩动作。也可以两人面对面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体前屈的振动压肩动作;也可由助手协助做搬压肩部的练习。

要点:挺胸、塌腰,臂、腿要伸直,振幅逐步加大,压点集中于肩部,增加外力时由小到大。 易犯错误:压肩幅度小、拉不开。 

6、抡拍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向前下方伸出,左掌心朝里,插于右肘关节处;上动不停,成右弓步,同时右臂抡至右上方,左掌下落至左下方

武 术 基 本 功1、正踢腿 2、侧踢腿 3、斜踢腿 4、后踢腿 5、里合腿 6、外摆腿 7、正击脚面 8、斜击脚面 9、左侧踹 10、右侧踹 11、弹踢冲拳 12、前踢后撩 13、飞脚 14、腾空箭弹15、腾空侧踹 16、连环飞脚 17、旋风脚 18、侧手翻 19、前扫腿 20、后扫腿 20、套腿扫腿 21、单腿飞脚 22、腾空外摆莲 23、腾空箭弹 24、腱子 25、旋子 26、下叉 27、跳叉 28、双飞脚29、三不落 30、单腿旋风脚 31、侧摔 32、倒立 33、前滚翻 34、后滚翻 35、左抢背 36、右抢背 37、旱地行船 38、穿腿 39、鲤鱼打挺 40、鲤鱼跌脊 41、旋子转体 42、侧空翻 43、前摔 44、后摔 45、倒打金 46、蜈蚣跳 47、乌龙绞柱 48、旋风脚摔 49、前空翻 50、后空翻 51、五凤齐飞 52、七星落地 53、九连灯 … …图不好完全找到,可到我空间看《武术基本功》视频.

请介绍下易经筋

易筋经》是一套完整的套路式锻炼功法,练习中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进行全套完整练习,或有选择性地进行单个动作的练习。达摩易筋经
“达摩易筋经”传说是达摩老祖的一种养生功法,练功时,必须在人少寂静的地方,刻苦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掌握这个功法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入门。
少林寺的功法,名称很多,“达摩易筋经”也属最早的功法之一,所以历来在民间很受欢迎,这个功法有个特点,它能疏通各个经络脏腑,发功快,见效速。一个人难得有几十年的锻炼时间,因此就得在一、二个功法上狠下功夫,以求精通,方能锻炼出真功夫。
“达摩易筋经”确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1、韦参献杵第一式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图1)。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①)。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②)。
5、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①)。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②)。
6、击爪亮翅式
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式;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鼻呼气,双掌再变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变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图6)。
7、九鬼拔马刀式
右式:接上式;顺呼吸;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7①)。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左臂伸直,左掌从体后向体侧上抬,同时右臂伸直,右掌顺式从头后经体侧下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7②)。
8、三盘落地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左足外开成马步,同时左掌下落,右掌从体后往体前上抬,至两掌心朝上于胸前相遇时,继外分,双肘微屈,掌心朝下按力于双膝之前外侧。式定后舌抵上腭,瞪睛,注意牙齿,约静蹲半至一分钟(图8)。然后双腿起立,两掌翻为掌心朝上,向上托抬如有重物;至高与胸平时,再翻为掌心朝下,变马步,再成(图8)式。凡三起三落,共蹲桩静立约一分半至三分钟。
9、青龙探爪式
右式:接上式;顺呼吸;两目平视,左足回收于右足内侧,成立正姿式;鼻呼,左掌自胸前变拳,顺式回收于腰际,右掌自胸前变爪,五指微屈,力周肩背,向体左伸探(图9①)。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鼻吸,俯身,腰前屈,右爪从左至右经膝前围回;鼻呼,直身,变握拳停于腰际,同时左拳变爪,从腰际向体右伸探(图9②)。
右、式姿式反复作三遍。
10、卧虎扑食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两目平前视,上式结式为双拳停于腰际。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跟掀起,脚尖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十指撑地,意在指尖。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10①)。
左式:身体起立,左足向前跨一大步,成左弓步,作卧虎扑食左式,凡动作相反,为左右互换,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10②)。
11、打躬式
接上式;顺呼吸;上右足平行于左足内侧,距离约与肩宽;然后变为弓腰,垂脊,挺膝。头部探于胯下,同时两肘用力,两掌心掩塞两耳,两掌夹抱后脑,意在双肘尖。式定后随意停留片刻(图11)。
12、掉尾式
接上式;顺呼吸,挺膝,十趾尖着地,两手下落,微屈,两掌相附,手心拒地;同时瞪目视鼻准,昂头,塌腰垂脊,凝神益志,意存丹田(图12)。式定后脚跟落地,再掀起,三次后即伸膀挺肘一次;共脚跟顿地二十一次,伸膀七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式。易筋经
“健身气功•易经筋”功法源流
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养生方法,在我国传统功法和民族体育发展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千百年来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易筋经源自我国古代导引术历史悠久。据考证,导引是由原始社会的“巫舞”发展而来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已为养生家所必习。《庄子•刻意篇》中记载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1]《汉书•艺文志》中也载有《黄帝杂子步引》、《黄帝歧伯按摩》等有关导引的内容,说明汉代各类导引术曾兴盛一时。另外,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中有四十多幅各种姿式的导引动作,分解这些姿式可以发现,现今流传的易筋经基本动作都能从中找到原型。这些都表明,易筋经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先秦到汉代时为方仙道的养生术。
易筋经为何人所创,历来众说纷纭。从现有文献看,大多认为易筋经与洗髓经、少林武术等为达摩所传。达摩原为南天竺国人(南印度),公元526年来我国并最终到嵩山少林寺,是我国禅宗初祖。据《指月录》记载,“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言所得乎?’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持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闷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另外,六朝时流传的《汉武帝内传》等小说中也载有东方朔“三千年一伐毛,三千年一洗髓”等神话,这大概就是“易筋经”、“洗髓经”名称的由来。
在易筋经流传中,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史料记载,达摩所传禅宗主要以河南嵩山少林寺为主。由于禅宗的修持大多以静坐为主,坐久则气血阏滞,须以武术、导引术来活动筋骨。因此,六朝至隋唐年间,在河南嵩山一带盛传武术及导引术。少林寺僧侣也借此来活动筋骨,习武健身,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完善、补充,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习武健身方式。最终定名为“易筋经”,并在习武僧侣中秘传。。
自古以来,《易筋经》典籍与《洗髓经》并行流传于世,并有《伏气图说》、《易筋经义》、《少林拳术精义》等其他名称。《易筋经》功夫本是由我国秦汉方仙道所传的导引术逐步创编而来。从有关文献书目看,宋代托名“达摩”的《易筋经》著述非常多。当时,张君房[1]奉旨编辑《道藏》,另外还有《云笈七签》、《太平御览》等书问世。从而使得各种导引术流行于社会,而且在民间广为流传“通过修炼可以‘易发’、‘易血’”的说法。由此推测,少林寺僧侣改编的易筋经,不会晚于北宋。因为,宋代以后的导引类典籍大多夹杂“禅定”、“金丹”等说法,而流传下来的少林寺《易筋经》并没有此书无此类文句。明代周履靖[2]在《赤凤髓》《食饮调护诀第十二》中记述:“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即三万六千真神皆在身中,化为仙童。”文中的“易髓”、“易筋”应与《易筋经》有先后联系。另外,《易筋经》第一势图说即韦驮献杵,“韦驮”是佛教守护神,唐初才安于寺院中。因此,易筋经本为秦汉方仙道的导引术,被少林寺僧侣改编于唐宋年间,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应该没有疑义。
目前发现流传至今最早的易筋经十二势版本,载于清代咸丰八年潘霨辑录的《内功图说》[1]中。总的来看,传统易筋经侧重于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等视角对功理、功法进行阐述,并且形成了不同流派,收录于不同的著作中。
“健身气功•易筋经”继承了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的精要,融科学性与普及性于一体,其格调古朴,蕴涵新意。各势动作是连贯的有机整体,动作注重伸筋拔骨,舒展连绵,刚柔相济;呼吸要求自然,动息相融;意随形走,以形导气,不重意念;易学易练,健身效果明显。
“健身气功•易经筋”功法特点
一、动作舒展 伸筋拔骨
本功法中的每一势动作,不论是上肢、下肢还是躯干等,要求有较充分的屈伸、外展内收、扭转身体等运动,从而使人体的骨骼及大小关节在传统定势动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呈现多方位、广角度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拔骨”的运动达到“伸筋”,牵拉人体各个部位的前、后、内、外等不同的大、小肌肉群、筋膜,以及人体各部位大小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缔组织,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改善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
二、柔和匀称 协调美观
本功法是在传统“易筋经十二定势”动作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加工,增加了动作之间的连接,每式动作变化过程清晰、柔和。如,肢体的轨迹方向,为前、后、左、右、上、下;肢体运动路线的轨迹,为简单的直线、弧线等;运动轨迹的幅度,是以关节为轴的自然活动角度所呈现的身体活动范围;整套功法的动作速度,是匀速缓慢地移动身体或身体局部;动作力量上,要求肌肉相对放松,用力圆柔而轻盈,不过度用力,不僵硬,刚柔相济。每式之间全无繁杂、重复动作。这样,便于中老年群众学习和习练。同时对有的动作难度作了不同程度要求,也适合青壮年习练。
本功法动作要求上肢与躯干之间,肢体与肢体之间的左右、上下,以及肢体左右的对称与非对称,都应有机地整体协调运动,彼此相随,密切配合。因此,“健身气功•易筋经”呈现出动作舒展、连贯、柔畅、协调,动静相兼。同时在精神内含的神韵下,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又称“脊梁”。由椎骨、韧带、脊髓等组成,具有支持体重、运动、保护脊髓及其神经根的作用。神经系统是由位于颅腔和椎管里的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控制和协调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因此,脊柱旋转屈伸的运动有利于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刺激,以增强其控制和调节功能。本功法的主要运动形式是以腰为轴的脊柱旋转屈伸运动,如,“九鬼拔马刀势”中的脊柱左右旋转屈伸动作;“打躬势”中椎骨节节拔伸前屈,卷曲如勾和脊柱节节放松伸直动作;“掉尾势”中脊柱前屈并反伸的状态下,作侧屈、侧伸动作。因此,本功法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以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在松静自然、形神合完成动作,达到健身、防病、延年、益智的作用。
“健身气功•易经筋”习练要领
一、精神放松 形意合一
在习练本功法过程中,要求精神放松,心情平静,不作任何附加的意念引导。精神意识的放松、平静并存驻于身体内,通常不要求意守某个点或部位,而是要求意随形体动作的运动变化而变化。即在习练中,以调身为主,通过动作变化导引气血运行,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自然地达到健身养生的作用。同时,在某些动作中,需适当地配合意识活动。如,“韦托献杵三势”中双手上托时,要求用意念观注两掌;“摘星换斗势”中要求目视上掌,意存腰间命门[1];“青龙探爪”时要求意存掌心。某些动作虽然不要求配合意存,但要求配合形象的意识思维活动。如,“三盘落地势”中下按、上托时,两掌有如拿重物;“出爪亮翅势”中伸肩、撑掌时,两掌有排山之感;“倒拽九牛尾势”中拽拉时,两膀如拽牛尾;“打躬势”中脊椎屈伸时,应体会如“勾”样的卷曲伸展运动。要求意随形走,“用意”要轻,如似有似无,切忌刻意、执着于意识。
二、呼吸自然 贯穿始终
习练本功法时,呼吸要求自然,柔和流畅,不喘不滞,有利于身心放松,心平气和,身体的协调运动。相反,若不采用自然呼吸,而执着于呼吸的深长绵绵,细柔缓缓,则在与身体动作导引的匹配过程中,容易产生“风”、“喘”、“气”等三相。即呼吸中有声(风相);无声而鼻中涩滞(喘相),不声不滞而鼻翼扇动(气相)。这样,习练者不但不受益,反而会导致心烦意乱,破坏心平气和,影响动作的松缓协调。因此,在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中,要以自然呼吸为主,与身体运动始终保持柔和协调的关系,即动作与呼吸不出现相互约束的现象。习练者应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掌握动作的情况进行协调,自然呼吸。
同时,在某些环节中也要主动配合动作进行自然呼或自然吸。如,“韦托献杵三势”中双掌上托时,自然吸气;“倒拽九牛尾势”中收臂拽拉时,自然呼气;“九鬼拔马势”中展臂扩胸时自然吸气,松肩收臂时自然呼气,含胸合臂时自然呼气,起身开臂时自然吸气;“出爪亮翅势”中两掌重如排山时,自然呼气,等等。因为这些动作的变化使人体胸廓随之发生了扩张或缩小变化,而胸廓的扩张是吸气的过程,胸廓的缩小是呼气的过程。因此,在习练本功法时,应配合动作,随胸廓的扩张或缩小而自然吸气或呼气。
三、刚柔相济 虚实相兼
本功法动作有“刚”有“柔”,且“刚”、“柔”之间是在不断相互转化的。“刚”就是动作的劲力处于相对较强的状态,即肌肉处在用力的收缩工作中,此时的动作变化也基本处于动作终点定式。“柔”是指动作的放松,肌肉的工作处于等张收缩状态,身体动作处在变化过程中。本功法中许多动作都体现了“刚”与“柔”相互间的转换,有张有弛,有升有降,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倒拽九牛尾势”中,双臂的内收旋转逐渐拽拉至止点是刚,为实,随后身体以腰转动、两臂伸展至下次收臂拽拉前是柔,为虚;“出爪亮翅势”中,双掌立于胸前呈扩胸展肩时,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为刚,是实,当松肩伸臂时,两臂肌肉等张收缩,上肢是放松的,为柔,两臂伸至顶端,外撑有重如排山之感时,肌肉张力又再次增大为刚,是实。这些动作,就要求健身者在习练本功法时,用力之后应当松柔,松柔之后尚需适当有刚。这样,动作才不会呈现机械的僵硬现象,也不会出现疲软无力的松弛状况。
因此,习练本功法时,要有“刚”和“柔”、“虚”与“实”之分。但习练动作不能绝对的“刚”和“柔”, 应做到“刚”与“柔”、“虚”与“实”的相对性,即“刚中含柔”、“柔中有刚”。否则,用力过“刚”,则会出现使蛮力、僵力,并影响呼吸,破坏宁静的心境状态;动作过“柔”,则出现软化、松懈,起不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因此,应力求虚实适宜,刚柔相兼。
四、循序渐进 注意个别动作配合发音
习练本功法时,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疾病、不同体态的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健康状态等,灵活自由地选择各式动作的活动幅度或个别动作的姿势。如,“三盘落地势”中屈膝下蹲的幅度;“卧虎扑食势”中两手十指是否着地姿势的选择等。各式动作都要求以人为本地进行习练,要以习练者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或能力等,辩证地处理好人体与各式动作的关系,不可急于求成。应当做到由易到难,从浅至深,循序渐进。必须明确,习练不是要在技术动作上做到有多规范,或者达到多大难度,习练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达到健身的效果。
另外,本功法在某些特定动作的过程中要求以口呼气,并且发音,但无声。如,“三盘落地势”中的身体下蹲,同时两掌下按时,要求配合动作口吐“嗨”音,其目的就是为了下蹲时气下沉入丹田[1],而不能因下蹲时下肢紧张而引起气逆;同时口吐“嗨”音,气沉丹田,可以强肾、壮丹田气的作用。因此,在该式动作中要求配合口吐音,呼气,并注意口形,吐“嗨”音口微张,上唇着力压于龈交穴,下唇松,不着力于承桨穴,口吐“嗨”音从喉发出。这是本法中“调息”的特别之处。
健身气功•易经筋的健身原理与作用
预备式的功理与作用
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
韦驮献杵一势的、、、、
1.古人云:“神住气自回”。通过神敛和两掌相合的动作,可起到平静心理,均衡身体左右气机的作用。
2.可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有助于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韦驮献杵二势、、、、、、
1.通过身体的伸展和上肢的立掌外撑动作导引,可起到疏理任脉[1]和调节督脉[2]等经络作用,并具有调练心、肺之气,改善呼吸功能及气血运行的作用。
2.可提高肩、臂的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韦驮献杵三势、、、、、、
1.通过上肢的撑举和下肢提踵的动作导引,可调理上、中、下三焦之气,并且将三焦[1]及手足三阴五脏之气全部发动。
2.可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上下肢的肌肉力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摘星换斗势、、、、、、
1.通过本势阳掌转阴掌(掌心向下)的动作导引,目视掌心,意存腰间命门,将发动的真气收敛,下沉入腰间两肾及命门,可达到壮腰健肾、延缓衰老的功效。
2.可增强颈项、肩、腰等部位的活动功能。
倒拽九牛尾势、、、、、、
1.通过腰的扭动,带动肩胛活动,刺激背部夹脊[1]、肺俞[2]、心俞[3]等,达到疏通夹脊和调练心肺之作用。
2.通过四肢上下协调活动,可改善软组织血液循环,提高四肢肌肉力量及活动功能。
出爪亮翅势、、、、、
1.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通过伸臂推掌、屈臂收掌、展肩扩胸的动作导引,可反复启闭云门、中府[1]等穴,促进自然之清气与人体之真气在胸中交汇融合,达到改善呼吸功能及全身气血运行的作用。
2.可提高胸背部及上肢肌肉力量。
九鬼拔马刀势、、、、、
1.通过身体的扭曲、伸展等运动,可使全身真气开、合、启、闭,脾胃得到磨动,肾得以强健;并具有疏通人体要穴--玉枕关、夹脊关的作用。
2.可提高颈肩部、腰背部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功能。
三盘落地势、、、、、、
1.通过下肢的屈伸活动,配合口吐“嗨”音,使体内真气在胸腹间相应的降、升,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2.可增强腰腹及下肢力量,起到壮丹田之气,强腰固肾的功效。
青龙探爪势、、、、、
1.中医认为,“两胁属肝”,“肝藏血,肾藏精”,二者同源。通过转身及左右“探爪”,身体前屈,可使两胁交替松紧开合;配以拳贴肝经章门穴达到练肝、练肾,还可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功效。
2.可改善腰部及下肢肌肉的活动功能。
卧虎扑食势、、、、、、
1.中医认为,“任脉为阴脉之海”,统领全身阴经之气。通过“虎扑”之势,身体的后仰,胸腹的伸展,可使任脉得以疏伸及调养,同时可以调和手足三阴之气。
2.改善腰腿肌肉活动功能,起到强健腰腿的作用。
打躬势、、、、、
1.中医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经之气。通过头、颈、胸、腰、骶椎逐节牵引屈、伸,背部的督脉得到充分锻炼,可使全身经气发动,阳气充足,身体强健。
2.可改善腰背及下肢的活动功能,强健腰腿。
3.“鸣天鼓”有醒脑、聪耳,消除大脑疲劳的功效。
掉尾势、、、、、、
1.通过体前屈及抬头、掉尾的左右屈伸运动,可使任、督二脉及全身气脉在之前各式动作锻炼的基础上得以调和,练功后全身舒适、轻松。
2.可强化腰背肌肉力量的锻炼,有助于改善脊柱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功能。

倪海厦文式易筋经十二式怎么样

倪海厦文式易筋经十二式是一套古老的瑜伽动作,它能够帮助练习者调节身体的气血,改善身体状态,同时也能促进身体健康。这套动作在动作简单,易学易练的特点上受到了众多人的欢迎。练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动作的次数,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五脏逼毒法和文武式易筋经总结教学
图片
武式易筋经
文式易筋经(1-4)-排除身体里寒湿的功法
当人体外感风寒的时候 ,寒湿进入体内如果停留肌肉关节里,会感觉到肌肉关节酸痛。所以久坐电脑或长时间低头玩手机都容易让身体受风寒。如果肌肉关节酸痛就是信号,有风寒入体了,这个时候可以喝桂枝汤(桂枝3钱,白芍3钱,炙甘草2钱,生姜2片,大枣12枚)解肌发汗,也可以练练文式易筋经,练完身体也会出微微的一层细汗,也可以把风寒排出体外。
文式易筋经有十二个动作,觉得四肢比较重、肌肉酸、有点感冒风寒就可以练,把湿排掉。张仲景说“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就是人如果不受到外伤,也不要受到情绪影响,也没风寒暑湿燥热的影响,常常练功夫强身,偶尔得到风寒时,我们用针或按摩方式把病邪排出去,这样就能长年不病。
文式易筋经第一式
易筋经的所有动作的下盘都是一样:脚趾抓地,下半身肌肉绷紧,自然而然就会提肛。相对下半身的紧绷,上半身是放松的。
第一式是按跷式,背挺直,眼睛瞪大,舌头顶在上颚,牙齿咬紧。自然抬起手掌,然后向下压,就好像手按在桌子上要跳起来的感觉。手下压的动作做一寸的距离就好了,就是所谓的寸劲。上半身是松的,往下压的时候立刻绷紧。吸气的时候手掌上提,吐气的时候手掌下压。
同样的动作做四十九下,期间肚脐以下都要绷紧。这一式因为手指往上翘,中指头是心包经,主要锻炼心包。
文式易筋经第二式
第二式也属于按跷式,主要锻炼的是肺。
手握拳,大拇指往上翘,对齐裤线的位置,大拇指是手太阴肺经。同样下半身紧绷,上半身放松,手臂伸直慢慢吐气,整个手握拳往下压,然后吸气上半身放松,握拳向上提
文式易筋经第三式
还是下半身紧绷,上半身放松,握拳稍微向上提,吸气的时候拳头尽可能握紧,然后吐气将拳头向下放松开。同样的动作四十九下。
握拳的时候注意拳头要握
文式易筋经第四式
手在握拳在肚脐处,不用贴到肚子上,下半身一样是蹦紧的,上半身放松。然后吸气握紧拳,吐气的时候手往前扳,做四十九下。握拳的时候同样注意握平。
图片
文式易筋经
前面我们在介绍针灸的时候,有跟诸位介绍过武式易筋经,这个时候我们介绍金匮的时候,我们要跟诸位介绍文式易筋经。
我们所谓外练筋骨皮,如果在练易筋经练得很好,九窍不会闭塞,刚开始一得病的时候你马上就可以排掉了。所以以前我在练得时候,我们大学,有时候和同学一起打麻将,那坐在冷气旁边,一觉得不对,站起来到外边一练,就排掉了。练一圈就好了,你要赢钱啊,就不要跟旁边人讲啊,过一下,他本来第一圈打完时葛根汤证,第二圈就是麻黄汤证了。麻黄汤症他又不能下桌啊,很难受啊,所以一直放炮,心情不稳定。所以懂一点比较好。
文式易筋经是站姿练,就是不借外力,不要去举重,不需要,一举重,太过太重会伤肾嘛。诸位从后面看,我们在做易筋经的时候文氏易筋经下半身是不动的,都是一样的,上半身动作比较多一点。肚脐以下要绷紧,所谓绷紧的意思就是说,当你,我们叫做,口诀歌诀是这样的,脚趾头像爪一样抓在地上面,当然如果你鞋子脱掉打赤脚站在草地上,泥土上做最好。以前没有火蚁哦,现在有,要小心一点,那不是我的错,你们自己没有小心,被火蚁咬了。
平常是脚如爪抓在地上面,然后肚脐以下蹦的很紧,绷得很紧意思是说你用手去打肌肉,肌肉会弹起来。会很强硬。上半身是松的,这是松和紧。那开始练得时候,我们这个手,诸位看这个握拳的时候,你们一般女人握拳,或者没有练过功夫的人握拳都是这样,你们看这个三角形,这个有角度,真正的握拳是这个样子,把自己拳头调整,调整平,着一定是平的。第二个呢,你看这两个骨头,一定是跟这两个尺骨跟桡骨成平行的直的。这样子你才有力么,你这打不会受伤。如果你这样打手腕就受伤了,如果你打完架手腕都受伤就是笨蛋,我们打完架都是不留痕迹的,看不到痕迹的,然后对方伤的很重。这是易筋经。所以,我们在练得时候,你看这个手这样子握。
那第一个动作,我们一天讲一个动作,不然你也记不得了,我们叫按蹻式,按蹻式呢,你们看侧面,我只有在练易筋经的时候不会驼背,不知道为什么,下半身绷紧,手呢,是肩膀松掉,只有一个动作,你看,往下按--吸气--下半身永远是绷紧的不松的。上半身呢,松掉然后只在一寸之间发紧,指头往上抬,感觉好像是你手撑着桌子上跳起来这种感觉,正面是这样子的,背面呢,哦,从后面看,是这个样子。这个动作要做49下,做完49下,换第二个动作,第一个就叫按蹻式。
诸位在做的时候,可能你做到第30个,就开始出汗了。出汗的时候你摸摸背后,冰的。因为背后呢是太阳,太阳是寒水。这是正常,寒冷的寒,是寒冷的水。所以你一用力的时候,玄府,毛孔会打开来,汗水会出来。汗水出来后,肠胃的津液会再补回去,这时候把津液往外推,也就是说,你不用跑步,一练马上就会出汗。那这是第一式的文式易筋经。
那文式易筋经也有12式,有12个动作。诸位用这个我们的按蹻,呼吸,吐纳,能够在经络上有病的时候马上就给他去掉。你如果常常练,才四肢觉得重,马上就开始练,马上就可以把湿排掉,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导引吐纳。
在练任何功夫,你一定要了解它的原由,为什么要这样子练,这样你才会练得很标准。我们手拿出来以后,五个指头对不对?这个大拇指哦是手太阴肺经,是不是手太阴肺经?这个肺呢是我们呼吸的力量,现在你到市场上去问,什么工具力量最强,人家说气动工具,气动工具就是AirCompressor空气压缩机,用那个空气来做那个工具。
所以五个手指头里面,最有力的是什么?......是大拇指,其他四个指头呢都没有大拇指那么有力,那如何去练大拇指练肺的阳哦肺的阳?那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第二个动作,也是属于按蹻式的。那手呢,握拳的时候是握起来,这个指头这样往上翘的,那起因就是因为大拇指是肺阳。那动作都是一样,后面呢下半身肚脐以下绷紧,手是这样握到,指头呢顶到我们有裤缝嘛,顶到这边,然后轻轻提起来一寸,下半身永远一直保持......做49次,下半身一直保持着绷紧的,绝对不能松掉,上半身松掉,然后往下压,这个指头往上提,然后手其他手指头往下压,这样子。
手臂到时候手臂伸直......,慢慢吐气......,吸气,放松......,吐气......好,做49下,49下这个动作。这就是我们练肺气用的。那,所以第一个动作,对不对?下半身绷紧,第一个动作,做49下,做完以后做第二个动作49下,哦,这个大拇指这样子,原因现在知道了哦?那这种易筋经都是一样,一开始的时候你有感冒有点风寒马上去做就会很好。像我们第一个动作为什么这样子?手指往上翘,这个手指头是心包,心包的地方哦。那诸位呢,你要知道人这样气,有没有气很简单,上次我讲过有没有?肩膀一松掉,气就到手指中间里面去,这是你心包的地方......第二个动作是练肺,那我们下次呢要跟诸位介绍,连续的......,每一次介绍一点一个小动作一个小动作,诸位有空呢练一练,就不会忘掉。
文式易筋经第三式
第三个动作呢,从侧面看手是这样子,哦,一开始就跟诸位讲,我们握拳的时候,绝对不要这样子握,都不对,一定要这样子握,这第一个是平的,第二个你侧过来是这两个骨头跟这个骨头正好是对好,尺骨跟桡骨是平的,这样你打击的话你不会受伤,所以平常就这样练,那手,两只手,哦,侧面看的时候你这样子,下半身动作都一样,下半身一直是持续的绷紧,脚如爪抓到地上面去,上半身呐,就是松掉以后,握拳往两边这样拉,稍微提上来一点,后面看是这样子,哦,配合呼吸,松掉--吐气,然后吸气,哦,握到紧,没有办法出力了,再放松掉,侧面看,哦,四十九下,哦,尽量握,握到水都进不去,所以握拳就要这样子握,这样才能够把关节整个打开来,里面,我们人都难免有点湿,因为天气热,里面冷气,跑来跑去,难免有点湿,那平常就要练的时候,每天给它清掉,就不会有大问题哦,这是第三个动作,好。
v文式易筋经第四式
这个,前面三个动作做完以后呢,有第四个动作,第三个动作是这样子哦。第四个动作呢,是站正面的时候哦,手在握拳在跟肚脐靠得很近,哦,不用贴到肚子上,这个握拳握住,然后,出力的时候,下半身一样,下半身是蹦紧的,然后握拳,上半身出力的时候,手往前扳,哦,这手往前扳,这个前扳的时候,这里是大肠经,这个是什么啊?肺经,所以,吸气,哦,做四十九下。
肚脐以下永远是蹦紧,蹦紧的,上面是松,紧,松,紧,哦,记得握拳一再强调,一定要这样子握,才是真正的拳,你不要这样子,这样子握就不好,一定要这样子,哦,尽力这样握过来,握到底,哦,这是第四个动作,哦,这个,每个动作练四十九下,哦,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
文式易筋经第五式
第五个在胸口,诸位手在胸口这边,正中间是你的膻中穴,握拳不要碰到胸,不要碰到心脏、胸口、好,下半身绷紧、上半身,吸气,好,好,肩膀不要沉肩,肩膀不要提起来,不要这样子。下半身绷紧,做49下,这就是第五个动作
文式易筋经第六式
这个动作是,手是这个样子哦,第五个在这边,第六个下半身也是绷紧,上半身手是握拳的正前方,这样子握,手指头这样子哦,正前方,肩膀沉肩,肩膀要沉下来不要出力,哦,握四十九下,就这样子握四十九下,握的时候永远诀窍是一样下半身永远绷紧,当你在握的时候,上半身跟着绷紧,握到极限的时候全身是紧的,然后松掉的时候只有上半身松掉下半身还是保持紧的,这是第六个动作,做七七四十九下,这就是我们第六个动作。
v文式易筋经第七式
为了避免身上有留饮,对不对?留饮都不好。第七个动作呢是脚手要一起动。我们平常脚是摆平的,腿是这样,对不对,第七个动作拉的时候呢,因为有关系到跷脉,跟阳维脉,那你往后仰的时候脚要往上提,好,脚要往上提,什么叫往后仰,这边就做给你看,这个不象前面这样停在这边啊,下半身还是绷紧,手提上来以后转过来,往后,撤出去啊,吸气(做动作)看到没有?身体这样往后拉一下,脚是往上扳,好,第七个动作连续做49下,知道吧,好,你看这脚看到没有,后边要绷紧,练功夫要有一点慧根。
v文式易筋经第八式
这个动作,做完了以后呢,四十九下,下半身还是绷紧,你看哦就是饮,我们以饮病来说,你下半身是绷紧的,那你力量集中在下半身哦,这个阳会一直缩,这个阴阳在下焦的时候一直在缩,利用呼吸的时候这个阳会逼上来,逼上来把身上的一些饮排掉,所以这种功夫都是这样子哦。第八个动作呢,手在上面,我们哦前面都做过嘛,对不对?然后(手臂)在上面,下半身绷紧,上半身握拳,哦,握四十九下,哦,诸位要,如果开始练就会知道,光练一个动作两个动作会累的要死哦,然后慢慢慢慢开始练,你如果说所有的动作,每个动作练四十九下,你一气呵成练完的话,哇,你功夫已经很高哦,你练了就会知道,没有练不知道,练了就会晓得晓得我在讲什么。所以第八个动作,就是上面仰,握拳,当你握拳握到底的时候,是全身是绷紧的。当你松开来的时候是上半身松开来,下半身永远是绷紧的,这就把浊物,哦,一些停饮留饮支饮哪,统统给它排掉。
v文式易筋经第九、十式
有个特别的名称,辘轳式。哦,过去呢,在井旁边哦,要把那水拉出来,用这辘轳式机器,叫辘轳,可以转呀,所以后面呢九、十两个动作是这样,下半身绷紧,这个手这样子哦,这是后面,下半身不动,上半身转,哦,握拳,下半身绷紧,然后上半身越来越紧,紧到不能再紧时再转上半身,这不是说要全部转过来,而是下半身还是不转,只有上半身转,转一点点,左边一个,哦,握紧,哦,这叫辘轳式。转就转一点点,不需要大,中国的功夫呢就在寸,一寸之间,这叫寸劲,你们知道寸劲是什么吗,如果我们打人家,你这边用很大的力下去,速度就慢,所谓寸劲就是你感觉到全方位哦,那叫寸劲。就是要放松,快要打的那一刹那出力,所以听起来的声音就不一样,哦,寸劲,所以练功夫也这样,寸,只有一寸扭动就够了,不是这样,老师我给你转很长,然后筋伤到了,好

易筋经功法十二式是什么?

易筋经功法十二式:

1、预备势

动作要点:全身放松,身体中正,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
2、第一式:韦陀献杵第一势

动作要点:松肩虚腋,气定神敛。
功法作用:均衡身体左右气机,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消除疲劳。


3、第二式:韦陀献杵第二势

动作要点:坐腕立掌,两掌外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疏理上肢经络,调练心肺之气,提高肩臂肌肉力量,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4、第三式:韦陀献杵第三势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时,力达四肢,脊柱竖直,提踵稍前倾。两臂夹耳,目视前方。
功法作用:调理三焦之气,发动手足三阴五脏之气,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四肢肌肉力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5、第四式 摘星换斗势

动作要点:转身时以腰带肩,以肩带臂;目视掌心,意注命门。
功法作用:壮腰健肾,延缓衰老;增强颈肩腰等部位的活动功能。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十二式教学,易筋经十二式教程。
6、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势

动作要点:转身时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力贯双膀;掌握重心,身体平衡。
功法作用:通过腰部扭动,带动肩胛活动,改善软组织血液循环,提高四肢肌肉力量及活动功能。
7、第六式 出爪亮翅势

动作要点:出掌时先轻如推窗,后重如排山,收掌时如海水还潮;充分展肩扩胸。
功法作用:通过动作的引导,促进自然清气与人体真气在胸中交汇融合,改善呼吸功能以及全身气血运行;提高胸背部及上肢肌肉力量。
8、第七式 九鬼拔马刀势

动作要点:动作对拔拉伸要尽量用力,身体协调;合臂时,身后之臂主动上推,重心稳定,上下起伏。
功法作用:通过身体的扭曲、伸展运动,使全身真气开、合、启、闭,提高肩部、腰背部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9、第八式 三盘落地势

动作要点:下蹲时松腰、裹臀,起身时,两掌如托千斤重物。下蹲与起身时,上体始终保持正直。
功法作用: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增强下肢力量。
10、第九式:青龙探爪势

动作要点:目随“爪”走,意存“爪”心;动作自然协调,一气呵成。前俯时双腿直膝。
功法作用:通过该功法可以调畅情志,改善腰部及下肢肌肉的活动功能。
11、第十式:卧虎扑食势

动作要点:用躯干的蛹动带动双手前扑绕环;抬头、瞪目时,力达指尖,腰背部成反弓形。
功法作用:疏伸、调养任脉,改善腰腿肌肉活动功能,强健腰腿。
12、第十一式:打躬势

动作要点:体前屈时,直膝,两肘外展;前屈时,脊柱由头经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由上向下逐节前屈;直立时由下向上逐节伸直。

功法作用:锻炼督脉,充足阳气。鸣天鼓可以醒脑、聪耳、消除大脑疲劳。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十二式教学,易筋经十二式教程。
13、第十二式:掉尾势 左右各4次

动作要点:扭头转臀时,头与臀做相向运动。高血压、颈椎病以及年老体弱者,动作要小而缓慢。
功法作用:强化腰背肌肉力量,改善脊柱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功能。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十二式教学,易筋经十二式教程。
14、收势 4次

注意:在动作练习中,动作幅度以及难度应根据个人情况,因人而异调整。应循序渐进,动作缓慢,幅度由小到大,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动作幅度。

有高手请把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的口令音乐发给我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八段锦由八节组成 ,体势动作古朴高雅 ,故名。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站势八段锦的练法如下:
①双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平视前方 ,舌尖轻抵上腭 ,用鼻呼吸,周身关节放松,两手自然下垂。宁神调息,气沉丹田。两臂慢慢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十指交叉,翻掌,掌心向上托起如托天状,同时两脚跟提起离地。稍停顿后,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放下着地。
② 左右开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脚向前跨出一步,两腿弯屈成骑马式。两手在胸前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向上翘起,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如拉弓状。还原成自然站立,再练右式。
③调理脾胃臂单举。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稍停后,复原。然后左手翻掌上举,练左式。
④ 五劳七伤向后瞧。自然站立,两手掌心紧贴腿旁。头慢慢向左转,眼望后方。复原。头再慢慢向右转,眼望后方,复原。
⑤ 摇头摆臂去心火。两腿分开,相距约三脚长的宽度,屈膝成骑马式,两手扶大腿部虎口向着身体。上体及头前俯深屈,随即在左前方尽量作弧形摇转,同时臀部则相应右摆,左腿及左臂适当伸展,以辅助摇摆。稍停片刻后,复原。然后向相反的方向,练右式。
⑥两手攀足固腰肾。自然站立。上身缓缓向前深屈,膝保持挺直,同时两臂垂下,两手握住两足尖,或两手指尖触两足踝,头略抬高。稍停后,复原。两手在背后抵住脊骨,上身缓缓向后仰。复原。
⑦攒拳怒目增气力。两腿分开,屈膝成骑马式,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缓缓击出,右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稍停后,复原。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练左式。
⑧背后七颠诸病消。自然站立。两手臂自然下垂,掌心贴大腿前。两腿保持伸直。两脚提起离地约1~2寸,同时头向上顶。稍停后,两脚跟下落着地,身体放松,仍为自然站式。复原。
二十年前拳友倪露奎借给我一本木刻版本《易筋经八段锦合刻》一书,是苏州振行新书社藏版。此书图文并茂、阐述清楚,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真是爱不释手,于是将全书描录下,然后归还。近几年来,又见好友周晓东拳师授传《达摩易筋经》第六势,即“出爪亮翅式”,锻炼者都说效果很好,所以深受人们欢迎。我受他的启发以后,发现我们峨媚周潜川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洽偏差手术》一书中也有载有“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的阐述。
今将周大师的有关内容与咸丰八年木刻版古本《易筋经十二图》加以合编补充,可以丰富《达摩易筋经》也有益于练此功的爱好者。
但是以上两书,都有各自的门派特点,要编成观点一致的内容,似有困难,因此,我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叙述,以供探讨。
(一)保持原貌,在文句上一字不改,如遇疑准之处,用本人的按语,谈我的见解。
(二)名曰:《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实是少林峨嵋两派秘诀大成:同时亦弥补《峨媚十二庄》的不足之处,最可贵的是周先生能将古文易筋经的拳经释密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义不变,完全符合古代养生家的哲理,又符合中医学说。
(三)其中韦驮献杵第一势等所站的脚型,与少林派立式有所不同,前者采用的是“外八字型”,后者是“方型”,站立的脚型不同.而内经气脉的走向,也就不同了。“外八字型”走的是三阴气脉。“方型”走的是三阳经,这是佛、道两家练功的根本区别,须得爱好者细细琢磨和探讨。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祖达摩创造。据传,达摩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门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我国的第一代祖师(照印度推算他是二十八祖)。他看到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功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遍地叩问几位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竞至不能配合运用了。直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少林寺,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语”已有所不同。我曾访问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美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按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式 韦驮献杵的口诀
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涵静”、“动静两赅”的材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支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商”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根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他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细细体会口诀就可以明白了。第一式韦驮献杵的口诀如下: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开始练功,第一项的操作要把身体端正直立,不能用劲,全身放松。要想做到这项要求,必须先把“地盘”站好,解决脚下“立”的问题。两脚不可并踵站立着,一经井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不会松软了。因此,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脚掌的长度。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两脚的内侧空档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第二项操作,要把存往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的“肩禺穴”(即肩的尖端处)微投向上略抬3.4公分高,则脊拄就会自然笔直,而不带一点强硬的滋味。
第三项操作,两眼半睁半闭,平视正前方,这样可以收到澄心和敛神的作用,因为“眼上视则心神上浮,眼下视别心神下降”不得平衡。第四项操作,两手顺应自然地下垂,轻贴着大腿的外侧。第五项操作,运动垂眷的两手,同时从下向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后屈;两掌心相对,缓缓向胸前收腕,距胸前约一拳停止,把两掌相接“合十当胸”,与两乳之间的“应中穴”相对。这样能使肺脏上下左右“位置适中”,升降开合手吸合度,以能达到“气定”的要求,气机能定,则心境澄清,神意内敛了。
按:两掌前起,是起阴掌还是起半阴半阳掌,没有说清楚,学者进一步摸索。
第二式 横担降魔杵的口诀: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紧接第一式姿式动作之后,一面把两掌交成“阴掌”(掌心向下)。顾着左右的方向,从合十当胸的架子,向左右外开,与肩相平行,开成个一字形,这架子店字叫做“横担降魔杵”,是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因为这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似的,一面把后踵升起,脚尖点地,功夫深了,只用脚大拇趾点地,其余四趾是凭空离地的,这种动作必须配合两拿左右外开的运行,上下同时操作,不可参前落后。在这个动作当中心念一定要寄托在掌心和足趾尖,才能做到心平气静的境界,心平气静在外面的象征是目瞪口呆的样子,如果目瞬则视乱,口动则气粗,那就作用相反,而脚尖点地,必然站立不稳,东倒西歪,飘摇欲坠了。
按:交成“阴掌”(掌心向下),这个“交”字,应该用“变”字,合十掌要变阴掌,须将合十字向正前方伸笔直,边开边翻成阴掌,同时后踵配合离地腾起至足趾尖点地
第三式 掌托天门的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骸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下生津将腭舐,鼻中调息觉心安,两掌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接连着“横担降魔许”之后,顺着一字形的架子,两手继续向上作半圆周的动作,同时两掌随着胳臂向上作半圆的当中,把“阴掌”缓缓翻成“阳掌”(掌心向上)。令两掌心朝天,两掌的中指微微接触,直对“天门”(前额发际内二寸),这时两个胳臂巳变成平行笔直,微微偎傍着两耳门,这种架子名叫“掌托天门“。同时用“眼根”的意识向上“内视”,从“天门”观看到两掌。切切注意不可仰头真的用眼去看,误用“观法”必然头晕脑胀,而且站立不稳了。在这动作的同时,还须用脚尖点地,继续升起后踵,以不能再升高为度。后踵且须微微向两例分开些,使“阴跷库”收合,关闭“地户”,使三阴的气脉顺三阳而逆行上升。同时使“会阴”络穴松开,以期“督脉”会给三阳气脉,发生都督纲维的均衡作用,使背三关自然通畅。同时架子会自然站主稳固,这种架子看似简单,实属细腻,很难做到纯熟,如果练得合度,全身气脉会自然绷张起来,自觉浑身如钢铁的坚强,似树干一般的牢植,尤其以两例的胁、肋、髀、骶、股、等部位,肝脏、胆腑、脾脏所流行的经道特别明显。
其次,紧接着上述动作,把左右六个大牙齿微微咬着,缓缓咬紧运气。自觉咬紧牙关之后,开耳根震动,上及两鬓为度,同时舌头微微舐触上腭,承接津液合在口内,呼吸由口呼口吸改为鼻呼鼻吸,把息调匀,调到细而长,绵绵不断为标准。再次,把托天门的两掌就原势捏成拳头,仍分左右,依照原来上举时的老路子,往回下降,好似去挟腋下的东西,返还“横担降魔杆”的架子,同时双脚也一齐动作,上下配合,不可参差,缓缓落平后踵,还原站立着。
第四式 搞星换斗的口诀:
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眸。
这口诀的意思,是就连接第三式的动作而说的,就横担降魔杆的架子,把右手单拿缓缓向右上方举直,在上举的过程中,把拿向前方变到左面而内向着头顶,扔旧保持阴掌(掌心扔向下)。同时掉头向右偏视,注视右手阴掌的掌心。在右掌运动的同时,左拿则相反地向下降落,一边下落,一边向背后转移,用手背贴着“腰眼”(在脊柱十四椎的两旁,横开约三寸)。这时内里气机的吐纳,须用“鼻吸口呼”的方法,把息调匀。最吃紧的关键是一面用眼注视掌心,一面则把心念集中在左手行贴着的腰眼,随着呼吸的吐纳,腰眼合自然发生一凸一凹的作用,“念和手背随着这种凸凹的动作,也随顺着它报报运动着。呼吸的次数可以随便,三次五次,不必拘执。
其次,照着上述的操作,相反地把左手上的,应该纠正过来。因为这种架子是托天门的方法,是练三阴气脉外开的法子,所以用掌外托。而摘星换斗的架子,是把三阴气脉收曰内敛,变换成回阳的架子,去练三阳气脉的方法,所谓摘星换斗的含义,从外向内才谓摘,等于说摘花摘叶,有收摘的意思,又把北斗南斗的天星形状形容比喻这个架子的精神。
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的口诀:
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这口诀的意思,是接着摘星换斗而运动的架子,分析它的操作次第,列举如下:
第一动作,就摘星换斗的架子,必须在左手向上,右手贴腰眼的姿势开始,顺着“左阴右阳”气脉的自然规律,以右手右腿领先,千万不可操作反了。
把右手从右腰眼离开,微微向下垂,顺势向右前方变成阳掌,向前抄去,缓缓抄到与肩相平,肘臂微屈,有似仰月,同时把掌变成阴掌的“擒拿手”(腕部与手掌成直角,五指撮拢,如鸡头形。气机集中在掌心劳宫穴),心念集中在掌中,有如挽着牛尾巴向后倒拉。
第二动作,在右手操作的同时,右脚一齐开始向右前方上进一步,把右腿变成弯弓的形式,而左脚则顺着右脚上步的姿势,伸成箭一般的笔直,这叫前弓后箭。
第三动作,在右手向前抄,变换“擒拿手”的同时,左手也须同时操作,就原势的阴掌顺势向下降落,一边下落,一边也同样变换成阳拿的“擒拿手”,反向左背的后面抄去,与左脚的箭形成同方向两条线,手比腿部约高十五度。
第四动作,右弓左箭。右手擒拿于前,左手擒拿于后,心念集中在两掌,随着呼吸的吐纳与小腹丹田的气运开合,相应着运动,在呼吸的时候,两眼内视现注,右手向后倒拽,在呼气的时候,两眼内视,观注左掌,向前顺牵。两腿和腰、背、肩、肘 的身段,都要随着倒拽和前牵的韵味,微微相应而颤动看。
把这四项动作紧密地操作完毕,随即依照这种方法,变换成左脚上的左弓步,左手反抄向前变成阴掌的擒拿手,右手则反向背后抄去,变成阳掌的擒拿手,右脚则变成右箭步。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左右仍要平均。
第六式 出爪亮翅的口快:
挺身兼胬目,推窗望月来,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五式而来的,仍就前弓后箭的架子,倒拽顺牵的韵味,顺势变换成出爪亮翅。首先措着前面的弓步,和前手擒拿向后倒拽的“内劲”势子,把后面的箭步随势前收,两脚看齐站立,后面的手同时也顺势抄向前面,与在前面的掌看齐,两掌变成“排山掌“(掌指翅立笔直,掌心“向外),肘、臂与两肩等齐平行,向前伸直,朝前方推去,开始前推,轻如推窗,继而前推到极点的时候,则重如排山。这时身架直立,两目张开,不可瞬动眨眼,平直地望着前面,集中心念,观看两掌的中间,“观想”明月的滋味(功夫深了,这种韵味,自然发现,不可追求)。
其次,再把排山掌缓缓向胸胁肋内收,有如海水还潮,落汐归海的滋味,一直把掌、腕、肘、臂内收,贴拢左右两侧胸胁的部位。
再次,就收回的架子,重向前方平直推去。如此来回操作七次,每次向前推,必配合呼气,决不可参前落后,更不可把呼吸作反了。
第七式 九鬼拔马力的口抉:
侧首屈肱,抱头拨耳,右腋开阳,左阴闭死,右撼昆仑,左贴胛膂,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六式出爪亮翅的练功架子,与剑术里面拔剑式是相同的。龙分述操作的次序如下:
第一种操作:先就排山掌的架子,右手向上举提,朝脑后作圆周运动,一面作圆,一面随着作圆周向后的进度,把掌变成半阴半阳掌,(手心向左,手背向右,大指向上,小指在下)。一直向后进行,直抵后脑,用掌心抱着“玉扰关”,用手指轻轻拉着在耳朵的“天城穴”[即耳朵的尖端,把耳轮折卷,有骑缝处)。
按:(大指向上,小指在下)“上”、“下”两字误用,失势,该更正为“大指在下,小指向上”,就顺势了。
第二种操作,在右手作圆的同时,整个头和颈项,随同动作,掉头扭项,面向左方旋转,后脑转向右方,迎接右掌相抱。
第三种操作,右掌已经把头抱着,把耳攀看,这时的右肩与臂、必须相平,右腋张开,不可倾倚收闭。
第四种操作,右掌抱头攀耳之后,微微拔牵,头颈同时与掌相应着运动。这时心念随着气脉的运行,集中在右手的肘尖。这样一拔一攀,头肘张驰相应,运动三五次。
第五种操作,左掌在右手运动的同时,配合运动,不可落后参前,先就原来排山掌的架子,顺势向下降落,由阴掌变为半阴半阳掌,反手背后作圆周运动。在下降到与左腿平行相对的时候,即当再变为阳掌,掌心正向背后,于是用手背循看左腿,偎傍着髀枢,从盆骨向上,反掌贴着背心,掌背贴在两个胛骨的中间,约当脊柱第五六七椎之间。隐约仿佛有被背心吸着的韵味,把左腋下牢牢闭着,同时与右手抱头拔耳的运动,顺应它微微响应看。另外在头手的运动中,身子既要放松而又笔直,气机也才能沉静下来。
第八式 三盘落地的口诀:
上腭舐尖舌,张眸又咬牙,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 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加,口呼鼻吸气,蹬足莫稍斜。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七式而练上盘、中盘、下盘的方法,所以名叫三盘落地。它分解成几个动作,条述如下:
一、先就九鬼拔马刀的姿势,身子笔直不动,两手分别从后脑和背心,各顺左右方向,各自向左右平伸,使左右两手,与肩相平,成一字形,掌心向下。
二、次在两手平伸之后,随即把左脚顺着左侧的正方向,分开胯档,两脚的距离,大约以二足五寸为标准,但高的人可以跨大些,短小的人,可以跨小些,总以不大不小,两腿不觉别扭为原则。
三、两腿下弯,变做“骑马挡”,骑马档的标准以大腿缓缓下弯,其弯的程度与膝膑骨成水平线为度。同时不能弯腰驼背,须求笔直,与大腿的骑马挡成九十度的角。
四、在两腿下弯,变化骑马档同时,上面的两掌也一同动作,配合两腿下专的速度,不可参前落后,都用阴掌(掌心向下),缓缓往下按,好象按压一种东西似的,绵绵不断往下沉压按下,两拿下按的程度,以掌与膝膑骨相平为标准,即当停止按的势子。以待变化第五项动作。
五、将按下的双掌,一齐翻转,变成阳掌(掌心朝上),仿佛两掌心里拿看很重的东西一样。
六、变好阳掌,双双如象拿东西的姿势之后,随即两腿上升,慢慢还原成站立的姿势,而两掌也一齐随看上升,这时觉得掌中很重。上升的标准,以双腿立起竖立,双掌上拿与肋部相平为度。这时左脚仍沿外开的动作,向内收回,与右脚看齐,两脚相距一足二三寸,平直站立,两掌保持上拿的姿势,不予变动。

第九式 青龙探爪的口诀: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左从右出,蜷傍胁部,右爪乘风,云门左露,气周肩背,扭腰转腹,调息微嘘,龙降虎伏。
这口诀的作用,是专练肺脏、肝脏、胆脏和带脉的方法。所谓降龙伏虎的动功,兹分述如下:
一、先就第九式两掌上拿的姿势,把左手阳掌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五个手指半伸半屈,把五指分散开,各约三四公分的距离,掌心里空而又圆,可以容纳一板鸡蛋,气脉集中在掌心,这叫做龙探爪)。顺势向左侧面的胁肋部位收缩回去。在收缩的时候,运动左肘领先,向后倒退,肩、劈、腕、掌随着它运动,一齐向后方缩去,不能紧张。
二、在左掌变化运动的同时,右掌也一样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借看左掌向左后方缩去的势于,顺看势子伸右掌,如乘风流一般地动,似波浪相连,相应地朝左侧面“探爪”抓去。注意要把左边的“期门穴”、“云门穴”张开,右边的“期门穴”、“云门穴”闭着。
三、在左掌后缩,右掌左探的同时,腰部和腹部随着肩、臂的势子,相应地向左扭转,同时要把腰部和腹部放得很松,才能把束在腰间的“带脉”锻炼得柔韧如丝,松紧合度。
四、在一二三项操作中,呼吸的运用,用“撮口音”发出“嘘”字的音调,右掌向左面伸,而又探爪向前一抓的同时,即当撮唇发音。微微探爪,如波浪一个接着一个地向左探爪,同时微极发出“嘘”音相应看。有些象唱戏曲运用花腔似的。
五、头项也眼看向左例方转去,与掌、肘、肩、臂、腰、腹相应。
六、以上五项动作都操作完毕,再反缩右掌,探左掌,向右例方抓去,与左边运动的要领一样,左右交替转番练二三次。
第十式 卧虎扑食的口诀:
两足分蹲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翘尾朝天掉换行,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还将腹背偃低下,顺式收身复立平。
这口诀的作用,是俯身低下用按架子来锻炼经络的,在武功的运用方面,又可以变化成各式“地支”的架子,少林派《击技谱》所载的“地趟招”十八变化,是有名的拳术杀手,都从此演绎而出。兹将本式的操作次序,分条列后:
先就青龙探爪的架子,顺着右掌左探、同时把胸、腰、臀顺势前倾。
二、顺着两腿变化弓箭档,身子前倾矮下的同时,把右掌顺势借劲,从“左探爪”的姿势,向前方变成阴掌,斜行削劈,以正对右腿膝膑骨的前面为度。
三、左掌也随着右掌的运动,直接从左边胁肋下面,变成阴掌,朝着左前方四十五度的角度,斜行下扑,象老虎扑食的样子,适与右掌平整看齐。
四、两腿两手运动,合了一二三项的要求.随即双掌下扑,把双掌的掌心贴着地面,以支持前半身,再把右腿弯缩一些,左腿伸直一些,以支持后半身,同时把头昂起,两眼注视前方,又把腰部放松,脊柱凹起,千万不可强硬,或者凸起。
五、随即把双掌掌心凹起,另用五个指头尖,分散成象伞似的,点在地上,支持体重。同时两只脚的后踵也离地升起,只用足大趾尖点地,配合双手指尖,支持体重。
六、再就第五项姿势,单独把双手的肘关节缓缓由上向下,一屈一伸、一沉一起,同时把胸部向前缓缓前进四五寸,再退回四五寸。如此来回运动三五次。
七、在双手肘关节屈、伸、进、退的同时,把伸直的左腿,用膝关节向上翘起,只翘起下半段的小腿。这个姿势,叫做“虎尾腿”。翘起的程度,以脚心朝天,小腿与大腿成九十度的角为标准。
八、左腿上翘,配合两手,右脚如法运动二三次之后,随即放下还原,顺势收缩弯曲,变成左弓步,同时掉换右腿,再把右腿翘起,照前述动作,继续运动二三次。如果在换左弓步翘右虎尾腿的时侯,手足指尖支力疲乏,可以放平掌心和足心,松口气再升起来。
九、这时内里的呼吸使用“鼻吸口呼”的方法,在双手肘关节一屈一伸,胸部一进的时侯,当同时呼气,而在一沉一起、胸部一退的时侯,当同时吸气。

第十一式 打躬击鼓的口诀:
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 舌尖微抵腭,两肘对手弯,掩耳鸣天鼓,八音秦管弦。
这口诀的操作,是连接着卧虎扑食的架子,而锻炼腰腿的。兹分条叙述操作的次第如下:
一、卧虎扑食的架子,把右足虎尾腿练过之后,随即把虎尾腿放下,还原成右箭步,同时把手指尖、足趾尖完全放平。掌心、足心接触地面。
二、随即缩右腿与左腿相平看齐,变成蹲着的姿势,同时把腰竖起,又把掌高地,反掌把后脑的“王枕关”贴着,贴的姿势,掌心把耳孔塞闭着,两掌的中指尖微微相接,指头都贴着“王枕关”两肘弯曲,向头相对,肘与肩要成平行。
三、贴好“玉枕关”之后,随即慢慢立起腰腿,全身放松而须要笔直,立交之后,开始用中指、食指、无名指轻轻敲击后脑的“王枕关”。左右两手交互着动,频频敲击,这种动作名叫“鸣天鼓”,而敲击的音调节奏,照规定应该用“渔阳三挝”。分二四边音与中音的击鼓法。再用“幽冥钟”一百掌八杵的撞钟法。在音符的理论,叫做“黄钟”、“大吕”合奏,始为“鸣天鼓”。给出你的邮箱地址我好传送给你

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

很多武侠小说都将《易筋经》描写为修练上乘内功的武术秘笈。根据金庸在《笑傲江湖》,易筋经初为达摩所著。达摩涅盘后,二祖慧可带着仍不理解的佛经与易筋经群访高僧,虽佛理明白,但武学仍无法透彻。后,隋末唐初于长安大道上,遭遇一个武功高强的青年畅谈三天三夜,终于明白个中道理。后来那青年成为唐朝开国将领卫国公李靖,而《易筋经》也自此发扬光大。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
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
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
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
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
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
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
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
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
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
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
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
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
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
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
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
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

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指导。“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

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

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

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

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

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

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

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

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

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

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

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

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扩展资料:

《易筋经》内容及对后世影响

《易筋经》的内容包括了练习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和具体的练习方法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对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内壮神勇、外壮神力的说法。

其“内壮神勇”提到练习该功法之后,“从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这些都还只是“小用之末技”;

“外壮神力”练成之后,“手托城闸,力能举鼎”都算不上奇异了。从道光年间开始的武侠小说提到《易筋经》,渲染的都是《易筋经》中所说的练成后的这种神奇功用。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

“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易筋经内功心法有没有,答案非常肯定,有!
但永远不会形成文字,因为没有人敢违背达摩祖师的门规,断子绝孙,天打雷劈!
要想找到易筋经内功心法,只有去拜师学习,多种理论,你闻所未闻,多种条件凑到一起,才能起到非凡的效果,迷宫一样的运行路线,佛祖的智慧,非常人所能想到,天机不可泄露,不敢多说了。

易筋经内功心法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各位可从下面所转载的练法中仔细体会。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 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四、翻译后的易筋经全文 总论
[编辑本段]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膜 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 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达摩易筋经
“达摩易筋经”传说是达摩老祖的一种养生功法,练功时,必须在人少寂静的地方,刻苦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掌握这个功法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入门。
少林寺的功法,名称很多,“达摩易筋经”也属最早的功法之一,所以历来在民间很受欢迎,这个功法有个特点,它能疏通各个经络脏腑,发功快,见效速。一个人难得有几十年的锻炼时间,因此就得在一、二个功法上狠下功夫,以求精通,方能锻炼出真功夫。
“达摩易筋经”确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1、韦参献杵第一式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
5、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6、击爪亮翅式
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式;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鼻呼气,双掌再变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变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
7、九鬼拔马刀式
右式:接上式;顺呼吸;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左臂伸直,左掌从体后向体侧上抬,同时右臂伸直,右掌顺式从头后经体侧下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8、三盘落地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左足外开成马步,同时左掌下落,右掌从体后往体前上抬,至两掌心朝上于胸前相遇时,继外分,双肘微屈,掌心朝下按力于双膝之前外侧。式定后舌抵上腭,瞪睛,注意牙齿,约静蹲半至一分钟。然后双腿起立,两掌翻为掌心朝上,向上托抬如有重物;至高与胸平时,再翻为掌心朝下,变马步,再成式。凡三起三落,共蹲桩静立约一分半至三分钟。
9、青龙探爪式
右式:接上式;顺呼吸;两目平视,左足回收于右足内侧,成立正姿式;鼻呼,左掌自胸前变拳,顺式回收于腰际,右掌自胸前变爪,五指微屈,力周肩背,向体左伸探。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鼻吸,俯身,腰前屈,右爪从左至右经膝前围回;鼻呼,直身,变握拳停于腰际,同时左拳变爪,从腰际向体右伸探。
右、式姿式反复作三遍。
10、卧虎扑食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两目平前视,上式结式为双拳停于腰际。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跟掀起,脚尖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十指撑地,意在指尖。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身体起立,左足向前跨一大步,成左弓步,作卧虎扑食左式,凡动作相反,为左右互换,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11、打躬式
接上式;顺呼吸;上右足平行于左足内侧,距离约与肩宽;然后变为弓腰,垂脊,挺膝。头部探于胯下,同时两肘用力,两掌心掩塞两耳,两掌夹抱后脑,意在双肘尖。式定后随意停留片刻。
12、掉尾式
接上式;顺呼吸,挺膝,十趾尖着地,两手下落,微屈,两掌相附,手心拒地;同时瞪目视鼻准,昂头,塌腰垂脊,凝神益志,意存丹田。式定后脚跟落地,再掀起,三次后即伸膀挺肘一次;共脚跟顿地二十一次,伸膀七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式。

易筋经十二式动作要领

易筋经功法十二式:

1、预备势

动作要点:全身放松,身体中正,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2、第一式:韦陀献杵第一势

动作要点:松肩虚腋,气定神敛。

3、第二式:韦陀献杵第二势

动作要点:坐腕立掌,两掌外撑,力在掌根。

4、第三式:韦陀献杵第三势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时,力达四肢,脊柱竖直,提踵稍前倾。两臂夹耳,目视前方。

5、第四式: 星换斗势

动作要点:转身时以腰带肩,以肩带臂;目视掌心,意注命门。

6、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势

动作要点:转身时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力贯双膀;掌握重心,身体平衡。

7、第六式 出爪亮翅势

动作要点:出掌时先轻如推窗,后重如排山,收掌时如海水还潮;充分展肩扩胸。

8、第七式 九鬼拔马刀势

动作要点:动作对拔拉伸要尽量用力,身体协调;合臂时,身后之臂主动上推,重心稳定,上下起伏。

9、第八式 三盘落地势

动作要点:下蹲时松腰、裹臀,起身时,两掌如托千斤重物。下蹲与起身时,上体始终保持正直。

10、第九式:青龙探爪势

动作要点:目随“爪”走,意存“爪”心;动作自然协调,一气呵成。前俯时双腿直膝。

11、第十式:卧虎扑食势

动作要点:用躯干的蛹动带动双手前扑绕环;抬头、瞪目时,力达指尖,腰背部成反弓形。

12、第十一式:打躬势

动作要点:体前屈时,直膝,两肘外展;前屈时,脊柱由头经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由上向下逐节前屈;直立时由下向上逐节伸直。

13、第十二式:掉尾势 左右各4次

动作要点:扭头转臀时,头与臀做相向运动。高血压、颈椎病以及年老体弱者,动作要小而缓慢。

14、收势

易筋经分解动作讲解是什么?

易筋经分解动作讲解

1、韦驮献杵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和呼吸酌情做8-20 次。

2、韦驮献杵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3、韦驮献杵第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 8-20 次。

经文源流

清代凌延堪在《校礼堂文集·与程丽仲书》中,认为《易筋经》是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当然,还有其他说法,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易筋经中多是导引、按摩、吐纳等中国传统的养生功夫。目前考证出现最早的《易筋经》版本是道光年间的来章氏《少林易筋经》,其中有紫凝道人的《易筋经义》跋语,称此书传于绍黄两家,并历数禅家、宗门、金丹、清净、泥水诸术语,显系明人手笔。

展开全文